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 
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刘涓子云∶疽发,或如小疖,触则彻心痛,四边微起如橘皮孔,色红赤不全变,脓水不甚出, 
至七八日,疼闷喘急不止。又云∶始发肿高,五指忽平陷者,此内攻之候也。《精要》云∶生 
疽处,不热不痛,低陷者,此为内发,难治必死。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痈疽篇《精要》云∶ 
小按乃痛者,病势浅。大按乃痛者,病势深。此辨痈疽之法也。) 
刘涓子云∶痈疽有三等,毒瓦斯浮浅属腑。(犹伤寒阳症。)毒瓦斯沉深属脏。(犹伤寒阴症。) 
毒瓦斯猛烈,而行经络,或浅或深无定,五脏六腑,皆受五毒,难为调理,唯宜急切。(犹伤寒 
两感于寒,难治。)于痈发诸处,不问虚实高肿起盛光泽疼痛,只在皮肤之上,热急胀满, 
或有痒疼,别无恶候,初用温药平气,次用排脓发穴。 
治痈所谓平气者,乃犀角饮之类,其方用犀角、连翘、漏芦、甘草、当归、肉桂,皆发表之 
药也。所谓发穴者,乃棘针丈类,用皂角刺为君。甘草、川芎、乳香为佐使,亦托里之药也。然不 
若洁古、东垣诸方,发表托里为稳当。 
疽发诸处,不拘大小。(《精要》谓广一尺二尺曰疽者,非。)惟起在背,广一尺、二尺、 
三尺,皮浓而紫黑高肿不常,内疼如锥刺,攻击满闷,应四肢重疼,前心亦痛。余处发犹可,唯虚 
处及近筋骨处,若脓毒未溃,即伤烂筋骨肉损为疽者,属五脏毒瓦斯深沉,多气伏硬坚实,而不 
宜缓慢治之,须内实五脏,外透皮肤,令软匀和即脓透。宜用内托实脏气之药,排脓匀气乃可,不 
比痈之毒瓦斯浮浅也,毋作一类治之。 
凡一切疮肿,始觉患起高肿,五七日忽平陷者,此是内攻之候也,急以内托散及内补汤药, 
补填脏腑令实,最怕透膜,膜穿十无一生矣。痈之邪浅,其稽留壅遏,独在经脉之中,而专攻于 
外。故初发时,自表便发热, 
患处便如柁如盆高肿而痛甚者,纵欲下陷,缘正气内固,不肯受,故或便秘,或发渴发逆以拒之, 
是以骨髓终不焦枯,五脏终不伤也。疽之邪深,其稽留壅遏,内连五脏,而不专攻于外,故身体 
或无热,患处或不肿痛,甚者声嘶气脱,眼黑眼小,十指肿黑,如黑多死也。治之之法,痈之 
初发,当以洁古法为主,表者散之,里者下之,火以灸之,药以敷之,脓未成者必消,脓已成者 
速溃也。疽之初发,当以涓子法为主,补填脏腑令实,勿令下陷之邪蔓延,外以火灸,引邪透出, 
使有穴归着而不乱,则可转死回生,变凶为吉。今世外科不分痈疽,一例宣热拔毒,外以五香 
耗其气,内以大黄竭其血,终不能自悟其药之非,惜哉。 
治痈疽初觉,肿结未成,可以消,x散毒饮子x。 
黄 (二两) 甘草(炙) 天罗(生) 山药(炒) 鬼腰带叶(半两,生竹篱阴湿石岸 
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酒三盏,同煎一二沸,去渣温服。 
〔《精》〕x神效托里散x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毒, 赤疼痛,憎寒发热, 
不问老幼虚弱,并治之。 
黄 (去芦) 忍冬藤叶(各五两) 当归(一两八钱) 粉草(炙,八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 
留滓外敷。 
〔《保》〕诸疮疡痛,色变黑紫者,x回毒金银花汤x。 
金银花(并梗,二两) 黄 (四两) 甘草(一两) 
上用酒一升,重汤煮三两时,去渣温服。 
〔《本》〕x黄 散x 
绵黄 (一两) 甘草(半两) 皂角刺(拣红紫者,锉,炒黄,一两) 
上细末,每服二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至七分,去渣服。 
〔海〕黄 汤与四物相和,亦名托里汤,血气齐补也。 
x黄 四物汤x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芍药 甘草 生姜 当归 地黄 川芎 多加金银花煎服。 
〔《本》〕x内固黄 汤x 
绵黄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入真生龙脑一钱,研细,生藕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热水下,加 
至四十丸,日三服。 
〔丹〕五八婶年六十岁,背上疮,脉洪大数,午后恶寒发热,食少。 
连翘 黄 (生,二钱) 人参(二钱) 陈皮 茯苓 五分) 砂仁(三钱) 甘草(炙) 白术(一钱) 
分十帖煎服。 
上方皆以黄 为君,甘草、归、参为佐,乃实内补虚之中兼托里也。 
〔《精》〕x阿胶饮子x 
明阿胶(炒如珠) 粉草(各一两) 橘红(半两) 
上 咀,分作三服,再服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又方x牛胶饮x截痈疽恶疮发险处,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内。 
