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秘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大林的秘闻-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12 年 1 月公开搞了 政变。他在布拉格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会议宣布自己是俄国社会民 主工党的唯一代表,并选出了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当选的中央委员有列宁、 季诺维也夫和积极参与了布拉格政变的奥尔忠尼启则等人??不过,中央委员里没有科巴。科巴是后来由列宁点名列入中央的。 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孟什维克首领们、德国的社会主义者都写信,愤怒责问为什么开这样的代表会议,列宁干脆不予置理。 科巴领悟了新世纪领袖的斗争艺术:对舆论嗤之以鼻。 奥尔忠尼启则向他通报了列宁的旨意:领袖要他逃走。在会见奥尔忠尼启则数日后,1912 年 2 月 29 日,科巴又逃了。 这位新任中央委员从流放地逃出后,疯狂地开展活动。他先到故乡第比利斯,在那走投无路的西伯利亚,他太想念家乡的红日了。随后又前往彼得 堡,沿途视察了几个省委会。
警察局无微不至地画出了他的肖像:满脸麻点,褐色的眼睛,黑黑的小 胡子,鼻子普普通通。特征:右眉上方有胎记,左手肘部无法弯曲。女革命者薇拉·施魏策尔为这幅肖像作了补笔: “在回彼得堡的途中,他顺遭到了罗斯托夫。他把对顿河委员会工作的指令留给了我。当时,几乎全体中央委员都在狱中??我们步行到车站,在 火车开行前,一人喝了一杯咖啡,共同度过了两小时。他穿了件黑色的夹大 衣,戴一顶近乎黑色的深灰色礼帽。他是瘦个儿,脸色黑黑的??”还是那 件黑大衣、黑礼帽。一个黑人。
列宁很关心议会——国家杜马的选举。为此,列宁已经牺牲了几位最亲 密的人。他派了伊涅萨·阿尔曼德和格奥尔基·萨法罗夫去参加竞选运动。 阿尔曼德是列宁的情人,克鲁普斯卡娅对她的存在只好听之任之。萨法罗夫 当时履行领袖的秘书职责。
克鲁普斯卡娅写道:“伊里奇给了伊涅萨和萨法罗夫大量指示,可是他 俩一到彼得堡就立即被捕了。”这样,列宁只好叫科巴逃出来。 科巴顺利到达彼得堡。
革命胜利后,萨法罗夫成了乌拉尔红色政权的领导人之一,并签署了枪 杀沙皇全家的决议。结果,20 年后,他本人也被斯大林枪毙了。

又一次梦幻式的旅行
科巴在彼得堡领导了竞选运动。他在那儿遇见了斯克里亚宾——莫洛托 夫,后者也是秘密居住在首都的。同他们汇合的还有另一位地下革命家—— 斯维尔德洛夫。这次,科巴变得非常多疑。抓人一般都在夜里,现在,科巴 夜里就不回家。他召集工人讨论竞选策略,随后就彻夜在下等小饭铺、小酒 馆转悠。科巴在马合烟的迷雾中,跟无家可归的酒鬼和马车夫一起在餐桌旁 打盹等天亮。由于疲乏和睡眠不足,他走路摇摇晃晃。不过,彼得堡之春还是以被捕而告终。如果说,1911 年 9 月他只过 3 天就被抓住的话,那么,这次过了好几个月才被捕。那是 4 月 22 日。这次,他 未能到早已熟悉的沃格格达,而是被送到寒冷的纳雷姆边疆区,是逐站解送 去的。他没有坐等天寒地冻的纳雷姆之冬来临,9 月 1 日就放心大胆地溜了! 这是第五次!在警察署档案中有一份电报:
“朱加什维利逃出纳雷姆??打算到列宁那儿去开会。一旦发现,请勿 立即拘留,最好在他离开国境之前??”可是,尽管有命令,有盯梢,他不知道用什么神秘的方式,又跑到国外!
又跑了!他先到克拉科夫,上列宁那儿,随后,11 月份,又太太平平地 回到彼得堡,然后,12 月底,又平平安安地重返列宁身边,到克拉科夫出席中央 2 月会议。而且,他根本就没有出国护照!!!他是怎么去的?“他笑着对我们讲” 以下就是阿利卢耶夫的长女安娜转述的他本人的解释: 原应把科巴秘密护送出国的人没找到。他“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个波兰鞋匠”。得知科巴的父亲也是鞋匠,是格鲁吉亚的贫苦人,而格鲁吉亚同波兰 一样也是受压迫的,那波兰人就对科巴说:“我们都是被压迫民族的孩子, 应该相互帮助。”阿利卢那娃写道:“我是在革命胜利好多年后听说这个故 事的??是他笑着对我们讲的。”
的确,这种故事只能讲给天真的姑娘们听,而且只能笑着讲。所以,这 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警察眼睛瞪得老大,而他又没有出国护照,到底是怎 么两次出境的?留下了一长串没有答案的烦人的问题。 他在国外看到,流亡的布尔什维克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咖啡馆一边品咖啡一边争论。有些人还妻儿绕膝,过着正常人的生活,用的钱正是他 和他这类“地下工作者”在俄国的非人条件下搞来的。在这里,他终于有机 会同列宁说说话了。他们说了些什么?也许,内容同列宁跟瓦连京诺夫等他 所喜欢的其他革命者的谈话一样。瓦连京诺夫转述了这些谈话。 头号话题便是“血腥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对瓦连京诺夫说过:“当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不等于是会背马克思 主义的公式??鹦鹉也会背??要当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有相应的心理 素质,就是雅各宾主义。”
瓦连京诺夫写道:“所谓雅各宾主义,就是不惜采取任何果断行动为达 到目标而斗争,不是戴着白手套从事斗争,而是不怕上断头台??恰恰是对 雅各宾主义的态度,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成革命和改良两个阵营??列宁 激动得双颧发红,眼睛眯成了两个小黑点。”关于雅各宾主义和断头台,科巴是记牢了。“学,一点一点地学!”紧跟在列宁之后,他来到了奥地利。 穿着永不换的黑大衣,戴着永不变的黑礼帽,他到了维也纳。
1913 年,托洛茨基曾经在维也纳。他坐在巴库富翁斯科别列夫的儿子的住宅里。当时斯科别列夫还是托洛茨基的忠实信徒,后来成了他的敌人,当 了临时政府的部长。托洛茨基后来写道:“门没人敲就打开了??门坎上出 现了一个奇怪的身影:此人个子不高,很瘦,脸色灰黑,麻点斑斑。目光一 点不友善。这个陌生人咕噜了几声,算是问好,不声不响地倒了杯茶,又不 声不响地走了出去。“斯科别列夫说,这就是高加索人朱加什维利,现在已经是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看来在中央起一定的作用了。” “印象很模糊,但非同寻常??一种先验的故意和阴沉沉的专注??” 就这样,托洛茨基终于注意到他了。

