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布尔戈斯是古老王国的都城,经历着从日耳曼人到阿拉伯人,从罗马入侵到光复战争的动荡历史。接受布尔戈斯大教堂那高耸塔楼的致意,永远是朝圣者唏嘘感叹的开始。莱茵河畔强悍民族带来的哥特式建筑不禁让人联想起科隆大教堂,而这座教堂的设计师正是来自科隆的汉斯和他的儿子西蒙。这项建筑工作开始于1221年,大教堂的设计气势雄伟,摄人心魄,内部则是一贯的繁复与精致。建于1494年的小礼拜堂装饰奢华、富丽堂皇,里面存放着布尔戈斯的军事首领康坦斯塔布尔和他妻子的灵柩。
  西班牙曾经是一个欧洲的强权帝国,一个被征服的阿拉伯附庸,一个穆斯林教徒统治的国家,还曾是一个为基督教上帝服务的帝国。只有把布尔戈斯和城郊的两座著名修道院联系起来,人们才能体会出它在中世纪的重要性。这两座修道院规模巨大,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一个是西班牙最著名的韦尔加修道院。1180年,修道院由阿方索八世和王后艾莱诺尔在原来的休闲处旧址上兴建,是专门为贵族建立的西多会修女们修道的场所。到了13世纪,其精神和世俗权力扩展到五十多个地方。卡斯迪利亚王室把这里变成了其成员的隐居之地和先贤祠。经过多次改建之后,这里成了一个容纳各种风格的综合整体:既有西多会式建筑,也混合着罗马式甚至摩尔式建筑,以及富丽堂皇的家具。国王把这座修道院连同里面的大量财富赐给了贵族妇女,修道院的院长还同时享有许多特权。
  教堂是修道院的主要建筑物,从外观上看是纯粹的西多式艺术,而教堂内则由栅栏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大堂向信徒开放,提供给布道者的则是一座1560年建的旋转铁制镀金讲台。终年在这里聆听圣讯的还有一些精致的石棺,它们属于古代的王公贵族,上面刻着纹章图案或饰以人像装饰,并被施以奇特的色彩。“拯救耶稣”的13世纪雕塑在精雕细刻的文艺复兴式花纹的衬托下,静静陪伴着大堂当中那个建国国王的双层陵墓。
  另一座修道院是米拉弗洛斯,它是伊莎贝拉公主下令给查尔特勒修会修建的,公主在这里为父母竖起了一座高高的墓碑。教堂外立面简洁,半圆形后殿雕塑由15世纪末佛拉芒雕刻家吉尔·德·索洛埃完成,精美而富有想像力,包括一扇屏风、国王墓葬和嵌入墙中的墓穴。
  屏风是彩色木雕,是吉尔·德·索洛埃和迪埃戈·德·拉克鲁兹共同完成的,其中由许多圆形场景取代一般长方形场景的精巧设计令人惊叹不已。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国王墓葬呈8道光芒的星形,其中包括国王胡安二世及王后的卧像。4个福音传道师站在高处欣赏火焰式的装饰,还有一些漂亮的男孩围绕在四周——那是活泼的小爱神。左边墙上还嵌有一个装饰得极美的墓穴里面是阿方索王子的遗骸,就因为他的早夭而使他的姐妹登上了卡斯蒂利亚女王的宝座,即后来称为正直的伊莎贝尔女王。棺椁上正在祈祷的年轻王子像也是吉尔·德·索洛埃的杰作,只不过这里没有侍童胡安·德·帕迪拉的位置。
  在阿尔朗松河以南不远处的布尔戈斯博物馆中,收藏有许多14,15世纪的墓葬雕塑,其中就有侍童胡安·德·帕迪拉的坟墓,雕刻家索洛埃在这件作品上施展了他全部的天才,雕刻出墓主的神采和豪华精致的服饰。
  布尔戈斯的名气还来自于一位英雄——这里是熙德的诞生地。公元8世纪,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穆斯林教徒只用了50年时间就将整个西班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建立了摩尔帝国。从此,西班牙的基督徒们开始了漫长而意义重大的“光复战争”。熙德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亚西比德和科里奥兰纳斯的传统,他为自己的家园奋勇征战,可是最后却被国王阿方索六世所逐。这位出身卡斯蒂利亚贵族之家的年轻勇士从穆斯林军队手里收复了巴伦西亚,成为光复战争中的传奇英雄。现在,熙德父子和斐尔南·冈萨雷斯伯爵的雕像还留在河北岸的圣玛丽亚拱门上,那是查理五世皇帝的凯旋门,他的臣子理应随侍在侧。
  卡斯蒂利亚还迎接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第二次归来,天主教国王曾在这里的一座以方济会束带装饰物命名的建筑中接见过他。后来美男子国王菲力普由于参加一次老式网球赛后受了寒,在这里突然病逝。这使得他的王后“疯子让娜”非常绝望。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525年帕维战败之后被俘,也曾关押在这里一直到获释。
第五节:狮子莱昂
  建于贝鲁内斯加河畔的莱昂是中世纪时期“圣地亚哥之路”的必经之地,这座城市是过去莱昂王国的首都,后来被卡斯蒂利亚王国吞并,成为后来西班牙王国的主要构成部分,国徽上的雄狮即象征着古老的莱昂地区。
  在古罗马风格的广场上,人们能看到古老的宫殿、大教堂和圣伊西多尔大圣堂。拜谒莱昂最古老的圣伊西多尔大圣堂,是朝圣者们不远千里跋涉而来的主要目的之一。
