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逃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噬血逃亡-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金向刘广仁丢了个眼色,刘广仁会意,马上出去,派赵新将在临颍起获的手枪取来。老金将枪拍在桌上:“张豫皖,是不是这支枪?” 
  张豫皖怯生生地抬头看了一眼:“是哩,就是这支。” 
  至此,“4。10”抢劫加油站的案件也有了着落。但是老金的目标是“6。7”案,他穷追不舍:“你哥还给了你啥?” 
  张豫皖大概也明白,“4。5”枪杀两个民警,就够他兄弟俩死刑,没有死两回的道理。“4。5”也罢,“6。7”也罢,反正是那回事儿了!他两手搭着两把冷汗,脑子昏昏沉沉,内心极度挣扎,却被老金牵紧了缰绳,一步一步将罪行吐露出来。但他迷迷糊糊之中,却紧守着最后一道防线——绝不说自己参与了“6。7”案件。 
  “俺四哥还让我买了个黑密码箱。” 
  老金眼睛开始发亮:“啥时候买的?干啥的?” 
  “是6月8日,俺四哥打BP机呼我让买的,弄啥俺不知道。” 
  老金知道快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了,他盯住不放:“买了箱子你咋给你哥的?” 
  “他打BP机让俺到他住的地方帮他清理东西,俺就给送到北平走街他租的房里。他不在,给俺留了个纸条,说是柜子里的十万零五千元是给俺的。” 
  “你哥上哪儿去了?” 
  “俺不知道,俺真的不知道。” 
  案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必须争取时间。金万福和刘广仁不约而同地走出审讯室,老金先开口:“广仁,不能再问了。张豫皖参与了‘6。7’案是明摆的——如果他没作案,他哥凭啥给他那么多钱?其他罪行等下一步再深人审问,现在得争取时间,赶快搜查,以便获得直接证据。” 
  “好!我的想法跟你一样。”‘专案组紧急磋商,当机立断:暂停审讯,立即出动搜查。 
  调动人员,办理手续,安排车辆——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一切准备;与此同时火速向市局领导请示。当专案组的车辆到达第一个搜查点——张豫皖在东大街开的门市部时,市局范培军副局长和省厅杨元伟副处长的车也同时到达了。这时是8月3日下午5时20分。 
  东大街的一个小铺面房,楼下是张豫皖开的小烟酒门市部,楼上乱糟糟的,地上摊着个地铺,屋里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侦查员们押着张豫皖,一一仔细搜查。在那个又脏又破的地铺上,侦查员们拎起了一件绿色警用棉大衣,经痕迹检验发现,上面干涸的血迹仍隐约可见。化验证明,这正是牺牲的交警溅上的鲜血。弹药箱被找到了,上面的字迹赫然在目。 
  在房间的角落里发现一双白旅游鞋。省厅杨元伟副处长抢先拎起了这双鞋。他是搞了大半辈子刑侦技术的老侦查员,许昌这九起系列案件,他几乎从头至尾参与了侦破,不但参与了领导工作和案件分析,而且对许多现场都很熟悉。他将鞋翻转过来,对着鞋底默默着了几分钟,犀利的目光射向张豫皖:“张豫皖,这是谁的鞋?” 
  张豫皖不敢接触杨副处长的目光,低头呼啸道:“是俺四哥的。” 
  杨副处长提高了声调:“这是‘4。5’案件的物证。‘4。5’案件现场提取过一个足迹,当时断定是双27码白色旅游鞋——就是这双。你们看——”他将在场的侦查员们召集拢来,“这花纹……这磨损痕迹……这上粘的还有现场的泥土和麦糠哩!” 
  “4。5”案件的现场足迹早就深深印在杨副处长心里了,查到这双鞋,就是掌握了“4。5”案件的铁证! 
  侦查员们乘胜追击,移师第二个搜查现场——张豫皖的家。可是把这间屋子搜了个底朝天,什么有价值的证据也没查到,人们心里不禁有点沮丧。正当准备撤离时,赵新发现房门背后有一个鞋架,挂着快破布帘子。掀开布帘,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皮鞋、布鞋、胶鞋,蒙着厚厚的灰尘,散发出臭烘烘的气味。赵新不顾脏具,在这堆鞋里翻来翻去。突然,他盯上了一双皮鞋,一把抓在手中。 
  这是一双棕色“富贵乌”牌老板鞋。赵新也是将鞋翻转过来,仔细查看鞋底——在“6。7”案现场,他曾提取过一个足迹,经检验,证实是双“富贵马”牌老板鞋留下的痕迹。 
  作为一个侦查技术员,凡是有破案价值的痕迹,都会刀斩斧凿般深深印入脑海。他们的大脑简直成了一部电脑,一遇时机,“电脑”中存储的资料就会调出。现在,面对着这双“富贵鸟”牌老板鞋,赵新的“电脑”启动了——手中的鞋,与“6。7” 
  发案现场的足迹,特征—一相符。没错,这就是“6。7”犯罪嫌疑人穿的鞋! 
