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亦可。 
〔丹〕小儿痘疹,分气血虚实,以四君子、四物、酒炒芩、连等服之。气虚,参、术加解毒药。血虚,四 
物加解毒药。 
上加解毒者,酒炒黄芩、炒黄连是也。海藏云∶解毒者,三黄汤、金花丸之类。 
〔丹〕痘疮分人之清浊,就形气上取勇怯。痘疮黑,属血热,凉血为主。白属气虚,补气为主。中黑陷而 
外白色起迟者,则补气中略带凉血药。 
〔陈〕痘疮未出已出之间,或泻渴,或腹胀,或气促,谓之里虚,速与十一味木香散治之。如已出之间, 
其疮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谓之表虚,速与十二味异功散治之。如已出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根 
窠不红,或泻渴,或腹胀,或气促,是表里俱虚也,速与十二味异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丹溪云∶ 
木香异功散二药治寒的当,若虚而不寒者,祸不旋踵。)如疮始出一日至十日,浑身壮热,大便黄,是表里 
俱实也,其疮必光泽,必起发,必饱满,必易靥而不致损伤。若无他疾,不宜服药。表里俱实者,易出易靥; 
表里俱虚者,易出难靥。表虚难出,里虚难靥,随症治之。 
〔张巽之〕治痘要法,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全用异功散救之, 
甚至姜、附、灵砂亦可用。若止里虚,减官桂。若止表虚,减肉豆蔻,不减官桂、丁香。若能食便秘而陷伏倒 
靥者,为里实,当用钱氏及丹溪下法。若不吐泻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 
表实而用表药,则溃烂不结痂。凡痘但见 点,便忌葛根汤,恐发得表里俱虚也。 
〔丹〕读前人之书,当知其立言之意,苟读其书而不知其意,求适于用不可得也。痘疮之论,钱氏为详。 
历举源流经络,分明表里虚实,开陈施治之法,而又证以论辨之言,深得着书垂教之体,学人读而用之,如求 
方员于规矩,较平直于准绳,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为无穷之应用也。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 
仓卒之际,据证验方,谩尔一试,设有不应,并其书而废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 
之学不讲,抱疾谈医者,类皆喜温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忽得陈氏方论,皆用燥热补剂,其辞确,其文简, 
欢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为钱氏不及陈氏远矣。或曰∶子以陈氏方为不足欤?曰∶陈氏方,诚一偏之论。虽 
然,亦可谓善求病情者,其意大率归重于太阴一经。盖以手太阴属肺,主皮毛。足太阴属脾,主肌肉。肺金恶 
寒而易于感,脾土恶湿而无物不受。观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术、半夏,所以治脾之湿也。 
使脾与肺果有寒与湿而兼有虚也,量而与之,中病则已,何伤之有?今也不然,但见出迟者,身热者,泄泻者, 
惊悸者,气急者,渴思饮者,不问寒热虚实,率投木香散、异功散,间有偶中,随手获效,设或误投,祸不旋 
踵。何者?古人用药制方,有向导,有监制,有反佐,有因用。若钱氏方,固未尝废细辛、丁香、白术、参、 
,率有监制辅佐之药,不专务于温补耳。然其用寒凉者多,而于补助一法,略示端绪,未曾深及,痴人之前, 
不可说梦,钱氏之虑至矣。亦将以候达者扩充推展用之耳。虽然渴者用温药,痒塌者用补药,自陈氏发之,迥 
出前辈。然其多用桂、附、丁香辛芳燥热,恐未为适中也。何者?桂、附、丁香辈,当有寒而虚者,固是的当, 
虚而未必寒者,其为患当何如耶?陈氏立方之时,必有挟寒而用一偏之方,宁不过于热乎?予尝会诸家之粹, 
求其意而用之,实未敢据其成方。至正甲申,阳气早动,正月间,邑间痘疮不越一家,率投陈氏方,童幼死者 
百余人。虽由天数,吾恐人事亦或未之尽也。 
〔钱〕伤寒男体重面黄,女面赤喘息急,各憎寒,口中气热,呵欠顿闷,项急;疮疹则腮赤躁多, 
喷嚏悸动,昏倦,四肢冷。伤寒当发散之,疮疹当温平之,有大热者宜解毒。昏睡喜嚏悸者,将发疮疹。 
〔垣〕辨 证∶呵欠 喷嚏 睡中急惊 耳尖冷 眼涩 
辨伤寒∶口热 口中醋气 奶瓣不消 腹中疼痛 
〔钱〕疮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此疮疹 
症,天行之病也。 
睦亲宫十太尉疮疹,众医治之。王曰∶疹未出属何脏腑?一医言胃气热,一医言伤寒不退,一医言在母腹 
中有毒。钱氏曰∶若言胃气热,何以乍凉乍热?若言母腹中有毒,属何脏也?医曰∶在脾胃。钱氏曰∶在脾胃 
何以惊悸?皆无以对。钱氏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则已成形,食母腹中秽液,入儿五脏,食至十月,即秽 
液满胃,至生时儿口中犹有不洁,产母以手拭净,则无疾病,俗以黄连、汞粉下其脐粪之秽,此亦母之不洁余 
气,入儿脏中,本先因微寒入,遇风寒邪气相搏,而成痘疹也。未出欲作之时,热动五脏,则五脏之症先见, 
初欲病时,先呵欠顿闷惊悸,乍凉乍热,手足冷,面腮颊赤燥,咳嗽喷嚏,此五脏症俱见也。呵欠顿闷者,肝 
也。时发惊悸者,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者,脾也。面赤腮颊赤咳嗽喷嚏者,肺也。惟肾无候,以在腑下,不 
