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二-国命纵横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之二-国命纵横上-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主要是盐、铁、兵器三项。这个“铁”主要指铁料铜料——铸铁块、铜锭以及源头产品铁矿石铜矿石等,而不是所有铁制品。在铁器成品中,官府一般只控制兵器交易,其他铁器则视国家情势而定。魏国大约是各大战国中控制最松弛的。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是“依法市易”,当是控制货品最多的国家,但其控制的方式与山东六国又有不同。  对于官市,苏秦寻常都是走马观花,走一遭儿便知大概。对于私市,苏秦则看得仔细,他所说的“国脉”便在这熙熙攘攘的私市人潮之中。  苏秦出门,正在行将暮色而尚未掌灯之时。大梁是天下第一商市,其不夜闹市也是天下有口皆碑的。按寻常惯例,这大半个时辰正是商家最为忙碌的一段。店小们一面要轮流吃饭,一面还要继续招呼那些趁着“日市尾子”磨价钱的上门客官,还要同时准备灯火与适合夜市摆卖的特殊货品,大体上每个店铺在这时都要高声呼喝一阵子,而且大多数店东或执事都要亲自出来,帮着打点一番。苏秦走遍天下大市,对这种夜市前的特殊嘈杂最是熟悉不过了。可今日走进大梁私市,却觉得空荡荡的,市人在慢慢消散,几乎有一半店铺在“呱嗒咣当”的上门板,没有上门的店铺也是一番悠闲景象,只有眼见的几家在点硕大的风灯准备夜市,一眼看去,也都是外国商家。苏秦当真有些惊讶了,这是大梁夜市么?  “老伯呵,如此早打门,不夜市了么?”苏秦上前问一个正在打门的老人。  “呵呵呵,”老人将门板交给一个后生,回身淡淡的笑着:“先生外国人,多日不来大梁了吧。也说不清这因由,反正这大梁的夜市呵,不知教甚个风一吹,它就淡了,没了。再去看看官市吧,半后晌就没有人了,真是怪呢。先生,你可是要买货?”厚道的老人似乎觉得自己太唠叨,耽搁了客人正事。  “只想买几卷白简罢了,没大事儿。”  “看,前头那街是文品街,都黑了一大半了。往常,文品街可是红火得不得了呢。中原文士,谁不想在大梁买白简、笔墨、羊皮纸呵,如今这大梁啊,没人来了。看看,老朽又多说了。要在往常啊,这时辰,老朽哪里有工夫和人说话啊?先生,你去买吧,前边,走好了。哎,后会有期,后会有期。”  望着半明半暗的萧条街市,苏秦不禁有些怅然,曾几何时,大梁竟是繁华不在?  大梁商人素来领天下风气之先,那种“天下第一”的张扬与得意是任何旅人都能感觉到的。他们可以放肆的嘲笑外国人的口音,也可以粗声大气的对买主喊出“言不二价,这是大梁!”买主回头,他们又会在背后撂上一句:“这是大梁,没钱别来!”人们艳羡大梁,气恨大梁,又对大梁商人的气焰无可奈何,终了还得说一句:“谁教人家是魏国呢?”当初,魏国北面攻赵、南面攻韩、东面威慑齐国、西面压迫秦国、东南逼得楚国唯魏国马首是瞻的时候,大梁人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大梁的魏市是何等的风光?而今,大梁商人的声音苍老了,凄凉了,听得出,琐碎的唠叨后面是大梁人的沮丧与麻木。  “走吧,到中原鹿去。”  