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深海荒漠中,沿着窄窄的肥沃地带,整个文化甚至文明都有可能兴起又衰败。在木卫二的帖木儿或拿破仑指挥之下,也许有军队行进——或说泅水,而这世界的其他部分却毫无所悉,因为所有绿洲都相互隔绝,犹如行星彼此。沐浴在熔岩流的温暖中的生物,与在地热口周遭觅食的生物,都不能穿越介于彼此孤寂岛屿间的蛮荒野地。就算出现过史学家和哲学家,每个文化也将深信自己是宇宙中的惟一。
  但在绿洲之间也并非是全然的生命荒漠,还有更顽强的生物,能够忍受酷烈的环境。有些是木卫二的“鱼”:流线型的身躯,由垂直的尾巴推进,并由沿着身体生长的鳍操控方向。与地球最成功的海洋居民相似,乃是必然:面对同样的工程问题,演化必定会给予一致的解答。看看海豚与鲨鱼,外表几乎一模一样,但在演化树上却相距如此遥远。
  然而,木卫二海洋中的鱼和地球上的,却有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它们没有鳃。因为在它们优游的海水中,没有丝毫氧气可供呼吸。就像地球上地热口周边的生物一般,它们的代谢以火山环境中所盛产的硫化物为基础。
  只有极少数生物拥有眼睛。除了熔岩流泻时的闪光,和偶然可见的、为求偶或追猎所发出的生物冷光,这是个没有光的世界。
  这也是个命运多舛的世界。不单因为它的能量来源零星且变幻不定,也因为操控这些能源的潮汐力正不断减弱。就算发展出真正的智慧,欧星人也会被困在火与冰之间。
  除非出现奇迹,不然它们会因为小世界终将冰封而灭亡。
  太隗,则成就了这项奇迹。




第二十六章 钱氏村
  
  在最后一刻,当他宁静地以时速100公里来到海岸边时,普尔不知会不会功亏一篑。但即使当他沿着“长城”黝黑险峻的表面飞过,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替木卫二的石板取这个名字,真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因为,与它自己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小兄弟不同,老大哥水平地竖立,长度超过20公里。虽然它的真实尺寸要比TMA0和TMA1大上数十亿倍,但比例却一模一样——那数世纪以来,激发许多探讨数字神秘关系的1∶4∶9。
  它的垂直面几乎高达十公里,所以有个挺唬人的理论坚称,除了其他的功能外,“长城”还是一面防风墙,保护钱氏村免受偶尔来自伽利略海的猛烈暴风袭击。现在的气候已经稳定,暴风不再那么频繁;但在1000年前,对那些刚从海洋中冒出头的生物来说,还真是个很大的威胁。
  虽然普尔早已打定主意,却一直拨不出时间去看“第谷石板”——当年他出发去木星时,那还是最高机密呢。地球的重力,又让奥都韦峡谷变得那么遥不可及。不过他已看过太多次它们的影像,早已对它们了如指掌。(他常常想,又有多少人非常了解自己的手掌呢?)除了尺寸天差地远外,还真是难以区分TMA0、TMA1与“长城”(或者说,列昂诺夫号在木星轨道上遇见的“老大哥”)之间的不同。
  根据某些疯狂到近乎真实的理论所云,其实石板只有一个原型,而其他的不论大小,不过是它的投射或影像罢了。普尔注意到“长城”黝黑高耸而无瑕的表面,不禁想起这些论点。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这么多世纪,表面上总该有些斑点刮痕吧!但它看起来那么光洁,好像刚被一队擦窗大军仔细擦拭过。
  然后他想起,每位去看TMA0和TMA1的人,都会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冲动,想摸摸那看来光洁无瑕的表面,但没有人成功过。手指也好,金刚钻头、镭射刀也罢——统统斜掠过石板,仿如石板表面覆有一层不能穿透的薄膜。或者说,好像是(这又是另一个热门的理论了)它们并非真正处于这个宇宙,而是和这个宇宙之间相隔着完全无法通过的几分之一厘米距离。他沿着“长城”从容不迫地绕了一圈,“长城”却完全不为所动。然后他把航天飞机(仍然保持手动,免得木卫三控制中心又想“拯救”他)驶近钱氏村的外围,盘旋其上以便寻找最好的地点降落。
  透过游隼号小小全景窗看出去的景致,对他再熟悉不过了!他在木卫三上常检视这些记录,但没想到有天可以亲眼目睹。看来欧星人完全没有城乡规划的概念:在约一公里见方的范围内,四下散布着数百个半球型结构体。有些好小,就算人类小孩待在里面都嫌挤;虽然也有些大到装得下整个家族,但统统不超过五米高。
  它们都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在双重日光下,闪着白惨惨的光芒。地球上,面对既寒冷又缺乏物质的环境挑战,爱斯基摩人也找到了相同的解决之道。换句话说,钱氏村里的小屋,也都是用冰搭成的。
  取代街道的是运河,这对那些仍然未脱离水陆两栖、还会跑回水里睡觉的生物来说,真是再适合也不过了。此外,大家也相信,它们还回去进食和交配,不过两种假说都尚未获得证实。
  钱氏村享有“冰上威尼斯”的声誉,普尔不得不同意,这还真是个妥帖的描写。然而目光所及,却没有任何威尼斯市民,这个地方看来似乎已被遗弃多年。
  还有一件神秘的事:尽管太隗比遥远的太阳明亮50倍,而且一直固定在天上,卫二人似乎仍被古老的日夜节律死锁了。它们在日落时回到海里,然后随着太阳升起冒出来——虽说亮度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说不定在地球上也有类似的情节;在那儿,微弱的月亮和明亮得多的太阳,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同样的控制力。
  再过一个小时就日出了,那时,钱氏村的居民将回到陆地,进行它们慢吞吞的活动——依照人类标准,它们当然是够慢了。驱动欧星人的硫基生化反应,效率比不上为地球绝大多数动物提供动力的氧化反应。即使是树獭都能轻轻松松跑赢欧星人,所以很难说它们有潜在的危险性。这是“好消息”;“坏消息”则是:即使双方都有诚意,试图沟通的过程也将非常缓慢——说不定还会冗长到令人无法忍受。
  普尔判断,该是回报木卫三控制中心的时候了。他们一定非常紧张,而且他也纳闷,不知他的同谋钱德勒船长应付得怎么样。
  “游隼号呼叫木卫三。毫无疑问,你们看得到我已经——呃,被带到钱氏村上空,对方似乎没有敌意。这里目前是‘太阳夜’,欧星人都还待在水里。我一旦降落,会再呼叫你们。”普尔让游隼号像片雪花般轻轻降落在一块平坦的冰面上,他相信蒂姆一定会以他为荣。他并没有利用游隼号的稳定性取巧,而是用惯性引擎抵消了航天飞机绝大部分的重量——希望正好够重,免得它不小心被风吹走了。
  他已经在木卫二上了,是千年以来第一人。当老鹰号着陆月球时,不知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林是否也有这种飘飘然的感觉?也许他们登月小艇既原始又不聪明的系统,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吧。
  游隼号当然都是自动的。小小的驾驶舱里现在非常安静,只有不可避免、也是令人心安的电子仪器运转顺畅的沙沙声。当钱德勒的声音(显然事先录好)打断了普尔的思绪之际,给了普尔相当大的震撼。
  “你成功了!恭喜你!如你所知,我们将于下下周返回柯伊伯带,但你应该有足够的时间。
  “五天后,游隼号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有你或没有你都一样,它会自己找路回家。所以祝好运喽!”
  