  赵新专心致志研究这双鞋的时候,张豫皖情知不妙,他心里嘣嘣乱跳,两腿簌簌发抖。突然赵新大声发问,像一声惊雷在张豫皖头顶炸响:“张豫皖,这是谁的鞋?” 
  张豫皖看到赵新一双喷火的目光,一惊之下。他差点晕倒在地。半晌,他双手捧头,泪水从指缝里溢了出来,声音也哽咽了:“是……是俺的。” 
  赵新抑制不住内心胜利的喜悦,朝张豫皖恶狠狠地骂道:“妈拉个x ,跑不了你个鳖孙!‘6。7’案件就是你!” 
   
  坐拥书城 扫描校对 
  二十一、生死搏斗 
  何冈岭带领的突击队紧急集会。 
  36名突击队员,个个是精选出的彪形大汉,身着防弹衣,手持长短武器,头戴防毒面具。一组是火力掩护组,四名射手带最精良的枪支,防止犯罪嫌疑人狗急跳墙;二组施放催泪弹,当犯罪嫌疑人负隅顽抗时,不给他喘息之机;三组负责破门,当催泪弹施放后,不论如何坚固的门都必须在一分钟内突破;四组负责抓捕,一旦房门破开,立即入室抓捕凶残的犯罪嫌疑人。另有警卫组16名警力,分兵把口,使犯罪嫌疑人插翅也难逃法网。 
  十天前分局何冈岭局长就受命组建这个突击队,他挑选了最精干的警员,制订了详细的方案,宣布了严格的纪律——突击队员必须随时待命,不得喝酒,不得随便外出,有事必须请假。十天里,何冈岭带领这支突击队驻扎在武警训练场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当催泪弹施放之后,破门组手持12磅大锤、撬杠和千斤鼎,不论多坚固的防盗门,都要叫它在一分钟内土崩瓦解;抓捕组紧随其后冲入室内……8月的骄阳晒得他们后于皮爆,在草地上积存的雨水中一遍遍地爬摸滚打,身上被泥水浸个湿透。这些他们都顾不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务必抓获“6。7”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能让他们再危害社会,残害人民! 
  8月3日子夜时分,命令下达:突击队紧急集合! 
  决战时刻就要到来了。 
  当天下午,审讯张豫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搜查又掌握了张氏兄弟作案的确凿证据。 
  专案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继续突审,务必问出张建华的潜址。 
  仍然是兵分两路,一路突审张豫皖,一路突审张立华。 
  金万福乘胜追击:“张豫皖,张建华到底藏在哪里?你必须老实交待!” 
  这时的张豫皖,已经是霜打的茄子,再也硬不起来了:“俺四哥今年五一结了婚,他老丈人家在市郊长村张乡秦敬庄。 
  他可能呆在那儿。“可是另一组问张立华,却说张建华”肯定在湖北孝感“,”那儿有一个战友,俺哥百分之百在那儿。“ 
  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心组面前,必须马上作出决定。 
  作为指挥员,范培军在乱麻一样的情况面前,必须迅速理清思路。张建华是一只凶残的恶狠,杀人越货,手狠心黑;他有反侦查的经验,有强壮的体魄,有百步穿杨的枪法,还身藏枪支。当他两个兄弟落网之后,他肯定已成惊弓之鸟。一旦抓捕方案有失,打草惊蛇,他必定逃窜,后果不堪设想。 
  秦敬庄和湖北孝感,两个潜址……怎么办?全体办案人员的眼睛都盯着自己,破案的千钧重担压在自己肩上…… 
  范培军镇静如常,他果断地指挥着、部署着:“通知突击队,零点集结,凌晨行动。” 
  接着又向何冈岭局长布置:“请魏都分局抽调七八名警力,组织专案追捕组,马上预备两万元,安排一应车辆,准备向湖北孝感追捕。” 
  两条线索,都要精心准备,不可有任何侥幸心理。但此时范培军心里已经有了底——一个情况像闪电一样在他脑海中闪现。 
  那还是在张建华的战友被传讯审查时,李劲松的妹妹找到专案组的梁明——他们以前就是熟人:“梁大哥,俺哥没干啥事,能不能把他放出来?” 
  梁明趁机开导她:“你哥必须把张建华的事说清才成呀。” 
  梁明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中心组,范副局长决定和这小妮接触一下,以便了解更深的情况。8月2日下午,范副局长、赵新副局长和梁明见到了李妹。 
  范副局长和颜悦色地问:“你见过张建华没?” 
  李妹见局长这样和蔼,也老老实实地回答:“俺没见过。” 
  范副局长说:“你可要实话实说呀。” 
  “俺真没见过。就是听俺哥说,张建华找过他。那人长得可齐整,但人刁得很,也挺有本事。俺哥说,‘6。7’案肯定是张建华。” 
  “为啥?” 
  “俺哥说,那画像跟他一模一样。” 
  “你哥还说啥?” 
  “嗯……对了,俺哥还说,张建华找了个农村媳妇,听说怀孕了。” 
  “在哪个农村?” 