能食秽故也。凡疮疹乃五脏毒,若出归一症,肝水 ,肺脓 ,心为 ,脾为疹,肾虽无症,其候恶者,疮变 
倒靥而黑陷,则归肾也。此由不慎风冷,而不能食内虚所致也。今太尉疹子无他证,当用平和药为治,因用抱 
龙丸数服愈。(海藏云∶“本先因微寒入”一句,并“由不慎风冷而不能食内虚”一句,勿认作寒证,用抱龙 
丸即知 疹多热也。) 
疮疹始出之时,五脏症见,惟肾无候,但见平症,耳尻凉耳凉是也。尻耳俱属于肾,其居北方主冷也。 
〔垣〕 疹始出之症,必先见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热乍凉,咳嗽喷嚏,足稍冷,多睡,睡 
惊;并疮疹之症,或生脓泡大 ,或生小红 ,或生瘾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显上症而后乃出?盖以上诸症, 
太阳寒水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逆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道,逆于面 
上,故显是症。盖壬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诸 症皆从寒水逆流而出也,医者当知此理,乃敢用药。夫胞 
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 
此天地之异名也,象坤土之生万物也。夫人之始生也,血海始净一日二日,精胜其血则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 
血脉已旺,精不胜血,则为女子。乃二物相搏,长先身生谓之神,又谓之精,道与释二门谓之本来面目是也。 
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间随母呼吸。呼吸者阳气也,而生动作,滋益精气神,饥渴皆随母血,儿随日长,筋骨皮 
肉血脉形气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恶血,啼声一发,随吸而下,此恶血复归命门胞中,僻于一隅,隐伏而 
不发,直至儿因内伤乳食,湿热之气下陷,合于肾中,二火交攻,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恶血乃发。诸 疹皆 
出于肾水,其疡后聚肉理,归于阳明,故三番 始显之症,皆足太阳壬膀胱克丙小肠,其始出皆见于面,终 
归于阳明肉理,热化为脓者也。二火炽盛,反胜寒水,遍身俱出,此皆从足太阳传变中来也。 
〔钱〕始发潮热,三日以上,热晕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皮腠之间,潮热随脏出,如早食 
潮热不已,为水泡之类也。(巳午潮热为 ,申酉潮热为脓 ,辰戌丑未潮热为疹也。) 
〔王〕验 法∶若三日未觉形迹,当以生酒涂身上,时时看之,状如蚤痕者是也。或曰∶伤寒伤食潮热, 
与疹不能辨者,宜以辛凉之剂调之,五日已里发出即汗,五日已外无者,非 也,各随应见而治之。 
〔阎〕治小儿壮热昏睡,伤风,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 
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误也。惟伤食则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宜以药下之。(海藏云∶宜以药下 
之者,当察其所伤何物,生硬寒热不等,不可遽以巴豆之类大毒之药下之。升麻葛根汤,太阴阳明也。惺惺散, 
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胸胁微痛,少阳也。然欲知其经, 
当以脉别之。) 
小儿耳冷尻冷,手足乍暖乍凉,面赤,时嗽时嚏,惊悸,此疮疹欲发候也。未能辨认间,服升麻汤、消毒 
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柏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散。热盛,与紫雪。咽喉或生疮, 
与甘桔汤、甘露散,余根据前说。大人小儿同治法,惟大小不同耳。(海藏云∶消毒散,太阳药也。 
白虎汤,治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阳明药也。甘露散,肺肾药也。甘桔汤,少阳药也。紫雪,天冬、麦冬、黄芩、生 
地为血剂。玉露散,肺肾药也。石膏、寒水石为气剂,以上五方,皆泻时暑之药。) 
x升麻葛根汤x 治伤寒瘟疫,风热壮热头痛,疮疹已、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无时温服。(海藏云∶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 
陈文中云∶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 
张巽之云∶凡痘见 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 
x惺惺散x 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唾气壅,鼻塞清涕。 
白术 桔梗 细辛 栝蒌根 人参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入薄荷三叶,煎至半盏,时时与服。《活人》云∶加防风、 