钢做的出色的格鲁吉亚人
科巴拿着一杯茶回去继续工作。这是一项理论工作。列宁请少数民族代 表科巴发表文章,反对犹太社会主义者“这帮混蛋”。他们怎么也忘不掉自 己的犹太民族属性,要求民族文化自治。“为了事业”,列宁难道就连他所 仇视的科巴反犹太主义也想利用?
科巴干得很起劲。他写到了未来世界,那儿将由伟大的国际主义占上风, 不会有可怜的民族,而将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的统一世界。列宁关怀备至地 为他的文章做校订工作。
他写信给高尔基:“我们这儿有个出色的格鲁吉亚人坐在那儿写大文 章。”科巴在这篇文章上署了自己在党内的新化名:斯大林,意思是钢做的人。 这也成了时尚,斯克里亚宾改名为莫洛托夫(铁锤),意思是要像铁锤一样砸死敌人。有个布尔什维克的化名是博罗涅沃伊(铁甲),意思是坚如 铁甲,等等。不过,这时的科巴还不是斯大林,名气还无法跟列宁相提并论。 他这个亚洲人,对自己的主人唯命是从。
上述这些化名使聪明过人的托洛茨基感到可笑。科巴从维也纳给列宁喜 欢的人——国家杜马中的布尔什维克议会党团领袖马利诺夫斯基”写信。马 利诺夫斯基是个口才杰出的演说家,五金工人工会的组织者。同科巴进中央 一样,他也是由列宁提议选入中央的。马利诺夫斯基除了在党内担任崇高职 务外,同时也履行警察局编内密探的职责!
这就是科巴在彼得堡的接头人。从信件看,他们关系很密切。两人都是 地下工作者,都是在俄国工作的党的领导人,而不是泡在国外过流亡生活。 科巴在这封坦率的信中向马利诺夫斯基抱怨:忙于一些毫无意义的鸡毛蒜皮 的小事。这就是他对搞理论工作的评价??他感到枯燥。他在这儿不可能当 头,只能重复列宁的思想。列宁又把他派回俄国。

“这样我就认识了斯大林”
科巴回到彼得堡,领导国家杜马议会党团的工作。他又表现得极其谨慎。 作家尤里·特里丰诺夫写道:“我外婆斯托瓦京斯卡娅是布尔什维克,让女儿(即我的母亲)一起住在作秘密接头点的房子里。索利茨就躲在我外婆家原本给女仆住的一个小房间里。他是布尔什维克,流放过,坐过牢。有 一天他说,要带一个‘高加索人’同志来跟我相识。很快我就明白了,那个 高加索人已经在索利茨那儿住了好几天,只不过没出过房门罢了。我不知道, 他们在那张小铁床上是如何睡下的。看来,还是由于那些不成文的保密规定, 他们连对我也不能公开??这样,我就认识了斯大林。起先,我觉得他过于 严肃、沉闷、拘谨。原来,他最怕给别人造成麻烦和不方便。我费了大劲儿 才说服他睡到大床上,住得舒服些。每次我上班前都要请他同孩子们一起吃 午饭??可是,他整天都关在房间里,只吃面包,喝啤酒??他是 1913 年春 天在一场慈善晚会上被捕的。我们经常同某个学生会一起组织演出,对外说 是出于慈善目的,事实上是为了给党募集资金??我记得很清楚,就像是刚 发生的事那样??他坐在桌旁同马利诺夫斯基议员聊天,这时发现,有人在 盯梢??他到化妆室,让人叫我去??他说,有警察,走不了啦,马上会被 捕。让我去报告,演出前他到过马利诺夫斯基那儿。的确,斯大林一回座, 就有两个便衣走到他跟前,让他出去。当时,谁都不知道马利诺夫斯基是奸 细。”