  “具体啥地方俺哥不知道,反正离许昌不远。” 
  现在这个细节在范培军脑海里一闪。“反正离许昌不远”……许昌市郊秦敬庄…… 
  湖北孝感…… 
  范培军当机立断:“今夜零点集结,凌晨行动,首先袭击秦敬庄!” 
  子夜将临,许昌市已经安谧地入睡。莲花河水静静地流淌,水中荷花飘着幽香。喧嚣的人声静止了,闹市的灯光熄灭了,孩子们在妈妈的怀中睡得正酣。 
  在这美好的夜晚,有人却夜以继日,正在紧张地战斗。市公安局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专案组在细致地研究行动方案——今夜出击,务求全胜! 
  与此同时,湖北追捕组的八名侦查员早已坐在车上,严阵以待;突击队几十名队员全副武装在市局集结待命;何冈岭局长正在召开突击队组长和各派出所所长会议。一旦命令下达,几支队伍将像离弦之箭,迅速出击。 
  专案组的会议还在进行。成员们七嘴八舌讨论得十分热烈:“零点出击不行,夏天村里人们睡得晚。” 
  “还有狗,张建华是惊弓之鸟,狗一叫他就会惊觉。” 
  “依我之见,凌晨4点最为合适,村民已经睡熟,天色刚蒙蒙亮,对我们行动有利。” 
  省厅杨元伟副处长、市局杜国栋局长、范培军副局长、何冈岭副局长等听取了侦查员们的意见,当即决定:由杜国栋局长、杨元伟副处长带队;范培军副局长坐镇市局指挥;何冈岭副局长率领突击队强攻;凌晨4点20分出发,向市郊长村张乡秦敬在挺进;由刘广仁副局长和金万福押送张豫皖认准地址。 
  一切安排就绪,杜国栋局长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现在执行任务!“东方刚刚现出一抹鱼肚白,满天星斗还没隐去。鸡不DLI ,狗不咬,只有村庄周围高大的杨树”哗哗“拍着巴掌。十几辆汽车悄悄停在大道旁,车灯熄灭,发动机熄火。 
  这里是长村张乡高中大门口,事先预定的集结地。百十人迅速下车,却是一点声响不闻,连曾大都乖乖地不叫一声。从这里向南望,千米之外,黑黢黢的秦敬庄还沉沉地睡着,长村张乡派出所张所长带着内勤民警赶来了。何冈岭副局长亲自询问:“这户是谁家?” 
  那位内勤民警对情况了如指掌:“那是高家。” 
  何副局长问:“他家都有谁?” 
  “有高芳的爹、娘、哥哥、嫂嫂、小侄女,高芳五一刚结婚。” 
  何副局长急于知道张建华的下落:“今晚高芳和他大夫在家不在?” 
  内勤民警很肯定:“不在。他们结婚后就再没回来过。” 
  何副局长心“刷”地凉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此刻必须将情况弄清,不能麻痹,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不行,还得将情况弄得更清楚,战斗才能更有把握。秦敬庄的老支书张全福被找来了。这是个60岁的老人,熹微的晨光,映出他满脸刀砍斧刻般的皱纹;瘦小干枯的身躯上披着件外衣,衣襟在晨风中轻轻飘摆。 
  “老人家,高芳和她女婿在不在家?”何冈岭急于知道张建华的下落。 
  “在哩!”老支书一语既出,人人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何冈岭还怕没把握:“您咋能这么肯定?” 
  老支书不慌不忙地:“明儿个是俺这里的传统庙会,今天下午俺亲眼看见高芳两口子到村里商店买烟酒来着。” 
  何冈岭只觉得心脏“嘣嘣”剧跳,他朝刘广仁一挥手,刘广仁和金万福两人架起张豫皖就走。 
  天色依然黑暗,四野万籁俱寂。几个人脚步匆促,直朝秦敬庄走去。张豫皖在朦胧的晨光中辨认了一会儿,指着一个栅门说:“就是这家、” 
  张豫皖被带走了。何冈岭朝突击队一挥手:“出发!” 
  一条乡间土路,两旁的玉米、高粱已经齐胸高,晨风中,宽大的叶子轻轻舒卷,发出细碎的“嚓嚓”声。何冈岭走在队伍的前面,背后跟着36名突击队伍和几十名武警战士。没有人交头接耳,连一声咳嗽都不闻,只有脚步声,像庄稼叶子一样,发出细碎的“嚓嚓”卢。晨露打湿了人们的裤脚,回头看看,在熹微的晨光中,突击队员们个个脸色凝重,朝着那黑暗依然笼罩的村庄迅疾扑去。 
  何冈岭心头堵着一块酸热的东西,他眼眶潮湿了。多好的小伙子们哪!他们是扑向危险,扑向枪口,甚至是扑向死亡!在前面的那个依然被黑暗宠罩的小村庄里,有下载残害人民、危害社会、无恶不作、穷凶极恶的豺狼。他荷枪实弹,而且孤注一掷;他在暗处,我们在明处;他罪恶的枪弹曾吸吮过人民警察的鲜血。这些,身后的突击队员们个个心中明白。 
  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