  普琳柯小姐
  启动加密程序
  储存
  
  嗨,蒂姆,多谢那则令人振奋的信息!用这程序让我觉得好蠢,好像间谍肥皂剧里的特务。在我出生前,那些肥皂剧可热门了;话说回来,它多少有些隐秘性,可能会有用。希望普琳柯小姐下载得够完整……当然啦,普小姐,我只是开玩笑!
  对了,我不断接到太阳系里各新闻媒体一大堆问题,可不可以帮我挡一下?不然转给泰德博士也成,他会乐于与他们周旋……
  既然木卫三一直监看我,我就不浪费唇舌告诉你我看到些什么了。如果一切顺利,几分钟内我们就会有所行动。欧星人浮出水面时,会发现我早就安安稳稳地坐在这儿,等着迎接它们。到时就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个好主意……
  不管发生什么事,1000年前张博士和他的伙伴降落在这里时所受到的震撼,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离开木卫三前,我又重新听了一次他那著名的遗言。我得承认,它让我有种阴森森的感觉——没法不去想,不知那样的事有没有可能再度发生……我可不愿像可怜的张博士那样子永垂不朽……
  当然啦,如果出了岔子,我随时可以升空……我刚才又有一个有趣的想法……不知道卫二人有没有历史——任何形式的记录……关于1000年以前,发生在离此不远处的事件?




