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十九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城十九侠-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牙和天生神力。
“好在食粮已经干燥,未整治过的尚多,短日子决弄不完,可尽今日之力,暂运入洞存储。乘它胆寒,一二日不会前来之际,明日一早,王贤弟夫妇守洞不出,洞门加倍封堵,以防万一,我和灵儿、渊侄带了牛子,由崖顶走到崖后绝壁底下,寻条上升路径,翻到崖那边去,找到恶兽的巢穴,全数诛戮,不但我们可以安居乐业,便对本山无辜生物和日后游山采药的人,也算除去一件大害。灵奴聪明机警,颇有灵性,它屡次说要飞起空中查探,恐有疏失,俱未允许,照它今日诱敌神情,决可无害。恶兽虽凶,不比会法术的妖人,灵奴既不怕,决无妨害。恶兽行踪飘忽,来去如同鬼物,人力搜查怎易寻到?它飞得又高又快,眼光灵敏,必须带它前去,令其飞空查探,随见随报。灵儿再照所说地方放出飞刀,成功无疑了。”
灵奴在旁直叫:“好,好。我不怕白猩子。”灵姑想了想:“恶兽委实机警矫捷,几乎飞刀之下都能逃生。即便此去能寻到它的巢穴,若近它身,恐早已望影先逃。惊弓之鸟,不比初见时事出仓促,不知飞刀厉害,容易诛戳。看它只怕自己一人。别人仍是不怕,可知刁狡已极,除它甚难。惟有带了灵奴同去,此外并无善策。”虽不十分放心,事关全局安危,又经老父力说,灵奴不住自告奋勇,只得应了。
当晚事毕回洞,略做了点干粮腊肉,依计行事。行前,灵姑再三嘱咐灵奴:“昨早诱敌太险,此去务要小心。那东西一纵十来丈,不可胆子太大。微一疏忽,被它抓住,休想活命。”
灵奴叫说:“白猩子纵多高也伤我不了。我能飞到云里头去看出老远一片,只要没有山挡住,白猩子难逃眼底。早要肯放我飞起,早把白猩子杀死,决不致伤毁那么多东西。不过,这也是运数如此。”灵姑笑问:“人言禽乌能得气之先,善识兴衰。你又是个通灵之乌,遇事能前知么?”灵奴叫说:“略能看出一些。”灵姑又问:“你看我们将来好么?”灵奴叫答:“主人自然是好。便我跟来,也是想借主人的福,得点好处呢。”
灵姑听它连日人言越说越好,应答如流,以前那些奇怪难懂,似人言不像人言的怪声渐渐变得一点没有,心中喜极。料定以前随有主人,只是语音奇怪,方言不同,否则进境决无如此之速。前已问过未答,总想探问它旧主人是谁,重又盘诸。灵奴叫说:
“主人莫问,提起伤心,将来就知道了。”
灵姑仍欲追问底细,吕伟、王渊、牛子三人已均结束停当。四人先助王氏夫妻将后门加厚封堵,仅留一个极小的出口。并在洞门里升上一堆火,旁边堆着浸了松油山蜡的粗长火把,以备万一恶兽侵入,用火伸出烧它。算计足可抵御,然后蛇行爬出,里外动手,将出口加紧封闭。一切停当,天才黎明。
吕伟取出爬山用的挂钩、套索,抓向崖壁,四人挨次援上崖顶。上面满是苔薛,间以五色繁花,细才如豆,灿若锦绣,比在对崖遥望还幽艳得多。但有不少兽屎、爪痕在内,越往前走越多,迹印犹新,看出白猩子近日来常在上面盘踞。后面崖顶比前崖低下数丈,突兀不平,藏处颇多,又不肯放灵奴飞起,所以恶兽日常在侧窥伺,竟无一人发现。崖顶走完,对面便是危崖连亘,一边孤峰刺天,一边绝壑无地,只当中一片空地,突下数十百丈,须由崖顶援下,再寻地方往对崖上爬。看去险峻已极,不可攀援,尤其壁间满生绿苔,其滑如油,无路可上,就用带去的索、抓,也援不上十之一二。
灵姑心想:“这么高峻险滑的崖壁,就白猩子也不能飞渡,来去必有道路。”正和老父谈说,猛又想起向笃行时曾说此崖绝壁之下有一夹缝,可通那边百灵坡、天池岭、花雨潭等幽胜之区,那里珍禽奇兽甚多,日后难免发现。老父年岁已高,面有晦纹,最好不要前去,尤其是在冬天,恐有危险。细详语意,好似那些地方隐伏祸患,不可前往。
当时还记得很牢,想起便自担心,怎这几日受白猩子扰害,气得连记性都没有了?”
