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后500年,你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模模糊糊——有太多东西要恶补了!不过我真的认为名字取得有点可笑,它既没有异常磁性,又是在非洲而不是在‘第谷’发现的!”
  “你说得相当正确,不过我们还是沿用那个名字。我们对石板知道得愈多,怀疑就愈深一层。尤其他们仍是地球之外存有先进科技的惟一证据。”
  “这倒挺让人惊讶的。我还以为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从某处接收到什么电波信号了。我还是小孩子时,天文学家就开始寻觅了!”
  “嗯,是有个线索啦——不过很可怕,我们不大喜欢谈。你听说过‘天蝎新星’吗?”
  “好像没有。”
  “当然啦,每天都有恒星变成新星,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它爆炸前,我们已经知道天蝎新星有几颗行星。”
  “有人居住吗?”
  “完全无从判断,电波搜寻什么也没发现。而真正的梦魇这才开始……
  “幸运的是,自动新星监测器在事件一发生的时候就发现了。爆炸并非起自恒星本身,是其中一颗行星先爆炸,然后才触发了它的太阳。”
  “我的老……对不起,请继续。”
  “你真是一点就通,行星根本不会变成新星——只有一个例外。”
  “我曾在一本科幻小说里面读到一则黑色幽默,它说——‘超新星是工业意外’。”
  “它不是超新星,可能也不只是个笑话。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某种外力在使用真空能量,结果失控了。”
  “也有可能是战争。”
  “一样糟糕,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既然我们依赖的是相同的能源,你就知道天蝎新星为什么让我们做噩梦了。”
  “我们那时候,只需要担心核电厂炉心别熔解就好了!”
  “上苍保佑,已经不用了!不过我真的很想多告诉你一点TMA0发现的经过,因为它标示着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在月球上发现TMA1已经够吓人了,但是500年之后,却出现了个更糟糕的,而且就在老家旁边——你要怎么解释老家都行。就在这儿,我们脚下的非洲。”
  



第八章 重返奥都韦峡谷
  
  史蒂芬·笛儿马可博士常常告诉自己,虽然这里距离李基夫妇500多年前挖出人类第一个祖先的地方只有十来公里,但是他们大概再也认不得这个地方了。全球气温上升与“小冰河期”(被了不起的科技给缩短了)改造了景观,也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物相。橡树和松树仍然努力向上生长,要与气候变化一较短长。
  若说现在,公元2513年,在奥都韦峡谷还有东西没被那些狂热的人类学家给挖出来,实在很难令人相信。然而,最近爆发的山洪(其实根本不应该再发生的)重塑了这个地区,切掉了几米厚的表土。笛儿马可利用这大好机会——就在那里,在深层扫描的极处,出现了某样令他无法完全置信的东西。
  花了一年多缓慢而小心的挖掘工作,才能接近那个鬼魅般的形体,并发现真相远比他所敢想像的更奇怪。挖掘机迅速移去上面几米的表土,然后便依照传统,由奴隶般的研究生接收。他们的工作得到四只猩猩的协助——或说妨碍,笛儿马可倒是觉得它们带来的麻烦大于它们的价值。然而,学生都爱极了这些基因改造过的猩猩,像对待智能不足却讨人喜爱的孩子一般。也有传言说,这种关系可不是仅止于精神层面。
  无论如何,最后这几米完全由人手进行,通常是使用牙刷——还是软毛的,在上面轻轻地刷。现在总算完工了:即使是霍华德·卡特,那位看见图唐卡门金字塔第一道金光闪烁的人,也未曾发现这样的宝物。从此刻开始,笛儿马可知道,人类的信仰与哲学将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块石板,看来和500年前在月球上发现的那块是双胞胎,就连周围的挖掘穴,大小也几乎一模一样。像TMA1一般,它也完全不反光,非洲烈日炫目的强光与太隗苍白的微光,都被它一视同仁地吸收掉了。
  一面领着相关人士下到挖掘穴里(包括六七位世上最有名的博物馆馆长,三位杰出的人类学家和两位媒体领袖),笛儿马可一面在想,这么一群杰出优秀的人士,是否曾经如此沉默。但只要他们了解了周围数以千计的人造器物所代表的意义,这漆黑的长方石板绝对会制造出这样的效果。
  这里是考古学家的宝窟——粗糙打磨的燧石工具、数不清的人骨、兽骨,全部都细心地排列过。数百年以来,不,数千年以来,这些卑微的礼物,被拥有智慧曙光的人类祖先带到这儿,奉献给超出他们理解之外的神奇。
  同样也超出我们的理解之外,笛儿马可常常这么想。不过有两件事他是很确定的,虽然他不知能否证明。
  这就是——时间也好、地点也好——人类真正的开始。
  还有,这块石板,便是人类诸多神祇的起源。




第九章 空中花园

  “昨晚我房里有老鼠,”普尔半开玩笑地抱怨,“可不可能帮我找只猫来?”
