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nba》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历nba-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笼罩任何的光环,那个时候的篮球,在大众的眼中,不过是一场不知所谓的〃野蛮运动〃罢了。    
      现在的NBA,一切都为了秀,它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份,吸附在每个人的血液里,和所有人息息相关:比赛之前和比赛之后的更衣室;都有专门的时间留给媒体采访;比赛的间歇极其娱乐之能事取悦观众;在每个可能的瞬间,小个子球员们都会高高跃起,而从来不会像国内某些球员那样担心〃扣篮会影响膝盖〃。    
      再想想今天的超级明星,却哪个不是加长林肯出入,哪个不是前呼后拥有,哪个不是社会名流的座上嘉宾。每一场秀,其实都是为了一个观众。每一个秀都是也都为了打造一层光环。NBA的这场秀是为了无数的篮球观众,而反过来,他们正在依靠所造就的这个市场正高速运转着。    
      他们在创造着泡沫,他们又以这泡沬让众人眩晕。。。。。。    
      接受统一的采访,正是为了不再随时被〃破门而进〃。统一安排去医院看望小孩,是为了社会形象,篮球场上的精妙动作,有时正是为了球迷的票房。。。。。。在越来越多的比赛中,姚明终于懂得〃怒吼〃,或是握拳,或是表情    
      生动。。。。。。一切必将渐渐变作姚明血液中熟悉的味道了。      
      2001年第一场对八一队的比赛,因为战胜了王治郅,姚明快乐得手臂似乎都要触及至屋顶;2001年的CBA全明星赛,姚明拿到了常规赛MVP、总决赛MVP和当年联赛〃盖帽王〃三个奖杯。因为手上拿不过来,发奖杯的礼仪小姐在笑,姚明在笑,台下的观众也在笑。    
      而眼前,他只有不自觉的呵欠连天;在NBA新添在身上无处不见的伤疤,他努力睁大疲惫血红的眼睛,僵硬无比的表情,以及那似乎对一切都淡然的表情。。。。。。    
      那些最初最纯的笑容再也找不回来了。。。。。。    
      孩子们采访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他最喜欢的电视剧,他想了想,说:〃成长的烦恼〃,不知道流水是不是真的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第六章战争来了 

      布拉德·彼特借《博击会》这样说道:〃我们没有世界大战可以经历,没有经济萧条可以恐慌,我们目标渺茫、行色匆匆,我们不过是历史的过客。〃    
      2003年3月20日 波特兰、休斯敦    
      住在休斯敦小旅馆的时候,门口是奔流不息的车海,昼夜不停地从环线上驶过。从二楼      
    走廊望出去,沉沉的夜色之下,面前伫立着一个加油站的牌子,一个月来,就这样注视着上面的价格从197、186。。。慢慢地变到186、176,再翻新到176、166。。。。。    
      或许这是惟一能感受到战争带给美国的影响。    
      记得刚来美国时,曾经认真地询问过一个朋友,上次的美伊战争带过给他们什么影响,他们只是耸耸肩,无所谓地笑笑。我们也因此只知一味地沉浸在NBA的世界里,远离了人间的〃烟火〃。但每次跑客场时,都会很气愤地发现,安检人员对我们这种外国人总是查了一遍又一遍。后来有人解释给我听说,经过去年的9。11和多年前的美伊战争,美国人对于像我这种外籍妇女一律很警惕,再加上在他们眼中,凡是念不通的中国名字都像是和〃那边〃有嫌疑,难怪我可怜的护照在他们毛茸茸、汗渍渍的大手上渐渐褪色。    
      随着三月的来临,每天的报纸、电视更是把我们置身于战争的汪洋大海面前,我们总会看到一些讨论,或是民意调查,或是talk…show。但是大多数美国民众仍然举起了手中反对的大旗。    
      不过,我身边的确存在一些这样的朋友,或许受本土政策的影响,言之凿凿地表示对美国政府的支持。    
      然后,在网上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    
      随着时钟一步一步走向战争的钟点,巴格达仿佛是一座鬼城,到处笼罩着飞舞的尘沙、翻卷的黑云和不祥的情绪。这是一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大城市,周一时还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如今街上空无一人,给人一种像是鬼城的感觉。街道空了,商店、学校和商业都关闭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躲在家里,就连药房也关了门,人们在数着离美国进攻的时数。    