  圣伊西多尔大圣堂于8世纪开始建造后,随着以后时代的变迁又被改建为哥特式和罗马内斯库风格,最终形成了各种风格完美结合的样子。在典型的古罗马建筑和艺术风格代表的万神殿内,以《启示录》和《超度》为场景的壁画是西班牙现存最美丽的罗马风格绘画,将朝圣者带入迷幻与超然的精神世界。
  距大圣堂不远,还有一座建于13世纪的大教堂,它是西班牙保存最完整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华丽的内部装饰是催生新艺术风格的样板,彩绘玻璃窗取代了厚重的石墙,把极富表现力的阳光折射进来,烘托出了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的氛围。
  老圣马尔克斯修道院因正面普拉特雷斯克风格的雕刻大门而闻名于世。这座修道院曾经作为圣地亚哥朝圣者的住宿,现在成了莱昂的帕拉多尔,人们可自由进出。修道院的回廊、大厅以及酒吧的装饰富丽奢华,使到过此地的人无不为其豪华程度而震惊。
  新哥特风格的洛波庭城堡矗立在圣玛塞露广场的中央,从四周高耸的尖塔不难看出这是安东尼奥·高迪的设计作品。和周围那些由加泰罗尼亚建筑师设计的豪华宫殿相比,城堡多少显得有些简陋,然而这无损它的魅力,也许这里带有朝圣者所追求的那种不加修饰的神圣威严与古朴氛围,一如风雨依旧的虔诚之路。
  古老的圣马丁市场是莱昂古城真正的心脏,也许是缘于周围那些日渐破败的古老建筑,这里又被称为“湿地”。手工艺人的作坊都集中在梅奥广场周围,热闹的酒吧或餐馆隐藏在那些狭窄的街巷间,沉重的历史被抛诸脑后,代之以轻松惬意的休闲时光。没有高耸屋顶隔开阳光,聚会聊天时品尝传统的西班牙小点心,构成了伊比利亚最典型的生活方式。也许人们会不自觉地陶醉其中,因为这里是骑士与公主浪漫故事的发祥地,也是传奇式英雄幻想的造梦屋。
第六节:圣徒墓地
  绕过植被茂盛的华卡斯河谷,朝圣之路若隐若现地蜿蜒而上,攀向另一座海拔1500米的山峰。这是朝圣者在到达地势较低的加利西亚丘陵地带前,需要越过的最后一道山脉。在云雾缭绕间,曲折的小路绕过绿意盎然的山坡,牧草的清香由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出来,诱惑着人们疲惫的脚步。公元前1000年,入侵伊比利亚半岛的凯尔特人发现了这片气候宜人的肥沃土地,这无疑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爱尔兰。于是,皮亚特拉菲塔、塞布里罗和加利西亚的其他地区一样,散布着好像凯尔特人堡垒式宿营地那样的居住区。
  当圣地亚哥出现在朝圣者的视野中时,一个震慑人心的名字再次出现,即使到了今天,那里仍和昔日的鼎盛时期一样,是一处让人心动的地方。整座古城以圣·詹姆斯的墓地和奉有圣骨的教堂为中心,把来自朝圣之路的文化与信念凝固下来,创造出一座祈祷之城。整个古城充分体现了中世纪完美的城市规划,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专门为纪念一位圣徒而兴建的城市,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国家纪念馆。
  这里最早的教堂始建于9世纪末期,带有强烈的阿斯图利亚斯风格,然而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就遭到了毁坏。幸运的是它并没有就此消失,只不过随“朝圣之路”而来的异国风情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变幻,赋予它崭新与包容的神采。
  现存的教堂包括一座中堂和两个耳堂,始建于9世纪末。这里原是一座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科尔多瓦哈里发属下的一位将军阿里·曼瑟因为找不到使徒的坟墓,一怒之下捣毁了会堂。新教堂从1078年开始建设,从法国传来的罗马内斯库风格影响了它。
  从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奥布拉多伊罗正门进入大教堂的朝圣者可以看到3个拱门,上面装饰着一系列雕塑,那是对基督教教义的全面展示。这个气势恢弘的通道就是“光荣门廊”,它由著名建筑大师玛泰奥在12世纪设计,是中世纪艺术的经典之作。教堂中间的巨大石柱上,左手执杖、右手捧卷的圣·詹姆斯雕像迎接着从世界各地经过长途跋涉而来的朝圣者们。朝圣者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在教堂里拥抱宝石装点的詹姆斯半身像。根据古老的传统,朝圣者须将他们的右手放在石柱上,以示他们诚心诚意想得到圣徒的宠爱。石柱已被磨出五个指印,足见历史的沧桑。
  教堂里随处可见的铭文和充满象征意义的雕像,生动演绎着《圣经》里感人肺腑的场面和故事,这一切将让远道而来的朝圣者终生难忘。最后一项仪式是下到教堂的地下墓室,向存放在银骨灰瓮里的圣徒遗骸致敬。直到这时,忏悔礼才算完成,朝圣的经历才能圆满结束。
  随着历史的沉浮,孔波斯特拉有过衰败的历史。近来随着宗教热情的回潮,又一次使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朝圣者踏上了通往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
