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小儿惊风酿乳方。用白羊头一个,丁香同熬至熟,乳母空心尽食之。 
〔丹〕孙女因胎中受湿热,日午发搐,唇黑面青,每日作一次,未半周,难与药,且酿乳饮之。 
白术 陈皮 半夏 芍药 青皮(各五分) 人参 川芎 木通(各三钱) 黄连(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分八服,姜五片,与乳母煎服。 
小儿急慢惊风,发热,口疮,手足伏热,痰热、痰喘、痰嗽,并用涌法。重剂用瓜蒂散。轻剂苦参、 
赤小豆末,酒、酸齑汁调服之。后用通神散,蜜丸服之。间以桑牛阴干研末调服,以平其气。 
〔《本》〕x褊银丸x 治小儿急慢惊风,积痼。 
青黛(三钱) 水银(一皂角子大,同黑铅、锡炒砂子) 寒食面 黄明胶(炒焦。为末。各二钱) 
轻粉(炒,豆许) 雄黄 粉霜 朱砂(各一两)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 脑麝(少许) 
上研细,滴水为丸,如麻子大,捏褊曝干,瓷盒盛之,一岁一丸,随意加减,煎枣子汤送下,不得化破。 
〔《博》〕治急慢惊风。乳香、甘遂各半两,同研细,每服半钱,用乳香汤调下,或用童便调下尤妙。 
上二十方,通治急慢惊风,盖谓虚实两见,急慢互出,故有通治之法。合而言之,急慢虽异,皆本之于 
痰,故礞石、星、半之属,通能治之者也。分而言之,礞石之属泻痰,青黛之属泻木,朱砂之属泻火,皆 
治气实之剂;参、草之属补土,天麻、全蝎之属补木,乌、附之属补火,又皆治气虚之剂。故补泻兼施, 
虚实通治之法也。 
〔《山》〕小儿惊风。猢狲粪烧存性,碗覆出火毒,生蜜调灌少许。 
〔海〕心神不安。四君子加辰砂半分,枣汤调下。又有一症,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或发搐搦,此非惊 
风,当用发散药。 
〔阎〕惊风或泄泻等症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 
〔《明堂》〕急慢惊∶印堂(灸,急惊泻,慢惊补。) 
急惊∶支正、下廉。小儿慢惊风∶灸尺泽二穴(各七壮,在肘横纹内正中,炷如小麦大。) 睡中惊 
掣∶厉兑(一壮。) 睡中惊,目不合,灸屈肘横纹上三壮。 
〔钱〕切牙甚者,发惊。目直面青身反折者,生惊。呵欠面青者,惊风。呵欠面黄者,脾虚惊。目赤 
兼青者,发搐。 
〔钱〕惊痫发搐,男发搐,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相胜故也。更有发 
时症。(洁古曰∶男为木,故左视木位无声,右视金位相击则有声。女为金,故右视金位无声,左视木位亦 
相击有声。) 
李寺丞子,三岁发搐,自卯至巳,目右视,大叫哭。钱见曰∶此逆也。男为阳,本发左视无声则顺,右视 
有声则逆。所以然者,左肝木也,右肺金也,逆则二脏相战,金木相击而有声也。治宜泻强补弱。假令女发搐, 
目左视,是肺来乘肝,肝不能任,故叫哭也。当泻其肺,后治其心,续治其肝,若病在秋(日西时同),肺兼旺位, 
当大泻其肺。若病在春(早晨时同),此肝旺之时尚不能胜肺,是肺强而肝木弱也。当补其肝肾,大泻其肺。 
若男发搐,目右视,是肝来胜肺而叫哭,当泻其肝心。若病在春夏(早晨、日中时同),肝心旺时,当大泻其肝。 
若病在秋冬(日晡时同),此肺旺之时尚不能胜肝,是肝强而肺极虚也,当补其肺,大泻其肝。所以言目反视者, 
乃肝主目也。凡 
搐,则是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外见于目也。今此病男反女症,故稍易治于女也。先泻其肺,以泻 
肺汤主之。二日不闷乱,知病退也。后用地黄丸补肾。三服后,用泻青丸各二服,以泻心肝,五日而愈。又 
肺虚不泻者。何也?曰∶假令男目右视,木克金,肝旺胜肺,而但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 
故当补其肺,慎勿泻也。 
〔汤〕凡搐,男左女右为顺,易治;男右女左为逆,难治。 
心脉急甚为螈 。(全文见延医法。经云∶急者多寒)。脾脉急甚为螈 。 
〔陈〕惊风不治证∶搐而不休,休而再搐;惊叫发搐;汗出足冷;痰满胸喉;口开目直。 
〔阎〕治小儿急惊方搐,不用惊扰,此不足畏。慢惊虽静,乃危病也。急惊方搐时,俱扶持之,不可擒捉, 
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或至手足成拘挛也。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
惊痫
属性:惊痫即急慢之症。但惊痫发时,仆地作声,醒时吐沫。急慢惊则不作声,不吐沫也。 
阳痫初作时,病先身热,螈 惊啼叫啖而后发,脉浮者为阳痫,乃急惊也。内在六腑,外在皮肤, 
为易治。若病先身冷,不惊 ,不啼呼而作,脉沉者为阴痫,乃慢惊也。此病内在五脏,外在骨髓,剧 
者难治。 
〔钱〕凡治五痫,皆随脏治之,每脏各属一兽,宜以五色丸主之。犬痫,反折上窜,犬叫,肝也。羊痫, 
目瞪吐舌,羊叫,心也。牛痫,目直视,腹满,牛叫,脾也。鸡痫,惊跳反折手纵,鸡叫,肺也。猪痫,如尸 
吐沫,猪叫,肾也。 
x五色丸x 
朱砂(研,半两) 水银(一分) 雄黄(熬,一两) 铅(三两,同水银熬) 真珠末(研,一两) 