灵姑意方踌躇,忽听牛子惊叫道:“这里一个大山窟窿,还有好些碎包谷,莫不是白猩子的巢穴吧?”边说边吓得往灵姑身边跑。灵姑过去一看,绝壁之下现出一个三角形的裂缝,大约丈许,越上越窄,弯弯曲曲,高约数丈。苔藤掩映,薛荔四垂,如非近底一面残破剥落,直不易看出。细查方向,正对玉灵崖,与向笃之言一般无二。洞口一片似常有野兽出入,碧苔上爪痕凌乱,藤草狼藉,多半干枯。口内外遗有好些包谷果实,整碎不一,有的嚼食残余,齿痕累累。灵姑试把飞刀放入,往复穿行了几次,并无应声。
知白猩子仅由此出入,巢穴尚在隔崖。
灵姑先颇心忧老父安危,细一想:“深山大泽藏有毒蛇猛兽之类,不是人所能敌。
自己身有异宝,只要不离开老父,决可无碍。再说有警须在人冬以后,此时尚是秋天。
白猩子是个大害,留着祸患无穷,怎能安居?还不如趁这秋天将它除去,免得交冬,顾忌更大。反正守定老父,格外小心就是。”
正在这迟疑不决,吕伟见她面色沉思,笑问道:“灵儿,你想什么?白猩子踪迹已经发现,我想这崖缝定是它的通路。有你那口飞刀,连火把都不用。还不由此走进试探一下,只管发呆有甚用处?”灵姑道:“女儿是想这崖如此高大,夹缝不知有多深浅,里面难免伏有蛇虫之类,人能通过与否,也没一定,恐怕犯险。白猩既由此出入,早晚必要经过,打算埋伏口外,以逸待劳,又恐它诡诈,看破逃回,还没拿定主意呢。”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六回岭列峰遥 穿山寻古洞红嫣紫姹 平野戏凶猩
 
话说吕伟见爱女自从入山以来,时常垂首深思,问又不说,料有原故,也常留心,只不知是何原故。闻言知又饰词,笑道:“你那么忙着除害,有了踪迹,却又顾虑了。
有此神物利器,何惧毒蛇?白猩子长得比人还高大,我们焉有不能通过之理?快进去吧。”
灵姑只得将飞刀放出,化成一道银虹,围绕众人前后,一半照路,一半护身,同往洞中走进,牛子、王渊在前,灵姑随定乃父在后,四人两对,肩随而行。到了里面一看,那夹缝只是一个山窟窿,入洞几步,便不见天日。路径宽窄不一,剑光照处,最高的地方不过七八丈,石质浑成,并无碎裂,也无石笋、钟乳之类碍路。灵姑见里面比口外宽大得多,地势虽然高低起伏,并不难走,便催快走。跑有半里多路,缝道越宽,两壁洞顶满生灰白苔薛。到处空空洞洞,只地上不时发现白猩子遗弃的谷果,此外连蛇虫都未见到一个。空洞传音,回音甚长,稍为说几句活,余音嗡嗡,半晌不绝;四下脚步尽管甚轻,照样听出极清脆的声响,甚至喘息皆闻,甚是幽寂。全缝无甚曲折,略经三四偏转,约行四五里路,里面越发高大。忽见前有崩裂多年一座断壁,奇石罗列,高均丈许以上。前面渐现微光。四人由石隙里穿越过去,才看出那是一座天然古洞。到此方见钟乳似晶屏玉幕,自为隔断,石室丹房,若有仙居。只惜早已崩塌残毁,幽人不见,仅余断乳碎晶,尘封狼藉,问有野草、小松寄生浮土石隙之间,一片荒寂阴森景象,转不如来路通体空洁,另有幽趣。又一转折,四人走到中层,便见洞口高大,天光外映,知将通过,俱都高兴,恐恶兽盘踞洞外,见了银光惊走,由暗入明,已可辨认,随把飞刀收起。
