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伏卧,以软 衬之。又令一人于下坐机一枚,以棒搅之,转千百遭,病患吐出青黄涎沫一二斗许,绕车轮数 
匝。病患曰∶我不能堪,可解我下。从其言而解之,索凉水,与之冰水,饮数升,狂乃罢矣。 
〔《素》〕帝曰∶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 
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 
何也?岐伯曰∶热甚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 
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阳明脉解篇 阳明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 
阳复争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海〕许氏病阳厥,狂怒骂詈亲疏,或哭或歌,六脉举按无力,身表如水石,发即叫呼声高。洁古云∶夺 
食则已。因不与之食。予用大承气汤下之,得脏腑渣秽数升,狂稍宁。数日复发,复下。如此五七次,行大便 
数斗,疾瘥。身温脉生,良愈。此易老夺食之法也。 
〔《保》〕x当归承气汤x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甘草(半两) 芒硝(七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二两,水一大碗,姜五片,枣十枚,煎至一半,去渣,热温服。若阳狂奔走,骂詈不 
知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大黄、芒硝去胃中实热,当归补血益阴,甘草缓中,加姜、枣者,胃属土,此 
引入胃中也。经所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以大利为度,微缓以瓜蒂散入防风末、藜芦末吐之, 
其病立安。后用调心散、洗心散、凉膈散、解毒汤等调之。 
〔子和〕一狂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阳并乃狂。《难经》曰∶阳极则狂,阴极则癫。阳为腑,阴为 
脏。非阳热而阴寒也,热并于阳则狂,狂则生寒;并于阴则癫,癫则死。《内经》曰∶足阳明实则狂。故登高 
而歌,弃衣而走,无所不为,是热之极也。以调胃承气大作汤下数十行,三五日复上涌一二升,三五日又复下 
之,凡五六十日,下百余行,吐亦七八度。如吐时暖室置火以助其汗,数汗方平。 
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烦扰而暴发狂,口鼻觉如虫行,两手爬搔,数年不已。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洪大如 , 
断之曰肝主谋,胆主决,徭役迫遽,财不能支,则肝屡谋而胆屡不能决,屈无所伸,怒无所泄,心火磅因礴,乘 
阳明金,然胃本属土,而肝属木,胆属相火,火随木气而入胃,故暴发狂。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 
坎。《内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正谓此也。又以调胃承气汤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 
大下二十行,血水与瘀血相杂而下数升,来日乃康。以通圣散调其后。 
〔孙〕相国寺僧充忽患癫疾,经半年,遍服名医药皆不效,僧俗兄潘氏家富,召孙疗之。孙曰∶今夜睡着, 
明后日便愈也。潘曰∶且告投药,报恩不忘。孙曰∶有咸物但与师吃,待渴却来道。至夜僧果渴。孙至,遂求 
温酒一角,调药一服与之。有顷,再索酒,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潘谢孙,问其治法。 
曰∶众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方》中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 
x辰砂散x 治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 
守,医药无验。 
辰砂(一两,须光明有墙壁者) 酸枣仁(半两,微炒) 乳香(半两,光莹者) 
上量所患人饮酒几何,先令恣饮沉醉,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都作一服,温酒调下,作一盏调之,令 
顿饮。如饮酒素少人,但以随量取醉,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病浅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三两日,令家 
人潜伺之,鼻息匀调,但勿唤觉,亦不可惊触使觉,待其自醒,即神魂定矣。万一惊悟,不可复治。正肃吴 
公少时心病,服此一剂,五日方寤,遂瘥。 
x一醉膏x 治心恙。 
无灰酒二碗,香油四两,和匀,用杨柳枝二十条,逐条搅一二百下,候香油与酒相入成膏,煎至八分灌之, 
熟睡,则醒或吐下即安矣。 
狂之为病少卧,少卧则卫独行阳,不行阴,故阳盛阴虚,令昏其神。得睡则卫得入于阴,而阴得卫填不虚, 
阳无卫助不盛,故阴阳均平而愈矣。 
〔《本》〕x宁志膏x 
人参 酸枣仁(各一两) 辰砂(五钱) 乳香(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予族弟缘兵火失心,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 
愈。亲旧多传去,服之皆验。 
〔海〕狂邪癫痫,不欲眠卧,自贤自智,妄行不休。此方能安五脏,下心气。用白雄鸡一只煮熟,五味调 
和作羹粥食之。经云∶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此悲哀伤魂而狂,当用温药补魂之阳, 
仲景方以地黄汤,《本事》惊气丸之类即是也。经云∶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此喜乐伤魄 
而狂,当用凉药补魄之阴,辰砂、郁金、白矾之类是也。 
〔世〕治失心。 
郁金(十两,须四川蝉肚者是真) 明矾(三两) 
上为细末,薄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汤水任下。昔有妇人癫狂可畏,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 
此方,初服觉心胸中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顿苏。至人云∶此病用忧惊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去 
郁痰。 
〔仲〕x防己地黄汤x 治病如狂状,妄形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 防风(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 
和分再服。 
〔《本》〕治惊 ,积气 ,风邪发则于关紧急,涎潮昏塞,醒则精神若痴,x惊气丸x。 
附子 木香 白僵蚕 白花蛇 橘红 天麻 麻黄(各半两) 干葛(二分) 紫苏叶(一两) 朱砂(一钱,留 
少许 
为衣) 天南星(洗,切姜汁浸一夕,半两) 
上为末,加脑麝少许,同研极匀,炼蜜杵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金银薄荷汤化下,温酒亦得。此予家 
秘方也,戊申年军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刑而得释,精神顿失如痴,予与一丸,服讫而寐,及觉,病已失矣。 
提辖张载扬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此方,不终剂而愈。又黄彦奇妻狂厥者逾十年,诸医不验,予授此 
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铁粉非但化痰镇心,至如摧抑肝邪特异,若多恚怒,肝邪大盛,铁粉能 
制伏之。《素问》云∶阳厥狂怒,治以铁落饮。金制木之意也,此亦前人未尝论及。 
〔无〕治中风或歌或哭,或笑语,无所不及,x小续命汤x 
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三两,无防风、附子、生姜,有当归一两。 
〔世〕治巅狂发作,披头大叫,不避水火,苦参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化下,妙。 
〔《保》〕x牛黄膏x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三钱) 甘草 脑子(各一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枣子大。新汲水化下。 
