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殇: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现的事例就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通过自己的员工、亲戚、熟人充当购房者“购买”自己的物业,通过办理“假按揭”共套取贷款,达到了提前收回楼款的目的。  

正是银行贷款困难重重,每当正果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民营企业就成了炮灰。比如1993和1994年政府试图给过热经济降温,当时,紧缩措施造成经济的巨大混乱,由于银根缩紧,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贷到款,烂尾项目比比皆是。各行业的发展也是兴衰交替:在上海以南的工业城市温州,打火机生产商的数量,当然又是民营企业,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由寥寥几家激增到3;000家,然后又随著经济发展减缓而回落到几家的规模。就今年来说,国家宏观调控,让这出悲剧又再一次的重演。 
 
面对如此之多的社会性障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段永基不无感慨的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生命体。一个生命体如果能诞生、成长、强大,除了自身努力以外,还需要外面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欧美等国家,政府对企业不怎么管、企业也不太乱;而在国内,政府是拼命地管、企业是使劲地乱!很多人问我,中国民营企业能不能出五百强,我说出不了,为什么出不了?就是生态环境不好!〃

第二节 全球化的冲击
所有称霸世界的伟大民族都是好战的民族,而当某一民族失去其好战性格时,它也就失去了与其他优秀民族处于平等地位的自豪权利。
 
全球化的特点就是资本的欲望不断膨胀,发达国家的资本随着营销网络的急剧扩张来不断的销售产品以赚取经济利益,如同野草一样在任何可以生长的地方都不断蔓延,因为资本的天性就是不断攫取利润和增殖。在殖民主义时代例如19世纪,欧美帝国主义往往是用强制的军事武力手段到第三世界抢夺土地和自然资源来赚取利益。诸如英国法国在非洲有很多的殖民地,他们就在那里强取豪夺,依*殖民统治利用广大的土地和廉价劳力,将原材料运回自己的国家;再如,日本在据台期间也是从台湾把大量的木材和食糖运回本土。在目前的后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就较少使用强制性的武力,而是用一种亲密暧昧的关系,像跨国合作或是文化工业的输出来赚取经济利益。麦当劳文化或是肯得基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在中国不断建立加盟店,四处扩张。吃惯了蒸煎煮炸饭菜的国人们也都是心甘情愿的掏出腰包,争相抢购,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

以前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国家的标准就是工业化,也就是说,你这个国家是生产农产品或是生产原料,还是生产工业化产品。可是现在这个标准慢慢打破了,全球经济进入所谓产业重组阶段。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欧洲、还有日本这样的国家,开始把生产制造的过程,把它国际化,放到很多落后国家去作。现在这些工业化国家已经不太制造产品,世界上很多的重要的工业产品,事实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来制造。

发达国家所从事的是高附加价值的商业活动,诸如金融、产品关键部件设计、IT行业等。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并不是看你有没有融入全球化之中,而是说,你在一个商品从原料投入到成品的零售消费过程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站的是什么位置。比如说,全球有一个Nike鞋制造销售的分工,从原料投入开始,这原料可能是橡胶、或塑料,有些人是负责供应原料,然后有就负责制造加工,做出鞋子后,有些人负责做运输行销,在有些人把它运到比如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上去贩售。这整个过程,所谓的产业链中,谁从事的是比较核心的活动,也就是附加价值比较高的活动,谁就赚取最大的利益。再比如说,简单的组装与装配,中国的VCD、DVD、电脑等行业大抵如此,核心的知识产权都掌握在上游的跨国公司手中,自己只能赚个加工费。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就意味着产业的门槛不高。当这种行业有钱可赚的时候,就会有大量民营企业蜂拥而上,结果导致供大于求,而且各个民营企业的产品基本没有什么差异,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恶性的价格战。到了这时候,行业内所有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成为难题。这种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布局,导致民营企业根本没有核心的技术能力来保护和支撑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发达国家掌握品牌、负责运输行销、零售消费,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创造价值是这样来的。这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做制造,原料他也不管,他只负责市场与设计,下单子,甚至有时候连设计都让落后国家去负责。外国人提供设计,提供图样,然后来中国之后就打制样品,打样之后再做出一个半成品,然后给外国人看,觉得满意,他就会下订单。这就是整个的国际经济分工的流程。 

记得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里有一段情节,土狼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羡慕的看着狮子们在阳光明媚的大草原上,威武地、自由自地的捕食,不禁感慨万分:原来我们是生活在食物链的下游,难怪如此。我们的民营企业就有点像是《狮子王》中的这些土狼。

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的低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不仅是劳动力成本低,中国的人力资本、土地、原材料等等的成本较资本主义国家的成本要低许多。比如说人力资本,美国民营企业的总裁、CEO等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平均年薪高达几百万美元,而据中国最近一次有关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总裁和高级管理人员年薪调查报告显示:其平均年薪仅十几万人民币,最高的也只有100多万,最低的民营企业的厂长经理的年薪只有不到2万元,差距是何其大。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最大优势也是劳动力成本低而衍生的产品的价格低廉,事实上,中国产品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主要是表现为在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这也是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及其民营企业最惧怕的。于是乎,就有了欧盟对进口中国彩电的配额政策,有了美国对福耀玻璃的反倾销议案,有了国际VCD巨头联合起来对中国的VCD民营企业联合收取所谓的“专利费”行为。可以这么说,巨头们并不惧怕中国民营企业的研发实力的提高、不惧怕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唯一惧怕的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产品的价格的巨大的竞争力。要知道,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国际巨头们的生产成本都还要低,这是唯一可以和跨国大公司相抗衡的地方。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中国的市场格局正在出现大范围的调整,并且这种演变正愈加显著。世界500强中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美国最大20家工业公司中的19家,日本最大20家工业公司中的19家,德国最大10家工业公司中的9家均已在华投资。跨国公司实际上已把中国逐步纳入其价值增值链和经营网络之中。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生产制造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和管理营运中心是3种重要的节点。经过十几年的投资,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已经初具规模,一些跨国公司也在中国建立技术开发中心,这些开发中心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特点是往往只进行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开发。这样,随着大批国际巨头的加工制造民营企业进入到中国以后,上文所述的民营企业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可能会有所改变,中国的本土民营企业会面临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 

