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曰∶司岁备物,气味之精专也。修合之际,宜加谨焉。 
病患服药,必择人煎熬制度,令亲信恭诚至意者为之。煎药铫器,除油垢腥秽,必用新 
净甜水为上。量水多少,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滤去渣,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治虚实法
属性:〔《素》〕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通评虚实论》。此二句乃虚实之要领)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评热论》《针经》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许学 
士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难》〕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 
,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 
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 
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素》〕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通评虚实论》。下同)。脉气 
虚,尺虚(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五实死, 
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玉机真藏论》。下同。子和诊一舟子病,乃五实也。作大剂下之 
,殊不动摇,计竭智穷,无如之何。忽忆桃花萼丸,频下七八十丸,连泻二百余行,与前药 
相兼而下,其昏困数日方已)。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五虚 
死,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可活。(治五虚,黄 建中汤、理中汤之类方见后条伤寒) 
〔垣〕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 
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脾实而邪气盛也。(治脾胃虚,补中益气汤。 
见发热)。 
〔《灵》〕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气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 
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 
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 
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根结篇》。东垣云∶病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 
谓病气有余。若病来潮作之时,神气困弱者,是谓病气不足。病气有余,乃邪气胜也,急泻 
之以寒凉酸苦之剂。病气不足,急补之以辛甘热之剂。不问形气有余及形气不足,只取病气 
有余不足也。夫形气者,气谓口鼻中气息也,形谓皮肉筋骨血脉也。形胜者为有余,消瘦者 
为不足。察其气者,审口鼻中气,劳役如鼓为气有余,若喘息气促气短或不足少息者为不足 
。其曰形气,谓人形体中之血气也。当补当泻,全不在此。只在病势潮作之时,精神困弱, 
语言无力,懒语者急补之。若形气不足,病未潮作之时,亦为不足,此乃阴阳俱不足也,禁 
用针,当补之以甘药。不已,灸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也) 
〔《素》〕阳道实,阴道虚(《太阴阳明论》)。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方盛衰论》) 
〔河〕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所以肥能寒而不能热,瘦能热而不能寒者,由寒则 
伤血,热则伤气。损其不足,则阴阳愈偏,故不能也。损其有余者,方得平调,故能之矣。 
〔《灵》〕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血气俱不 
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阴阳二十五人篇》) 
卫气虚则汗多,荣血虚则无汗。经云∶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今卫虚则腠 
理疏,开阖无司,而汗多矣。又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今血少则无汗矣。 
〔《灵》〕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五音五 
味篇》)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奈何?岐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 
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 
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指少肉, 
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瘁,善痿厥,足痹(瘃,少玉 
切。乃冻疮也)。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 
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 
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浓。血少气多,则 毛少,外踝皮薄 
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 
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 
。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 
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血气皆少则手 
瘦以寒。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血 
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颔 
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 
瘦以寒。(以上见《阴阳二十五人篇》) 
〔《灵》〕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 
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 
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 
为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 
令无所避,是谓脉(黄帝曰∶六气者,云云)。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 
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 
然不泽,其脉空虚。(以上《见决气篇》) 
上精气津液血脉六者,盖精气即卫气,津液血脉即营血之异名,卫气根于血,营血根于 
气,故曰一气也。 