刚行抵洞口不远,一条七八尺长的怪蛇昂起前半截身子,其疾如飞,倏地由洞外直射进来。本山之蛇,毒的居多。四人骤出不意,吃了一惊。王渊、牛子手中原握有刀,正要迎头挥去,那蛇来势本是极快,正对人驰来,相隔二丈许,猛把头一偏,竟向右侧乱石野草中窜去,一眨眼便没入黑影之中,不知去向。吕伟这才想起,一行四人,倒有三个身带辟蛇之宝,便大蟒遇上也远远避开,何况一条小蛇。这等亘古无人的荒山,洞外难保不有别的恶物盘踞,忙嘱众人留神。灵姑手按玉匣,随时戒备待发。各把脚步放慢,屏息禁声,轻悄悄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了洞门,灵姑和牛子闪过一旁,探头出去一看,不禁又喜又笑。
原来洞外是十来亩大一块土地。环洞百十株古树,大均数抱,树头满缀奇花,都如碗大,形似荷花而娇丽过之,粉滴酥搓,明光耀眼,清丽无涛,尤妙的是,树既高大,花开正繁,地上浅草如茵,嫩绿丰茸,衬以残英片片,掩映生辉,仿佛如绣,倍增美妙。
除有二三翠鸟穿枝飞鸣外,晴旭丽空,花影亭亭,空山寂寥,哪有什么恶物在外。隔树望过去,又是大片湖沼。但见波光云影,天水相涵,清风阵阵,自成纹觳,环湖两面是山,一面是洞。右边是片大森林,苍然古茂,高矗参天。遥峰列岫,隐隐高出林抄。弥望虽极幽深,却是生气蓬勃,雄奇博厚,不似山阴森林黑暗阴晦,估量内中必多奇景。
四人相次走出,齐赞仙景,欢欣已极。
吕伟因地太大,难以遍查,命将灵奴放起,查探恶兽踪迹。同时端详地势,在花下略为盘桓。算计猛兽多藏林内,便循湖滨觅路,往林中走进。前半林木都是高晦参天的桧柏松杉,树虽高大繁茂,行列甚稀,日光时由林隙下注,映出满地清荫。间有小鸟巢于繁枝密干之中,呜声细碎,若啭笙簧,愈增清静。那么大一片森林,地上落叶甚稀,寄生树上的茑萝山藤到处皆是,红花翠叶,姿绝幽艳,好看已极。众人志在除害,也无心流连。
四人进约二里,林木逐渐稀疏起来,地势也肢陀四起,高低不一。景却愈加美妙,不是小溪索带,绿波粼粼,飞瀑垂吐,迸珠喷雪;便是奇石突兀,森若剑举,古松盘舞,骄若龙游。至于奇花异卉,更是随地可见,缤纷满目,美不胜收。再前数步,又入一片花林,与适见花树一般无二。不过前花纯白,树身也一般整齐高大,这里却随着地势高低错落,大小各殊。妙在姹紫嫣红,诸色俱全,灿若云霞,自然繁艳。比起洞前百丈香雪,仿佛各擅胜场,光景又是不同。四人俱都叫绝。只是毁折甚多,到处狼藉,往往残枝吐艳,犹未萎败。树干之上时见爪痕,料是白猩子所为无疑。这么好的美景奇花,却任恶兽盘踞作践,深为慨借。
吕伟因白猩子爪痕已在树间发现,别处没有,知离巢穴不远。灵奴飞空查探,尚未归报,恶兽如非他出,便在巢穴里面潜伏。细看地势,正是前见高峰附近,肢陀绵亘,似与峰麓相连,奇石横卧,花木繁生,定可隐蔽身形。便把人聚在一起,一路东探西望,借着花石遮掩,径往峰下绕去。快到峰脚,四人忽听瀑声盈耳,一会便已到达。
