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女生日记 作者:朱力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艾滋女生日记 作者:朱力亚-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有半人多高的行李,陪我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到了12点。当听说他的下一站就
是去河南文楼艾滋病高发区的时候,我来了兴趣,我一直都想找几个同命相连的
病友交流一下,着急地问他:〃 我可不可以去看看?〃〃你想去,当然可以,明天
我买张票带你去。〃

    就这样我们坐着火车去了河南。到了河南后,他带着我到当地的医院、学校,
走访了他熟悉的一些艾滋家庭。三天后,我返回到武汉,他直接去另外一个县统
计数据。

    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与这三天河南之行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现在努
力坚持的动力,都是来自那一双双渴望援助的眼神,当然,当时我并没有坦白自
己的真实情况。

    分别后7 个多月一直没有见过面,但几乎平均每隔两天都能接到他的长途电
话,问身体、工作、生活、心情等等。从知道自己感染上艾滋病以后,现实生活
中都是遮遮掩掩,和自己的父母都拉远了心中的距离。只有小白,才能让我敞开
心扉。

    今年3 月,生了一场病,手头经济比较拮据,闷在医院的那些天,情绪也降
到了最低点。当他知道我是为钱的事苦恼时,立即问我的账号是多少,马上给我
汇钱,我知道他长期漂泊在外,自己手上也不宽余。他还是执意给我汇了钱,并
且4 月初放下手头正在忙的工作,坐了两天的火车专门从宁夏银川来看我。

    他对我一直像哥哥般的呵护,但对我的一些盲目想法或草率的决定是毫不客
气地批判。有时也把我数落得一点优点都没有,有时也把我气得真想永远不理他
了,但每次新换了手机号码,还是永远第一个先通知他。

    我感觉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他的关心、指责、鼓励、批评,假如有几天听不到
他对我的数落,我倒觉得内心会空荡荡的。

    直到今年9 月中旬,我答应去上海复旦大学和大学生交流艾滋病的话题,他
发短信告诉我他当时也在上海。我就发短信问他:〃 现在还在上海么?我马上也
来趟上海。〃 谁知,在上海两天时间也安排的比较紧,最终没能见到他。回到武
汉后,收到了他的短信:〃 来上海吗?什么时候到?〃 非常让我遗憾。

    过了几天,他说要来武汉办点事。

    我按照他提供的时间等他,但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见到人,就发短信询问。

    他回复我说:〃 我现在安徽,由于车子骑到安徽,下起了大雨,所以现在不
能上路,雨停后,就出发。〃

    5 天后见到了他,比往日又憔悴了许多,当时已经接近9 点,还没吃晚饭。
〃 走,我请你去吃火锅。〃 我说

    他笑着对我说:〃 你是学生,哪有什么钱呀?到街上随便买碗面就行。〃

    我知道他长年在外,生活非常节俭,吃饭经常在路边的小摊上,住十几块钱
的小旅馆。一双旅游鞋从我第一次见他时一直穿到现在,已经破了好几个洞,6
月份在北京时,我看到他鞋子破成这样,坚持想给他买双凉鞋。他却说:〃 不用,
破了洞正好,像开了空调一样凉快。〃

    看到他的身体状况,而且每天还要大幅度的透支体力,吃的东西廉价没有营
养价值。我就有点内疚,我欠他的钱现在还不能还上。每当我提起还钱的事,他
总安慰我:〃 你先安心读书,等毕业了找到工作再说吧。〃

    我告诉他,我找到了一份兼职,帮别人翻译一些资料,报酬很高,已经拿到
一部分稿费。他没有再坚持,我们就一起吃了顿火锅。

    吃饭时,他轻描淡写地谈着他的工作情况,每年他用8 个月的时间踩单车到
全国各地走访艾滋病人,为他们提供救助,其他4 个月可以自由坐汽车,火车甚
至飞机,他帮助的家庭已经达到46户。

    可以这样说,我能够坚持到今天,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方面,小白都给了我
莫大的支持。我非常感激他对我的帮助,我也会努力而自信的活下去。

               朱力亚的话

    朱力亚:我是朱力亚,就是这本书作者……写的时候我也考虑了大众对我的
批判,但是作为一个感染者,而且是一个已经公开身份的感染者来说,对后来的
朋友树起警示,对比别人说我的过错更为重要。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感染者艾滋病的朱力亚,我也像濮存昕大哥讲的那样,希
望感染到我这里为止,不希望有下一个“朱力亚”出现。这本书适合年轻人和诸
多大学生朋友。

    因为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典型、活生生的例子,首先让大家了解的是有一段爱
情,然后感染上艾滋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大家时时刻刻当做一面镜子来照着
自己的行为。谢谢!

                               (全书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