上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银薄荷汤下。 
〔洁〕如有客痰发热而有声,煎大黄荆芥汤下五色丸。潮热有时,积热也,桃枝丸主之。壮热不退,当用 
地骨皮散下五色丸。风热,当用防风黄芩汤下大青膏。身温不热,当用白虎汤加苍术下五色丸。 
〔《本》〕x雌黄丸x 治小儿癫痫欲发,眼暗,螈 ,声恶,嚼舌。 
雌黄 黄丹(各一两) 麝香(研,一钱) 
上为末,拌令极匀,用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入前药末杵三五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热水下, 
一日三服。此方得自名医之家,极有神效。 
〔汤〕x蛇黄丸x 治惊痫。 
真蛇黄(醋 淬,三个) 郁金(三分,一处为末) 麝香(另研,一钱) 
上为末,粳米饭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服。 
〔海〕古镜,味辛无毒,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疾。煮取汁,和诸药煮服之。弥古者尤佳。 
治痫方 治太阳阳明二经为病。 
荆芥穗(四两) 白矾(为细末,二两) 
上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次三十丸、四十丸,又次五十丸,俱食前。 
〔罗〕x沉香天麻汤x 魏敬甫之子四岁,从长老摩顶授记,众僧念咒,因而大恐,遂发惊搐,痰涎壅塞, 
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一时许方醒。后每见皂衣人辄发,多服朱、犀、龙、麝镇坠之药四十余日, 
前症犹在,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予诊其脉,沉弦而急,《黄帝针经》云∶心脉满大,痫 筋挛。 
又云∶肝脉小急,痫 筋挛。盖小儿血气未定,神气尚弱,因而惊恐,神无所根据,又动于肝,肝主筋, 
故痫 筋挛。病久气弱,小儿易为虚实,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其气,故添动作如痴。《内经》云∶ 
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阳之脉所发,阳跷附而行也。又云∶癫痫螈 ,不 
知所苦,两跷主之,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治阳跷、申脉,夜发治阴跷、照海,先各灸两跷,各二七壮,次处∶ 
沉香(二钱) 天麻(三钱) 羌活(五钱) 防风(三钱) 益智(二钱) 川乌(炮,去皮脐,二钱) 
甘草(炙) 当归(各一钱半) 半夏(汤泡,三钱) 独活(四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姜屑(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举痛论》云∶恐则气下,精怯而上焦闭。又云∶从 
下上者,引而去之。以羌活、独活苦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气上行,又入太阳之经为引用,故以 
为君。天麻、防风辛温以散之,当归、甘草辛甘温以补气血之不足,又养胃气,故以为臣。黑附子、川 
乌头、益智仁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寒客伤胃。肾主五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痰。 
《十剂》云∶重可去怯。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怯安神,故以为使。气味相合,升阳补胃,恐怯 
之气,自得平矣。 
〔汤〕x牛黄丸x 治因惊中风,五痫天吊,客忤潮涎灌壅。 
白花蛇(酒浸,取肉) 白附子 全蝎 真川乌(一枚,半两者,生) 天麻 薄荷叶(各半两) 
以上六味,先为细末。次入 
雄黄(五两) 辰砂(三钱) 脑子(另研,半两) 牛黄(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一处和匀,麻黄去根二两,酒一升,煎麻黄至一盏,去麻黄,用酒熬药得所,勿至焦赤,众 
手疾丸如芡实大,密器盛之,一丸作五服,煎金银薄荷汤磨化,大能发散惊邪。 
治五痫x得效方x。 
露蜂房(焙,一两) 石绿(一两) 桂心 远志(去心) 人参(各半两) 朱砂(一钱) 
上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世〕治小儿惊痫。 
胆星(二两) 全蝎(去翅足,炒,半两) 白附子(一两) 薄荷(半两) 僵蚕(炒,一两) 川芎(一两) 
上为末,粥丸,青黛为衣。每服一二丸,姜汤下。 
治小儿痫。用甘遂末一钱,猪心一个,取三管头血三条,和甘遂末,将猪心批作两片,入药在内,以线缚 
定,外湿纸包裹,入文武火煨熟,不可过度,取药细研,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猪心汤 
化下。再服,另取猪心煎汤,此方神效。 
〔汤〕x断痫丹x 治痫瘥后复作,连绵不除,服之有验。 
