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道教-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引者注),故亦于晋代出世。〃④总之,作者为上清派道士。该传内容本葛洪《神仙传》,但有增益。(一)增写了三茅祖、父辈之履历。谓:〃高祖父讳濛,字初成,……知周之衰,不仕诸侯,乃师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隐遁华山。……曾祖父讳偃,字泰能,濛之第四子也,仕秦昭王之世,位为舍人,稍迁车骑校尉长平恭侯。……祖父讳嘉,字正伦,仕秦庄王为广信侯,始皇即位,嘉辅帝室,……以嘉为德信侯。〃父〃讳祚,字彦英,不仕不学,志愿农巷〃。(二)增写了茅盈从师学道事迹。谓:〃盈年十八,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朮而饵服之,……盈于恒山积六年,思念至道,诚感密应,(神告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君师'……明辰……径到西城……卒见王君。后二十年,从王君西至龟山见王母,……口告盈以玉佩金珰之道,太极玄真之经。〃⑤《茅山志》卷二十收载上清派道士张绎于梁普通三年(522)所立之《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所记三茅事较简约,系年稍异。
约于唐代成书的《集仙传·大茅君》称,汉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诸青童并从王母降于盈室,顷之,天皇大帝、太微帝君、太上大道君、金阙圣君分别派使者赐茅盈以衣冠、玉玺、金铃、神芝及爵位,并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上真、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太帝之命,赐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拜盈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又说,在此之后,〃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茅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四部宝经,……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⑥至此,三茅君的事迹也基本定型,此后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茅盈传》、张雨《玄品录》卷二《三茅君传》、《茅山志》卷五《三神纪》等,皆据上述诸传以成篇,无大增益。
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冲静真人〃,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冲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祐真君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祐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祐真君〃。⑦总称三茅真君。
注:
①《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1册280~28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③《四库全书·神仙传》提要云:〃此本为毛晋所刊,……征引此书,以《三国志》注为最古,然悉与此本相合,知为原帙。《汉魏丛书》别载一本,其文大略相同,而所载凡九十二人,核其篇第,盖从《太平广记》所引抄合而成,《广记》标题,问有舛错,……其本颇有讹漏。〃
④《道藏源流考》上册9~10页,中华书局,1963年
⑤⑦《道藏》第22册707~710页,第5册561~562页,572~5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太平广记》第1册78~79页,中华书局,1961年

麻姑 
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②自为后人所增益者。
葛洪《麻姑传》以其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闻名于后世。
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在此《麻姑传》和后世文人称引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又有称名麻姑的女仙出现。如《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齐谐记》所记麻姑,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时人,称〃太元八年,富阳民麻姑〃,后因吃蛇肉,〃呕血而死〃。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④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⑤,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而取此名。其次,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⑦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称:〃(四川)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麻姑修真处也。〃⑧《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一作麻)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岭)下。〃⑨大都亦为托名麻姑而来。
《神仙传》中之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以为人祝寿之礼品。
注:
①③《太平广记》第2册369~370页,第3册926~927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②《道藏》第5册46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⑤⑦《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140页,62500页,62186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6年