第七节:大地尽头
  抵达圣地意味着得到忏悔磨难与精神洗礼,对从前的朝圣者来说,他们的旅行终结于圣地亚哥。但今天的人们可以继续西行,在风光秀丽的大西洋岸边浸润双手,献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渊源的膜拜。
  这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历史留下的遗迹随处可见。多姆贝特和佩特·古伯塔的石冢以及许多古凯尔特文明的遗址都坐落在这里。众多俯瞰大海的加利西亚渔村散落在农田间,在这里,人们还能看到令当地人备感骄傲的手工针织品——蕾丝花边。
  科伦纳也留有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遗迹,在海风的盘剥下仅余杂草丛生的乱石堆与崩塌的城堡遗迹。半岛尽头屹立着海格立斯灯塔,这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在公元2世纪建造的。1588年,这里几乎被弗朗西斯·德雷克夷为平地,这缘于他1567年在加勒比海域被一支西班牙舰队击败,差点性命不保。如今,教堂里虔诚的祈祷与夜晚街头的享乐气息,造就了这座古城的盎然生机。今天的科伦纳已经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航海城市,停满港湾的游船为这里平添一份舒畅与悠闲。
  人烟稀少的西班牙西海岸很少会受到游人的青睐,但它却是伊比利亚半岛景色最壮观的海岸线。郁郁葱葱的按树茂密地生长在海滨地带,岸上到处弥漫着其特有的芳香。平整宽阔的沙滩只有到了夏天才会热闹起来,平时则是喜欢清静的散步者的天堂。当地最迷人的自然景观是被大西洋和海岸环抱的地峡,来自北方的十几条河流汇集在这里入海,河口把海岸线冲刷得沟壑纵横。在科伦纳西边有一片礁石林立的海岸线,因为发生过多次海难事故,这里被人们看作是“死亡海岸”。波涛翻滚的大海是这里永远的主人,带着昔日驰骋在大洋上英雄们的遗憾与憧憬,日复一日激打着伤痕累累的礁石海岸。
小贴士
  公元711年,穆斯林军队在西班牙海岸登陆。随后,在跨越整个中世纪的800年中,西班牙的历史一直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文化势力所左右。圣·詹姆斯成了基督教军队“重新征服”西班牙的象征人物,他以“争强好胜的圣地亚哥”而著称,历来被说成是一个佩带利剑、身骑白马的勇士形象。
   “圣地亚哥之路”上的朝觐者一般从家乡结队而行,他们出发时的场面隆重热烈,带着必备的服饰:披风、乞丐包裹、拐杖、葫芦和大檐帽。在早期,朝觐者回家时要带回一个贝壳,以示他们确曾到达目的地。后来,这逐渐变成一种独特的标志,有些朝觐者甚至佩戴好几个贝壳,因此加利西亚人给他们起了“贝壳佩戴者”的绰号。
  查理一世(742一814),或称查理曼大帝,他是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丕平三世)的儿子。公元768年继承土位,后来通过征讨,逐渐成为伦巴德人、托斯卡纳人和萨克森人的国王。800年受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当上西方皇帝,统治疆域包括除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全部欧洲,是罗马帝国后的又一大帝国。查理曼是中世纪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主张与罗马教廷合作,促进教会改革,奠定基督教统一的基础。
  10世纪末的西班牙已经建立了有几十万册藏书的图书馆,这在当时欧洲其他地方是根本不可想像的。在这个图书馆的基础上,后来的卡斯蒂利亚国王,被称为“智者”的阿方索十世(1221~1284)建立了翻译学院,把许多阿拉伯文、希伯莱文和拉丁文著作(如《编年史》、《世界通史》、《法律全书》、《天文知识》等)译成西班牙文,促进了西班牙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造纸术也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再传到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
  弗朗西斯·德雷克,又称德雷克爵士,是中古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在战场和王廷内同样红极一时的海盗。他出身英国清教传教士家庭,自学航海技术并成为船上的军官。1572年,他获得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任命,成为正式的私掠者,利用在加勒比海域的关系与西班牙人作战并参与了消灭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上战争。1596年死于热病,手下的水手们点燃两艘缴获的战船作为他的坟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