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制养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体制养生-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调料类有麦芽糖、红茶、花椒、姜、茴香、桂皮等。冬季用花椒、生姜、茴香、桂皮等炖肉食较好。 

  第四,可以适当调整烹调方式。 

  在体质出现较为明显的寒热虚实偏颇时,最好选择焖、蒸、炖、煮的烹调方法。首先,这些方法能够保证食物的天然冲和之味,也就是鲜味。〃食在广州〃,粤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追求食物的天然冲和之鲜味,就是 〃原汁原味〃。所以广州人说汤、菜好吃,一般不说〃香〃,而说〃鲜〃。其次,这些烹调方式能够平抑食物的寒热之性。 

  因此,阳虚体质者吃寒性食物或者热性体质者吃热性食物时,应选择焖、蒸、炖、煮的方法,以减寒热之性。 

  精神养生:保持安静,避免消沉 

  阳虚体质者以安静、沉静、内敛较为常见,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可强行令其兴奋、亢奋、张扬,选择适合安静、沉静、内敛性格的工作会比较好。 

              但是,如果安静、沉静、内敛过度就很容易陷入抑郁、忧愁、悲伤中难以自拔。阳虚体质者在遇到情感困扰、环境变化、久坐不动、阴霾天气、秋冬寒冷时很容易抑郁、忧愁、悲伤,严重影响生命感受、生存质量。如何避免呢?一是增加户外运动,当心神遇到困扰时,宜用形体的活动缓解,运动能令人单纯、向上而忘掉一切不快;二是多见阳光,适当增加室内的光照,让周围环境明亮起来;三是听轻快、活泼、兴奋的音乐。 

  阳虚体质的人容易受惊吓,睡眠轻,敏感,容易兴奋但会很快消沉,心神不稳定等。这是因为元阳不固,虚阳上扰,致使心神根基不牢。对此,一宜锻炼腹式呼吸,使气沉丹田,令阳气下潜,气息深沉缓慢很利于稳定心神;二宜多做一些静神而动形的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三宜学些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去除不必要的情绪敏感波动,增加保护心灵的钝感。 

  起居养生:注意保暖,多动少熬 

  注意各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女孩在春秋季、空调房里尽量不穿露肩、露膝、露脐、露腰、露股的衣服,有的女孩爱美,模仿日本、韩国时尚杂志上模特的装扮,在冬天里,上身和头用围巾、帽子、皮裘捂得严严实实,下身用超短裙配长筒靴,单单把膝盖露在外边。膝盖可是足三阴三阳经脉经过的要道,一般针灸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时,针感很难通过膝关节向上传,说明关节是经脉气血流注的节点,本身就不那么畅通,因此非常怕受寒。阳虚体质的人要非常注意关节的保暖。 

  夏季除非天气特别炎热,严重影响睡眠休息,一般少用、不用空调。四季转换时,宜春捂,不宜秋冻。只要做到不伤不损阳气,不使阳气出现明显不足,自然水湿温化而少痰湿,气血畅通而少瘀血,就是出问题也相对好治疗。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至于什么运动适合,以力所能及、感兴趣又方便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再好的运动,不能坚持就毫无意义。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阳虚体质又是干性皮肤的人,如果怕生斑,可以在晒太阳的时候做一些防护,比如夏天的时候挑上午10点钟以前,下午3点钟以后出门,或者晒冬阳、晒秋阳、晒春阳。还可以涂抹防晒霜。小孩子晒太阳少,容易影响骨骼的发育;中老年人晒太阳少,容易骨质疏松。 

  不要熬夜。熬夜很伤阳气。熬夜的人都是面容憔悴、精神疲惫,因为阳气总是被调动在上、在外、在头面五官,而不能潜藏、修养、调整。熬夜的时候人们一般是看书看报、思考写作、聊天说话、沉溺网络,基本上每一项活动都要调动阳气来工作。什么算是熬夜呢?通常超过晚上12点不睡觉,就是熬夜。当然,冬天睡觉应该不超过晚上11点。 

  药物养生:平和补阳,防止燥热 

  阳气虚较明显,但又没有达到明确疾病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较安全的中药来做保健。比如鹿茸、补骨脂、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菟丝子、肉桂、熟地、人参、黄芪等。如果是阳气虚腰痛和夜尿多为主,用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吃,又美味又改善体质,还能够治病。 

