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逃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噬血逃亡-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井所在的那家人。 
  有了三个嫌疑对象,还得再分析。傻子的父亲和哥哥住在镇外,水井却在镇子中心。半夜里拖着死尸从镇外走到镇中心,不但难以理解,而且不可能——深夜在镇子里走动,狗叫声就会惊动别人。那么,水井所在的那家人的嫌疑就大大地上升了。 
  镇上水井甚少,这口新井恰恰打在生产队长家院里。赵新分析:第一,水井在院内,打水的人来人往,这家人嫌不方便;第二;生产队长早就想扩大自己的宅基,院里打了井,这打算破灭了;而水井里死了人,这口井就废了;第三,死者是个小傻子,镇里人早就厌恶他,家里人也对他没什么感情,死掉了人们不会太在意;第四,就是公安机关对一个傻子也不会太下功夫去侦破。 
  侦查员们对赵新的推理再三研究,觉得无懈可击。经突击审讯,生产队长供认了杀人罪行。令人惊叹的是,与赵新的推理分毫不差。 
  范培军还沉浸在回忆中,赵新发言了:“我认为,要找到‘6。7’案件的症结,应该将九起案件并案侦查!” 
  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 
  赵新不慌不忙地按照自己理过多少遍的思路分析:“‘4。5’案件发生后,我们从现场遗留的弹壳发现,与‘2。19’‘3。22’案件的子弹型号、击发点以及弹道痕迹完全一致,可以认定是同一支‘健卫一20’枪所发射;而‘12。25’案件,许昌市体校被盗的小口径步枪、手枪共4支中恰恰有‘健卫…20)”枪。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先盗枪,后抢劫,盗抢是手段,抢劫、获取财物是目的;’4。5‘案件,显而易见是他们不得已而为,因为遭遇了交警,而又面临被带往交警队审查的危险,为了不暴露他们的其他罪行,只能狗急跳墙,枪杀民警。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使用两支枪,一支就是’健卫…20小口径运动步枪,另一支是五连弹滑膛猎枪。而‘4。3’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盗窃的枪支中有一支就是五连弹滑膛猎枪。这样,这五起案件是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为就可以肯定了。 
  “‘4。10案件情况大家都很清楚:4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一高一低两个骑摩托车的人在商水县谭庄加油站加了8公升汽油,用100元的大票让加油站找钱;下午4点左右,这两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持一支长枪、一支短枪,抢劫了加油站;当晚20点左右,又是一高一低两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持一支长枪、一支短枪抢劫了临颖县交通局加油站。恰在此时,临颍县交通局的领导来站检查工作,得知情况后,驾桑塔纳轿车追赶。两名犯罪嫌疑人边逃跑边开枪射击,终因天黑地形复杂得以逃脱,但是遗留在现场一支速射小口径手枪,经查系’12。25‘案中被盗枪支之一。也就是说,两起’4。10‘案与前五起案件也系一伙人所为。 
  “‘6。7’案件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持一支‘健卫…20’小口径运动步枪、一支五连弹滑膛枪。检验发现,‘健卫…20’枪所射出的子弹与‘4。5’案同出一辙。” 
  赵新款款道来,看得出早有成竹在胸。自“4。5,”案发以来,当现场勘查发现几案弹壳的特征后,他的脑子一直在高速运转——一用心寻找几案之间的共同点。 
  侦查破案,实际上就是个主观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占有的材料越多,认识提高得越快,越能找出客观事物中的规律。 
  “据此可以确认,九起案件系一伙犯罪嫌疑人所为。我认为,九起案件可以并案侦查。” 
  他声调铿锵地提出“九案串并”,确有点驻世惊俗。同志们细细一想,九起案件之间意存在那么多共同之处! 
  短暂的寂静。继而是兴奋的交头接耳,再后来是激动的高声议论。 
  范培军也不禁激动起来。这个分析可以说是大有道理,不,岂止是有道理,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如果九起案件串并,那么可资利用的线索就大大丰富,从它们的内在联系中,更容易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赵新看到自己的推理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了鼓励,提出立即调整前段侦查工作方向,建议:第一、排除许昌市三大流氓团伙作案的可能性,将前期大量投入此项工作的侦查人员调回;第二、根据犯罪嫌疑人盗枪作案的特点,将专案组前段重点清查倒卖枪支人员等工作降为一般性工作,交各辖区派出所负责清查;第三、将九起案件获取的认定犯罪的条件集中起来,综合利用;第四、列出九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应具备的作案条件,综合分析。 
  专案组领导当机立断:将九起案件定为“6。7”系列案件,并案侦查! 
