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x六味人参麦门冬散x 
麦门冬(去心,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炙) 陈皮 白术 浓朴(姜制。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虚人减浓朴。 
七味人参白术散(方见消渴门。以上四方,四君子加减法也。) 
〔丹〕初起烦躁渴引饮者,急以凉药解其标。 
〔钱〕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而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 
〔陈〕十一味木香散,《集验方》本治疮痘身热作渴。(方见后渴泻条。) 
文中云∶腹胀渴者,泻渴者,足指冷渴者,惊悸渴者,身温渴者,身热面 白色渴者,寒战渴不止 
者,气急切牙渴者,饮水转水泻不已者,以上九证,即非热也,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虚故也,宜木香 
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说必加审用之。胀渴、泻渴、惊悸渴、寒战渴、切牙渴,亦多属 
热者,不可不察。)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渴泻
属性:〔丹〕陈牙儿十九岁,出痘有红 ,吐泻而渴。 
苍术(一钱) 白术(三钱) 黄 (一钱半) 陈皮(二钱) 茯苓 甘草(炙) 缩砂 当归(各一钱半) 
姜三片,同煎服。 
从子六七岁时患疮痘,发热微渴,自利。一小方脉视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窃疑焉。观其 
出迟,因问,自利而气弱,察其所下皆臭滞陈积,因肠胃热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虚,遂急止之,已投一 
帖矣。继以黄连解毒汤加白术与十帖,以解丁香之热,利止疮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热,而手足生痈疖,与 
凉剂调补,逾月而安。 
一男子十余岁出痘,热时出,根脚密,呕吐不食,腰背骨节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余,脉 
浮弦洪而数。与参、 、归、术、炙甘草、陈皮、半、茯、生姜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归、 再 
用酒制。至七日痒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痒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泻,痒甚,至十日寒战,遂用 
白术为君, 、陈、苓、炙甘、芩、归为臣。至十一日不靥,或痒或谵语,但守前药。半月后,自吐出痰多 
而安。 
〔陈〕x十一味木香散x 治疹痘腹胀渴,其效如神。(必须密察的是寒症,六脉虚细,身不甚热,或发寒, 
或呕吐,肚腹痛,或身体四肢俱冷者,可用此方。出《集验》。)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官桂 赤茯苓 青皮(去白) 前胡 诃子皮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空心温服。 
异功散《集验方》,疮痘头温足冷,腹胀泻渴。(方见痘出不快。) 
张巽之云∶吐泻渴少食为里虚,异功散减官桂主之。此症泻渴,不可吃蜜水。痘出之间不光泽,不起发, 
根窠不红,或泻渴,或腹胀,或气促,是为表里俱虚,与异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异功散方见 
痘出不快。)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泻不渴
属性:〔海〕疮疹不渴,脏寒下利,四君子加干姜减半主之。 
痘疹大便不固,痘渐黑陷,小儿乳母同服。 
人参 白茯苓 肉豆蔻 黄 (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 
上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五片,枣二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泻,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验。 
〔陈〕x豆蔻丸x 治痘疹泄泻。 
木香 砂仁 白龙骨 诃子肉 肉蔻(面裹煨。各半两) 赤石脂 白矾(枯。各七钱半) 
上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岁三十丸,三岁百丸,温米饮下。泻止,勿服。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吐逆
属性:〔世〕痘疮吐逆无痰,益黄散;有痰,二陈汤或橘皮半夏汤。不止者加丁香。若吐而泻者,亦宜益黄散及 
陈氏木香散、异功散。吐而身热烦渴,腹满喘,大小便涩,面赤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 
(全文见大法。)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腹胀