肝移 寒于心,狂膈中。(全文见诊病传变。) 
运气 狂皆属火。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云∶火太过曰赫曦,赫曦之纪,其病笑谑狂妄。又云∶ 
岁火太过,上临少阴少阳,病谵妄狂越,治以诸寒是也。 
〔子和〕项开合之妻,病饥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 
其夫命戴人视之,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人大笑。次日,又作角 ,又大 
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病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后得一子。 
夫医贵有才,无才何足应变无穷。 
〔《灵》〕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 
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 
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 
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 。狂者多 
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 二十壮。(颠狂篇)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 
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刺 
节真邪篇 颈动脉胃挟喉两旁人迎脉也。)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病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故狂皆取阳明也。 
〔秦承祖灸鬼法〕狐魅神邪癫狂诸病,并小儿惊痫。两手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 
在甲,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着,其疾不愈,神效难量。(此法累用累效。) 
〔《明堂》〕灸狂发怒欲杀人,见鬼∶身柱(灸,在三椎节下间、后溪。) 
〔通玄〕呆痴∶神门(一穴,沿皮向前三分,先补后泻,灸之)、后溪(补生,泻成。) 
〔标幽〕又法∶大钟。 
〔《集》〕失志呆痴∶神门、中冲、鬼服、鸠尾、百会。 
〔《摘》〕心闷不已∶支沟。 
〔《甲》〕狂易,鱼际及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主之。狂言笑,见鬼,取之阳溪及手足阳明、太 
阳。狂歌妄言怒恐,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狂易见鬼神与火,解溪主之。狂 
言,太渊主之。心悬如饥之状,善悲而惊狂,面赤目黄,间使主之。狂疾,液门主之。又侠溪、丘墟、光明主之。 
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痹,中渚主之。身热狂走,谈言见鬼,螈 ,身柱主之。狂妄言怒,恐恶火,甚骂詈,巨 
阙主之。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欲独闭户牖而处
属性:〔《素》〕阳明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搏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帝曰∶阳明恶人者, 
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阳明脉解篇) 
针灸 独闭户牖而处有二法∶ 
其一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恶人与火,独闭户牖而处,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少阴。经云∶少阴之虚,独闭户牖而处。(注云∶取大钟、太溪二穴。) 
〔《甲》〕热病汗不出,鼽衄,眩,时仆而浮肿,足胫寒,不得卧,振寒恶人与木音,喉痹啮齿,恶风, 
鼻不利多卧善惊,厉兑主之。四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厥热胫痛,腹胀皮痛,善伸数欠,恶人与木音, 
振寒,嗌中引外肾痛,热病汗不出,下齿痛,恶寒目急,喘满寒栗,啮齿口噤,懈惰不嗜食,内庭主之。 
〔《难》〕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短而涩者,死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属性:口者脾之所主,胃大肠脉之所挟。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又云∶脾主口,在 
藏为脾,在窍为口。又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所主于口也。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大肠之脉所挟于 
口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苦
属性: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全文见痿。) 
〔《内经》曰∶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七合,是清净之府,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 
之恚怒,则气上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甚而使然也。以x龙胆泻肝汤x主之。 
柴胡(一钱) 黄芩(七分) 生甘草 人参 天门冬(去心) 黄连 草龙胆 山栀 麦门冬 知母(各五分) 
五味子(七粒)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辛热物,大效。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全文见水肿。) 
〔《素》〕帝曰∶有病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奇病论 胆募穴在腹部期门 
下五分,胆俞穴在背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二寸半。) 
针灸 口苦,独取于胆。此篇经文是其一法也。又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汁,当取阳陵泉。又云∶ 
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疮
属性:(入疥门)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糜
属性: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全文见诊病传变。) 
〔垣〕x移热汤x 治口糜。《内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 
散、导赤散相合服之,神效。 
〔丹〕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浓黄柏一两六钱,为末,用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涎出吐之,再用汤漱 
口即愈,重者二次。 
〔罗〕x胡黄连散x 治口糜。 
胡黄连(五分) 藿香(一钱) 细辛(三钱) 黄连(三钱) 
上为末,每用半钱,干掺口内,漱吐之。 
x必效散x 治口糜。 
白矾 大黄(等分) 
上为细末,临卧干贴,沥涎尽,温水漱之。 
运气 口糜皆属热。经云∶少阴之复,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臭喉腥
属性:〔《本》〕x加减甘露饮x 治男子妇人小儿胃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一切疮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丹溪云∶ 
甘露饮心肺胃药也。) 
熟地 生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