牛胶(通明者,四两) 用酒一碗,入胶内重汤煮溶透,搅匀倾出,更浸酒,随意饮,能饮者以 
醉为度,此法活人甚多。 
又方x黄矾丸x服过一两以上,无不取效,最止疼痛,不伤脏腑,活人不可胜数。 
白矾(一两) 黄蜡(半两)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五十丸,温酒送下。如未破已消,已破即合,一日服 
百粒,则有效。能防毒瓦斯内攻,尤能护膜始终,须服半斤,疮愈后服之尤佳。治蛇咬溶化白矾, 
乘热滴伤处,痛即止。一方用明矾飞过研细,以鸡子二个取清,调矾末稀稠如糊,用无灰陈好酒,放 
开服之。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脓者从大小便出,神效,累验,其功大胜黄矾丸。 
x国老膏x治一切痈疽,能消肿逐毒,使毒不内攻,其效不可具述。 
甘草大者二斤,槌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浆汁浓,去尽筋滓,再用绢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 
成膏,用器收之,每服一二匙,无灰酒或白汤亦可。曾服燥药丹剂者,亦解之。(《本事方》每甘草一 
斤分作三服,温酒调下,今云一二匙恐力少也。) 
x远志酒x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浸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敷之即痛;有忧怒等 
气积而内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必清凉;或气虚血冷, 
溃而不敛,若七情内郁,治之必愈。 
远志(不以多少,泔浸,捶去心) 为末,酒一盏,调末三钱,澄清饮之,以滓敷于患处。 
x忍冬酒x初发盒饭服此。或贫乏中,或居乡僻田夫野老,百发百中。 
忍冬藤(生取一把,以叶入砂盆研烂,入酒少许,调和得所,涂敷四围,中心留一口, 
又取五两,用木槌碎,不犯铁器)甘草(一两,生,锉) 
上二味,入砂瓶内,用水二碗,文武火煎至一碗,入好酒一大碗,煎十数沸,去渣,分为三 
服,一日连夜进尽。病势重,一日夜可二剂。(忍冬藤补血,如气虚及寒多人不宜用,是故田夫 
野老,百发百中也。) 
〔丹〕阿胶饮、牛胶饮,以牛皮属金属土,补肺气,实大肠,壮胃止泄。黄矾丸,以蜡味甘淡, 
入大肠有补难化。国老膏,以甘草化毒行经。远志酒、忍冬酒,皆有补性,归心归血,用之颇切。 
善用者,以之配入治肿疡之散结,溃疡之补虚,亦奏捷功。 
上丹溪实内补虚法,皆以参、术、归、 ,又甚者独参膏,其法并见后分经条,及散见溃疡 
门虚实寒热条,真转死回生之捷法也。 
痈疽当分经络论六阴经,六阳经,分布周身,有多气少血者,有多血少气者,有多气多血者,不可 
一概论也。若夫要害处,近虚处,怯薄处,前哲已曾论及,惟分经之言,未闻也。何则?诸经惟 
少阳厥阴经之生痈疽,理宜预防,以其多气少血也。其血本少,肌肉难长,疮久未合,必成危证。 
又云∶少阳经多气少血,与厥阴经同。少阳有相火,尤甚于厥阴经者,其有不思本经少血,遽用驱 
毒利药,以伐其阴分之血,祸不旋踵矣。请述一二成败之迹以告来者。予族叔父,平生多虑,质弱 
神劳,年近五十,忽右膊外侧廉上生结核,身微寒热而易怒,食味颇浓,脉之俱浮大弦数,而重似 
涩。予曰∶此多虑而忧伤血,时在初秋,勿轻视之,宜急补以防变证,以 
人参一斤作膏,下以竹沥。病者吝费,招一外科,以十宣、五香散相间与服,旬日后,一日大风拔木,病者发 
热,神思不佳,急召予视之,核稍高硕似有脓,于中起一红线,延过肩后,斜走绕背脊,过入右胁下, 
不痛,觉肩背重而急迫,食有呕意,脉同前,但弦多耳。急作人参膏,入芎、术、生姜汁饮之,用 
人参三斤,疮溃脓干。又与四物汤,加参、术、陈皮、甘草、半夏、生姜,百余帖而安。此等若在春令, 
虽神仙不治也,幸而在秋金之令,不幸因时下暴风激起木中相火而致此,自非参膏骤补,何由得免。 
(此正涓子所谓补填脏腑之法也。又一人腿外廉生红肿,一人胁下生红肿,皆由庸医误下之而死, 
详见后条。)或曰∶太阴经非多血少气者乎?何臀疽之生,初无甚苦,往往间有不救者,吾子其能治 
之乎?予曰∶臀居小腹之后,而又在其下,此阴中之阴也,其道远,其位僻,虽曰多血,气运不到。 
气既不到,血亦罕来,中年以后,不可生痈。才有痛肿,参之脉证,但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 
亏,可保终吉。若用寻常驱热拔毒舒气之药,虚虚之祸,如指诸掌,可不慎欤。 
〔《素》〕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 
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脉要精微论) 
