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称:超越细菌层次的生命形式,是一种如此“非必然”的现象,就算不是在整个宇宙中,但至少在银河系里,人类是孤独的。TMA1则令他们哑口无言,心服口服。
  哥力亚号的船员对普尔那个时代的科技较感兴趣,对政治与经济则不然。而且特别着迷于发生在那时的革命:真空能量的驾驭敲响了化石燃料时代的丧钟。20世纪烟雾弥漫的都市,以及石油时代的垃圾、贪婪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灾难,实在令他们难以摄像。
  “别怪我!”经过一轮批评后,普尔玩笑似的反击,“无论如何,看看21世纪制造的那团混乱吧。”
  桌旁响起一阵异口同声的“你这是什么意思?”
  “好,一旦所谓的‘无限动力时代’上路后,每个人都掌握了数百万千瓦又便宜又干净的能源——你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喔,你是说‘热危机’呀,可是后来解决啦。”
  “在最后关头——你们用反射镜遮住半个地球,把太阳的热反弹回太空。不然的话,地球现在会被烤得和金星一样焦。”
  船员们对于第三个千禧年的历史所知极其有限,普尔却对自己时代之后数世纪的事件了如指掌,而让他们惊讶不已(这都要归功于他在星城所受的密集教育)。不过,普尔也很得意地注意到,他们对发现号的日志相当熟悉,那本日志已经成为太空时代的经典记录之一。他们看待它的方式,普尔觉得就像是在看维京人传奇一般;他常得提醒自己,他所处的时代,是介于哥力亚号和首批横越大西洋的船只年代之间。
  “在你们的第86天,”第5天晚餐时,星星提醒他,“曾经以不到2000公里的距离,经过7794号小行星,还发射了一枚探测器上去,记得吗?”
  “我当然记得。”普尔有点冲动地答道,“对我来说,那时不到一年前的事。”
  “喔,对不起。明天我们会更接近13445号,想不想看看?有自动导航和固定框架,我们应该有个10毫秒的发射窗口。”
  一百分之一秒!在发现号上那次的几分钟已经够令人血脉喷张了,而现在,一切竟要以快50倍的速度发生……
  “13445号有多大?”普尔问。
  “30×20×15米。”星星回答,“看起来像被打烂的砖块。”
  “抱歉,我们没有小子弹可用。”推进说,“你有没有想过7794号会反击?”
  “从来没想过。不过它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给天文学家,所以还是值得冒个险……不管怎样,似乎没必要为了百分之一秒烦恼。无该如何,还是谢谢你。”
  “我了解。看过一颗小行星,就等于全看过了——”
  “才不是呢,芯片。我在爱神星上的时候——”
  “你讲过十几遍了——”
  普尔对他们的讨论充耳不闻。他的思绪回到了1000年前,想着在最后的灾变之前,发现号的任务中惟一令人兴奋的时刻。虽说他和鲍曼都清楚知道,7794号不过是一块没空气没生命的大石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感受。这是他们在木星这一侧所能碰到的惟一固体物质,他们看着它,心情像是长期航海的水手,绕着无法登陆的海岸航行般。
  13445号缓缓地由这头转到那头,可以看到表面斑驳凌乱散布的光影。有时像个远方的窗户闪闪发光,如同结晶物质露出的结晶面,在阳光下闪烁……
  他也记得,在他们等着着自己瞄得准不准之际,那种不断增强的兴奋感。要打中这么一个小目标并不容易;尤其是它在2000公里外,以每秒20公里的相对速度移动。
  然后,衬着小行星的黑暗部分,突然爆出一阵耀眼的光芒。那颗小小的纯铀238子弹以流星的速度撞了上去。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它所有的动能都化为热能。一团刺目的白色气体喷入太空,而发现号的摄影机正记录着迅速消失的光谱线,捕捉炽热的原子透露出的信息。几个小时后,地球上的天文学家首度知道了小行星外壳的成分。虽然没有太大的惊讶,但也开了几瓶香槟。
  钱德勒船长自己鲜少参加餐桌上的民主讨论。看着船员在这般非正式的气氛下放松,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似乎就满足了。只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吃饭时不许讨论正事,如果有技术或操作上的问题,一定要在别处解决。
  普尔惊讶地(也有点震撼地)发现,船员对哥力亚号各系统的知识相当肤浅。他问的那些问题应该很容易就可以回答,但他们竟然都叫他去查船上的记忆库。不过不久之后他便了解,在他的时代所接受的那些彻底的训练,已经不再可能了,宇宙飞船的操控牵涉了太多复杂的系统,让人没办法全部专精。专家面对自己的仪器,只要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可靠性全依赖不厌其烦的自动侦测,人类介入很可能弊大于利。
  幸好,这趟旅程中两者都不需要:当新太阳——太隗盘踞在眼前的天空之际,这已经是任何船老大梦寐以求、最平静无事的旅程了。