      一名50岁的工程师说:〃我感到悲哀,似乎你在等待着会么人来杀了你,我们不得不为没有做过的事情付出昂贵的代价。。。。。。    
      战争来了吗?似乎近在咫尺,又似乎离我们十分遥远,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听到了它粗重的喘息。远在华盛顿的单磊在电话里笑着告诉我:〃华盛顿已经下达了紧急通知,如果一旦变生任何危急情况,请一定按照地面上的紧急撤离指示逃生。〃    
      包括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迈阿密ATP大师赛等多项体育大赛都将受到影响,NBA也不例外,而姚明,也不例外地被问及对战争的态度,平时喜欢嘻嘻哈哈的他立时收起笑容:〃peace(和平)!〃大家也开始在私底下暗自讨论:一旦战争开打,NBA是否会受影响?我们是否应该撤离?伊拉克是否会在美国境内散布生化武器。。。。。。太多的未知数等着,一切已不像表面上显得那样风平浪静,    
      3月20日那天,美国政府正式宣战。    
      那天也是火箭远征波特兰,即使身在那里也能感受到颤栗,战争就连篮球都没有放过。    
      比赛原定晚7点开始,6点半入场的时候,工作人员问:〃你们是在来拍姚明的吗,不过我告诉你们还有更重大的消息,要打仗了。〃    
      已经能感受到与平常不一样的气氛。安检特别严,同样的程序,保安脸上的神色却与往常不太一样。    
      所有人都严肃起来,因为已经通知了,今天的比赛要推迟。    
      场内的球员同往常一样在热身,但是推开媒体工作室和更衣室的门,所有的电视屏幕都在演CNN有关战争的新闻,所有的记者也都在忙碌着查询网上相关的消息,体育记者们突然都改了行,尤其是派来采访NBA的外国记者,更是被各自的单位指派担任最前方的〃战地记者〃。    
      记者工作室墙上挂着的电视不在演比赛,而是CNN,而CNN将新闻背景定格在了巴格达。    
      7点02分,7点05分,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比赛仍然没有开始的迹象,7点10分,场上广播说布什总统要发表讲话,请球员回到更衣室,比赛延迟。    
      7点10分,场上的观众还不到三分之一,球员已回到更衣室。    
      7点15分,所有人都到场了,大屏幕和所有的电视机上,都是布什那张紧张而严肃的脸。    
      每个人都特别一本正经地看着布什总统的电视讲话,全场静得只听得见电视的回音……    
      〃我亲爱的美国国民,美国及其盟军正处于解除伊拉克武装,解放伊拉克人民,使世界远离危险的军事行动的初步阶段。在我的命令下,盟军已经有选择性的对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以摧毁萨达姆的军事实力对。。。。。。于美国在中东武装力量每一员来说,世界和平以及被压迫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面对的敌人将会领教你们的英勇和能力,你们所解放的民众将目睹美国军队光荣和良好的精神。。。。。。〃    
      讲话结束,全场起立,居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7点30分,比赛终于要进行。照例又是唱国歌的时间,女歌星一脸稚气,似乎有些激动,声音发着颤,音调全然不对,当唱到〃Our flag will be still there(我们的旗帜依然飘扬)〃时,似乎和往常歌手故意发挥不同,她像是因 激动而走音了。    
      但是比赛一开始,球员全心投入,观众全心投入,还是一场娱乐,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巴格达隆隆的炮声和爆炸声似乎并不存在。    
      比赛结束,观众似乎走得都比平时要快,不到10分钟,场上已是空无一人,老记们大多问完问题后就溜了,所有球员都在更衣室里端坐着看CNN的新闻。    
      。。。。。。这一段是由跟到客场的记者绘声绘色描述给我听的,在电话里,我甚至都能感觉到他们声音中的颤抖。那天有些身体不适,我并没有去,只是坐在家里观看电视,黑糊糊的画面上偶而升起一两股烟火,我却仿佛听到了巴克达的啜泣。    
      电视台此时在插播一条安全警告:希望市民尽量远离机场、车站等公共设施。远处有些火警的长声传来,在平常的夜里这普通的声音此刻却显得那么刺耳。我想拉开门来大喊,抑或与什么人共同分享点什么,可是除了车流声,屋外仍是一片寂静,战争似乎离这里很远很远。    
    


第六章更衣室啊更衣室 

      这里,更像是个人生的舞台,一场场没有排练过的戏,自顾自地上演和落幕,让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表演。。。。。。    
