《唐朝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地主-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代乡村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相互敌视的,也有相互扶持的,说白了,就是实力的问题,以前的韩家村,不足百户人家,处于偏弱范畴,现在出了个韩瑞,村中百姓,无论是娶妻,还是嫁nv,甚至争风夺水,都容易了很多。

这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二千年来,民不与官斗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邻村百姓,在羡慕之余,也时常拿韩瑞为例子,教导族中后辈,努力上进,以后也这样风光得意……

热闹持续三天,也就散了,不是大家不愿意cào办下去,而是清明节来临,百姓开始准备扫墓事宜,自然而然散去。

由于韩瑞回来,今年的祭典,无可争议,是由他亲自主持,在太常寺熏陶多日,连皇家典仪也亲手筹办过,民间的风俗祭祀,自然不成问题。

不再像两年前那样推托,韩瑞当仁不让,在祠堂之中,调度众人,筹备相关物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没有丝毫滞luàn,以及疏漏的地方,考虑周全,就连经验丰富的年长族老,也挑不出错来。

“族老,你觉得,这样办,怎么样?”韩瑞微笑问道:“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没有……”年长族老眼睛充满欣慰,连连点头道:“宗长一切都想好了,十分详尽,哪里还有什么疏漏。”

众人附和,也不觉得惊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做官的人,就应该是这个模样。如果知道村民的想法,韩瑞肯定哭笑不得,这是什么理论,活该当官的人,就是全才。

分配任务,众人也散了,回家筹办起来,第二天清晨,天sè未亮,家家户户已经起来,一番忙碌,到晨曦初升,也差不多了,纷纷挑担提拿着各种祭祀用品,来到祠堂。

过了片刻,村中青壮,包括一些半大的xiǎo孩,全部集结,至于fù人,就留在家中,烧水做饭,等待众人祭拜回来,举行欢宴。

“宗长,人齐了。”

“嗯,那就出发吧。”韩瑞挥手道,率先前行。

“走嘞。”

出了村口,来到山脚下,一帮半大的孩子,兴高采烈,急不可耐的撒tuǐ就跑,在山野上折腾,祸害各种草木虫鸟。大人们也没有理会,最多是见到xiǎo孩无知,做出了危险的动作,才生气沉脸,一番怒斥,直到孩子知错,这才罢休,重新lù出笑颜。

有的时候,韩瑞也颇为奇怪,不知道为什么,类似清明节之类的传统节日之中,百姓明明应该伤心落泪才是,却偏偏过得热热闹闹,完全当成喜事来cào办。

这不是具有乐观jīng神可以解释的,韩瑞猜测,或许就是由于百姓太苦了,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是苦多乐少,所以,才喜欢有事没事,找些由头欢聚热闹,抒泄苦闷。

所以,古代节日那么多,而且,总是把悲剧改成喜剧,现实已经非常残酷,若是连故事也是如此,叫人于心何忍。

韩瑞胡思luàn想,很快就来到共祖的坟前,到了这里,众人的表情,也终于变得庄重起来,虽然没有多少沉重,但是也不缺乏敬意,不像后世,扫墓只是个形式而已,对于祖先的敬畏感jī之心,已经dàng然无存。

在叔伯的指挥下,那些村中的青年为主力,拿着工具锄草,披荆斩棘,很快就将杂草丛生的坟墓重新修整妥当,放了几串爆竹,安放供品,由韩瑞上香,带着众人跪拜,焚烧各种司冥祭品……仪式简单,却极为肃穆。

过了片刻,众人才收拾供品,继续上路,赶往下个地点。一连两天,都是祭拜始祖共祖居多,到了第三天,就是各家自己前去为嫡亲先人扫墓了。

这天,下雨了,淅淅沥沥,mímíméngméng,有点清凉,有点冷,很符合清明节的伤感气氛,其实,阳光雨水,这是自然规律,悲伤痛苦,也无关于气候,只是人心而已。

韩瑞明白,不过仍然讨厌这种yín雨菲菲的场面。xiǎoxiǎo的山丘之上,仆役已经将韩九夫fù的坟地修整妥善,摆上了各样供品,很自觉的退了下去。韩瑞举着伞,站在坟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多少有点伤感,不过更多的是难言的惆怅。

对于素未谋面的韩九夫fù,只存在于韩瑞身体的忘记之中,自然说不上感情非常深厚,不过站在这里,却想到千年以后的亲人,不知他们这个时候,是不是也在自己的坟前哀思?

