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IBM在英国的所有机构共招收了三百多名在读的大学生,从一百多名申请的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了二十一名高中毕业生。那个研究院招收了三名高中毕业生,张艮是其中之一。 
  (三) 
  十月初大学开学时,张艮坚决放弃了进大学的机会,准备再考剑桥。 
  十月十五日,他再次报名,报考剑桥大学物理系。张艮有点拿不定主意的是再报考圣约翰学院,还是另外一个学院。剑桥大学招生虽然主要考察学生的成绩,但是面试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面试的印象对是否录取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3)   
  如果他再报考圣约翰学院,面试的老师很可能是同样的人。让他们接受他们拒绝过的学生,他们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理由可能有两个:一个理由是他们以前的拒绝是错误的;另一个理由是张艮以前的成绩不够好或面试不够好,但是现在已经合格。即使是后一种情况,也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因为剑桥录取学生,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要通过面试发现学生的潜力。如果他们现在录取了张艮,说明他们以前没有发现他的潜力,所以招生老师最容易的决定,还是不录取。 
  如果报考另一个学院,就没有这些问题,面试的老师只会根据他们现在面试的情况,决定是否录取他。最后张艮决定报考丘吉尔学院。丘吉尔学院是一个比较新的学院,比圣约翰学院要小一些,一年招收一百三十多个本科生,但是丘吉尔学院是一个择重理工科的学院。 
  十二月又到了,张艮又要去剑桥大学面试。这次不是从温切斯特公学出发,与同学们一起去,而是一个人去。面试的前一天,IBM的上司和同事都希望他面试成功。 
  在丘吉尔学院面试时,老师果然知道他去年考过剑桥大学,所以没有问他的基本情况,只有一次物理方面的面试。老师在面试前还开玩笑,说他几个月不上学,大脑会不会生锈,会不会把物理和数学都忘记了。 
  这一次面试与上次面试没有什么差别,照样是问一些基础方面的问题和一些比较深的问题。其实,张艮很喜欢面试,特别是剑桥大学的面试。老师并不期望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期望学生会用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答案不重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重要。这与温切斯特公学教学的方法是相同的,所以每次面试后,他觉得不算难。 
  虽然张艮很自信,认为他的条件已经很充分,面试也不错,剑桥应该录取他。但是随着发榜日期的临近,我的心情还是越来越紧张,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圣诞节与新年我们连续放假,想到元旦节的早晨,我们就会收到丘吉尔学院的信,如果这次情况更糟糕,材料都不放入第二批就被丘吉尔学院直接拒绝,我真不知道张艮是否能经受得了。 
  二零零四年的最后一天,我还没起床;我太太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手上拿着一封信,不等她说话,我知道是好消息。她激动得几乎有点不成声地说,张艮被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录取了。信很简单,第一句是祝贺,第二句是张艮已被无条件录取。因为他已经考完所有的课程,所以他的录取是最终录取,而不是预录取。后来,我们得知,二零零五年有14343人报考剑桥,3378名被录取,其中在英国录取了2815名,在英国以外录取了563名。 
  二零零四年,张艮收到剑桥大学的两封信。二零零四年的第一天,圣约翰学院来信说,他的材料放入了第二批,结果也没有录取;那一天,张艮几乎没有说话,大概是他有生以来最难过,也是最失望的一天。二零零四年的最后一天,丘吉尔学院来信说,他被无条件录取了;那一天,张艮似乎也没有说话,大概是他有生以来最高兴,也是最自信的一天。一年的时间,靠汗水、智慧和信念,他在剑桥大学得到了属于他的一方天地,作为父母我们为他骄傲和自豪。我十一年的梦终于成了现实。 
  (四) 
  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时,大概两周回家一次,所以从十六岁起,他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在IBM那一年,他每天早上搭IBM的班车上班,下午搭IBM的班车回家,所以我们与他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在英国,孩子上大学就意味着长大成人,再过九个月他就要去剑桥,所以今后在家的时间会更少。我感到已经没有什么新的知识教他,但是我想与讨论一些如何做事和怎样为人的感受。那段时间,或是茶余饭后,或是在花园劳动,我们与他讨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有一次,回忆起他在温切斯特公学的同学时,张艮说,他与托尼与欧文很接近不仅因为他们的学业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并且他们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我说,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境遇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人生会有许多波折和失败,并且失败的痛苦要比成功的欢乐更多。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4)   