原来那座高峰远望好似相连,实则非是。峰由平地拔起,方广约有百丈,矗然孤秀,高刺云天,附近诸山无一联属。环峰一条广壑,宽约七八丈,将峰围住,其深莫测。峰形通体似桶直,横里略宽。峰顶作笔架形,两两相对,一低一昂,由中间凹下二十余丈。
那条瀑布便由凹口内挂将下来,直注壑底,宽约三丈,凹口略往外突。那一面峰势又是上丰下削。瀑形甚是整齐平直,宛如一幅绝大银帘自空倒挂。绝壑宽深,形势险峻,遥窥壑内,白云滃翳,不能见底,细听水声,少说也在百丈之下。虽当深秋,水势不洪,瀑布稀薄,但是冷雾蒸腾,飞雪喷珠,人在二三十丈以外也觉寒气逼人肌骨,不可久立。
四人择了一个藏身所在向峰查看,并不见白猩子踪迹。仰望空中,灵奴飞的绝高,时隐云内,只是环峰回旋,也不下落,也不他去。峰上洞穴颇多,知到地头只急切找不出它的巢穴。这类恶兽多是喜动不喜静的情形,除非巢穴不在此峰,否则里面决呆不住,总要出来。如从外归,迟早也会等住。便命众人不要着急,只静静心,藏在那里,留神注视对面。一会,王渊发现峰腰危石上,有吃剩的包谷皮和成束的乱稻草,益发料定巢穴不远。
正由此寻视它那出没之所,灵姑一双慧眼,忽瞥见瀑布下端近峰脚处,似有一团极大黑影藏在里面,瀑侧两边,俱有丈许宽数尺深的断崖。心方一动。又见瀑后冲出一物,好似一根包谷,没有看清,便被急流裹落壑底。隔不一会,又冲出一根长约三尺的树枝。
因由瀑后受水冲激而出,被石隙挂住,中间复为洪瀑所压,水力相抵,只管摇摇欲坠,却不急于下落,这才看清那残枝是橘树上折下来的,叶既苍翠,上面还有几个颜色青黄,未成熟的小橘实。吕伟也在旁看见,悄告灵姑:“瀑布后面必有一洞,兽穴定在其内。”
话未说完,灵奴忽自空中飞坠,其疾如箭。刚落在灵姑手上,便低叫道:“白猩子跑来了。洞在水后,有小白猩子藏在里面呢。”说罢,径往左侧密林内飞去,灵姑想拦未拦住。
吕伟听白猩子由外归来,意欲看准巢穴,等它一齐入内,再放飞刀,以便一网打尽。
正悄嘱灵姑:“不可鲁莽,看清来踪去迹,再行下手。”适才来路上倏地山风大作,哗哗之声恍如涛涌。囚人起身遥顾,只见林树萧萧,繁花经风吹落,飘舞空中,缤纷五色,如彩雪飞卷,映日生辉,顿呈奇观。不消半盏茶时,便听枝柯断折,一片咔嚓细碎之声由远而近。四人藏处,地甚隐僻,来路较低,便于眺望,又有大石遮蔽,恶兽外望不见,却忘了身后瀑布中兽穴,仍旧立望未动。一会便见五个白猩子由远处花林中似箭一般飞驶而来。为首一个,竟比以前灵姑所杀的两个大的还要高大得多。余下四猩俱似见过,只内中一只断了一只前臂,肩膀也削去一片皮肉,叫声格外狞厉。
灵姑暗忖:“那日在碧城田庄场上,曾用飞刀伤了一个白猩子。当时灵奴又发现恶兽足迹,忙着往回追赶,也未入林查看到底死未。看这神气,定是伤而未死,漏网逃出。
最大的一个尚是初见,必更凶恶,少时非先下手除它不可。”念头一转,这五恶兽已离壑岸不远。
四人刚要将身折回,等它纵到峰上突放飞刀下手,猛听牛子一声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