      NBA联盟    
      有两个精典的笑话,一是某中国男记者到休斯敦来采访几天后感觉自己颇受刺激,然后      
    大发感慨说:〃我坚决要申请采访WNBA!〃其二是休斯敦以脱衣舞夜总会出名,某女记者一撇嘴:〃有什么可看的,这里看还免费呢!〃    
      大家都说的是更衣室,就是美国人叫的locket room;是球员沐浴更衣的地方,也是记者的新闻来源地。    
      第一天拿到媒体通行证的时候,就发现后面密密麻麻全是条条款款,待我耐心读完,发现不外乎发现两条:一是比赛当天如果没有特别安排,采访都在球员更衣室内进行。比赛结束之后,球员先进入更衣室洗澡,当大部分球员洗浴完毕后,即可接受采访。二是除非NBA安排的摄影记者,其余人等不得拍照。更衣室内严禁签名,记者更是被严禁利用工作之便,索要签名或合影。    
      还没出发去美国之前,领导就再三叮瞩:〃一定要注意更衣室的开放时间,里面会有球员换衣服,不过不要紧,人外国女记者都是背过身去就行了。〃    
      没想到,第一次还是闹了个大红脸,第一场比赛结束的时候,拿出国内采访新闻的劲头,我在更衣室外排了第一位,只见守门的胖老头一点头,我就离箭之弦般冲进去。。。。。。前面一片白晃晃的,好像还有人裹着浴巾,身后已有男记者在暗自窃笑,我低下头扭头就跑。。。。。。    
      等发现了更衣室的规律之后,我会躲在那些高大的摄像师身后,有时候也会躲在相熟的中国男记者身后,一个劲小心地问:〃行了吗?行了吗?〃有时简直就像在等火锅涮肉的感觉。    
      更衣室里也总能看出各人的性格来,老将莱斯总是大大咧咧地往那里一坐,有时候浴巾都不裹就出来,也不在乎有没有女记者在更衣室里。莫布里却特别臭美,喷完香水喷发胶,再这里理理,那里整整,然后还要小心翼翼地整理好自己的领带,最后才气闲神定坐下来接受采访。    
      最保守的当属姚明,至少要穿上一条长裤才会走出来,一次大家都冲了进去,结果他紧张兮兮地大叫一声,连忙让我们女记者背转身去。原来他只穿了一条短裤就出来了,身边的队友赤身祼体在四周晃来晃去,肆无忌禅地用俚语大声地讲着话,和这个〃保守〃的中国男孩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其实他外面还裹着一条浴巾。后来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何NBA基本上都是男性记者,为何他们对我们中国来的全是女性记者感到如此地诧异。    
      从更衣室甚至还能看出球星的派头来,有时候比赛结束,左等右等,半个小时过去,一众球员都差不多该收拾行李上球员大巴,那个最想采访的主还在尽情淋浴,印象中我们就这样苦等过科比、麦格雷迪。当然个别的大牌像奥胖也借机溜走了,我们还浑然不知地盼啊盼。    
      NBA中最豪华的更衣室,当属达拉斯小牛的更衣室,达拉斯美航体育馆造价为4。3亿美元,更衣室自然也极为奢华,步入环境幽雅舒适的小牛办公室之后,先看见一个力量训练馆,里面所有的健身器械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张台球桌。走进包围之中的更衣室,正中是台大电视,而推开每个球员的衣柜,都可以看到老板库班为他们配置的VCD、CD和游戏机。    
      其实在NBA,每间更衣室都会有个老大,球场上的老大,却并不一定就是更衣室的老大,更衣室老大在更多意义上才是一个球队精神领袖的含义。这样一个人,一般说来不可能是毛头小伙,他的威信注定他在更衣室内必定掷定有声、字字千钧。      
      25岁的弗朗西斯却是个例外,年纪轻轻,却是火箭的老大,回国之前,我曾对他有过一次专访,问他虽是球场老大,是否就是更衣室老大,他认真地看着我,豪气十足地说:〃我即然是球场老大,也就是更衣室老大。〃当日火箭首次遭遇三连败,打开拓者一场比赛命中率平了球队最低,总得分也是本赛季最低,同时平了1996年12月21日同热火比赛创下的最低分纪录。球员们在更衣室召开了一个〃球员会议〃,由老大弗朗西斯训话:〃我认为三连败并非是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只是想谈了一些大家关心的事情,希望能够借此尽快摆脱失利的阴影。我们迄今只打了28场比赛,还没有到害怕取胜场次达不到50场以上的地步。〃此后火箭真的开始一鼓作气。    
      最近回到国内以后,每次都要在场上与上百名人群〃搏斗〃,有时候还包括维持秩序的保安。尤其在亚锦赛期间,国家队封闭集训,不得已只好凭借私人关系与球员们沟通,一遍遍地打他们手机,虽然时常都会有所谓的独家采访。但却开始十分怀念那段更衣室的拥挤生活,那时候每次将采访机伸过去的时候需要将头低得不能再低,以防止碰到身后的摄像镜头,那时候也需要鼓足勇气大着嗓门提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