第三篇 伽利略诸世界

  即使到了今天,那些巨大卫星(同属那颗一度称为木星的行星)仍带着许多未解的谜团。这四个世界虽然都绕着同一颗行星公转,大小也相差无几,但其他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为什么?
  只有木卫一伊奥(最内侧的卫星)才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它是如此接近木星,以至于重力潮汐不断搓揉它的内部,而产生异常大量的热——是啊,这么多的热量,因此其表面呈半融化状态。它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剧烈的世界,木卫一地图的有效期只有数十载。
  虽然人类未曾在如此不稳定的环境中设置永久性的基地,但还是有数不清的着陆行动,以及持续不断的自动监测(2571号探险队的悲壮命运,参见《小猎犬五号》)。
  木卫二欧罗巴,距离木星第二近的卫星,原本完全为冰所覆盖。除了裂隙造成的复杂脉络外,并未展现多少特征。主宰木卫一的潮汐力,其威力在此则弱得多;但仍制造出足够的热能,让木卫二得以拥有由液态水所组成的全球性海洋,其中演化出许多奇异的生物(参见宇宙飞船《钱学森号》、《银河号》及《宇宙号》)。其实在木星转变为小太阳“太隗”以后,木卫二上的所有覆冰就几乎都融化了,而范围广大的火山活动则生成了几座小岛。
  众所周知,1000年来,几乎未曾有人登陆木卫二,不过人类仍持续监视该卫星。
  木卫三甘尼米德,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直径5260公里),也同样受到新太阳诞生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可供呼吸的大气,但其赤道地区温度已高到足以让地球生物存活。大部分的居民都积极参与改造活动与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殖民地为狼神市(人口4.1万),位于南极附近。
  如同木卫三一般,木卫四卡利斯多也完全不一样。它的表面布满各种大小的陨石坑,为数之多,以致彼此重迭。那样的轰击必定已持续数百万年,因为新的陨石坑已经完全掩盖了旧的。木卫四上并无永久基地,但建有数座自动观测站。
  (摘要,纯文字,节录自《外太阳系旅游指南》,p.219,第三版)