〔《灵》〕 血脉荣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之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 
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腐肉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 
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 
矣。(痈疽篇) 
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又云∶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是亦寒邪从劳汗之隙,及阳气开阖不得其理之隙,久客之为痈肿也。 
观此数论,则知痈疽之发,皆得之于寒邪所客也。独运气疮疡,一岁老幼相似之病,间有热者,不 
可不知。(详见运气条。) 
上经数节,皆论痈疽,乃因寒邪客之而发也,治法则《精要》十宣散、五香汤、洁古苍术复煎散 
等,发表之剂是也。 
〔丹〕朱郎年四十余,恶寒发热,右腿内廉厥阴分生一肿毒,此是冷折热在肺经血分,与此方。 
栝蒌子 黄药子 赤芍药 当归头 条芩(三钱) 青皮 皂角刺 桂枝(二钱) 甘草节(生一钱) 
上分四帖,煎取一盏,入忍冬藤汁二蛤壳,食前煎饮。以忍冬藤渣敷肿上。 
〔涓〕x安神散x治诸色疮肿,调气顺荣卫。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枳壳(去穣,麸炒) 附子(炮,去皮尖) 白姜 山药 陈皮 
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至七分,通口服。 
〔垣〕膏粱之变,亦是滋味过度,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荣气者胃气也,饮食入于胃 
中,先输于脾,而朝于肺。肺朝百脉,次及皮毛,先行阳道,下归五脏六腑,而气口成寸矣。今富 
贵之人,不知其节,法酒肥羊,杂以浓味,积久太过,其气味俱浓之物乃阳中之阳,不能走于空窍 
而先行阳道,今反行阴道,则湿气大胜,子令母实,火乃大旺。热湿既盛,必来克肾,若不慎房事, 
损其真水,则水乏而湿热之化上行,其疮必出背上及脑,此为大疔之最重者。若毒瓦斯出肺,或脾胃 
之部分,毒之次也。若出于他经,又其次也。湿热之毒,所止处无不溃烂,故经言膏粱之变,足生 
大疔,受如持虚者,如持虚器以受物,则无不受矣。治大疔之法,必当泻其荣气。以标本言之,先 
受病为本,非苦寒之剂为主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诸疮疡有痛,往往多以乳香、没药,杂以 
芳香之药止之,必无少减之理,此其误也。若使经络流通,脏腑中去其壅滞,必无痛矣。痛则以苦 
寒之剂除之,无不愈者。疮疡食肉,与自杀无异,法当泻气而反补之故也。 
元好问饮酒太过,脉候 
沉数,九月间脑下项上出小疮,不痛不痒,如白头疮,凡四日后,脑项麻木,肿势外散,热毒 发。 
又二日,痛大作,夜不得寐,医处以五香连翘汤,后再邀东垣诊视。云∶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连 
翘汤,已无及矣。且疽已八日,当先以火攻之,然后用药,以火艾炷如两核许者,攻之百壮,始觉 
痛。次为处方云∶是足太阳膀胱之经,其病逆当反治。脉中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又且有力,必 
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以时令言之,可收不可汗, 
经与病俱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 之。然寒受邪而禁咸,遂制x黄连消毒饮x治之。 
黄连(五分) 黄芩(五分) 黄柏(五分,酒洗) 人参(五分) 知母(四分,酒炒,此以苦 
寒引用通经为君) 羌活(一钱) 独活(五分) 防风(五分) 本(五分) 连翘(一钱,此以大 
辛解本经之结为臣) 黄 (一钱) 甘草(炙,五分,此以甘温配诸苦寒者三之一,多则滋荣气 
而补土) 当归身(一钱,酒洗) 生地(一钱,酒洗,此以辛温之剂和血补血) 陈皮(五分, 
不去白,补胃气) 甘草梢(五分,生,此以甘寒泻肾火之邪,补下焦元气) 泽泻(七分,渗淡导 
酒湿,扶助秋令) 防己(五分,酒洗,除膀胱留热) 归梢(五分) 苏木(五分,去恶寒) 
桔梗(一钱,使诸药不下沉,为舟楫之用) 
所用之药,用酒洗并入酒煎者,用酒热为因为使。 
上俱作一服,水三盏,煎至半干,去渣,入酒少许,再煎,食后温服。投剂之后,大鼾日出 
乃寤,疮肿减七分,精神旺,饮啖渐进,灸瘢渐脓出而痊。服药后,不得饮水,恐再作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