中原鹿,是大梁最豪华的酒家,也是大梁名士聚集的中心。当初魏国都城在安邑的时候,  安邑白氏的洞香春天下有名,也在于它是天下的消息集散中心。魏国迁都大梁,白氏商家随着岁月流散,洞香春依旧留在安邑,便也风光不在了。这时候,大梁的酒肆行业突然出现了一家更为豪阔的酒家,名字便叫中原鹿。市井传闻:这中原鹿的真正主人,是魏国老丞相公子卬,大梁的酒肆都得让它三分。开始,高傲的魏国人还是不认这个陌生而又咄咄逼人的新贵酒肆,力图在大梁拥戴出一个象安邑洞香春那样的名贵老店。无奈时过境迁,一则是名贵如洞香春那样的赫赫老店,朝夕间无从寻觅;二则是以大梁富商为常客的酒肆人流,再也没有了安邑那种高贵的底色,“天下名士争往游学,列国冠带趋之若骛”的景象,在大梁已经不复存在了。大梁做了都城,魏国人似乎也变了味儿:只要豪华舒适,对领先天下文明的自信与情趣竟是大大淡漠了。时日蹉跎,这中原鹿便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大梁上流人物的聚散之地,而大凡这种地方,不想做消息议论的窗口都难。  苏秦就是想看看,想听听,仔细掂掂魏国的份量。  中原鹿很是气派!一幢三层木楼,富丽堂皇的矗立在最宽阔的王街入口处,林木掩映,灯火通明;六开间的门庭前,三十六盏巨大的风灯照得六根大铜柱熠熠生光,美艳的侍女在灯下矜持柔媚的微笑着,象是天上的仙子;西面树林间的车马场,高车骏马穿梭进出,门庭前锦衣如流,各种华贵的服色灿烂交织令人目眩。这一切,都骄傲的宣示着这里的财富等级,也冷森森的滞涩着贫寒布衣的脚步,与方才商市的萧瑟落寞相比,直是另一重天地!  苏秦伫足凝望,不禁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先生,这厢请了。”两个仙子飘了过来,殷勤主动的引导苏秦与荆燕。  “最大的酒厅。”荆燕生硬的吩咐着。  “是了。”侍女轻柔的答应着:“请上楼,小女来扶先生了。”  荆燕却冷冷甩开仙子的小手,径自寸步不离的跟在苏秦身后,嘴里嘟哝着:“这脚下软得怪,要醉人一般,啧啧啧!扶手都是金的,魏国真富呢,鸟!”苏秦回头使个眼色,荆燕脸红了一下,便板着脸不再吭声了。  上得二楼,眼前顿时豁亮,偌大的厅堂用绿纱屏风隔成了几十个小间,可见人影绰绰,可闻高谈阔论,却又互不相干,倒也是别有一番意味儿。苏秦多有游历,自然知晓其中门径,瞄得一眼便道:“就在那临窗处吧。”侍女立即嫣然一笑,对一个飘过来的长裙侍女道:“先生要临窗坐席。”说完便深深一礼,飘然去了。  长裙仙子一身轻纱,雪白的脖颈上拖一抹曳地的红绫,长发乌云般垂在肩头,浑身散发着醉人的香气。“阿嚏!”荆燕不禁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口水立即星溅到仙子裸露的脖颈胳臂上!仙子一面咯咯咯笑着,一面轻柔利落的将手心一方白巾捂在了荆燕鼻头上。荆燕大急,顺手一推,仙子娇笑一声便跌倒在地。荆燕却弯腰顿足,“阿嚏阿嚏”的连连打起了更猛烈的喷嚏!仙子旋跌旋起,几乎是起舞一般,又咯咯笑着飘过来扶荆燕。荆燕躲避不及,大吼一声:“给我滚!”  仙子顿时脸色发青,嘤嘤抽泣着跪在地上:“小女得罪,请客官惩罚。”  “这这这,这是甚路数?起来起来,我又没……”荆燕大急,竟是手足无措。  