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制养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体制养生-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损公肥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太阳照射,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间水气升降循环,引起增温、降温、刮风、下雨、潮湿、干燥等大气现象,雕刻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流、高原、盆地,形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才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在年复一年的春温(生)夏热(长)秋凉(收)冬寒(藏)中,完成生长、发育、壮大、成熟、死亡的。这就是〃道〃! 

  〃大道至简,天何言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春暖花开,小鸟欢唱;夏月蝉鸣,荷花飘香;秋季明月,落叶缤纷;冬寒下雪,草木萧条,就是〃道〃在倾诉。 

  不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更遑论环境破坏或污染引起的疾病,从根本上说,就是天人不和谐,不是你违背自然,就是自然容不得你。 

  人生于天地间,必须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如何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四季转换、花开花落、播种收获、冬眠觉醒都是阳气于地球升降出入的结果,生命的本质就是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春夏人体阳气以升发出表为主要趋势,这个过程谓之〃阳〃。秋冬人体阳气则以潜藏入里为主要趋势,这个过程谓之〃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该是:春夏,精神情志、起居饮食不能妨碍阳气升发(阳);秋冬,精神情志、起居饮食不能妨碍阳气潜藏(阴)。要顺势而为,〃顺气而养〃,不要和自然唱反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还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閡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结合现代生活,可以这样理解上述经文: 

  春夏养阳:春天应衣着宽松,头发蓬松,不宜穿紧身衣裤或头发紧扎;多些户外活动,比如放风筝、踏青等,多做舒张抻拉筋骨关节的运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吃些韭菜、香菜、香椿、荠菜、春笋、春茶等春季应时之品,少吃寒凉、温燥、腻滞难消化之品,最忌讳郁闷不解。夏天不可过度使用空调,确保每天汗出;夏月气血外浮,脾胃虚弱,外强中干,伏阴在里,尤其不可多吃寒凉冰冻之品,〃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温暖脾胃,夏季常吃的凉拌菜中可以多放些生姜;腠理疏松,毛孔开张,应避免虚邪贼风、穿堂风,尤其不可冷风直吹头顶、脑后、颈椎、肚脐。总之,春夏要使阳气生而勿伐,长而勿亢。 

  秋冬养阴:春捂秋冻,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升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初秋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入秋不宜马上进补,冬季进补,秋垫底,先让脾胃休息好,吃些滋润清淡的饮食,多喝些粥;秋游登高,赏菊望月,收敛心思,尽量平静。冬天不宜早起冒寒运动及大汗淋漓,脚宜暖,头宜凉,早睡晚起,心思尽量沉静安定,适当进补,常吃萝卜。总之,秋冬要使阳气藏而勿亏,收而勿僵。 

  四季养生,因果相连,环环相扣。春天升发是夏季盛长的序曲;夏季消耗是秋季收敛的必需;秋季收敛是冬季潜藏的前奏;冬季潜藏是春季勃发的根基。 

             简单顺势 

  〃大道至简〃,养生就是顺自然生命之道,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最能说明养生的真谛,因此,养生也叫顺生。 

  我们生活中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逆生,不合道不顺生,比如:暴饮暴食、饮食过于追求色香味、多吃膏粱厚味、嗜烟酗酒、功利浮躁、恣情纵欲、过度治疗、缺少运动,依赖汽车、空调、电脑、家电,夜生活过多等。 

  很多人一边恣情纵欲,放纵自己,沉浸在高度现代化的生活中,另一方面却又渴望、追求只有在自然环境及简单生活方式下才能获得的健康、思维和良好的生命体验;肉体感官要享受,头脑精神想清净。很难!虽然有〃大隐隐于市〃之说,但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科技在不断催生出越来越疏离自然的生活方式,一边是现代医学又被逼得不断要研究治疗各种生活方式病,没完没了,何时是头! 

  问题出在哪里?恐怕谁也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就算能回答,也不能解决。在不丹这个国家,人们生活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原始〃天然,朴实简单,幸福祥和,随遇而安,是世界上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多数民众都有良好的生命体验,真是一个养生的〃天堂〃。我想这可能和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治国思想有很大关系。而有的发达国家,平均寿命虽然长,但是人们活得并不开心,生活方式病很多,自杀率也很高。平均寿命长应该与其医学科学的发达有关,许多人的生存依赖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生存质量并不高,生命体验也不好。 

  画蛇添足,现代生活方式怎一个〃复杂〃了得!自以为是,现代科技发展怎一个〃疯狂〃了得!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多做自然人;为了现实生活,适当介入政治经济科技。在思想上、身体上、生活上太追随时代潮流,随波逐流,是很难养生的。要学会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不时地抽身远观。 

  神的〃简单自然〃很重要。有的人与生俱来心神〃简单自然〃;而多数人则需要经过一个〃幼稚混沌聪明老成智慧糊涂〃的心智成长过程;其中多数人的心智在〃聪明老成〃状态停止成长而定格。 

  〃聪明老成〃状态下的七情困扰最多,烦恼忧虑不断,最容易催生出各种各样的身心性疾病,也不容易学到养生的真谛,可以说是养生的一个坎儿吧。怎么才是〃神〃的简单自然呢?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有一句话很经典:〃世界本来很简单,是聪明人搞复杂了。〃在别人看来,阿甘、许三多等人的成才过程好像很艰难、曲折,但是人家乐在其中,并不痛苦,相反,让这些人浅尝辄止、斤斤计较、专找捷径,他们会不知所措,痛苦万分。我觉得他们的〃神〃就是简单自然。《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大概是心神清净的最高境界了。 