  张艮完全同意这种看法,觉得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失败与成功,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没有经历痛苦就感受不到欢乐。他说米尔顿(Milton)说过:〃感觉是自己的,你会觉得天堂是地狱,也会觉得地狱是天堂…Themindisitsownplace;andinitselfcanmakeaheavenofhell;ahellofheaven。〃因为有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怕失败,他才敢于考温切斯特公学的奖学金和两次报考剑桥。 
  张艮告诉我们,他在IBM有一个好朋友,叫保罗。保罗与张艮的情况类似,考取了伊顿公学的奖学金,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考入了哈佛大学学哲学。保罗是一个善于计划的人,并且极有哲理,他说〃人的一生是由细节组成的,有时候,细节就是生命的全部〃,所以他把今后五年的事情都计划好了。张艮要在IBM工作十二个月,而他只打算在IBM工作九个月,另外三个月他还有其他安排。 
  原来,去哈佛大学前,他要旅游三个月,还要去中国,其实是去中国考察。他觉得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近年的热点问题,了解中国的情况对他今后四年在哈佛学哲学会有帮助,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对选择职业会有帮助。 
  张艮觉得他可以在大学毕业前去中国,同样可以了解中国的情况,而且是更新的情况。但是保罗认为情况是变化的,四年后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将会不一样,即使去同一个地方,每一次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正如柏拉图(Plato)所说:〃你不能淌入一条相同的河两次,因为流过的河水永远不同。-Youcannotsteptwiceintothesameriver;forfreshwatersareeverflowinginuponyou〃。他打算在大学期间还要再去中国旅游。 
  我对张艮说,〃保罗办事如此周密,又富有哲理,一定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将来会是一个大人物〃。张艮说,我只说对了一半。保罗会干一番大事,但不一定是大人物,因为保罗的哲学是:〃干实事,不图虚名-doingsomething;notbeingsomething〃。保罗的〃干实事,不图虚名〃与西汉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公元前179-104)的〃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是何等相似。看来古今中外,许多哲理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奉行不同的哲理而已。 
  保罗在中国时,一直与张艮保持联系。他途经中亚,从新疆入境,而后去了西安、北京、最后由上海离境,去了哈佛。作为学生,保罗在中国旅游时条件并不好,沿途乘坐火车,有时还是硬座,旅馆也是最差的,但是他觉得在中国旅游很有意思。在西安时,他的中文还不过关,当时正值七、八月的盛夏,很想喝一杯冰镇啤酒,却不知哪儿有卖的和怎么用中文说。后来,他灵机一动,用手机送给张艮一个短信,要张艮教他认和读这几个字。 
  后来张艮也去了中国,八、九两个月在重庆一个药物研究公司工作了六周,用他在IBM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给那个公司设计了一套软件。虽然他们一直保持联系,但是在中国时他们没有见到面,后来张艮也从上海离境,去了剑桥。 
  张艮在IBM工作的那个部门有二百多名专业人员,为计算机软件行业作咨询。其中有这个行业最著名的专家,有刚工作不久的毕业生,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张艮是地位最低的一个,他是唯一的一个高中毕业生。其实,IBM没有期望高中毕业生能够干什么实质性的工作,雇用几个高中毕业生,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了解IBM;另一方面,也体现出IBM对教育事业的关注。 
  他们部门给张艮安排的工作是接替另外一个人的未完项目,预计十个月完成,结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参加项目可以接触和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跟踪最新的技术,所以张艮又参与了两个项目,其中有一个是其他部门的项目。他说,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竞争很激烈,几天不接触计算机,就有落后的感觉。 
  我说,中文有句话大概最能说明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对手知道;三天不学,大家知道〃。他说,英文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评论家知道;三天不练,听众知道-〃IfIstoppracticeforoneday;Iknow。IfIstopfortwodays;thecriticsknow。IfIstopforthreedays;theaudienceknows。〃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5)   