发配天涯海角
这次判得很重。警察署的档案中写着:“第比利斯省季季一利洛村农民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被查实参加革命组织,判处流刑。”他被流放到图鲁汉边疆区,刑期 4 年。 他被送上押解犯人的火车车厢,踏上漫漫长途,经过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从那儿再到天涯海角——图鲁汉边疆区。他被用船顺 着浩浩荡荡的叶尼塞河送往修道院村,接着就到天涯之外的科斯季诺镇,然 后又转到极圈内——库列伊库镇。映入眼帘的是使他这个南国居民绝望的冰 天雪地,夏季潮湿而短暂,还有遮天蔽日的蚊群,令人睡不踏实的白夜。在这里,时光犹如停住了。一望无垠的冰原和小得微不足道的一个人。列宁的 战友——布尔什维克约瑟夫·杜布罗文斯基在这儿含恨自尽,另一位著名的 布尔什维克斯潘达良在这里死于肺结核。
当时是 1913 年,正在庆祝罗曼诺夫王朝奠基 300 周年。全国欢庆沙皇的 节日。政权显得坚不可摧。列宁悲哀地承认:他们在有生之年看不到革命成 功??科巴四处写信,可怜巴巴地诉苦。 他在写给布尔什维克议会党团的信中说:“似乎我从未经受过这么可怕的遭遇。钱都花光了,天越来越冷,已经零下 37 度,我开始莫名其妙地咳嗽。 没有存粮,面包和糖都没有,这里什么都贵。我需要牛奶、柴禾??可是没 钱。我没有阔亲戚和朋友,无处求告。我的请求是:如果议会党团还留下点 难友救济金,那么,即使给我寄 60 卢布来也好。”
他在寄给教育出版社的信中说:“我身无分文,存粮已尽?本来有点钱, 可是用来买寒衣了??能否求求熟人,弄个二三十卢布,这简直是救命 钱??”
他还给阿利卢耶夫家写信。他们一得知他的苦难处境,立即就给他寄了 钱。后来他讨厌写长信,但当时在那个可怕的不毛之地,写信是同朋友交流 的唯一机会,而除了这个不很熟悉的家庭外,孤苦伶仃的科巴没有更亲密的 人了。他写道:“我只有一个请求:不必为我花钱,您自己也需要钱,您家 人多??要是您能不时寄一些风景明信片来,写上几句话,我就心满意足 了??在这个该死的边疆,大自然单调得不像话,我真想看看好风光,哪怕 是纸上风光。”在党务档案馆里保存着阿利卢耶夫的儿子费奥多尔根据他的口述写的一个故事《暴风雪》。看来,当时科巴正好在追求娜佳·阿利卢耶娃。科巴像 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一样,常常讲述“苦难的过去”??讲他如何在北极 夜去弄鱼,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口粮”。讲他有一天差点送命:
“天越来越冷,月光照映下的雪和浮冰是蓝森森的。莽莽冰原。偏偏又刮起北风,白雪飞卷,群星无光。他遇到暴风雪了。路标消失在茫茫白雪中。 阵风刮起冰雪,打到脸上,面孔麻木了,就像罩上了一张冰做的面具。嘴里 呼出的气马上就冻住。头上和胸前盖上了一层冰甲,没法喘气,眼皮睁不开。 体温下降。可是,他还是不停地走,总算走到了??”在这期间,列宁不止一次地提出,如何帮助科巴逃出来。但是,“靴子”(供逃跑用的证件)不知为什么没有送来??然而,科巴自己为什么不逃走 呢?他从流放地逃了多少次呀!当然,这次也一定能逃出这片可怕的地方! 没那事!他痛苦不堪,但却老老实实地呆在这个地狱里。为什么?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好同科巴最大的一个疑点有关。

第 13 名奸细
记得年轻时在历史档案学院读书时,我在莫斯科中央历史档案馆实习 过,见到过莫斯科密探局的革命者卡片档案:蓝卡是布尔什维克,白卡是立 宪民主党人,粉卡是社会革命党人。卡片共三万多张,所有知名的革命者全 有。卡片反面是提供这些情报的奸细的化名。这里还有警察的绝密卡片档案——冒充革命者的奸细的档案。被招募的奸细中,最可贵的是那些能为警察 署的官员晋升开路的人。所以警官都很爱护归自己管的奸细。密探局局长祖巴托夫常说:“你们要把跟你们合作的人,看成是同你发生暧昧关系的有夫 之妇:稍有不慎,你们就会使她暴露,毁了她。”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成立了若干个专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