〔《素》〕臂多青脉,曰脱血(《平人气象论》。下同)。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灵》〕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夺血。(《论疾诊尺篇》) 
气虚则脉弦,血虚则脉大,仲景云∶脉弦则卫气不行。《内经》云∶脉粗大者,阴不足 
,阳有余也。 
〔《脉》〕脉大而坚者,血气俱实;脉小者,血气俱虚;脉大者,血气俱多;脉细微者, 
血气俱虚。 
〔《灵》〕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终始篇》) 
〔《难》〕脉有阳虚阴盛,阳盛阴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六难》) 
〔仲〕∶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如车盖者,浮 
大而有力也。如循长竿者,弦而有力也) 
〔《脉》〕寸口脉 如羹上肥,阴气微;连连如蜘蛛丝,阴气衰。(如羹上肥 
者,浮大而无力也。蜘蛛丝者,细而无力也) 
〔仲〕∶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脉滑者,多血少气;脉涩者,少血多气。 
〔仲〕∶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 
〔《难》〕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 
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死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 
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 
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 
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 
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治损之法,详见虚门) 
。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 
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 
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 
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 
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 
,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 
尸。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也 
。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 
故知不死。(以上《十四难》) 
〔仲〕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 
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挟喉两旁人迎脉大为阳盛,两手寸口脉大为阴盛。详见针灸门刺虚实法。(《内经 
》以挟喉两旁动脉为人迎,《脉经》以关前为人迎,当以《内经》为正) 
〔《素》〕∶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生气通天论》) 
洁∶气虚气弱者,陈皮、黄 、人参;气实气结者,青皮、浓朴、木香、沉香。血虚者 
,生地黄、当归身;血实恶血积聚者,当归梢、苏木、红花。 
〔海〕气血弱者,勿与枳壳,以其损气也;气血盛者,勿与丁香,以其益气也。脉弦而虚 
者,勿损气,脉大而实者,勿益气;脉中有少力,浮则似止,胸中真气不及也。 
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沉香 川芎 益智 白豆蔻 丁香 
气虚,则生脉散;血虚,则三才丸。 
x四君子汤x 治真气虚弱及短气脉弱。 
白术 人参 黄 茯苓(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远温服。 
〔《千金》〕x生脉散x 
人参 五味 麦门冬 
〔(洁)〕益气丸 治语言多,损气懒语。补上益气。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三钱) 橘皮(去白) 桔梗 炙甘草(各半两) 五味子(二十一粒) 
上为极细末。水浸油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细嚼,津唾咽下(油饼,和油烧饼也)。 
虚损。人参黄 汤。 
人参(二钱) 黄 白术 陈皮(去白,各一钱) 甘草(半钱,炙) 当归 茯苓(各一钱) 
上 咀。水煎,空心热服。胃热不能食者,加姜、枣汤煎。 
〔垣〕补中益气汤 治饮食劳倦所伤。(方见《虚热门》) 
x调中益气汤x 治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时得一涩,其证心腹满闭,肢节烦疼,难 
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腹难舒伸,大小便溺清利 
而数。或上饮下泄。或大便涩滞不行,一二日一见,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见血及白 
脓,胸满短气,膈咽不通。或痰嗽稠粘,口中沃沫,食入反出,耳鸣耳聋,两目焰火,视物 
昏花, 肉红丝,热壅头目,不得安卧,嗜卧无力,不思饮食。 
黄氏(一钱) 甘草(五分) 人参(半钱,去芦,嗽者去之) 柴胡(二分,为上气不足,胃气与脾 
气下陷,能补上气,从水引火) 橘皮(二分,如腹中气不得运转者,更加一分) 升麻(二分) 
苍术(五分) 木香(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宿食消尽服之,宁心绝 
思,药必神效。盖病在四肢,血脉空虚,宜在旦服。如时显热燥,是下元阴火蒸蒸发也,加 
真生地黄(二分)、黄柏(三分);如大便虚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常逼迫,血虚血涩也,加 
当归身(三分);如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亦加茯苓(二分)、苍术(一钱)、泽泻(五分)、黄柏(三分, 
时令从权祛湿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阴已病,其脉络于心中,故显湿热相合而生烦乱也)。 
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半夏(半钱),生姜三片,以制半夏之毒。有嗽者去之,缘痰厥头痛,非半 
夏不能除。此足太阴脾经之邪所作也。如无以上证,只服∶ 
黄 (一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五分) 橘皮(二分) 柴胡(二分) 升麻(二分) 苍术(五分) 黄柏( 
酒洗,一分) 
上件锉如麻豆大。根据前煎服。 
中气不足随时加减用药法∶如食少不饥,加炒曲;如食已心下痞,别服橘皮枳术丸;如 
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而心下痞,加甘草、黄连、柴胡;如腹中气上逆者,是冲脉逆也,加黄 
柏(三分)、黄连(一钱五分)以泄之;如大便秘燥,心下痞,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当归身; 
如心下痞夯闷者,加白芍药、黄连;如心下痞腹胀,加五味子、白芍药、缩砂仁;如天寒, 
少加干姜或中桂;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如心下痞呕逆者,加黄连、生姜、橘皮 
;如冬月,不加黄连,少入丁香、藿香叶;如口干咽干,加五味子、葛根;如胁下急或痛, 
加柴胡、甘草;如胸中满闷郁郁然,加橘红、青皮、木香少许;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