第二十七章 冰与真空

  “这是张博士,自木卫二呼叫,希望你们听得到,尤其是弗洛伊德博士——我知道你在列昂诺夫号上面……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把宇宙飞行服上的天线朝向我认为你所在的位置……请将我的信息转送地球。
  “钱学森号在三个小时前被摧毁,我是惟一的生还者。利用宇宙飞行服上的无线电——不知道射程够不够远,但这是惟一的机会。请注意听……
  “木卫二上面有生命。重复:木卫二上面有生命……
  “我们平安降落。检查所有的系统,并拉出水管,立刻开始把水汲入推进槽……以免我们必须匆忙离开。
  “一切依照计划进行……顺利得令人不敢相信。李博士和我出去检查水管绝缘层时,水槽已经半满。钱学森号停在——当时停在离‘大运河’30米左右远。水管直接从宇宙飞船上伸出来,往下穿过冰层。冰非常薄,走在上面不安全。
  “木星那时如一弯新月。我们有五千瓦的照明,成串挂在宇宙飞船上,看起来像圣诞树——好美,冰上还有倒影……
  “是李博士先看到的——从深处浮起一大团深色物体。起先我们以为是一大群鱼,但实在太大了,不可能是单一生物体——然后它开始突破冰层,并朝我们前进。
  “它看起来像一大丛湿淋淋的海草,沿着地面爬行。李博士跑回宇宙飞船去拿相机,我留下来继续观察,并透过无线电回报。那个东西移动得很慢,我可以轻易逃开。我的兴奋大过警觉,还自以为知道它是什么生物——我看过加州外海的海带林照片——我真是大错特错。
  “……我看得出它现在有麻烦。这里低于它正常环境的温度150度,它不可能存活。它一边移动,一边被冻得硬邦邦的——像玻璃般一块块碎裂——但它还是持续朝宇宙飞船前进,像一阵黑色的潮水,移动得愈来愈慢。
  “我仍然非常惊讶,没办法好好思考,也无法想像它究竟想做什么。就算朝着钱学森号前进,它看起来还是完全不具威胁性,像——嗯,一小片在移动的森林。我还记得自己在微笑,因为它令我想起莎剧麦克白中的柏内森林……
  “然后,我才突然意识到危险。虽然它一点恶意也没有——但它很重——就算是在这么低的重力下,它身上的那些冰一定也有好几吨。它正缓慢地、痛苦地爬上我们的起落架……架子开始变形,全是慢动作,好像在梦里——或者说,在噩梦里……
  “一直到宇宙飞船开始倾斜,我才了解那东西究竟想干什么,但为时已晚。我们本来可以救自己一命的——只要把灯关掉就成了!
  “也许它是向旋光性的,由透过冰层的阳光,驱动它的生物周期。也可能它就像飞蛾扑火一般被吸引过去。我们的聚光灯,一定比木卫二上任何东西都要明亮,即使太阳也比不过……
  “然后宇宙飞船就垮了。我看见船身裂开,水气凝结形成一团雪花。所有的灯都灭了,只剩下一盏,在一条离地面几米的电缆上来回摆荡。
  “我不知道紧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我所能记得的下一件事,是自己站在灯的下面、在船骸的旁边,新形成的雪花像细致的粉末般笼罩着我。我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迹非常清楚地印在上面。我一定是跑过来的,也许才刚刚过了一两分钟而已……
  “那棵植物——我还是把它想成植物,一动也不动。不知是否被撞伤了;粗如人臂的大块碎片,像树枝般裂开。
  “然后,主体再度动了起来。它抽离船身,开始向我爬来。那时我终于确定这东西是感光的。我就站在这盏一千瓦的灯正下方,灯已不再晃动。
  “想像一棵橡树——说是榕树更像,它有无数的枝条——因为重力的关系而瘫在地上,还挣扎着在地上爬动。它挪到距灯光不到五米处,然后开始解散,直到形成一个围着我的正圆形。想必是它所能忍受的极限吧——此时,光的吸引力变成排斥力。
  “之后好几分钟的时间,它一点动静也没有。不知是不是死了——终于冻僵了。
  “然后我看到许多枝条上生出大朵的芽苞,好像在看慢拍快放的花开影片——我认为那些是人头般大的花。
  “色彩艳丽的细致薄膜开始绽放了,即使在那种时刻,我还是想着没有人——没有任何‘东西’曾经好好看过这些色彩,直到我们把光——我们那些要命的光啊——带到这个世界。
  “那东西不知是卷须抑或雄蕊,正孱弱地摆动着……我走到那堵围着我的活墙壁前面,才能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头到尾,我一点都不觉得这生物可怕。我很确定它没有恶意——如果它真有意识。
  “有许多朵花,各在不同的绽放阶段。这会儿它们让我想起蝴蝶,刚刚羽化的蝴蝶——翅膀皱巴巴,依然脆弱——我愈来愈接近真相了。
  “但它们冻僵了!才成形便死去。然后,一只接着一只从母体的芽苞上飘落。它们像搁浅在陆地上的鱼一般乱跳一阵——而我终于了解它们究竟是什么了。那些薄膜并非花瓣——而是鳍,或者相似的什么东西。是这个生物的泳行幼虫。也许它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里都附着在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