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把手-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永信眨巴着眼,迷惑地说:“问题?我还没有发现。”正说着,高永信的手机响了,他急忙去接电话。

何东阳本想再问一下情况,一看他电话这么长,就有点儿忍不住,站起身来,刚准备要走,高永信却合了手机说:“何市长,你估计得对,果然有问题。”

何东阳“哦”了一声说:“什么问题?”

“我刚才接到了区信访办的电话,他们说省信访办的人昨天早上就到了金州,他们暗访了上塘村和下塘村,估计有人写了上访信,他们是专门为这件事而来的。”

何东阳觉得这事还是有些蹊跷,按常理,省信访办的人应该先和地方信访办取得联系,然后再做深入了解,他们撇开地方信访办,直接接触当事人,这里面肯定有隐情。再说了,信访办的职责主要是处理群众来信与上访,化解矛盾,顶多就是承担着下情上传的任务,并不承担监督检察的职能,何必搞得这么神神秘秘?他轻轻摇了摇头,觉得他们并不完全是为了来查一封群众来信,说不准是与《西北论坛》的帖子有关,或者是他们受省委省政府的指派来查证落实事实的真相,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丁志强的问题就真成了问题。想到这些,便说:“我估计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你先搞清楚他们意图是什么,完了再联系我。”

高永信连连点头说:“好的,好的。”

何东阳来到了办公室,还在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如果真的像他分析的那样,估计丁志强可能会出问题,即便不出问题,也得挪个地方,绝对不会在金州待下去了。他打开了电脑,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新信息,《西北论坛》上的那篇报道果然被删除了,在百度一搜,一下搜出了几百条,都是各种大大小小网站转载的,他点开了一家知名网站的链接,醒目的标题,赫然的大图片,一下吸引了他的眼球,再看下面的跟帖,可谓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最多最集中的,还是对政府工作的指责,对形象工程和腐败现象的抨击。

面对电脑,他想了一会儿,觉得有必要给丁志强打个电话说一声,免得他到时候怪罪自己。

然而,没想到电话刚一通,丁志强就说:“是不是他们没有来?”

何东阳心里一惊,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他,如果自己汇报得迟一会儿,有人就抢了先。幸亏给他打了这个电话,否则,他一定会对自己有看法,就说:“是的,他们打道回府了。”

“我明天就回去,回去了再说吧。”

何东阳明显地感觉到丁志强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心里窝着一团火,又找不到一个出口来发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说了一声“好的”,就挂了电话。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个人能够掌控得了的了,网民的呼声,社会的舆论,迫使上级领导不得不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这是何东阳的揣测,也是他对省信访办这一举动的合理解释。虽然他现在还不能断定始作俑者究竟是何人,但有一点他是可以确定的,这一定是一个有着政治头脑、嗅觉灵敏的人,又是一个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出手该用何等力度的人。他甚至更加确信了,那个人不是韦一光,肯定就是孙正权。

次日下午,何东阳参加完一个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活动,刚刚回到办公室,一支烟还没抽完,丁志强敲门进来了,何东阳立马起身,让座敬了烟。丁志强也不客气,入座接过烟,点着吸了两口,才说:“你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何东阳知道他问的还是昨天省信访办来金州的事,就说:“我听高永信说,省信访办的人好像前一天就到了金州,但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去了上塘村,估计是有人上访过,或者写过什么信。”

丁志强有些激动地说:“现在干点儿事真是太难了,不干吧,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要说对不起党和人民,就连自己的良心都对不起;干吧,总免不了枝枝叶叶的会带出些麻烦来。我不怕担风险,也不怕出娄子,就怕你在前面干,别人在后面捅刀子。”

何东阳一听这话,就明白丁志强的意思,看来谁也不傻,就假装糊涂地说:“不会吧?”

丁志强说:“从网络上发帖,到省信访办的暗访,你不觉得一直有人在背后操作吗?”

