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子归(出书版) 作者:卿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与子归(出书版) 作者:卿妃-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他思想龌龊,只是主家的眼神实在是太……容他想一个不那么禽兽的词,啊,没时间了,再慢就要“办事”了!

    “主家!”在二人上完台阶的刹那,掌柜突然道,“这位客官晚上是吃粥还是吃面,是吃鱼还是吃肉,是在自己房里吃还是到堂里吃。”

    语调清晰,说话顺溜,全没有开始时的呆滞样。他小心暗示着,就怕干柴遇到烈火,啪嚓一下烧了他的房子。

    好像真被他一棒喝醒似的,对吃食一向不大上心的上官意竟停下脚步,看着余秭归道:“这里的面食倒些特色。”

    刘厨子你熬出头了,掌柜有些欣慰地想。

    “那就吃面吧,鱼肉都可以,我不挑的,至于在哪儿吃。”余秭归微微一笑,向掌柜客气道,“这几日赶路有些累,烦请掌柜送点水来,我想先洗尘,然后在房里吃就好。”

    心想这位倒是好伺候,他应了声,就听主家道。“待会把我的那份一并送到她那里。”

    您,您不是不用了么。

    掌柜先是惊讶,不过转瞬便弄明白。

    温饱思□,古人诚不欺他啊。

    叩叩。

    “请稍等。”房里传来引人遐思的出水声。

    薄唇微扬,上官意心情颇好地站在门口。悉悉索索的穿衣声钻进耳道,听得他心猿意马起来。只可惜有人不解风情,开门之快有些扫兴。

    浴后的红晕为她平添几分艳色,连带着那双月眸,怎么藏都难掩媚眼如丝。凭谁看见她这番美色,都不会错认余氏女了。

    不行,谁也不行。

    他又恼又恨,不待她开口便走进屋内,将门掩上。

    “子愚?”

    “以后不准这般见其他人。”

    他语调有些狠,听得她有些莫名。

    “这般?”她不解地看了看自己。

    “沐浴后。”他神色有些奇怪,像在压抑着什么。

    “为什么?”

    她衣衫整齐,并无不妥啊。

    “因为。”上官意低哑着,如蛇一般窜至身前,双目贯注盯着她红润的双唇,“因为让人很想吃掉。”

    捂住嘴,她瞪大双眸。

    俊眸缓缓上移,他眼波不明地看向她。“所以不要这样见其他人。”

    竟然吓她!但她气呼呼地向后撤步。“要是其他人,我早就一掌劈过去了。”

    “哦?”上官意面露喜色,“那为何不劈我呢。”

    他趁机握住她的小手,然后贴上自己的胸膛。“为何?”

    见她愣怔不答,他又诱声道:“只要加三分力,往这轻轻一拍,我就不能轻薄了你了。秭归,你要试么?”他慢慢俯下身,一点一点接近那两瓣红唇,“还是说你忍不下心,舍不得看我吐血的样子呢,嗯?”

    轻轻地贴上温软的唇瓣,他不由发出轻叹。“傻丫头,其实你已经爱上我了,只是没有察觉罢了。”

    唇上的呓语,朦胧而煽情,他刚要更进一步,却真的被人一掌劈开。

    这力道掌握得极好,他胸口发麻却没有痛感。

    “明明说好了不左右我的心思,你还来。”

    月眸灼灼,满是怒气,这耀如春华的模样真是让他好心动,心动到几乎难以抑制。

    “子愚,我对你是有些好感,可没到你说的那般地步。”

    “哪般?”

    她涨红了脸,狠狠瞪他。

    他有意逗她,全因爱极了这副俏模样。

    这姑娘事事精明,隐忍的功夫更是一等一,偏就在男女之事上纯如白纸,让他忍不住想要描画。

    两年前她要求公平,好,他给;她步调慢,没关系,他等;她不会谈情,正中下怀,他教。他什么都可以随她,却唯独不能让她忘了自己。

    每月一封信,他要的不多,比起他想得到的,真是太少太少了。

    “秭归,你的性子真慢。”黑瞳带怨,他不禁道。

    她先是不解,半晌恍然。“我六师兄也说过这样的话。”

    “六师兄?”

    没注意到他眼中不悦,她继续回忆。“嗯,六师兄说我学什么东西都快,但只要有关自己,就会变得慢悠悠,比蜗牛还要急人。我八岁入师门,子愚你猜,我几岁被识破女儿身?”

