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红色中国的围堵封锁将因为马来亚的反水而彻底崩溃,通过南海,红色中国的势力将直接进入印度洋,威胁到美国的海军基地菲律宾,甚至可能通过胁迫印尼而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将美国的包围圈击得粉碎。

虽然这种可能性因为马来亚与红色中国的意识形态而变得并不大,但作为杜勒斯来说,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那也将是灾难性的,责任绝不是是自己所能承受的。

第一次会谈后的当天晚上,杜勒斯便将这里的情况如实向华盛顿汇报,并对对日媾和的严重后果表示了忧虑。

“如果说马来亚总统反对对日媾和七原则是因为他曾与日军作战,对日本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和恶感的话,那么马来亚的政府官员及民众对此条约的反对程度则让人更加感到忧虑,有激进的言论甚至要联合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反日同盟。”杜勒斯在电报中是这样描述的:“诚然,马来亚总统现在还是理智的,他所提出的对日行动仅仅包括对进出日本的船只征收巨额的过水费,还将通知马来亚石油公司的美国股东及马来亚的各个企业,明令产于马来亚的石油、钢铁制品等战略物资将对日本全面禁运。虽然说马来亚与红色中国的结盟似乎遥不可及,但马来亚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不容低估,泰国、印尼、缅甸等国家在马来亚的威慑下是极有可能一起参与进来,最后的事态发展可能出乎我们的预料。以下为马来亚政府提出的对日媾和的条件……请注意,马来亚政府对重新武装日本有着很深的戒惧,或者说有些神经过敏。他们提出了两个建议,日本可以列为没有正规军队只有警察部队的特殊国家,而日本周边国家可以达成一个协议,任何对日本的武力行动将被视为侵略,将遭到所有缔约国的合力压制。或者由联合国牵头,组成一支多国维和部队,长期驻扎日本,经费将由日本的国防经费中扣出,马来亚甚至承诺可以派出三万人参加此次行动,并将对我国政府的日本经济振兴计划表示支持和赞成……”

此时的华盛顿正在因为朝鲜战场的失利而垂头丧气,随着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美国人变得异常震怒和痛恨。

而且,杜鲁门政府发现自己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蒋介石军队参战等,虽然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但杜鲁门明显感到了危机。

杜勒斯在马来亚发来的长篇电报更使杜鲁门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不理解马来亚政府的强硬立场,或者不了解吴铭的思维,在朝鲜战争严重受挫的时刻,他知道马来亚如果采取激进行动意味着什么。

 第六十章 电话沟通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马六甲海峡还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生命线”也不为过。

如果马来亚政府真的封闭马六甲海峡,或者即便收取高额的过水费,也是美国和日本所不能承受的。虽然美国可以用强大的军力强行打通这条海道,但这种念头在杜鲁门脑中只是一闪便忽略了。朝战尚在僵持,再在马来亚动武,一个泥潭尚未拔出,又陷入另一个泥潭,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况且将马来亚逼急了,与红色中国结盟,亚洲的局面将彻底糜烂,势力将延伸到印度洋、太平洋,世界秩序将由此产生巨变。

而且离开了美国,马来亚的发展真的就不行了吗?杜鲁门和他的智囊进行了紧急商议,认为此时与马来亚交恶会给英国带来机会,马来亚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英国人早就在后悔,与马来亚政府的进一步交往因为英国人在马来亚独立时的一系列阴谋举动而受阻,如果此时美国退出,难保英国不会趁虚而入,用英磅取代美元,重新树立英国在东南亚的影响。而且,马来亚政府似乎已经有所准备,早些时候派出了商务代表团访问英国和法国,就在新加坡建立巨型船坞一事与两国进行了合作性蹉商,据说英国人对此反应很热烈,虽然双方还未达成任何协议。但杜鲁门的智囊团普遍认为这是马来亚试图摆脱美国经济的全面控制走出的第一步。

“我们不能失去马来亚这样一个位置重要且敏感地盟友。”国务卿艾奇逊叹息道:“总统应该与刘德华进行电话沟通,我认为,对日本的仇视和愤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早年的抗日经历和民族感情,在杜勒斯的报告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马来亚政府的意愿,他们可以容忍日本经济崛起,但绝不能容忍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并且在未保障日本向和平、安全和民主的方向发展、未能限制日本的武装力量和军事工业的时候。他们有些过于敏感,这可能是东方的思维习惯。东方不是有句话:斩草要除根吗。”

“那我可以答应他什么?”杜鲁门反问道:“难道和约真地要更改吗?那我们岂不是放弃了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放弃了将其作为我们战略基地的可能?”

“进行一下沟通,马来亚政府的领导班子过于年轻,考虑事情不周到。”艾奇逊说道:“而且领导班子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抗日的惨痛经历,意气用事也是有的。”“我倒不这么认为。”杜鲁门轻轻摇了摇头,“别人倒还可能,可马来亚总统刘德华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他的战略性眼光和对事物地预见性很让我佩服。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不是提醒过我们,不要越过三八线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美国将陷入战争的泥潭,将不得不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地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消耗战争,并且最后将一无所获。”

“这或许是因为他具有的东方思维的缘故吧!”艾奇逊猜测道:“无论如何,总统都要与他沟通不是吗?听听他的想法。我们也好进行下一步的举措。”

总统直通电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杜鲁门才脸色凝重的走了出来。

半晌,杜鲁门才涩然一笑,对默默注视他,等他说明情况的国务卿和智囊团说道:“马来亚政府一如既往的强硬,说实话,他们的忧虑比我们考虑得更深远,对日本地民族性格认识得更清楚,为了让我们放弃武装日本的企图,总统刘德华甚至承诺可以派出五万军队驻扎日本。而且前期的驻扎费用可以本国自酬,以后一并计算进日本的战争赔偿中。”

艾奇逊皱了皱眉,轻叹了口气,说道:“从三万增加到了五万,相当于现在马来亚国防军的一半,下定如此大的决心,看来马来亚政府是不会在对日和约的问题上让步了。那么对于朝鲜战争的看法,他是如何说的?”