何东阳急忙给丁志强泡了一杯茶,放在他面前说:“市长先喝点儿水,您可能太过虑了,没事的,孙老太太的家属我已经做过了工作,我看他们都是些老实人,不是好事之人。再说了,这事儿我们处理得很妥当,也很及时,就是上面来查,也能经得起他们的查。”

丁志强勉强笑了一声说:“他们是老实人,可有不老实的人,怕我丁志强的风头盖过他们,所以才不择手段,真是费尽心机,别有用心呀。”

何东阳自然明白他的指向是谁,他不愿意夹在他们两个中间,说谁都不好,就含糊其辞地说:“这只是网络帖子引起的一点儿小小风波,风波一过,一切风平浪静,什么都没有了。”

丁志强说:“所以,东阳,在这场风波还没有过去之前,我们政府一班人必须高度统一,不能让人利用了。”

何东阳知道丁志强的用意,就是想拉他过去,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市委以及外来的压力。他不由得想起了孙正权的话,让他该坚持的时候就坚持,出现了分歧,由他来撑腰。现在,丁志强为了拉拢他,又说政府的一班人要高度统一。党政一把手之间有了矛盾,谁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几个常委必然成了他们争夺的对象。说实在的,他既不赞成书记的形象工程的一些做法,更不赞同市长的政绩工程极端行为,不论是何种工程,凡是以“形象”、“政绩”为出发点,就必定掺杂了个人的功利性,少了科学的发展观。而他自己,既不想成为谁的枪子,也不想成为谁的亲信,他只想不为他人所左右,又不想去得罪任何一方。这样想着,便点了一下头说:“市长放心,我们的班子是团结的,别人想利用也利用不了。”

“不论是谁,否定我可以,但决不允许以否定我为幌子来否定大家的工作,否定我们政府的工作。”

何东阳心里不觉一笑,再牛的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否定你怎么就能说是否定大家的工作,否定政府的工作?但是,他不能直说,只好附和丁志强的话说:“您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还是全市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谁也否定不了您,抹杀不了您。”

丁志强这才端起水杯喝了一口,长出了一口气:“要真的想抹杀,有的是办法。不知他从省上回来了没有?”

何东阳知道丁志强所说的“他”就是孙正权,便摇了摇头说:“我还不知道。”

丁志强说:“我估计他很快就要回来了。”

何东阳摸不清他的意思,正想着应对一句什么话好,丁志强却站起身来说:“你忙吧!”说完就出了门。

何东阳看着丁志强出了门,才发觉他今天的举止有些太反常,说话也有些莫名其妙,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还是预感到了什么?难道孙正权上省城开会与网帖有关?

第四章 市长去党校学习了

二把手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当副职必须学会十忌:一忌锋芒过露,处处张扬自已;二忌恃能抗上,不听从指挥;三忌越位擅权,自作主张;四忌表功树己,贬低他人;五忌推过揽功,不敢承担责任;六忌远近失度,拉帮结伙;七忌泄私整人,计较个人恩怨;八忌与“一把手”离心离德,我行我素;九忌先斩后奏,自作主张;十忌背义拆台,散布反对意见。

1。书记请来了尚方宝剑

孙正权这次上省城主要是参加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开了两天,会后孙正权留下来要给省委汪书记单独汇报一下工作,又等了一天,第二天早上省委办公厅才安排他与汪书记见面。

会议期间,金州的群众上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议论焦点,说金州市政府太差劲了,人家穿着孝服来上访,市长都不接待一下,太没有人情味儿了。也有的说,现在的群众工作不好做,轻不得重不得,动不动就搞上访,而且花样越来越多。有一个地方,因为土地纠纷问题,一个村的村民一起长跪在乡政府门前,不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就不起身,害得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也被罢免了。孙正权听到这些议论不觉脸上一阵发烧,心里不是个滋味,这毕竟是自己管辖的地方,下面出了娄子,无论怎么说自己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他来省上开会之前,已经从网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也看到了网民们一些过激性的跟帖。他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有些暗自高兴,上次他与丁志强有过一些小小的摩擦,就是从那次摩擦中他才发现,丁志强太自以为是,太有点儿老虎的尾巴摸不得,稍微批评他两句,他就以另外的方式进行反驳,这哪里像个二把手?