苏秦忍俊不住,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吧,我等小国寡民,没经过这阵仗呢。”  “多谢先生了。”仙子破涕为笑:“先生这厢请了。”却是再也不往荆燕身边靠了。  临窗确是雅座,既看得大梁街景,使荆燕一饱眼福,又听得清全场议论之声,使苏秦大可静心品评。落座之后苏秦便道:“两鼎逢泽鹿,一坛赵酒,半坛兰陵酒。你不用在此侍侯,我等自饮便了。”那个仙子脸上笑着口中应着,便飘飘去了。荆燕气狠狠的嘟哝了一句:“鸟!气死布衣也。”苏秦笑道:“兄弟忍住了,大梁风华奢靡,原非燕国可比呢。”荆燕也哧的笑了:“大哥,你说这等国家,富得流油,还能打仗么?”苏秦笑道:“能否打仗,不在穷富,秦国不富么?”正在说话间,一队浓施粉黛的仙子飘了过来,一阵莺莺燕语,摆好了鹿鼎,斟好了酒爵,又带着一片香风飘去了。  荆燕耸耸鼻头,眉头大皱,回头正要猛打喷嚏,却生生顿住,霍然起身:“大哥,别动。”话音落点,荆燕已经站到了屏风入口,一柄短剑已经赫然在手!  苏秦没有觉察到什么,惊讶莫名,却知道荆燕有“神獒”之称,眼力听力与嗅觉远超常人,便也坐着没有动。荆燕回头低声道:“象是赵胜声音,好象在找你。”  “赵胜?他如何找到这里?有了意外么?”偌大厅堂人声哄嗡,苏秦竟是什么也没有听见,但他相信荆燕绝不会听错,略一思忖道:“找赵胜过来,大事要紧。”  “嘘——他来了。奇怪,两个人!”  这时,苏秦已经隐隐听见侍女与赵胜的对话声,似乎说那个先生不让侍侯……只要是赵胜,不管他带来了何人,都已经不用担心,苏秦便起身离座,准备与赵胜回去。  “先生,有个客官请见。”却是一个仙子飘进来柔声禀报。  苏秦一怔,惊讶这少年公子如何懂得这般古礼?思忖间便也依礼高声做答:“苏秦扫庭以候,公子请了。”绿纱屏风外影影绰绰,可见赵胜拱手道:“在下带来一位高朋,同来拜会先生。”苏秦不禁笑了:“公子尽管进来便了。”  只听赵胜一阵大笑,已经走了进来:“先生莫罪我,是我这姐丈大哥非说甚‘宾座如宅,礼同拜会’。你看,先生不是拘泥之人吧。”一通爆豆儿般快语,使苏秦荆燕都笑了起来。赵胜却是恍然:“看看,还没中介呢。先生,这位是公子魏无忌,我的姐丈。这位先生便是武信君苏秦了。那位,是将军荆燕。”  赵胜身后站着一位红衣青年,端严凝重,气度沉稳,上前深深一躬:“无忌对先生心慕已久,今日得见,不胜荣幸。”转身又一拱:“无忌见过副使。”  早已在二人进门时,苏秦便留意到了这位公子,觉得他与赵胜站在一起,显然有一种赵胜所缺乏的沉稳厚重,先就有了好感,及至听赵胜说,这位公子竟要在如此场合以古礼拜见自己,便觉此人不同流俗,便也庄重的一躬到底:“苏秦幸会公子。”  赵胜低声道:“先生,换个地方说话,事情或有转机。”  “好。”苏秦精神顿时一振。这时只见一位素装长裙的美丽女子走到了屏风外面:“请诸位跟我来。”说着将绿纱屏风顺势一推,面前竟出现了一条幽静的小径,走得三五丈便到尽头。素装女子又一拧墙上一个突出的小木轮,便见墙面象大门一样打开,里面便隆隆吊下一个巨大的铜筐。素装女子先请四人进筐,然后他自己也走了进来,摇摇筐边一条细绳,便隐约听见高处“叮呤”一声,铜筐徐徐升起,外面的墙面也徐徐合拢,片刻之间,铜筐便停了下来。素装女子一摁墙边机关,墙面又象门一般打开,女子对魏无忌笑道:“公子,这厢请吧,我已经安置妥当了。”  “好吧,你领道,先生请。”魏无忌对苏秦拱手一礼,坚执让苏秦先行。  