国际巨头们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制造基地后,必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本土化建设,需要一些高管人员来帮助管理民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刚刚建立,作为国际巨头来讲,丫根就谈不上自行培养一说,因而只有向国内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抛“橄榄枝”。众所周知,国内民营企业的工作环境本来就不怎么好,且管理人员的薪金水平也不甚理想。而跨国民营企业却一方面能够提供足够有诱惑力的薪金,另一方面,又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设计,而这两点,国内的本土民营企业却都无法提供,至少是达不到跨国民营企业提供的水平。跨国民营企业提供的这些待遇,特别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设计的待遇,不能不让相比之下既囊中羞涩,又急于施展自己抱负的国内高管人员为之心动,于是,高管人员的跳槽也就开始了。

事实上,这一迹象在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在优秀的本土民营企业中,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根据报道:世界最大的空调生产民营企业,来自欧洲的伊来克斯在首轮与本土民营企业过招失利后,痛定思痛,大力推进了本土化建设,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招揽力度,至今为止,其高管人员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本土同行中的优秀民营企业中招揽过来的,其中,来自海尔的占了绝对多数,而且几乎占据了各个部门的主要管理职位,因此有人戏称伊来克斯为“海尔二队”。

而大家都知道的,民营企业高管人员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一旦离开原有民营企业,会在降低本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其所投奔民营企业的实力。因此,民营企业的高管人员一直都是各个民营企业保护和激励的重点。而民营企业要想留住高管人员,就必须提供与向其抛出绣球的民营企业相当的待遇,付出很大的人力资本的成本,否则,只能任其走人。

由于大量加工制造企业的进入,必然会导致劳动力特别是熟练工人的需求的大幅增加。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从长期来看,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在各要素总量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使用的某一要素持续增加,则这一要素的价格也会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在劳动力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也即工人的工资也会有一定的增长。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现在的深圳,以前就是作为跨国集团在中国的加工制造基地的,那时的深圳的劳动力成本可能是比当时内陆的劳动力成本还要低,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以后,深圳的劳动力的成本可能是仅次于上海的最高的城市了。

同时,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见效,专家预测,中国的人口将会在2010年达到一个顶峰以后,迅速下滑,步入老年社会,中国的适龄劳动力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程度的减少,而这个时候,正是中国逐步走向“中国制造”的时期。在这个时刻,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压力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有效利用生产线,很多民营企业就有可能接受外资企业的加工定单,为外资品牌做OEM、ODM。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现在看来也很普遍,现在的长虹、TCL、春兰等等民营企业无一不在为外资品牌OEM、ODM。而且,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大,由于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价格优势的失去,国内本土品牌为外资品牌OEM、ODM的比重会逐步增大。

还有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就干脆会丢掉自己的品牌,全力为外资品牌OEM、ODM,因为,在激烈的市场中,如果自己做品牌的话,成本太大,风险太高,而且市场上能接受的品牌也是有限的,这样做,很有可能得不偿失。相比之下,替外资品牌做加工制造,赚取应有的制造利润还是比较轻松,也来得稳定,风险低,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这一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格兰仕(GLANZ),格兰仕就是依*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替国外的多个知名品牌做OEM发家的,而且,格兰仕还向外宣称:低成本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现在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但同时难以置信的是;格兰仕甚至连自己的渠道都没有。

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煮青蛙的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入一锅没有加热的凉水之中,然后用火对着锅底慢慢加热,刚开始,青蛙还在油锅里面欢快的游着,由于油锅里面的温度是慢慢升高的,青蛙浑然没有感觉到油锅里面的水温在升高。一直到油锅里面的油烧开了,青蛙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的危险,于是拼命的想跳出去,可是,这时候的它,怎么跳也跳不出去,最后,被活活的烧死在油锅里面。

本来青蛙要跳出这个油锅是很简单的事,但为什么最后却烧死在油锅里面呢?原因就在于其过分重视当前的享受,忽视了对长远的威胁的理性认识。青蛙如此,那民营企业的这种做法又何尝不是这样。
 
做OEM、ODM并非完全不好,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安心、清闲的获取相对稳定的制造利润,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过多的OEM、ODM会养成民营企业的惰性,使民营企业过分依赖于OEM、ODM,逐步的远离市场,忽视对市场的敏锐的把握,忽视对民营企业研发的投入,忽视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好像市场与自己无关。并天真认为,只要*着为外资品牌OEM、ODM,自己的民营企业至少应该是安枕无忧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它可能在不久以后就要成为即将被煮的青蛙了。
 
《第一滴血》塑造了一个美国英雄,似乎是拯救全世界处在专制统治下的人民的救世主。实际上,美军在越南怎么样为非作歹就不要提了,美军,你没法想象一个号称文明之狮,号称一个全球民主国家他们的军队在越南的时候是怎样践踏人权。当时美军在越南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享受、甚至是作威作福。有的美军开吉普车,在路上看到有一个漂亮的越南女孩子,就下来硬是把那女孩子架上车。他们来到落后国家,并不是为了人权正义,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且所作所为完全没有符合我们所谓的人权,我们的国人,特别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擦亮眼睛,明白这个道理。
 
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找中国本土民营企业做OEM、ODM,看中的是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成本优势,是为了降低自己品牌的成本,以便在市场上攫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