过去,他一直以班子的团结为主,在不影响大局和原则的前提下,尽量迁就丁志强,没想到这种让步反而助长了他的霸道,让他越来越不把自己这个书记放在眼里了,他就是想找个机会好好收拾一下他,让他找到二把手的准确定位。网帖的出现正好是个机会,也好煞煞他的嚣张气焰,让他看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内部有了矛盾,他完全有能力在内部解决,如果张扬出去,不仅有损金州的对外形象,也会影响他这个市委书记的声誉。想过了利弊之后,他又想这个网帖究竟是什么人搞的?从稿子的前后次序上可以看出来,正面反映扫黄打非的,是前一天发的,群众上访的批评性文章,是第二天发的,这一正一反,一扬一抑,固然是在维护他的领导权威,树立他的领导威信,却也很明显地看出了文章的倾向性,那就是想把丁志强一脚踩下去。由此也不难判断,这个发帖的人,就是丁志强倒台后受益最大的人。

按着这一思维推论下去,他首先想到是就是韦一光和何东阳,因为只有他俩才有取而代之的可能。他对何东阳的看法是有能力不张扬,重实际轻浮夸,又因务实和过分谨慎,略显魄力不够。这种性格的人,一般不会捣弄是非,也很难使出这样的阴招。但问题是他曾与何东阳有过一次亲切的谈话,那次谈话,就是暗示何东阳不要怕,该与丁志强对着干的时候就对着干。此后不久,就出现了网帖,是不是何东阳受了他的鼓动,才下了如此狠招?

另一个怀疑对象就是韦一光。他觉得韦一光这个人脑子够用,人也灵活,就是工作有点儿浮,这当然也与他从事的工作有关,党群工作本来就是务虚的多。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水平高,口头表达好。他知道韦一光与丁志强的关系一直是面和心不和,韦一光好几次还在他的面前暗示过,说金州不能有两种声音,要防止丁志强的权力膨胀。韦一光能看到问题的这一层,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敏感性,当丁志强出现了工作的破绽,出手反击,然后再试图取而代之,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何东阳与韦一光这两个人,他不能确信是谁,但也不好排除谁,当然也不能排除还有第三人。不管是谁,他觉得这种以牺牲金州声誉为代价,来换取个人利益的做法不可取,这样的人不可用。他今天能对丁志强如此,谁能保证明天不会对自己也如此?

在来省上开会之前,他本想找丁志强谈一谈,但一想起上次书记办公会上丁志强的那种态度,他就想再观望一下,看他惹出乱子后怎么收拾?后来他听秘书说,丁志强来过韦一光的办公室,让宣传部的人去省城扑火。他只暗自一笑,心里却越发对丁志强有了看法,你到市委来了不找我,说明在你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我,既如此,我还有什么理由为你擦屁股?你点的火,你自己灭,你出的乱子,你自己解决。这几天会议上,当他听到其他地市的领导纷纷扬扬,就已经下了决心,想建议省委调一下班子,最好把丁志强调出去,免得以后工作起来疙里疙瘩的不顺心。

第二天早上,按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省委书记的办公室,书记汪雪峰客气地说:“来来来,正权,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汪雪峰是他的老上级,对下属向来很随和,孙正权见了也不怎么拘束,就说:“没有,没有,多待一天,正好在省城看望了一个老乡。”开场白过后,他便很快转入正题说,“汪书记,我是来向您负荆请罪的,这一次,金州的群众上访事件没有处理好,给您添麻烦了。”

汪雪峰这才严肃地说:“给我添麻烦?添的什么麻烦?谁出的问题谁承担,承担不了就下课。”

孙正权一看汪雪峰一脸严肃,说出的话句句都很严厉,心里不免有些胆怯,说:“要说直接责任是丁志强的,当然我也有责任,没有做好班子的工作,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汪雪峰却没有接他的话茬,开门见山地说:“网上的文章你都看了?是不是事实?”

“看了,那篇报道是事实。”

“看来网上的文章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我也让信访办公室做了核实,调查的结果表明,你们金州的确在旧村拆迁时出过人命案,而且上访群众要求去见丁志强却见不上,他在忙什么?问题出了,如果你们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做好安抚工作,也不会引发网络事件。现在倒好了,经网络到处一转载,给省里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不明事理的人,以为我们的干部素质多差。”

孙正权忙点头说:“书记批评得对,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细,才导致了这次的恶劣影响。群众上访的那天,丁志强不在政府,常务副市长何东阳去会见台商时看到了上访的群众,当面向他们道了歉,并答应了他们提出的所有要求。我以为这事儿都过去了,没想到又上了网络,造成了这么大的负面影响。样板工程是丁志强同志一手主抓的项目,我过问得少了些,才出了如此差错。”

汪雪峰这才缓和了语气说:“正权呀,不是我批评你,该抓的还是要抓,决不能放手。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新形势下的民主监督渠道多种多样,网络监督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我们要经得起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