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星驰自传-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过。”“如果我的电影可以卖到好莱坞,周润发的电影可以卖遍全亚洲,那么周星驰,只能在香港原地打转。”这些,似乎与这个只注重票房的香港并不符合,但周星驰确实是一直在遭到质疑,这个情况直到2002年他自导自演了《少林足球》后,才终于获得了香港电影奖项的一并肯定。
  1994年7、8月间,周星驰在内地最受追捧的电影《大话西游》正式在宁夏开拍。这也是周星驰的首部大投资电影,上下两集共投资6000多万。实际上,周星驰自己也是《大话西游》的投资方之一。因为此前周星驰刚与杨国辉等几个伙伴组建起香港彩星电影公司,《大话西游》是他们的开山之作,却也是唯一一部作品。
  这次周星驰找到拍《赌圣》的导演刘镇伟一起来合作。片中的大量沙漠场景都是在宁夏风景胜地沙壶拍摄。而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的场景据说当时是一处未开发的古城堡。
  为了能在视觉上接近孙悟空,剧组请回美国化妆师参考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孙悟空造型,设计了一个在传统感觉上既像又不是太像的至尊宝。“可以讲,拍《大话西游》是我从影以来最辛苦的一次,当时在银川拍外景,天鬼般冻,我30来年还是第一次出门3个月没回过香港。”周星驰说。


“我真的很想做导演”(3)


  由于《大话西游》1997年前后慢慢在内地大学校园里,在各种媒体的追问下,周星驰亦曾经大段大段回忆过他之所以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我从小就看《西游记》,从公仔书到原著,还有香港早期的粤语长片中,《西游记》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好多,我从小就很迷这些电影。拍《大话西游》前,我也翻过原著,当然不是全部从头看到尾——没时间,而是想看哪部分就看哪部分。我很佩服《西游记》的作者,因为其内容全是天马行空,真是想也想不到;但结构又很严密,且娱乐性强:从“大闹天宫”到给唐僧降伏,还有去海龙王处找来一根金箍棒……这样精彩的情节,简直是旷世的,作者是天才!他的构思好现代! ”
  “但如果要照足原著去拍《西游记》,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找斯皮尔伯格来拍,我也没那样大把的钱。我又不想浪费原著的丰富想象力,便将它改编成一个爱情故事,在我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做。”
  “《大话西游》对我是一个很大胆的设计和尝试,尤其第二集。在我,只是想搞一个戏剧,几乎不是喜剧,没有特别想搞笑,但电影出街后,大家都将它当作喜剧。当然这也是好正常的,拍的人或许并不想有意搞笑,有时我想哭,或者潜意识我自己是比较喜欢用轻松一笑的态度去看世界……观众有怎样的反应都是自然的,有许多方面其实我自己也没想过,观众比我想得更清楚。反正,我在拍戏时,已不去想这究竟是不是一套喜剧,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戏剧来拍。” 
  从一开始,周星驰就把《大话西游》定位为爱情故事,整个剧本也是在其后的拍摄过程中慢慢完善起来的,甚至大量人物名字,包括至尊宝、春十三娘都是从另外一个作废的剧本中挪过来的。 
  参与实际创作的导演刘镇伟说这部电影的概念是《西游记》的第101回,“因为我每次看完《西游记》的100回后,常会幻想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一向看书都喜欢幻想人物的前身和后世会是怎样,童话故事完结时都说王子和公主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既然前面都那么好看,快乐那部分一定更好看。这两部电影就是基于这个概念而创作。”虽然这样,但在后来,《大话西游》被影迷们和评论称为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一部电影作品。
  1994年的上半年,在看到剧本提纲时,《大话西游》却并没有引起西安电影厂的兴趣,只是考虑到周星驰的号召力和港片的商业利益,一向以出产艺术片的西影厂才同意合作。
  《大话西游》拍完后,西安电影制片厂仍对它存在争议,据说当时的艺术副厂长张子恩极其看不上这部电影,觉得它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只能算文化垃圾,事隔多年,以张子恩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都不愿谈起当年的合作。