  范培军兴奋之余,手心里却擦着两把汗——噫,这个推理万一错了,整个侦查方向就会偏离轨道!作为指挥员,这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及时向市局党委汇报,并决定,调整部署,组织人力立即对九起案件的发案现场重新勘查,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后来的事实证明,九案串并是侦破此案的关键一环。 
  骆盘根政委带领赵鹏飞等一干侦查骨干,刑科所所长刘旭升抱着摄像机,顶着7月的骄阳,走上了重新勘查之路。 
  九个发实现场,一个一个过细勘查;重新询问全部当事人和24位目击者;所有能提取的物证和痕迹都带回来……。摄像机不停地转动,摄下了九个现场的全部细节;根据案发地点,绘制了1/175的地图;将询问情况列成详细表格…… 
  骆盘根兴奋地一拳砸在图表上:“没错,九案完全可以串并!” 
  又是一次案情分析会。录像带放完了,地图和表格摆在众人面前,铁一样的事实,使他们发出像骆盘根一样的惊呼:“没错,九起案件完全可以串并!”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九起案件中,“12。25”“2。19” 
  “3。22”“5。31”“6。7”等五起发生在许昌,说明作案人对许昌情况熟悉;漯河“4。3”盗枪案,因为作案人主要是为了盗窃枪支弹药,所以找了一个距许昌不太远,而作案人又熟悉的地方;“4。10”案,上午是许昌方向往商水,下午回来作案,晚上抢劫临颖县交通局加油站后,在有人追击的情况下,逃跑方向是向南、向西、再向北,又回到107国道,仍向许昌方向逃窜。 
  ——以上特征说明,“6。7”系列案件的作案人在许昌有落脚点和居住地。 
  再从作案人的特征来看:除“12。25”案件没有目击者外,其余八起都是一高一低两人,高个几年约二十八九岁,较瘦,肤色白净,留佩分头,长相俊俏、文雅;低个儿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稍胖,肤色、发型、长相一般;两人均为当地回音。 
  在“2。19”“3。22”“5。31”案中,两作案人均戴白口罩;“4。10”案中两人鼻梁上贴白胶布:“6。7”案中两人均戴墨镜。 
  “2。19”案两人合骑一辆蓝色摩托车:“4。3”“4。5”、两起“4。10”案,两人合骑一辆红色“本田五羊一125”摩托车;“5。31”案“6。7”案两人合骑一辆26型黑色自行车。无论是骑摩托或是骑自行车,都是低个儿驾车带高个儿。 
  每次作案,都是高个儿持“健卫…20”枪,处于主动地位,低个儿处于从属地位。 
  ——从这些分析可以肯定,“6。7”系列案应为固定两人作案,没有交叉。两人为一高一低、一瘦一胖,当地口音。鼻梁上应有什么特殊标记。 
  从作案手段来看,“2。19”“3。22”“4。10”“5。31”五起案件中,现场均反映出高个儿作案人撬盗手法熟练,不论是明锁还是抽屉上的暗锁,一别一撬,眨眼之间就得手。 
  这两人搞枪都是使用盗窃手段。“12。25”案件前,没有出现持“健卫一20‘枪的枪劫案件,”12。25“盗枪案发生后,频频出现持此种枪支的抢劫案:“4。3“案件前的”2。19”“3。22“案,没有出现作案人使用五连弹滑膛猎枪,”4。3“案被盗枪支中有五连弹滑膛猎枪,此案发生后的几起案件即出现了这种枪支。 
  说明作案人使用枪支均为盗窃所得。 
  “2。19”案件是该系列案件的第一起抢劫案,作案人还不太疯狂,虽然开枪,但并未朝人打,而是用脚把当事人跺倒,还把已抢得的零钱扔还给当事人一部分;以后的案件就逐步升级,“3。22”案件中开枪打伤伤一名工作人员,“4。5”案件公然枪杀两名民警,“6。7”案件中,将押款员一枪打死后还补一枪。 
  ——由此可以看出,“6。7‘系列案件的作案人是由惯盗转化为抢劫,作案手段逐步升级。 
  再从作案人的身份分析,在“4。5”案件中,作案人急于脱身,为违章被交警拦截时,先说好话:罚款扣车都行;当交警要将他们带任队里审查时,怕暴露身份,便凶相毕露,开枪杀人。 
  在“4。3”案件中,作案人撬窗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问话、打电话都不怕,硬闯进去,砸坏电话机,实施犯罪。高个儿枪法相当准确。 
  在“2。19”“4。3”“4。5”等案件中,都发现他们穿警服、警用皮上衣或警用绿棉大衣。在“4。5”案中自称是公安派出所的。 
  此次作案时间,或在清晨,或在晚间,一般都是公安人员换班疏于防范之时。 
  ——由此同见,“6。7”系列案件的作案人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应是重大负案在逃或从监狱脱逃的惯犯;同时接触过公安机关,熟悉公安机关的工作规律;还反映出他们善于动脑筋,属智能型犯罪。 
  越分析,两名作案人的面目越清晰。在侦查员们面前,好像已经出现了这两个凶残家伙的身影。 