属性:〔丹〕勉奴,痘后渴,肚急,小便少,发热。 
芍药(五分) 川芎(三分) 白术(五分) 陈皮(五分) 干葛(三分) 甘草(炙,一钱半) 木通(二分) 
水煎服。 
寄子五岁,痘后肚急。 
白术(一钱) 陈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 川芎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 水煎服。 
〔陈文中〕木香散治痘疮腹胀渴泻。(方见痘渴泻。) 
腹满而喘,大小便涩,身热面赤,闷乱大吐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全文见大法。)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腹痛
属性:痘腹痛多是痘毒,当临证消息。 
〔丹〕吴店子出痘疮,腹痛。 
丁香(二枚) 官桂 芍药(各一钱) 白术 当归(各五分) 
上作一帖服。常治痘始出,腹痛,或身痛,脉洪数者,解表,凉药加芍药、甘草渐安。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喘
属性:〔世〕疮痘出后,喘急痰盛,宜杏甘汤、人参清膈散。 
x杏甘汤x 治疮痘,烦喘渴躁。 
麻黄 桑白皮 杏仁 甘草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食后服。 
〔海〕疮疹,肺不利,紫草甘草枳壳汤。 
〔陈〕x人参清膈散x 
人参 桑白皮 柴胡 当归 芍药 知毋 茯苓(各半两) 白术 黄 紫 地骨皮 滑石(各一两半) 
甘草 桔梗(各一两) 黄芩(半两) 石膏(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温服。 
痰实壮热,胸中壅闷,卧则喘急,x前胡枳壳汤x主之。 
前胡 枳壳 赤茯苓 甘草(炙。各五钱) 大黄(量儿加减)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旋服。 
喘而腹满,大小便涩者,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钱氏法。) 
痘出之间,或气促者,木香散主之。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大便秘
属性:〔海〕治疮疹已出未出,大便秘涩,或时发渴,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治之。 
x当归丸x 
当归(半两) 甘草(一分) 黄连 大黄(各二钱半) 
先将当归熬膏子,入药末三味为丸,加服之,以利为度。 
〔海〕x枣变百祥丸x 治 疹大便秘结。 
红牙大戟(去骨,一两) 青州枣(去核,十枚) 
上用水二盏,同煎至水尽为度,去大戟,将枣焙干,可和作剂,旋丸。从少至多,以利为度。 
〔《活》〕x洗心散x 治痘疮壮热,大小便不利,狂言多渴。 
大黄 甘草 当归 麻黄(去节) 白术 芍药 荆芥(各等分) 
上 咀,量病轻重多少,姜、薄荷煎,温服则平,热服则溏。 
〔陈〕四五日不大便者。可用肥嫩猪脂一块,白水煮熟,切如豆大,与儿食之,令脏腑滋润,疮痂易落, 
百无碍滞。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余毒
属性:〔海〕 疮余毒,或肝虚入眼目,或肺虚为癣疥,或为痈疖。发在骨节,肾之虚也,发在肌肉,脾之虚也。 
或在筋,或在头,或在面,或牙齿疳蚀,或咽喉肿痛,各随经而见,皆毒不散,蕴积而成。或病患始不早治, 
或医者失治,遗于经络,其所由来,盖有自矣。宜服解毒等剂。 
〔世〕痘毒,攻脾则泄泻身浮,攻肝则眼生翳膜,攻心则烦躁啼哭,攻肾则耳疼脓聚,攻肺则咳嗽痰涎。 
〔丹〕治小儿痘疮余毒未散,食谷太早,补住毒瓦斯。 
鼠粘子(六钱) 甘草(五分) 犀角(三钱) 荆芥 防风(各一钱) 白术(三钱) 枳壳(一钱) 水煎温 
服。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入目
属性:〔丹〕如痘伤眼,必用山栀、赤芍、决明、归须、连翘、防风、桔梗、升麻,小剂末之调服。如眼无光, 
过百日后,血气完复,则自明矣。 
〔张炳〕治疮疹后毒瓦斯攻眼,或生翳膜赤黑之类。宜用四物汤加荆芥、防风煎服,兼用黑豆皮、谷精草、 
海蛤、甘草等分为末,用熟猪肝切片蘸服,神妙。(一方,治痘毒目翳,用江西蛤粉、黑豆皮、甘草、密蒙花 
等分为末,调服。) 
〔丹〕痘后生翳数服效,用威灵仙、仙灵脾等分,洗净,不见火与日,为细末。每服随时,宜第三次米泔下。 
钱氏黄柏膏痘初出涂面护眼。(方见痘大法。)调肝散治疮疹大盛,服之不入眼。(方见痘密。) 
x羊肝散x(即下密蒙散,方见《活人》条。) 
x蝉蜕散x 治 疮入眼,半年已里者,一月取效。 
猪羊蹄甲(二两,入罐子内,盐泥固封,烧存性) 蝉壳(去土,取末,一两) 
上二味,研入羚羊角细末二分,拌匀。每服一字,百日外儿一二分,三岁三四分,浆水或新水调下, 
日三四,夜一二,食后。一年以上者,不治。 
治疮疹入眼。 
马屁勃(半两) 皂荚子(十四粒) 蛇皮(半两) 
上入小罐子内,盐泥封固,烧存性,研细,温酒调下三钱,食后。 
治疮疹入眼或翳。 
栝蒌根(半两) 蛇皮(二钱) 
上为细末,用羊肝一个,批开,入药末二钱,麻线缠定,米泔煮熟,频与食之。儿未能食肝,乳母多食之。 
又方 用蝉蜕末,以水煮羊肝汤调服二三钱。 
〔海〕x地黄散x 治小儿心肝壅热,目赤肿痛,生赤翳,或白膜遮睛。四边散漫者,尤易治。若暴遮黑睛 
者多致失明,宜速用此方。亦治疮疹入眼。 
熟地 当归(各一分) 黄连 大黄(煨。各一钱) 生地(去心) 木通(各一钱半) 防风 羌活 