黄 (蜜水涂,炙) 钩藤 细辛 甘草(炙) 蛇蜕皮(各半两) 蝉蜕(去土,四个) 牛黄(另研,一字) 
治远年惊痫,心血不足,神验方。蝎虎一枚褐色者,用剪子取下四足爪,连血细研,入生朱末、麝香、脑 
子各少许,同研细。薄荷汤调下,作一服。须先用夺命散控下涎,次服之,能夺造化,虽数年癫痫,亦能治之。 
此药所以神效者,盖痫皆心血不足,此物名守宫,其血与心血类也,取下如室女之红铅,服之于心,故能补也。 
(此乃怪虫,去其足而复能行,又再生而活也。蝎虎即 蜓。夺命散方见惊搐门。) 
〔《肘》〕小儿多患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痫。当归末小豆大,乳汁灌之,日夜三四服。 
〔《本》〕治小儿卒得痫。用钩藤、甘草炙,各二分,水五合,煮取二合,服如小枣大,日夜三大服。 
〔《广济》〕及《崔氏方》,治小儿惊痫,诸汤饮皆用钩藤皮。又,野猪黄,味辛甘平,疗癫痫,水研如枣 
核,日三服,效。《衍义》云∶野猪黄胆,世不常有,间得之,能治小儿痰痫。 
〔子和〕李氏一小儿,病手足搐搦。戴人曰∶心火胜也,勿持捉其手,当从搐搦。此由乳母保抱太极所致。 
乃令扫净地,以水洒之,干令复洒,令极湿,俯卧儿于地上,良久,浑身转侧,泥浆皆满,仍以井水洗之,少 
顷而瘥。 
〔杜〕治小儿胃寒虫上,诸危恶与痫相似者。干漆捣炒烟尽,入白芜荑,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字至一 
钱,瘥。 
〔《甲》〕小儿癫痫,螈 脊强,互相引项,灸长强穴三十壮,在脊 端,趺地取之乃得。小儿惊痫螈 , 
脊急强,目转运上插,筋缩主之。 
〔田〕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穴七壮,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小儿风痫,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小儿惊痫,先惊怖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丝脉,炷如小麦大。(旋毛中,即百会穴 
也。青丝脉,手足少阳 脉穴也。) 
〔《明》〕惊痫,灸巨阙三壮。 
〔《甲》〕小儿惊痫,本神及前顶、囟会、天柱主之。小儿惊痫反视,临泣主之。小儿痫 ,呕吐泄注, 
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 , 脉主之。羊痫,食宗、下空主之。(钱氏云∶羊痫,目瞪吐舌羊叫。)痫发, 
目上插,攒竹主之。马痫,金门及仆参主之。风从头至足,痫 ,口闭不能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嚏 
悲喘,昆仑主之。小儿痫 ,遗精溺,虚则病痫癫,实则闭癃,小腹中热,善寐,大敦穴主之。痫惊,如有见 
者,列缺穴主之,并取阳明络。 
〔钱〕五痫重者死,病后甚者亦死。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
天吊
属性:天吊亦惊风之证,但天吊发时,头目仰视,惊风则无也。 
〔汤〕小儿螈 不定,翻眼抬睛,状若神祟,头目仰视,名为天吊。凡有此疾,宜服苏合香丸,灸两手大 
拇指两甲肉相半,男先灸左,女先灸右,及两足大拇指中间各三五壮,又灸前后手心各五壮,此皆得效之法。 
x九龙控涎散x 治天吊。 
赤脚蜈蚣(酒涂炙,一条) 滴乳 天竺黄(二味另研。各一钱) 腊茶 雄黄(另研) 甘草(炙。各二钱) 
荆芥穗(炒) 白矾(枯。各一钱) 绿豆(半生半炒,一百粒) 
上为末,每服半钱,人参薄荷汤调下。 
x钩藤饮x 治天吊潮热。 
钩藤 人参 犀角屑(各半两) 全蝎 天麻(各一分) 甘草(半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丹〕痫迷嚼舌仰视,牛黄大豆许,和蜜水调。(《广利方》)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
眼目
属性:〔《明》〕目涩羞明,状如青盲∶中渚(一壮。凡小儿艾炷,皆如小麦大。)儿三五岁,忽生白翳, 
遮睛掩瞳人,疼痛不可忍,九椎上灸一壮。奶癣目不明者,肩中 灸一壮。 
〔钱〕目赤兼青者,发搐。目直而射身反折强直者,生惊。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
眼白多
属性:〔世〕治眼白多,多属虚。 
鹿茸(半两) 泽泻 茯苓(各一两) 山茱萸(二两) 地黄 牡丹皮 牛膝(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盐汤食后下二十丸。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
雀目疳眼
属性:〔罗〕x煮肝丸x 治小儿疳眼翳膜,羞明不见物,服十日必退。如大人雀目者,一服效。 
夜明沙 青蛤粉 谷精草(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五七岁以上二钱。 猪肝一大片,批开,掺药在内,摊匀,麻线缠定, 
以米泔半 
碗煮肝熟,取出肝,汤倾碗内熏眼。分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