“他认为双方最终将打成平手,任何一方试图统一朝鲜半岛都是不可能的。尽管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当局都不愿承认,但联合所面对地确实是一支数量庞大而又很卓越的军队。北京一直把这支部队中的军人叫做志愿军。显然是因为双方都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地区性冲突,始终想维持这一荒诞的说法。”杜鲁门坐下来,缓缓说道:“联合军队地。打下去徒增伤亡和消耗而已。并且他对联合司令麦克阿瑟颇有微词。基本上同意了我们的观点。过去的成绩和荣耀已经使麦克阿瑟成了一个高傲自大的家伙,他渴望别人对他的赞誉崇拜。在某些场合伸手索要荣誉或贪人之功据为已有。麦克阿瑟感情容易冲动,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好打心理战,自以为一贯正确,往往忽略或轻视参谋人员符合实际的批评建议。麦克阿瑟一经定下作战决心,就不愿再听到行不通或也许行得通的话,因

 第六十一章 无题

虽然面对马来亚的强硬立场,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表现了一点程度的松动,但随着朝鲜局势的恶化,美国政府要将日本建成东亚的“先锋”的宗旨终于还是压倒了一切。 //

1951年9月4日,美国单方面邀请了52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

马来亚政府鉴于不符合马来亚的利益,没有充分考虑到马来亚政府的要求而断然拒绝参加,并声明马来亚绝不承认的合法性,并保持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1951年的9月8日,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但与会的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的合法性。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

消息传出,马来亚政府立刻做出了激烈的反应,宣布将于本日起对来往日本的船只收取高额过水费,并对日本实施战略物资禁运。

此举一出,将使来往日本的船只被迫多走两千多公里从印尼的天目海峡通过,营运成本大幅增加。随后,马来亚政府外长开始穿梭访问,与东南亚国家泰国、缅甸、印尼等商讨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事宜。

马、美关系经此事后有所冷淡。但并未破裂,马来亚政府开始正式大步走向多边合作的道路,试图逐渐摆脱全面依*美国的政策。

1951年10月10日,吴铭开始巡回访问欧洲各国,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

1951年10月15日,吴铭首先在伦敦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开始合作建设新加坡地巨型船坞和一个大型造船厂。

1951年10月23日,吴铭在巴黎正式聘请法国专家参与疏浚马六甲海峡。并与法国达成了双边贸易和最惠国协定。

1951年11月5日,马来亚政府拒绝了美国政府的提议,开始独力勘探开发南苏门答腊岛。

1951年11月10日,马来亚汽车公司与西德大众汽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马来亚成立了马来亚大众汽车公司,双方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1951年11月15日,吴铭在布鲁塞尔代表马来亚政府与欧共体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签署合作协议。

马来亚政府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和经济建设合作活动,被世界普遍认为是发泄对美国主持下的的不满,向美国政府示威,并且表现出自己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强硬举动。以致多数被排除在马来亚二期建设之外的美国财团和企业对政府十分不满。认为失去马来亚这样一个潜力巨大地贸易伙伴是愚蠢的行为。

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沉默,但为了防止马来亚倒向东方阵营,却暗地里继续向马来亚表示,两国应该继续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美国愿意继续向马来亚提供经济、技术上的支持,并且再三保证,绝不会允许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朝鲜战争进入了谈谈打打的阶段。由于双方的条件过于悬殊,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地防御工事。联合的防线由部署严密的火炮阵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组成,数层阵地纵深达300公里,每一层防线都构筑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堑壕,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而中队地防线上。数十万官兵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其土石方总量能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对峙线自西向东,数百公里的防线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网般四通八达,前沿的数十万中国官兵设施齐全地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进攻的敌人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国官兵被称之为“闭居洞中的龙”。

“迪安将军,你是否真正认为美国人民需要这个朝鲜战争?如果美国继续实行扩张侵略,你是否认为你们能继续获取胜利?”

“不。我怀疑我们在任何基础上获得胜利。我的意思是,即使我们美国将战争放在发动一切力量地基础上。也赢得不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因为中国就在朝鲜后门。中国有着取之不竭的人力。即使我们占领了全朝鲜,他们仍然会在边界的那边和我们战斗。我看不出来,实在看不出来,世界任何人有什么办法去征服中国。美国一直想征服中国,可我一直觉得。这好像是美国一个根本没有希望的工作。没有希望的任务,没有希望的目的。可以这样说。中国那宽阔的土地没有一个是你可以攻击的关键之点。你取得了上海,但是你又取得了什么呢?他们仍有偌大地土地;即使你进攻而直达北京,你又取得了什么呢?中国还是中国。和蒋介石一样,我们的心都很大,但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中国是一个广大而无限量的国家,不论你到这个国家的什么地方,他们在四面八方都有雄厚地后备力量。我认为历史在中国是重复地。一个一个国家都曾想吞下中国,但都没有吞下,不仅10年、100年是这样,1000年、1万年以后也还是这样。任何企图征服中国的国家最终都被中国赶跑了,丢尽了脸面,有地甚至被中国同化了。这个国家了不得,碰不得。”

“你曾经说美国人民都愿意和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这话当真?”

“怎么不当真?美国人民不好战,大部分美国人民怕和平在一夜之间被战争夺走。我现在认识到。美国政府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倾向战争的,而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跟着政府叫。要说可怕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可这是没法子的事情,谁叫他们是美国政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