  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心神简单自然清净应该是:志向专一,思想单纯,乐在其中,心无旁骛,专心敬业。〃神贵凝恶乱,思贵敛恶散〃。简单自然清净的心才能感知、把握事物运动变化之道,只有掌握了〃道〃,才能真正成才。很多年轻人渴望成才但是不明白这个根本道理,很是可惜。 

  〃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干祖望老中医总结养生是〃猴行、龟欲、蚁食、童心〃。猴行就是锻炼身体多运动,龟欲就是减少欲望不贪婪,蚁食就是餐餐吃到七成饱,童心就是在糊涂智慧的同时还能保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此外,还可以加上三个规律:睡眠、三餐、二便规律。 

  以上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养生之术,普适于各种体质养生,是养生之术的大基础。做到了这些,就是做到了养生之术大部分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后边的各种体质养生。 

  保护环境 

  养生基于〃天人合一〃、〃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不可脱离自然。 

  养生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山川、河流、大气、土壤、生物等。生命之毛必附在自然环境之皮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如果千疮百孔、肮脏污浊,会长出好毛吗? 

  保护环境是为了人类自己,在疏离自然或者备受污染破坏的环境中,养生就是一种奢望,不好理解养生之道,难以做到养生之术。比如,食物都是经过药物激素催生、上色、防腐、增味、强化、高温等精细加工,最后面目全非地放在餐桌上。先不说饮食清淡、五味均衡了,单是想想有毒无毒就够吓人了。 

  想运动锻炼?到处是污浊肮脏的空气,把这些空气吸入丹田吗?河流污染,水质下降,天天喝这样的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养神修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简单顺势,保护环境是养生的四大基础,如果没有这四大基础,养生就无从谈起。 

  嵇康《养生论》中说:〃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要明白、自然、坦然地养生,〃欲而强禁〃、〃贪而后抑〃则是痛苦的皮毛的〃养生〃。让我们拭去〃躁动迷惑聪明心〃上的灰尘,怀揣一颗平和简单的心,轻装踏上中医体质养生之路。 

  拥有平和体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爱,另一方面说明个人后天的修为好。拥有这种体质的人,脏腑、气血很和谐,七情适度。一、平和体质主要表现为形神和谐 

  平和体质的人形体比较匀称,通常不会太高大,很少弯腰驼背,体重适中,且波动不大。这种人的食欲长期稳定,饮食规律。体重稳定反映情绪平稳、代谢正常,吃进去的水谷,最后变成大小便、汗液排出来,整个过程很畅通。所以通常汗出畅通或在天热、热食、热饮、洗澡、运动情况下汗出比别人更多些。 

  平和体质的人皮肤光泽洁净。这是因为血液循环好、代谢畅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干净、清爽?因为这塘水是活水,有进有出。人也是这样,但凡水谷精微、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出出进进,包括中间环节,是畅通无阻的,外形多数都是光泽洁净的。舌头是淡红的,苔是薄薄的,这个就是正常的舌象。 

  平和体质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平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较为适度,思维不偏激。 

  日本的渡边淳一写了一本书叫《钝感力》。这本书告诉我们:对事、对人、对情不要太敏感,不要阈值太低,一有风吹草动就情绪剧烈波动,对健康非常不好。这和中医〃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意思是一样的。不要动不动就悲哀忧愁。适当的〃钝感〃是保护身心的盔甲。〃钝感力〃是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维护健康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是典型的平和体质。首先她生在长寿家族,爷爷和奶奶分别活到96岁和94岁;妈妈现在已经80多岁,爸爸90多岁了。其次,耐寒耐热,2008年南方冰灾时,广东连续21天低温,我们都穿上了毛衣,外面再套棉衣,她却只穿一件毛衣,外面罩一件夹克衫,手还是暖的。夏天广东很热,她不开空调照样睡得舒舒服服。再次,这位朋友生活非常有规律,一天两次排便,按时按点,她说到那个时候自然就有排便的感觉。这位朋友现在50多岁了,体检各项指标都非常好。她的性格非常平和,情绪高度平稳,很难被激惹起来。七情适度,脏腑就总是不受干扰地正常运行。如果七情波动大,就总招惹脏腑。脏腑在运作时,总是被情志干扰,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体质自然偏颇了。久而久之,身体就患病了。 

  二、先天禀赋造就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来自先天禀赋,这一点很重要。生在长寿家族很幸运,但是可遇不可求。自幼的家庭养育对于维护或促生平和体质也有重要作用。 

  父母如果不是平和体质,除了自己要善于养生,还要特别注意教养孩子,比如训练孩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玩完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等,这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干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锻炼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孩子长大以后,自然而然,从骨子里就会记得,吃东西不能过分,对东西不能贪婪,不要熬夜,不可以恣情纵欲。只要有了好习惯,不论什么体质的养生都不难做到了。 

  要注意孩子〃心神〃的养育,使孩子有个性但是不偏激,心态平和。〃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秉性问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小时候养成了躁动的习惯,到老年时再去养神、静神,就很难做到。如果从小家长就很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态,比如做事有头有尾,有较好的自我约束力,为人平和善良……这些是秉性,是养生基础,要从小培养引导才行,哪怕是有一点这些意思,也是养生的可塑之才。形成秉性,养成习惯,熟就能生巧,习惯就成自然。 

  生活、心态都简单的人,容易促生平和体质。我有一个同事是研究养生康复的,假期里,他背着DV到广西巴马采访,当地村干部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你问我们是因为什么长寿,我们是因为贫困而长寿,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清水秀,无欲无求,五谷杂粮始终新鲜。〃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