  华勒斯博士看来有点迷惑,继而哈哈大笑。
  “你一定是听到哪只清洁微电鼠的声音了。我会去检查程序,免得再吵到你。如果你瞥见哪只在执勤,小心别踩到它。若是真的踩到了,它会呼救,把所有的同伴都叫来收拾残局。”这么多东西要学——时间却那么少!不,普尔提醒自己,事情并非如此。很可能有一整个世纪在等着他,而这都要归功于这个时代的医学科技。这想法带给他的与其说是喜悦,倒不如说是恐惧。
  但至少他现在能轻轻松松听懂大部分的谈话,也学会正确的发音,让英迪拉不再是惟一能了解他的人。他很高兴如今英文是世界语言了,虽然法文、俄文和中文仍有众多使用者。
  “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英迪拉——大概也只有你能帮我。为什么每次我说‘老天’,别人都一副很不自在的样子?”
  英迪拉不但没有不自在的样子,还大笑起来。
  “说来话长。如果我的老友可汗博士在这儿就好了,他会解释给你听——不过他人在木卫三甘尼米德,治疗那些所剩不多的‘善男信女’。在所有的古老信仰都被否定之后——哪天我一定要告诉你教宗碧岳20世的事情,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还是需要一个名字来代表‘第一因’或‘宇宙的创造者’,如果真有那么一个的话……
  “有很多建议,‘上主’啦,‘真神’啦,‘诸神’啦,‘梵天’什么的。统统都试过了,其中有些到现在还有人用,尤其是爱因斯坦最喜欢的‘老家伙’。不过现在好像流行用‘上苍’。”
  “我会尽量记住,不过我还是觉得蛮蠢的。”
  “你会习惯的。我还会教你一些其他合适的感叹词,用来表达你的感觉……”
  “你说所有古老的宗教都被杏定了,那现在的人信什么呢?”
  “少之又少。我们不是泛神论者,就是一神论者。”
  “听不懂了,请下定义。”
  “在你的时代,这两者已经有所不同;不过现在最新定义如下:一神论者相信顶多只有一个神;泛神论者则说不止一个神。”
  “对我来说,没什么差别。”
  “并非人人如此;如果你知道那掀起了多严重的争论,一定会很惊讶。5世纪以前,有个家伙用所谓的‘超现实数学’去证明在一神论与泛神论中间有无限多个等级。结果,当然就像大多数挑战无限大的人一样,他最后疯了。顺便告诉你,最有名的泛神论者都是美国人——华盛顿啦,富兰克林啦,还有杰斐逊。”
  “比我的年代稍微早些——不过,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点,真令人讶异。”
  “现在我有好消息要宣布。安德森教授终于说,那个词是什么?OK。你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可以搬到自己的房间安顿下来了。”
  “真是个好消息。在这里大家都对我很好,不过我乐于拥有自己的天地。”
  “你需要新衣服,还要有人教你怎么穿,并且帮你处理很花时间的日常琐事。所以我们自作主张帮你安排了一个私人助理。进来吧,丹尼……”
  丹尼是个身材矮小、肤色微黄、大概30多岁的男子。出乎普尔意料之外,他并不像别人一样与普尔击掌招呼,借此交换信息。没错,普尔没多久就看出丹尼没有“身份”:碰到需要的时候,他就拿出一片小小的长方形塑料片,那显然与21世纪时的“智能卡”功能相同。
  “丹尼同时也是你的向导和——那叫什么?我老是记不得——发音跟‘南胡’差不多的。他接收过这项工作的特别训练,相信会让你十分满意。”
  虽然普尔很感激这样的安排,不过还是感到有点不太自在。一名男仆,拜托!他甚至想不起来自己是否曾经见过;在他那个时代,仆人就已经是濒临绝种动物。他开始觉得自己像是20世纪早期英文小说里的人物了。
  “在丹尼准备帮你搬家的时候,我们来个小小的旅行,到上面……到‘月层’。”
  “太棒了。有多远?”
  “喔,大概1.2万公里吧。”
  “1.2万公里!那要好几个钟头!”