    拢了拢长发,她松松挽了个髻,举手投足难掩风情。

    若是他,第一眼就能看破她的身份,而后养在身边,叫她满心满眼全是自己。可偏偏不是他,想到这他心中恼得很,不由带了点怨气。

    “定然不超过两个月。”他道。

    谁知她眼波流盼,很是得意。“十四。”

    他难得惊讶。

    “我十四岁那年,师门才得知我是女孩,你一定想问为何,其实我也想知道。”她亦是困惑,而后笑道,“直到离家前,我十师兄说一直以来不是他们没有发现,而是我自己没有发现。其实他们比我认清的还早不是么,至少我十四岁那年他们就知道了,而我直到两年前才开始明白。”

    “子愚你瞧,我就是这么慢的人啊。”她看向他,眼中带抹俏皮,“你若性子急,大可以扔下我独自前行。”

    扔,怎么扔。

    他恨恨看她,看得她有点内疚,方才执起他的手来。“若子愚不忍心,那便有劳你再等些时候了。”

    她的瞳眸本来就极有魅力,微微用心更是勾人。看得他不由心跳,又不由气恼。

    “你不是讲究公平么,怎么也开始左右我的心思了。”

    “哪有?”她装傻。

    “难得你对我耍心机,秭归你这样我可是爱得紧呢。”他说得露骨,她听得脸红,“要耍心机就尽管来,你知道我最怕闷的。”反扣住她的手,硬是逼她与自己十指相扣。

    “这条路上是你被我推着走,还是我被你拉下去,这有什么重要呢。”

    之子于归的,只能是他上官意,这才是最重要的。

    秭归啊秭归,你可明白了。

    江风愈发狷狂,空气中隐隐透着泥土的腥气,这是大雨的征兆。在欲雨的夜里,两抹身影一前一后,不知是谁牵着谁,抑或是谁拉着谁。看起来有些较劲,偏又很是亲密,就这样慢慢地走上大堤。

    纤细的那抹打开怀中的酒坛。

    “爹,娘,这桂花酿的坛子闻着还好么,女儿可是特地从蜀中找来的醇酒呢。”

    伸出手,她捧起一拨黄土,细细的尘埃顺着风,一路往西,往西,含着泪,伴着嘤嘤的哭泣。

    挡在风口的男子接过那个略显沉重的酒坛。

    “安息吧。”

    他一倾手,将坛中土径直倒入江中。

    “你!”女子想要抢过那个空坛,却被他扬手抛进浪里。

    “上官意!”

    他紧紧抱住那颤抖得难以站立的娇躯。

    “哭吧,秭归,现在就只有我了。”

    

第四章 公子你笑早了

    当平县再次成为水淹泽国之时,两人正要进入直隶。

    是时,天色已晚,没赶上暮鼓的人们只好在城外的干地上生起野火,三五成群地围坐着。

    察觉到自己正在被注视,上官意抬起头,对上那双浸染火光的月眸。

    “怎么,瞧出味来了?”他满心欢喜地移近,亲热地握住她的小手,“秭归,你若想更进一步,我也不是不可以奉陪啊。”

    俏脸蓦地一红。“你又来。”

    余秭归不满瞪眸,看得他畅快大笑,张扬的笑声弥漫在夜色里,连黑云都淡了几分。

    “我只是没想到你会舍弃马车与我同行。”看着头戴纶巾一身蓝布长衫的上官意,余秭归轻道。

    “车马算什么,你能走的我便也能走。”他俯身靠近,眸中满是期待,“这一路上只有你我二人,你看的只有我,日子久了还怕你不动情么。”

    知他自大,余秭归也不恼,反而坦然道。“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

    “哦?”虽只是一点点,他也惊喜了。

    “现在被你牵着,也不会想起师兄们了呢。”见他面色泛青,她解释道,“年幼时,每逢海神娘娘的祭典,师兄们怕我和十一被人群冲散,总是牵着我们。”

    “怎么牵,这样。”他张开五指,霸道地将她的手紧紧包裹,而后轻轻拉近,“还是这样。”

    气息喷薄在脸上,她不自在地欲拉开距离,可这一次不论如何用劲,就是推不开他。

    “你只要拍一掌,我就飞出去了。”

    他虽这样暗示着,可她知道若真这么做了,结果一定不妙。于是即便距离近得她头皮发麻,余秭归也没再动作。

    不幸的是,某人并不打算放过这个话题。

    “牵到多大啊。”他问得漫不经心,指尖沿着她的掌纹一路描摹,来回轻抚着她长年握剑的痕迹。

    她一愣,像是认真在想。

    十岁还是十四岁,数得那么仔细做什么。他心一恼,狠狠扣住她的细腕。

    “子愚?”不懂他的喜怒无常,她微皱眉。

    “明日进了城,我们就沿运河下江都,直到金陵。”

    等到了金陵,管她有几个师兄,她能牵的就只有他,就只有他。想他上官意自负二十余载,也有患得患失的一天。

    想到这他不由轻笑,紧握的五指稍稍放松了些。

    “灾民不准进城啊。”身侧不远,有人喁喁低语。

    “今年两河同涝,听说京西、河北、陕西、淮南四路全被淹了。”