  中成药有什么?有参茸丸、金匮肾气丸、龟鹿二仙膏、右归丸、壮腰健肾丸、壮骨关节丸等非处方成药(非处方药简称OTC,购买时不需要医生处方)。用于改善体质时可以减量服用。体质明显偏颇时,可以连续吃几天。 

  四季养生:夏勿贪凉,冬宜温补 

  阳虚体质通常在冬夏两季容易出问题,因为夏季容易贪凉饮冷或者身不由己地终日处于空调环境。夏季虽然炎热,但是人体阳气并非绝对旺盛,是相对外强中干,阳气浮盛于肌肤而内脏相对空虚,再加上腠理疏松,因此反而比其他季节更容易伤及阳气。并非说在夏季要保暖大补,而是不要贪凉饮冷、少在空调环境里待就行了。还可以在夏至、三伏天适当进食羊肉、鸡肉等温补之品。 

  冬季严寒主要伤及肾阳、筋骨关节,因此阳虚体质者冬季常出现夜尿明显增多、老寒腿发作、周身关节疼痛等现象。可以在冬至、三九天进食羊肉、狗肉、牛肉、鹿肉或者壮腰健肾丸、金匮肾气丸。北方寒冷地区老年人用狗皮褥子比用电热毯更好些,如果是阳虚体质的高血压、失眠患者用电热毯,常会出现口干口苦、血压升高、头痛头胀等现象。 

              经络养生:神阙、气海、关元、中极 

  经络穴位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天然药库,蕴含着人体强大的自我调整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认可、接受针灸。这种现象实际上契合了医学发展的潮流,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度治疗、滥用药物、忽视甚至无意中抑制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会使医学发展方向出现偏差。而针灸恰恰有助于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 

  遗憾的是,在我国,相对于中药,针灸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在高等中医教育体系里也表现出重方药轻针灸的倾向,针灸专业学生录取分数一般都低于中医中药专业;正规中医院的内、外、妇、儿中医师只开方药而少用针灸,对于经络穴位的认识也较为肤浅,似乎针灸只是针灸医生的事情。其实,经络、针灸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智慧,是中医皇冠上最为璀璨的宝石!针灸既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更可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毫不逊色于方药。 

  步步为营的疾病防线应该是〃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健康生活方式…推拿…针灸…方药〃。到了方药就有〃是药三分毒〃、〃药补(治)不如食补(治)〃的说法了。 

  阳虚体质的经络养生以任脉、督脉、背部膀胱经为主。任脉、督脉分别位于躯干的前后正中线。 

  任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者三九天,尤其在阴历月末的晦日(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就是最热或最冷的时候,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温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使用热敷或者神灯、频谱仪照射也可以。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脐以上的中脘(属任脉),方法如上。 

  神阙穴用下述方法更好:备生姜一片,大小厚薄如一元硬币,少许盐和清艾绒(注意:要柔和纯净如棉,不可有杂质,否则烟大又易烫伤)。用盐把肚脐填满,上放生姜片(布满针孔)。将做好的圆锥形艾炷轻轻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慢慢燃烧,烧完一炷再放一炷,一直到肚脐里的盐又黄又湿,感到犹如热水缓缓在腹中漫流,同时配合热水泡脚(泡至膝关节下)直至皮肤发红。这样做几次,可能晚上被窝也能暖热了,痛经减轻了,瘀血块少了,夜尿少了,脚也不怎么肿了,人会感到非常舒服,睡觉也会沉一些。还有一种做法:肚脐里不放盐,就在上面放一片姜,用艾条灸,灸好以后,把姜片拿开,肚脐里会有黄黄的一兜姜汁。 

  督脉常用艾灸百会、命门。百会主要用于阳虚体质的头痛眩晕,遇寒吹风则加重,精神萎靡不振;命门主要用于腰腿疼痛、性功能下降、夜尿多。 

  在三伏天可以做〃天灸〃。天灸重在调节体质,尤其是气虚、阳虚体质。比如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痛经等这些发生在阳虚、气虚体质基础上的慢性病、内科病、妇科病,都可以选择天灸改善身体,一般是连续做三年。有的人灸后很有效,慢性病发作越来越轻、越来越少。 

  不要一生病就去吃药,是药三分毒。药是一把双刃剑,病好治的同时,也会顺带损伤人的正气。人体自身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经络穴位就是一个天然药库。刺激经络、穴位就是开启体内天然药库,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疲劳乏力,语声低怯,肺脾两脏相对不足,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较弱。气虚体质的人要多做运动,不要过度思虑,要吃性平偏温、具有补宜作用的食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