苏秦一行跟着女子走过一条铺着大红地粘的长廊,便觉眼前骤然一黑……仔细一看,竟来到了满天繁星的漏天楼顶!说是漏天,四面却是半人高的厚厚板壁,惟独头顶露出了一片碧空!夜风习习,满城灯火尽收眼底,河汉灿烂如在身边,仿佛置身于一艘大船,漂在无边天河之中,说不出的开阔惬意。  “有此等佳境,果见公子品位高雅。”苏秦不禁由衷赞叹。  “好地方!不憋气!”荆燕高兴拍掌,连连深呼吸几番:“那味儿教人实在难受呢。”  赵胜笑道:“先生不知,我这姐丈是通天彻地,中原鹿这机密,连魏王都不知道呢。”  “又信口开河。”魏无忌笑道:“先生,这里的总执事,曾经是我的门客,如此而已。”  这时那个素装女子走了过来:“公子,收拾妥当,请入席吧。”  魏无忌做请,苏秦跟着女子来到楼顶唯一的宽敞隔间内。此时正逢下旬,半个月亮刚刚爬上城楼,可见隔间内的四张长案上已经是酒菜齐备。素装女子为每案斟了一爵,便对魏无忌做了一礼:“公子不要侍奉,我便去了,若有急需,摇铃便了。”魏无忌笑道:“好了,你去吧,莫教任何人上来。”女子答应一声,便轻柔的飘走了。  四人落座,月光下相互朦胧,竟别有一番韵味。魏无忌举爵笑道:“勉为东道,且先为先生洗尘。来,干了此爵。”便一饮而尽。  苏秦正要说自己不能饮烈酒,及至举爵,一股熟悉的兰陵酒香竟扑鼻而来,不禁对这位公子的细致周到大是感慨,一声“多谢”,竟也举爵一饮而尽。  赵胜先开了口:“先生,我也是在大厅找见公子的。我与他正在理论,他却听得外边声气不对,说是象燕国武士打喷嚏。我出来一瞄,果然是你的背影。他思忖一番,方才决断在这里拜会你的。”  魏无忌做礼道:“唐突冒昧,尚请先生恕罪。”  苏秦对赵胜说法感到惊奇,却爽朗笑道:“无妨无妨,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荆燕却是忍耐不住:“敢问公子,燕国武士的喷嚏不一样么?”  魏无忌微微一笑:“听赵胜瞎说,无忌只是觉得连打喷嚏,很不寻常罢了。”  荆燕大笑,上气不接下气:“那,那味儿,香得,刺鼻……”  赵胜惊讶:“荆兄啊,听人说,只有狗不喜欢闻这种香气,你也受不了么?”  苏秦忍不住“噗!”的喷出了一口酒:“公子好眼力!荆燕被军中称为‘神獒’,不知道吧。”一言落点,魏无忌与赵胜轰然大笑,赵胜连连打拱:“得罪得罪。”  荆燕却大惑不解:“狗也不喜欢?难怪呢。”  三人更加乐不可支,竟是前仰后合般大笑起来。  良久平息,赵胜向魏无忌努努嘴:“该你东道唱了。”魏无忌慨然一叹:“先生有所不知,赵国赞同合纵后,我就对父王讲说了此事。可父王竟是不置可否。念起先生终将前来,必能说服父王,无忌也没有再做纠缠。不想父王明知先生已经从韩国出发来大梁,却到逢泽去狩猎,当真令人汗颜。”  默然有顷,苏秦道:“大梁朝局,可有微妙处?”  “今非昔比。”魏无忌脸色沉重:“自从魏国迁都大梁,朝野风气大变。魏国恰似泄了气的鼓风皮囊,又好似霜打了的秋草,竟一日一日的瘪了,一日一日的干了。父王也老了,雄心不再,除了狩猎,便是和老孟子谈天说地。权臣们也都是花天酒地,竟没有一个庞涓那般的强硬人物出来说话。连韩国都抖起了精神,魏国却如此沉迷,无忌当真是欲哭无泪也。”  赵胜忿忿道:“先生不知,那个太子申最是促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