川芎,亦各随经也。(海藏云∶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 
上二方发表平剂。 
王朝奉x四物解肌汤x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服。或云∶小儿伤寒疫疠,潮热疮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 
并皆辛凉之剂调之,即以四物汤解肌之类。(海藏云∶此论即有表也。若内伤,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发 
热者,当以食药去其物则可。若得便后仍发热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汤,比钱氏升麻葛根汤减甘草加黄芩, 
以有表热之意也。) 
〔田〕x防风苍术汤x 治小儿邪热在表,恶风恶寒,疮疹未出,可解表发 疹。 
防风(半两) 苍术 石膏(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川芎 黄芩(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此方恶寒者宜用之。) 
上二方辛凉之剂,表有热者宜之。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内伤饮食,宜枳术丸。伤冷食饮,神应丸。 
〔丹〕一男子年十六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 
痘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以参、 、当归、苍术、陈皮,大料浓与之,饮至二十 
余帖,痘始出。又二十帖,则成脓 ,身无全肤。或曰∶病劳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予曰∶此但 
虚耳,无寒也,只前方守之。又数十帖而安。后询其病因,为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患,遂极力采樵, 
连日出汗甚多。 
〔钱〕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 ,肺脏脓 ,心脏 ,脾脏疹,归肾变黑。 
〔海〕肝脏水 ,色或青;肺脏脓 ,色或白;脾脏疹,或如麸糠色;心脏 ,其色赤;变归肾则色黑矣。 
此五色,凡痘疹一色者善,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第一大小不等。 
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秽血,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肝主泪,肺主涕,心主血,脾 
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 ,其液出如水,其色青而小;肺为脓 ,以涕稠浊如脓,其色白而大;心为 
主血,其色赤而小,次于水 ;脾为疹,其色赤黄而小。涕泪出多,故脓 水 皆大。血荣于内,所出不多, 
故疹皆小。又病水 脓 者,涕泪俱少,以液从疮出故也。譬如泡中容水,水去则泡瘦矣。 
上水 者,俗谓之水痘也。脓 者,俗谓之痘子也。 者,俗谓之 子也。疹者,俗谓之麻子也。痘之 
形状最大,水痘次之, 又次之,麻子最小,隐隐如麻子也。 
更看时月重轻。大抵疮疹属阳,出则为顺,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 
又当辨春脓 ,夏黑陷,秋 子,冬疹子,亦不顺也。 
凡疮疹只出一般者善。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先发水 ,后发疹子者逆。先发脓 ,后水 多者顺, 
少者逆。先发水 ,后发 子,多者逆,少者顺。先发疹子,后发 子者顺。先发脓 ,后发 子者逆。(海藏云∶ 
此一句足以知杂出者诸脏相合而不齐也,用药亦难矣。前断云五色各随五脏,亦有二色相合,或有三色,即无 
定也。此与前后脓水 疹大小不同,先后逆顺大意相若。) 
凡疮疹若出辨视轻重∶若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痘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肥红者轻;外 
黑里白者微重也;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如针孔者,热剧也;青干黑陷,昏睡,汗出不止,烦 
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凡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及受风寒,必归肾变黑难治。 
(海藏云∶或热极反兼水化者,亦能变黑,当以凉药主之,不可不察,以脉别之可也。或有出色正者,内 
素有热,头反陷,色或灰青似黑,中有针眼下陷,当急以青凉药疏之。便结者,大黄、牵牛之类。便 
软者,金花丸之类主之。) 
〔陈〕轻者作三次出,大小不一等,头面稀少,眼中无根窠红,肥满光泽。重者一齐并出,密如蚕种, 
身热腹胀,疮灰白色,稠密无缝,泻渴不止,头温足冷。轻变重,犯房室,不忌口,先曾泻,饮冷水, 
饵凉药。重变轻,避风寒,常和暖,大便稠,不燥渴,忌生冷,忌外人。 
上饮冷水甘凉药,若内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