⑥《全唐文》第4册3424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⑧《夷坚志》第1册391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2册52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一作〃骊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戎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常材艺,为诸侯所推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④按俞樾是从典籍角度,指出骊山老母之所本,并非认定为实有其人。骊山老母为道教尊奉的神仙,则由来已久。
注:
①②③皆见《太平广记》第2册394~396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④《春在堂全书》:《曲园杂纂》卷三十八

八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相沿至今,再无变动。
在道教形成之前,汉代有〃淮南八公〃,此即汉代八仙。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引《列仙传》曰:〃汉淮南王刘安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①《抱朴子内篇·仙药》称:
〃昔仙人八公,各服一物,以得陆仙,各数百年,乃合神丹金液,而升太清耳。〃②《抱朴子内篇佚文》云:〃伍被记八公造淮南王安,初为老公,不见通,须臾皆成少年。〃③据高诱《淮南鸿烈解叙》所载,淮南八公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④《神仙传》卷四《刘安》载:刘安招接天下道术之士,〃乃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安初不欲见,后八公皆变为年约十四五之童子,安乃足不履,跣而迎。八公自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画地为江河,撮土为山岳;一人能崩高山,塞深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一人能乘云步虚,越海凌波,出入无间,呼吸千里;一人能入火不灼,入水不濡,刃射不中,冬冻不寒,夏曝不汗;一人能千变万化,恣意所为……一人能防灾度厄,辟却众害,长生久视;一人能煎泥成金,凝铅为银,水炼八石,……浮于太清之上。〃⑤后刘安与八公一道成仙,时人传八公和刘安临去时,遗药器于中庭,鸡犬舐啄,尽得升天,此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出处。
到唐代,淮南八仙的故事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亦多以此为典故说神仙长生之事。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提到〃淮南八仙〃。⑥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自谓〃未遑八仙之术〃。⑦此后,八仙传说起了变化:一是人称李白、贺知章、崔宗之等八位骚人墨客为饮中八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七《李白传》曰:〃公(指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⑧二为蜀中八仙。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唐末道士张素卿曾画〃八仙图〃,⑨〃蜀主(孟昶)诞日,忽有人持素卿所画八仙真形,以献蜀主,蜀主观之,且叹曰:'非神仙之能,无以写神仙之质。'遂厚赐以遣。〃注云:〃八仙者,李阿、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仙、葛永瑰。〃AB《太平广记》卷二百十四引《野人闲话》所记内容亦同,唯:〃李阿〃作〃李已〃,〃葛永瑰〃作〃葛永璝〃。AC宋元之际,八仙之说再次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今日民间流传的八仙。这种变化,与金元时全真道之兴起有关。全真道所奉的北五祖中有钟离权和吕洞宾,而钟、吕二仙在八仙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道藏》有《钟吕传道集》,钟吕金丹道风行宋元,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南宋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有《混元仙派图》,列出钟吕的传承世系,第一代钟离权传吕洞宾,后以吕洞宾所传为多,有曹国舅、何仙姑、李铁拐等。这说明钟吕金丹道的兴起与元明八仙故事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后者的许多原型来自前者。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八仙〃条指出:〃按《太平广记》《神仙通鉴》等书,胪列仙迹,纤悉不遗,并无所谓八仙者。胡应麟谓大概起于元世。王重阳教盛行,以钟离为正阳,洞宾为纯阳,何仙姑为纯阳弟子,因而展转附会,成此名目云。〃AD翟灏《通俗编》也说:〃元人杂剧如马致远《岳阳楼》、范子安《竹叶船》、谷子敬《城南柳》,皆举称仙者八人,与世俗所绘符其七,唯无何仙姑,……则其起于元世,又何疑焉?〃AE元代的八仙名目不尽相同,如有的无何仙姑,而有余仙翁;有的无张果老、何仙姑,而有风僧哥、玄壶子。直到明代才大体上定型,但也还有个别不同的说法。据道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八仙〃事迹〃如下: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混元仙派图》称其为吕洞宾弟子。
元岳百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也持此说。《历代神仙通鉴》载:李凝阳从老子和宛丘生魂游华山,嘱弟子曰:〃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化我尸魄。〃不料弟子因母病危,提前将其尸体焚化,游魂无依,附于林中一饿死的乞丐身上,变得形极丑恶,跛右脚。老子舍以真道不可着相,只须功行充满,便是异相真仙。AF后奉为东华齐阳启元帝君。一说铁拐李生而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文艺作品中铁拐李的形象通常是拄铁拐,背葫芦,游历人间,解人危难。道教名山崂山流传〃铁拐李摔葫芦〃的故事,崂山〃金液泉〃、〃酒槽〃等地名,传说因铁拐李葫芦里的酒流溢而得名。
汉钟离,名钟离权,全真道尊称〃正阳祖师〃,奉为〃北五祖〃之一。《道藏》有《灵宝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