“夫君,不要难过了,爹娘在天之灵,也不愿意见到你这样。”郑淖约轻声劝勉。

韩瑞轻轻点头,拈了几柱香,chā在坟前,带着家眷轻轻跪拜。人生在世,不可能时常生活在悲伤之中,礼成之后,逗留了片刻,众人也随之回去。坐在马车之中,在郑淖约的柔声劝慰下,韩瑞的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眼眉之中,带了点儿笑意。

觉得有些气闷,韩瑞掀开帘布,呼吸带着雾水的清新空气,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闲庭散步似的,悠悠而来。

“停车。”韩瑞突然叫道。

仆役愕然,连忙勒紧缰绳,马匹嘶叫,慢慢停了下来。

“夫君,怎么了?”郑淖约好奇问道,明眸向外轻瞥。

“见到个熟人。”韩瑞微微一笑,扬声招呼道:“怀海和尚,不在寺中吃斋念佛,怎么有闲情逸致在雨中漫步啊。”

“阿弥陀佛。”怀海和尚双手合十行礼,畅笑道:“吃斋若是可以成佛,那么和尚何必在外修行,寻觅得道机缘。”

“恭喜,恭喜。”韩瑞笑道。

怀海和尚惊讶道:“喜从何来。”

“两年前,你外出寻找机缘,现在回来了,岂不是说明,你已经寻到了。”韩瑞轻笑道:“以后栖灵寺中,又多了位得道高僧,自然要恭喜。”

“阿弥陀佛。”怀海和尚苦笑了下,叹气道:“韩施主,一如既往,言辞锋利,和尚惭愧,奔走两年,却越加觉得自己无知浅薄,只得回来,继续潜心修行。”

“好呀。”韩瑞笑道:“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韩施主真是慧根天成。”怀海和尚赞叹道:“教诲之语,与主持如出一辙。”

得,韩瑞暗怨自己多嘴,这和尚,多半又要规劝自己去出家为僧了。

没想,怀海和尚并没有打蛇随棍上,而是笑了笑,邀请道:“韩施主,相逢不如偶遇,能否到栖灵寺一叙?”

这两年来,听村民说,栖灵寺的和尚,时常过来施道,开坛说法,帮忙干活,甚至修桥铺路,也有他们的份,韩瑞不得不承情,犹豫了下,抹不开情面拒绝,回头对郑淖约说道:“我和他聊会,你们先回去吧。”

郑淖约微微点头,伸手给韩瑞整理了下衣裳,吩咐仆役拿伞来。

“要不,一起去走走?”韩瑞提议道,准备以nv眷、儿子,打消怀海和尚的念头。

郑淖约轻轻摇头,微笑道:“不合适,况且夫君也知道,我和希音妹妹,不信佛。”

“也是。”韩瑞醒悟,打伞下车,挥手道:“夫人放心,我不会受和尚的鼓huò出家的。”

与其说,这是在真情告白,不如说,是讲给怀海和尚听的。郑淖约展颜轻笑,纤手微挥,马车悠悠,轻轻向山村驶去。

“我媳fù,怎样,很贤惠吧。”韩瑞得意洋洋。

“阿弥陀佛。”怀海和尚苦笑道:“韩施主,不要误会,主持说了,凡事不能强求,这辈子先种下因,日后自然结出果来。”

韩瑞无语,如果还有下辈子……或许,真能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不过现在,韩瑞非常享受凡尘生活,没有结束的打算。

当然,听到怀海和尚不再打自己的主意了,韩瑞还是十分高兴的,兴致勃勃问道:“大师什么时候回来的?”

“也是巧,与施主同日而归。”怀海和尚说道,那副表情,分明是说,真是有缘啊。

对此,韩瑞不发表评价,识趣的岔话道:“智云主持怎样了?”

“身体十分硬朗。”怀海和尚由衷笑道:“前天,还与我探讨养生与修行之道。”

两者之间,似乎、好像、貌似、可能、或许、应该,有点儿关系吧,韩瑞不怎么确定,不过古往今来,长寿者,多是清心寡yù之人,生活作息,一日三餐,都与和尚道士差不多,勉强算是挨上了。

一边闲聊,一边向栖灵寺走去,时间不大,很快就到了寺院山mén之前,韩瑞突然问道:“怀海大师,这次请我来,不是叙旧那么简单吧?”

 第五百二十八章 因果

第五百二十八章因果

“人已至此,韩施主何不到禅房中稍坐,喝杯茶汤,再慢慢叙谈。”怀海和尚笑道。

韩瑞轻轻摇头,叹息道:“谁说你没有长进的,至少学会捏拿了。”

怀海轻微一笑,也不介怀,引手道:“施主,先请。”

栖灵寺,韩瑞也不陌生,两年前没少来这里闲逛,而今看来,这里的环境却是没有多少变化,山mén石阶,苍松翠柏,香炉铜鼎,依然如故,不过由于清明时节,寺中的香客,却是较为稀缺,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的。

几个xiǎo沙弥拿着长长的扫帚,仔细的打扫落叶灰尘,挲挲的声音,伴随殿阁之中,隐约传来的诵经击罄的梵音,在清静的寺院中,颇有禅意,韩瑞觉得心中多了几分空灵,扫墓之时那种惆怅与伤感,慢慢的散失了大半。

轻轻呼了口闷气,韩瑞平静下来,微笑道:“怀海大师,智云主持何在,容我去拜见。”