生犀(末) 蝉蜕(去土) 木贼 谷精草 白蒺藜(各一钱) 甘草(一钱半) 玄参(五分) 
沙苑蒺藜(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量儿大小加减,煎羊肝汤,食后调下,日三夜一。忌口将息。大人亦治。 
〔垣〕治痘疮风热毒翳,膜晕遮睛,以泻青丸治之,大效。初觉易治。 
〔云〕用竹叶汤和砂糖水,化下泻青丸二丸,渐至微利,神效。 
〔《活》〕 入眼。用决明、拨云、密蒙花、通圣、蛤粉散之类,然无出此书。(海藏云∶莫若病时随经而取, 
不使毒瓦斯转入眼中为尤妙,然眼有五轮亦当求责,此言为失治者说也。) 
x决明散x 治疮痘疹入眼。海藏云∶此少阳太阴之剂。 
决明子 栝蒌仁(各半两) 赤芍药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 
x拨云散x 治疮痘入眼及生翳。 
用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捣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泔调下。 
x密蒙花散x 治小儿痘疮入眼,及无辜疳气入眼。 
密蒙花(三两)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各一两) 
上末拌匀,用羊肝一大片,薄批糁上,湿纸裹煨熟,量多少,空心服之。(钱氏、海藏云∶即羊肝散。) 
x通圣散x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如无,甘菊代之,然不如白菊好) 绿豆 谷精草(去根,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柿干一个,米泔水一盏,同煎,候米泔尽,只将柿干去核食之,不拘时,日三枚。 
日近者五七日,远者半月取效。 
x蛤粉散x 治小儿疮子入眼。 
谷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一钱匕,猪肝一两许批开,掺药卷了,用竹箬裹,麻线缚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瓶 
熏眼。候温,取食之。日作,不过十日退。 
〔《明》〕 疮入眼∶大杼(一壮。)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咽痛
属性:〔《活》〕x如圣饼子x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海藏云随经,此一方即是随经。) 
牛蒡子(炒) 甘草(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桔梗(一两) 
上为末,加竹叶同煎,细细服之。(海藏云∶减门冬、竹叶,甘桔鼠子汤,治咽喉不利。) 
鼠粘子汤、消毒饮(二方并见前痘出不快条。) 
〔云〕小儿 出欲透,皮肤身热,咽喉不利,x甘草桔梗升麻汤x。 
甘草(半两) 桔梗(一两) 升麻(半两) 
上锉细,每服一大钱,水煎服。 
〔钱〕x甘露饮子x 治心热,咽喉痛,口舌生疮,并疮疹已发未发,并可服之。治热上攻,牙根肿 
痛动摇。 
生地 熟地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枇杷叶(去毛) 枳壳(炒) 黄芩(去心) 石斛(去苗) 
甘草(炒) 山茵陈 
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食后温服。牙齿肿痛,则含漱并服。(海藏云∶甘露饮为 
血剂。) 
〔田〕x地黄丸x 治小儿痘疹,口疮,咽肿痛,牙疳臭烂。 
天门冬 麦门冬 玄参(各三两) 甘草 薄荷(各一两) 
上为细末,生熟地黄汁和丸樱桃大,每服一丸,温蜜水化服。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风
属性:〔丹〕痘风分气血虚实,以日子守之,多带气血不足。虚则黄 生血之剂助之,略佐以风药。实则白芍、 
黄芩为君,连翘、白芷、续断之类为佐。若属寒,陈氏方可用。 
杨氏女年十余岁,痘发不透,靥落后骨节痛,食少,夜间或热。此余毒在内,虚甚难于疏导,须在补中有 
通,此方主之。 
当归 白术(各一钱) 犀角(二分) 陈皮(一钱) 通草 甘草根(炙。各三分) 牛膝(五分) 
苏梗(三分) 
上 咀,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男子七岁,痘疮初出不透,毒瓦斯攻内,骨节作痛,两足不可直,瘢痕欠红活,脉浮而和,小便赤少。 
归身 白术(各一钱) 陈皮 木通 犀角屑 人参 茯苓(各五分) 甘草(炙些) 
上分二帖煎服。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
痘痫搐
属性:〔钱〕疮疹搐,由风火相胜也,惟 疹能作搐。疹为脾所生,脾虚而肝旺乘之,木来胜土,热气相击, 
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 子为心所生,心生热,热则生风,风属于肝,二脏相搏, 
风火相争,故发搐也。治之当泻心肝补其母,栝蒌汤主之。(海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无论虚实, 
皆从心火上说。脾虚则肝乘之,肝与心火相合,故用栝蒌汤。若脾土实,火旺逆乘而成痫者,此实邪也。 
便结者泻青丸,便软者泻青汤,亦当以脉别之。) 
栝蒌汤(方见惊风。) 
〔洁〕凡未出而发搐者,是外感风寒之邪,内发心热之所作也,当用茶粉下解毒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