  事实上《大话西游》后来的内地票房惨不忍睹,例如北京就被当作是发行失败的典型,1996年2月,《大话西游》作为寒假影片推出,票房只在20万左右,甚至不少场次的观众是以个位计算。在一些省份,如河北电影公司只要了上集《月光宝盒》,没要下集《大圣迎亲》,因为他们不看好,说是“太闹,没劲”。《大话西游》最终在香港也是仅2千500万票房收场,台湾票房则收2千万。
  那句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要将我这个爱情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周星驰曾经自爆:“这句对白是我在坐公共汽车时想到的,自己都忍不住喊了出来。其实是我当时私人感情上有所感悟。”
  但后来为了忌讳谈到私人感情,他又改口说,“‘爱你一万年’这个台词,我当时就想讲出来自己觉得很肉麻的,其实我就是想要一种很肉麻的感觉,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他随便地说了一段最肉麻的骗人的假话去骗一个女孩子,但是最后这个最肉麻的原来就是他最想讲的、最真心的话,我就觉得从这个最肉麻变成最真心的过程是很浪漫的、又肉麻又很感动很想哭,我自己讲得差不多都哭起来了,觉得这个一定好的。当时就把这个情节就这样拍了,我也很有信心,认为大家也都会觉得很浪漫很喜欢。可是放映的时候却被认为是很恶心,觉得‘这是什么东西’,没办法……后来大家又都很喜欢这种设计了,我就觉得,我当时的估计还是没有错误(笑)。”
  可从香港的娱乐媒体中发现,在拍《大话西游》期间,恰恰正是周星驰、朱茵和莫文蔚三角关系复杂时。所以周星驰的很多台词相信都是有感而发。
  但对于周星驰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则在于,《大话西游》是造就了周星驰号召力“内地神话”的一部电影,他的这部电影培养了一批内地的忠实“周星驰迷”。而这些影迷为周星驰的电影进行各种诠释,整理考据出许多典故来,他们亦爱屋及乌,连周星驰的普通话配音演员石班瑜也被挖掘了出来,成为半个明星。
  应该说,《大话西游》甚至还引发了20世纪末期中国内地年轻人群体的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现象。这些年轻人对《大话西游》里的台词和剧本不断进行再创作,并有各种版本在网络上流行,例如“求职面试版”、“中国足球版”、“王朔余秋雨版”、“股东大会版”、“清华奇缘版”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石班瑜配音版的周星驰电影台词,改变了一代内地年轻人在网络上语言表达习惯。而平民化的影评也在随后大量出现于互联网中。
  有一本2000年6月在内地出版的《大话西游宝典》的书,曾经回溯起《大话西游》热潮兴起的过程:1995、1996年,它在内地还是属于一部没有口碑及票房的影片,但到了1996年年底,内地盗版VCD大量出现,首先是北京的一些大学,例如北京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里的一些学生开始喜欢上《大话西游》里的另类爱情故事和巡回式结构,当时在大学校园里一套《大话西游》的VCD可以卖到30元,依然火爆。一位卖家说在1997、1998年间,《大话西游》的销售最高纪录一天能卖到上百张……也是在这个时期,大学里开始普及互联网,所以也有人分析,网络上真正兴起《大话西游》是和网站的兴起是同步进行的。
  1999年是《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繁荣期,当时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关于它的专门网站。
  2000年8月出版的内地杂志《新周刊》,在先做了一期反映这个现象的专题“无厘头”之后,专门到香港采访了周星驰。这应该是周星驰首次接受内地传媒的亲密采访。
  以上这些现象以及这次采访,引起了周星驰对内地影迷、尤其是大学校园的周星驰影迷的关注,并触发了他后来颇有针对性的内地大学校园行。此系后话了。
  《大话西游》之后,周星驰被舆论认为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周星驰接连推出的两部电影《回魂夜》和《百变星君》都是明显模仿好莱坞的拙劣之作。
  “我所饰演的角色是一个不怕鬼的,日常喜欢发梦,是那些相信世界上有神怪、外星人的人。”《回魂夜》是周星驰第一次拍恐怖片,票房非常差。事后周星驰曾说,“《回魂夜》中,别人都说周星驰随随便便找了一帮人关在房间里便去拍,其实这也不是我们想的。”他觉得电影的预算是其中一个问题。
  《百变星君》的导演是王晶,两人合作让这部电影票房稍有起色,有3千5百多万,排在1995年的第三位。前两位则是成龙进军好莱坞的电影《红番区》和《霹雳火》。