  虽然张艮在IBM参加的都是一些小项目,但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他离开IBM那天,他们小组的同事在一起午餐,算是给他饯行,大家凑钱给他买了一张记念卡和二十英镑的购书卷。他们部门的头特地把他送出IBM的大门,临别时送给他了三卷一套的大学物理教科书。原来他们部门的头也是学物理的,也毕业于剑桥。他希望张亘在剑桥努力学习,无论在剑桥读书期间或大学毕业后,都欢迎他再回IBM工作。 
  想到张艮快上大学了,要独立生活,我希望他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即使有些人干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也要学会包容,要宽恕人;不计前嫌是与人相处的哲学。张艮开玩笑对我说,在这个时候,他会记住上帝的教诲:〃主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Father;forgivethem;fortheyknownotwhattheydo〃。 
  我感到张艮比两年前要成熟多了,温切斯特教育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我问他,〃你要去剑桥学物理,是学科学,为什么对哲学那么感兴趣〃。他说,〃学科学是学习已经知道的事情和探索未知的世界。其实不知道的事情比已知的事情要多,不确定的事情比确定的事情要多。虽然哲学不传授科学知识,但是引导人们如何对待那些未知的和不确定的事情,了解哲学是必要的〃。 
  我意识到,我想告诉他的,大概他都知道,有些比我更清楚。我已经没有更多的可以教他,倒是他可以教我一些新的知识。他知道他在干什么,正在按自己的愿望选择人生的道路。 
  (五) 
  十月的英国仍是夏时制,南方还是一片秋色。二零零五年的十月一日是一个周末,也是一个晴天,很早天就亮了,昨晚下过雨,空气特别清新。 
  我们一家起得特别早,吃完早饭,也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出发。虽然昨晚睡得很晚,但没有通常晚睡早起的那种疲惫,反而精神特别好,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周末出游,是送张艮去剑桥读大学。这是我们期待了十一年的那一天,也是张艮走向剑桥大学的漫漫长路的最后一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特地给张艮在家门口照了一张相。 
  我们家在英国最南边,剑桥大学在我们家的东北方向,大约二百三十公里。我驾车经一号,二十五号和十一号高速公路,不到三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剑桥大学。 
  我驾车的路线是十一年前我们第一次参观剑桥时,我们乘坐的大客车驶过的路线。十一年过去了,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似乎没有任何改变,然而人却变了。张艮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长成为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那时,他到英国不久,不会讲英语,在曼思桥小学上学。曼思桥小学是英国数以万计的小学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学校,教育质量约低于平均水平。 
  十一年前,我们参观剑桥时,剑桥给张艮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剑桥大学在科学和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却让我感慨万千。在剑桥,我萌发了张艮到剑桥读书的愿望,但是想到从曼思桥小学到剑桥大学的漫漫长路,我满腹困惑,感到步履艰难。离开剑桥时,望着车窗外正在消失的一座座书院,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想,这是我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参观剑桥,如同很多游客那样,那些书院对我和对张艮将永远是陌生的。 
  今天,张艮像所有剑桥大学的新生一样,带着一个梦幻般的理想,要到剑桥大学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证明自己的能力。今天,我像所有剑桥大学新生的家长一样,要把孩子送进剑桥大学的一座书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剑桥大学这个〃摇篮〃中长大。不过,我还有一个额外的愿望,张艮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我一定要重游剑桥,那一定是一个初夏的周末,天气一定要好。我要再去看一看剑河和剑河上的那些桥。我想,我的感受与第一次参观时会大不一样。 
  在丘吉尔学院门前,我给张艮又照了一张相。进入了这个校门,他就走完了通往剑桥大学的路,同时又开始了新的道路。丘吉尔学院是剑桥大学比较大的学院之一,也是理科学生最多的学院之一,一九六零年为纪念丘吉尔而创办,迄今为止,丘吉尔学院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6)   
  二战时丘吉尔为英国首相,被认为是英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丘吉尔也曾为军人、记者、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年轻时就读哈罗公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