  英迪拉似乎对他的反应有点惊讶,随即露出微笑。
  “没有你想的那么远。我们还没有‘星舰影集’里的传输器——不过我相信他们还在努力!所以你有两个选择,我也知道你会选哪一个。我们可以坐外电梯上去,顺便欣赏风景;或者搭内电梯,享受一顿大餐和一点娱乐。”
  “我不懂怎么有人想待在里面。”
  “这你就不知道了。对某些人而言,那可是很令人头昏眼花的——尤其是住在低层的人。一旦高度不再是用米,而是用几千公里为单位,就连自诩不怕高的登山客也会脸色发青。”
  “我愿意冒这个险,”普尔带着笑容回答,“我还去过更高的地方。”
  他们通过设在高塔外墙的双层气闸(是想像力作祟吗?还是他真的感觉到一阵晕头转向?)进入一处类似小型戏院的地方。观众席一排十张椅子,共有五排,分成五层,全部朝着一面巨大的观景窗户。这样的景象仍令普尔惊慌失措,因为他没法完全忘却数以百吨的气压猛然爆入太空的景象。
  其他的十来位乘容,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看来是十分安逸。当他们认出普尔后,都对他颔首微笑,然后转回头去继续欣赏风景。
  “欢迎来到天空厅。”一成不变的自动语音说到,“我们将于五分钟后开始上升,下层备有点心及盥洗室。”
  这趟旅行不知道要多久?普尔纳闷。我们要旅行超过2万公里,一来一回:这将和我在地球上所知道的任何电梯旅行,都不相同……
  在等待上升的时候,他尽情地欣赏在2000公里下方展开的、令人惊叹的景观。现在是北半球的冬天,不过气候真的改变得很厉害,因为在北极圈南部只有一点点雪。
  欧洲几乎晴朗无云,清楚的地理特征让普尔目不暇给,他一个接一个认出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即使在他的时代,这些都市也已经开始缩小。随着通讯科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些都市现在变得更小了。还有一些水域出现在不大可能的地方——撒哈拉北部的色拉定湖,就几乎是个小型海洋。
  普尔全神贯注在风景上,几乎忘了时间的流逝,他突然发觉早就过了不止五分钟,可是电梯还是静止的。有什么事不对劲吗?还是他们在等某个迟到的旅客?
  然后他发现一件十分古怪的事情,让他起初拒绝相信自己的眼睛。景色扩大了,好像他已经上升了数百公里一般!甚至他注视着的时候,还注意到有新的地貌爬进窗框。
  普尔笑了起来,因为他想到了再明显也不过的解释。
  “差点被你骗过去了,英迪拉!我还以为是真的,不是录像投影!”
  英迪拉椰揄地望着他。
  “再动动脑筋吧,弗兰克。我们十分种前就开始上升了。现在时速至少是1000公里。虽然我听说这种电梯可以达到100倍童力加速度,不过在这么短的旅程中则不会超过10倍。”
  “不可能!在离心机里最多只能到6倍,我也不喜欢体重变成半吨的感觉。我们进来之后就没有移动过,我确定。”
  普尔稍微提高了声音,突然警觉到其他的旅客都在假装不注意他们。
  “我不晓得他们怎么办到的,弗兰克。不过这叫惯性场,有时候也叫‘萨哈鲁普理论’,‘萨’是指著名的俄国科学家萨哈罗夫。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渐渐地,普尔心里逐渐清明,还伴随着一种敬畏的诧异感:这的确是“与魔法无异的科技”。
  “以前我有一些朋友,曾经幻想过‘太空引擎’——也就是可以取代火箭的能量场,移动时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加速度。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过现在看来他们倒是对的!我还是很难相信……而且,除非我弄错,我们开始失重了。”
  “对——正在调整到月球值。等一下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月球。不过看在老天的分上,弗兰克——拜托你忘掉自己是工程师,好好欣赏风景就好。”
  这个建议不错,但即使看着完整的非洲、欧洲和大半的亚洲飞入眼帘,普尔还是无法忘怀这惊人的发现。不过,不应该那么惊讶的。他也知道从他的时代开始,太空推进系统已有重大的进展,却没想到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么戏剧性的应用——如果说3.6万公里高的摩天大楼,也算是日常生活的话。
  火箭时代一定在好几个世纪前就结束了。他所有的知识,无论是关于推进系统、燃烧室、离子推进器或聚变反应炉,都完全过时了。当然,那些都已经无所谓——但是他可以了解,当帆船被蒸汽船给淘汰时,那些船老大是如何的悲哀。
  自动语音宣布:“我们将于两分钟后抵达,请不要忘记您随身携带的行李。”此时,普尔的心情突然变了,忍不住微笑起来。
  在一般的商业飞行时,他不知听过多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