    “怪不得这些人会逃到这里来。”视线瞟向城下的另一处野火,满面尘垢的男女老幼相依相伴着,时不时发出婴儿的低嚎。

    “可逃到这儿也没用啊,官府是不准灾民进直隶的,万一有疫情传到了皇都怎么办。”

    “也是。”

    “做什么你。”拉住欲起身的她,上官意低道。

    余秭归攥紧了馒头,看向野火那头一个哭闹乞食的小娃娃。

    “你信不信,只要你走过去,那些人就会变成恶狼,连那个看似不行的小丫头也能长出爪来,抢得你一文不剩。”

    上官意低声厉道,见她重新坐下,这才松了口气。

    “子愚,我信。”过了好半天,她幽幽开口,“人饿的时候只有兽性,这点我再清楚不过。”月眸缓缓上移,对上他的双眼,“我曾流浪了一年,抢人和被抢都经历过,只是这种滋味不太好受,尤其当你变成人以后。”

    他微微一笑,侧身挡住她难以抑制的望远视线,语调是从未有过的柔。“要看就看我好了。”

    她果然撤了视线,只聚精会神地凝着他。

    今夜无月,月光却映在她的眼里,清澈而潋滟,未染男女之情。看得他心尖发软,连带着目光也温软起来。

    “秭归,我年幼时也有这么一两件不顺的事。”

    这一语果然转移了她的心思,见她提了兴趣,他又道。

    “你信中曾说蜀中大户遭窃,官府不抓盗贼,反而把大户围住,认定他家是窝赃户,可是?”

    “嗯,开始时我也奇怪,后来我夜探府衙,这才发现官府和江湖中人勾结。江湖人盗宝,官府讹钱,一根蜡烛两头烧。”她轻道。

    “这叫‘贼开花’,是官府敲诈富户常用的把戏,上官府也不例外。”见她锁眉,他心头一跳,“不是我,是我爹在世的时候。”

    闻言,秀眉这才舒展,原来她真在担心他。

    小小的窃喜一下,上官意继续道:“与其说商人,我爹更像是个正直书生。他只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肯交纳‘洗名钱’,却不知清浊不在自己,而在于‘官’字的那张口。官府在玩这种把戏的时候,向来只找那些家中无人作官、没有后台的富户。上官府落户金陵不过两代,根基未厚,正是他们眼中难得的肥肉,而我爹的硬骨头正中他们下怀。”

    她听得入神,发尾快燃着火星也不自知,他捻住细滑的发丝,于指尖轻抚。

    “不用画押,就按上了窝藏贼寇的罪名。我爹下到县衙刑司,吏胥将他锁在夜壶旁,告诉他若想舒服就交定钱。下械具五两,出老监二十两。若想进那干净点的狱监,进屋十两,去掉链子十两,打地铺十两,睡高铺二十两。想不喝馊水,那每回再加五十吊钱。偏我爹是个硬脾气,待我疏通了衙役下狱去看他,他还在老监里,家里给的银子他分文不用,结果就只剩半口气了。我爹临终的时候还以为是天理让他重见天日,却不知上官府卖掉了大半商铺才给了他全尸。若老头地下有知,一定会跳起来骂我是不孝子。”

    柔荑轻轻揉搓,他不由低笑。这姑娘,他又不冷,她暖他什么。虽这样想着,大手几不可见地颤了下,仍是回握。

    “‘官断十条路’,这便是天理,他让你生就生,让你死便死。就像这些灾民,走到哪儿头顶都有个‘官’字,而‘官’的头上‘皇’字。这世道就是这样,谁也救不了。”

    她微微颔首,而后又想了想。“所以才有禁刃令么?”

    他眼眉一挑。

    “因为江湖不在这‘皇’字底下,连‘贼开花’也只是和官府联手,却不是官府的附庸。‘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禁刃令禁的不是手中刀,而是心中刃。”她略偏臻首,唇瓣含抹轻嘲,“皇帝也怕啊。”

    身子被人猛地一拉,她跌入略显激越的怀抱。再抬头,俊眸里跳跃着炽热的火,盛盛得像要将她点燃。

    “余秭归,你认命吧。”他的胸膛下似有万马奔腾,“你逃不了了。”

    一时被他的嚣张镇住,她动弹不得。

    “这年头的年轻人啊。”

    “世风日下。”

    又是兴奋又是哀怨的叹息和偷瞟。

    她红了脸,挣扎着坐起,却没见上官意瞥过去时眼中的戾气。

    “要是敏怀太子在世,哪会这样。”

    “就是啊。”一旁的老儒生望火长叹,“当年也是涝灾,先帝沉迷酒色不论民生,敏怀太子监国。不仅严惩贪吏、开仓救灾,还在都城设立了灾民坊,不准直隶官府驱逐灾民。如此明君,连五绝先生也叹服……”

    “五绝先生?”同行的年轻人疑问。

    两个老者互望一眼,而后明了。“也对,也对,十几年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