  7月25日,在省公安厅召开的第七次协作会上,许昌市公安局汇报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得到省厅领导的肯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根据以上对作案人的分析“画像”,经过缜密的研究,凡是符合以上四个特点的,都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犯有前科或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苗国才、孙全德、张建华列为重点。 
  范培军等专案组领导当机立断,成立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对这三个人的侦查;并要求三组负责人立下军令状,在15天至20天内务必拿出意见——如能肯定是“6。7”系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则要摆出充分证据;如不能肯定,则用充分理由予以排除。 
  三队人马如三支离弦之箭,踏上了更为艰难的侦查路程。 
   
  坐拥书城 扫描校对 
  十五、山重水复 
  “我在北关垃圾堆附近菜地里见到过两个男青年,一高一低,二十五六岁年纪,那个高个儿很像模拟画像。” 
  听到群众这个反映,侦查员们不敢迟疑,逐门逐户细细排查。在东关一队,当查到古某家时,发现出租房子里住着两名房客。其中一个穿了身警服。 
  “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东关这地方离“6。7”发案现场很近,侦查员们格外留神,仔细盘查。 
  “我叫胡涛,是东大派出所的民警。” 
  “出示你的身份证和工作证。” 
  “身份证……丢了。工作证嘛……对,我不是民警,是派出所的治安员,没有工作证。” 
  不对,查东大派出所,并没有个叫胡涛的治安员,这家伙显然在撒谎。马上将他带回盘问。在搜查他住处时,当场搜出48把摩托车钥匙和一些撬盗工具! 
  经过突审,他不得不说了实话:他真名叫孙全德,33岁,曾用过胡涛、李涛等名字,是平顶山北渡村人。曾因持匕首抢劫被判刑12年;刑满后又于1992年2月25日在村里流氓滋事,持双管猎枪打死本村一个村民后逃跑;后来在青海、陕西等处作案,1994年夏季流窜到许昌,租房居住。在许昌期间,与在新乡服刑时的“狱友”藏全德、陈建华等结成团伙,大肆进行盗窃活动,曾偷过9辆摩托车。 
  这是6月12日,“6。7”案发后全市大规模排查时发现的线索。 
  当专案组抽丝剥茧,列出了“6。7”系列案件作案人四个重要特征后,侦查员们按照“画像”—一对照,发现孙全德这伙人与“6。7”作案人有许多相同之处:长期流窜在外,有作“6。7”案的思想基础;犯罪智能较高;曾在派出所当过合同民警,熟悉公安工作特点;犯有前科而且身负杀人重案在逃;有盗窃、抢劫经验;具备警服,会驾驶摩托车;孙全德曾透露过要想办法弄支枪,干“大事”;有人反映,6月6日,在“6。7”发案现场对面的医药门市部曾见到孙全德的同伙藏全德,骑摩托车在此停留观望,形迹可迹。更重要的是,“6。7”案件中被杀的押运员王保刚,1974年在孙全德的家乡北渡村插队,两人认识——“6。7”案件中,歹徒一枪打倒了王保刚还不够,又补一枪——殊令人生疑,是不是因为两人认识,歹徒必须杀人灭口?…… 
  侦查员们都很兴奋,觉得“有门儿”。原刑侦支队长、现任正科级侦查员岳志忠带领一路人马,死死盯住这条线,务要查个水落石出。 
  走访、调查、摸底、审讯……侦查员们将围绕孙全德的27人全部查了个遍,查清了孙全德一伙盗窃、抢劫、杀人的重大犯罪活动,可就是没有“67”系列案件所用的枪支。甚至孙全德供认“6。7”案就是他作的,但他又说不清其他有关的八起案件的情况。最后,查孙全德的同伙藏全德和陈建华,这两个人今年3月对日骑摩托车从平顶山返回许昌途中,出车祸受了伤,住院十多天,医院也出具了证明。显然,“3。22”案不可能是他们作的。 
  “3。22”案件是“6。7”系列案的一环呀,孙全德一伙既然没有作案时间,那么…… 
  岳志忠不愧有大将风度,既然查清,该否定就要大胆地否定。他向专案领导缴“军令”:经查,孙全德团伙不具备“6。7” 
  系列案件作案条件,这一重大线索应予排除。 
  市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李付平带领另一队人马,查重大犯罪嫌疑人苗国才。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家伙。翻出案卷可以看出,今年36岁的苗国才,原籍叶县保安镇大辛庄天井湾村,后来迁入许昌市魏都区高营乡大罗庄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