  正如前面所说,好莱坞模式此时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模仿的对象。而特技和大场面是首先学习的。王晶就说,“《百变星君》主要是玩电脑特技,变化比较多,而内容可以说是《变相怪杰》、《铁甲威龙》和《无敌金刚》的混合体。电影主要想带出人要受人尊重的讯息。影片最有趣的是把星仔的样貌跟电话亭、电饭煲、马桶等联系起来。” 《百变星君》制作费3000多万,在当时的电影界,算是大投资,而也只有周星驰才玩得起这样的大制作。
  周星驰在的片场里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电脑特技很好玩,可以将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我想看一下电脑特技应用于电影中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电影已开始依赖特技效果,电脑对电影发展很重要,希望这是个好开始。”
  虽然票房不错,但与投入相比,仍是输局。不过,周星驰对电脑特技与好莱坞口味却有了更多的了解了。


电影里需要(1)


  “如果电影里需要的话,当然标榜的是香港或者中国的东西”
  1996年,《大内密探零零发》周星驰再次参与创作,与谷德昭同为导演。
  “《大内密探零零发》这部戏源自《狮吼记》,一切都是老板的意思,他想拍一部有关两夫妻的故事,当然两夫妻在一间屋里是有点儿闷,所以便加进了另一些元素,不能再像以前粤语长片版本一样。因此想到占士邦,想到了特务,以及加插武打动作等。这是一部按纯文艺片的制作费来拍的一部很多动作长片的电影。”周星驰还说,“我演的零零发是一个古代的现代人。我原意他应是一个生于古代的爱因斯坦。”
  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之中,有一段模仿电影颁奖的场面:“最佳男主角”最终没有颁给周星驰反而是给了片中的他的岳父一角,并且由旁人道出周星驰的表演“表情做作,略现浮夸”。这让人想起现实中周星驰在香港影坛所受到的遭遇。
  《大内密探零零发》公映之后,周星驰和经营搭档杨国辉从原来的香港彩星电影公司酝酿成为一家新的公司:“星辉”电影公司。
  1996年筹拍、1997年放映的《食神》是“星辉”第一个作品,并隐含了周星驰面对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电影市场的野心。
  其实在构思《食神》之前,周星驰是想投资开拍《国产凌凌漆》的续集,暂名《特务之王七七七》,周星驰曾邀请在好莱坞成功推出成龙的唐季礼为他执导《特务之王七七七》。唐季礼看过剧本,但他对周星驰坦言其中的笑料太香港化,外国观众未必会笑,最终放弃。周星驰于是又邀请徐克,而徐克当时正自身难保,他执导的西片《反击王》遭惨败,投资者已对徐克失去信心,只肯一次付一笔有限的制作费。徐克已没有心思为周星驰打开通往好莱坞的星光大道。
  后来这个计划暂停了,周星驰把目标改为《食神》。构思《食神》故事的时间十分漫长,足足有5个多月。《食神》的拍摄工作日是50多个,那时一般的香港电影只需20多个拍摄日就完成,导演找李力持来做。
  关于这次合作,李力持说,“比较以前,发觉我和周星驰都长大了,不能回头拍小孩子的东西,加上现在星仔的性格形态改变,故事发展较适合成为讲一个人如何成长、奋斗,成为一个饮食集团老板……看周星驰整个电影历程,他几乎试过任何类型,但是又不想拍续集,人们总以为趁市道不好,拍续集好像是在博彩一样。因此便拍饮食集团老板角色。其实角色是反映着周星驰正在成长。早期的《龙的传人》,是个整蛊造怪的大小孩;然后到《武状元苏乞儿》,懂得思考世事,会流泪;再到《国产凌凌漆》,他比较严肃,《大内密探零零发》中他有妻子,开始出去闯世界,笑容不多了。到《食神》,他是阴沉着脸,成为集团老板,这是他的不自觉反映出来的。”
  “拍《破坏之王》的时候,我们便为此研究过,说周星驰是个被人欺负的外卖仔,有点违反了,似乎又走了回头路,周星驰被人欺负?讲出来都没人相信,他玩人家倒有可能……”熟悉周星驰风格的李力持解释道,“演技是有历程的,就好像史提夫·马田,由一开始的没有演技,到有剧情、有演技、成熟,然后为人父,渐渐笑中有泪,到笑中有讯息,然后就是——不好笑。”
  李力持还说,“当初开镜时,我们拍了一场比赛,拍完之后,大家围着块鲍鱼,看着它,发觉无计可施,拍煮食场面不好玩,渐渐剧情推进,我们将视线转了在人身上。现在是谈人物,想说的是‘如何能成为食神’。”
  “为何今天仍想拍有关饮食的电影?是因为日本导演伊丹十三的《蒲公英》,那是一部很多导演都一致称好的电影,我便想,日本可以拍,中国有2000年文化,没理由拍不到一部有关饮食的电影。开个玩笑,要拍有关饮食题材的电影,几时轮到日本,所以有个心愿,要拍一部好过《蒲公英》的电影。另一方面,觉得讲饮食的题材非常大众,民以食为天,人人都有共鸣。一定够大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