“这边请。”怀海和尚引路,过了大殿,穿行走廊,来到一间禅房之中。

房间布置普通,然而住的人,却不平凡,是栖灵寺的主持智云大师,扬州,乃至江南,赫赫有名的得道高僧,佛法高深,从来不张扬,平日深居简出,研习经法,很是令人景仰。

智云大师,乍看只是个老和尚,身上穿着灰sè缁衣,与其他和尚没有什么两样,根本突显不出主持的地位,不过让人难忘的,却是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好像孩童,没有任何杂质,充满了智慧之sè。不温不火,可以看透人心,却不让人害怕,反而生出亲近之心,不论遇到什么烦恼,直想与他倾诉,而且,很多人这样做了。

智云大师的声誉,绝对不是由于他高深佛法,或者栖灵寺主持的地位,而是他的人品,大家相信他,不会向外透lù自己倾诉的内容,事实证明,智云大师也没有辜负众人的信任,无论听到什么事情,过耳即忘,这应该是种超然的境界。

虽然韩瑞不喜欢佛教,但是凡事有两面xìng,不代表他一定讨厌和尚,特别是像智云大师与怀海和尚这样乐于帮助百姓的僧人。

其实,在百姓眼中的有道高僧,就是亲民的和尚,愿意与百姓接触,帮助他们解决心灵上的困扰,生活上的问题,至于那些,只是高坐法坛,口若悬河的说些,他们听不懂的佛法的和尚,肯定没人愿意搭理,千百年以后,世人只会记得济公、布袋和尚,谁能详尽列举出禅宗六祖是谁?

“智云大师。”韩瑞心中感慨,却没有失礼,连忙拜见。

“韩施主。”智云和尚微笑回礼,一举一动,没有刻意的做作,却云淡风轻,让人有种如沐chūn风的感觉。

“多时未见,智云大师仍然jīng神矍铄,着实让人欣喜。”韩瑞笑道:“看来,以后少不了向大师请教养生之道啊。”

“何为养生,何为道?”智云和尚微笑道:“顺其自然,自然是养生之道。”

“高见。”韩瑞赞叹,其实也是半知半解。

智云和尚悠悠说道:“数日前,怀海归来,自语在外修行两年,一无所获,向我问道。”

“弟子惭愧。”怀海和尚低头,默默宣诵佛号。

“我非常高兴。”智云大师欣然道:“以前,他是求道,现在是问道,可知他两年的修行,并没有白费,心诚志坚,坚持不懈,自然而然得道了。”

“未能得道,心有执念,自然坚持,得道了,自然就是解脱之时。”智云和尚笑着说道:“养生也是如此。”

韩瑞眨眼,发现这话很有问题,充满了悖论,心里觉得自己长命百岁,一定就可以长命百岁,要是中途死了,一定是心不诚,志不坚的缘故,果然与佛法一脉相承啊。

韩瑞心里嘀咕,尽管不以为然,也没有辩论的兴致,这是信仰的问题,辩不出结果的,所以只得含糊其辞的附和。

似乎也看出韩瑞的言不由衷,智云和尚问道:“施主觉得,什么是道?”

韩瑞微愕,认真的考虑了下,茫然摇头。

“正是。”智云和尚说道:“就是由于不知,所以我们才要去求索,去探寻……”

好吧,韩瑞承认,也相信,不论自己怎么回答,智云大师总是能找出理由来的。

不要以为,和尚研习佛经,沉浸于书中,木讷不善言辞,其实他们才是天下最能说会道之人,十分健谈,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好在以前,韩瑞也经历过很多次了,知道智云和尚好为人师的习惯,所以也不觉得厌烦,反而颇有几分久违的亲切。

韩瑞坐得安稳,有人却是急了,怀海和尚手中佛珠快速转动,心中颇为无奈,很想开口提醒智云和尚,不要忘了正事。

“……韩施主,现在,应该明白,为何要求道了吧。”智云和尚笑眯眯道。

韩瑞迟疑了下,皱眉说道:“这个……”

“主持,韩施主慧根天成,肯定会明白的。”怀海和尚chā嘴道,也顾不上失礼了。

瞄了眼怀海和尚,韩瑞笑了笑,没有说话,权当默认。

“如此甚好。”智云和尚欣慰。

“铛,铛,铛。”

三声钟响,智云和尚合手,慢慢起身,微笑道:“时间到了,我要去给弟子**,怀海,你好生招待韩施主。”

怀海连忙应声,心里松了口气。阻止两人相送,智云和尚慢步出mén,轻轻叹气,痴儿,何时才能悟道。这话,不是说韩瑞,智云和尚微微摇头,轻步向大殿走去。

智云和尚才走,禅房中两人,同时拂拭了下额头,相视而笑。

端杯抿了口清香茶汤,韩瑞笑道:“怀海大师,这次请我来,不是聆听智云大师教诲那么简单吧。”

“只是其一。”怀海和尚点头,轻声道:“年初二月之事,韩施主应该清楚……”

韩瑞眉头一皱,立即明白怀海和尚说的是什么事情,二月份,他还在京城,自然清楚,在京城之中,反响jī烈的事件。

二月初,在李世民的授意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