第十七章 木卫三
  
  弗兰克·普尔睡过头,是件很不寻常的事,不过前一晚他不断被怪异的梦境惊醒。过去与现在纠缠不清,有时他在发现号上面,有时在非洲塔里,有时又回到童年,和一些自以为早就遗忘了的朋友在一起。
  我到底在哪里?当他挣扎着要恢复清醒时,他边问自己,边像个溺水的人一般挣扎。床的上方恰好有扇窗子,挂着厚度不足以遮住外面光线的窗帘。普尔记起20世纪中期飞行器慢得可以用头等卧舱为号召的时代;那种复古的享受他还未曾尝试过(那时候还有旅行社以此招揽生意呢),不过他不难假想自己此刻正身历其境。
  他拉开窗帘,往外看去。不对,他并非在地球的天空苏醒,虽然下方绵延的景致不能说不像南极,但南极却从未沐浴在两个太阳下。当哥力亚号掠过之际,正好是两个太阳同时日出的奇景。宇宙飞船正盘旋在一片略覆着白雪的广袤田地上空不到100公里处。不过,看来要不是农夫喝醉酒,就是导引器发疯了,因为犁沟渠朝着四面八方蜿蜒,有时彼此交错,要不就又掉头回来。岩层上四处点缀着不起眼的灰圈圈,是亘古时流星撞击所留下的阴森洞穴。
  所以这就是木卫三喽,普尔懒洋洋地想着。人类的最前哨!头脑清楚的人怎么会想住在这里?嗯,我在冬天飞过格陵兰和冰岛上空时,也曾这么问过自己……
  这时传来了敲门声,和一句“我可以进来吗?”,也不等他回话,钱德勒船长便自个儿进来了。“还以为会让你睡到着陆呢!那个‘航末同欢会’的确比我预期的久了一点,但我可不能冒喋血的危险提早结束。”
  普尔哈哈大笑,“太空里发生过喋血事件吗?”
  “喔,很多啊!不过不是在我的时代。既然谈起这件事,你不妨说哈儿是始作俑者……对不起,我可能不该——快看,那就是木卫三市!”
  出现在地平面上的,是看来呈棋盘状交叉的街道,但有稍许不规则。这是殖民地在未经都市规划下,慢慢成长扩充的典型结果。它被一条宽阔的河流分成两半,普尔想起木卫三的赤道地区,已经暖到液态水可以存在,这让他回忆起从前看过的一幅中古伦敦木刻画。
  他注意到钱德勒兴味盎然地看着他……当他明白这:“城市”的尺度之际,那种幻觉便消失了。“木卫三人,”他酸酸地说,“体型一定很大吧,才会把路开成五或十公里宽。”
  “有些地方还宽达20公里呢,厉害吧?其实这都是冰的扩张和收缩造成的。大自然真是奇妙……我可以带你瞧瞧一些更人工的图案,不过没有这个这么大。”
  “我小时候,人们大惊小怪说火星上有个人脸。当然啦,结果是个被砂风暴切雕过的山丘……地球的沙漠里就有一大堆类似的。”
  “不是有人说,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吗?在木卫三市也是一样,有些疯子还宣称它是外星人盖的。不过只怕它撑不了多久了。”
  “为什么?”普尔惊讶地问。
  “它已经开始崩溃了,因为太隗融解了永冻土。再过个100年,你就认不得木卫三了……那是吉耳格美什湖畔——如果你看仔细一点的话——在右边——”
  “我看到了。那是怎么回事?就算气压这么低,也不应该是水在沸腾吧?”
  “是电解厂,不知一天要生产多少亿兆公斤的氧。氢当然就直接往上升,然后消失,至少我们是这么希望的。”钱德勒愈说愈小声,然后用一种很不寻常的心虚语气重新开始:“下头所有那些美丽的水资源——木卫三连一半都用不着!你可别跟人家说,不过我正在想办法弄些到金星去。”
  “比推彗星还容易吗?”
  “就能量的考量而言,没错,木卫三的最低脱离速度不过每秒三公里。而且省时得多,只要几年就够了,不用等上几十年。但还是有些实际上的困难……”
  “我能体会。你要用巨型火箭把水射出去吗?”
  “喔,不是。我会利用穿过大气层的高塔,像地球上的那种,不过小多了。把水抽到塔顶,让水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再利用木卫三的自转把冰往正确方向甩出去。路上会有些蒸发损失,不过大部分都能抵达——有什么好笑的?”
  “对不起!我不是笑你的想法,听起来相当有道理。不过你可把我带回鲜活的回忆里了。我们以前有一种庭院洒水器,就是利用水的喷射力让它转个不停。你计划的是一模一样的东西,不过尺度大了点……用的是整颗星球……”
  突然,另一个来自过去的影像抹去了一切。普尔记得在亚利桑那的大热天里,在庭院洒水器缓缓喷出的旋转水雾中,他和瑞基很喜欢在会动的云雾里追逐。
  其实钱德勒船长比他所假装的吏为敏感:他知道何时该离开。
  “得滚回船桥去了。”他粗鲁地说,“在狼神市降落时再见啦。”




第十八章 大饭店
  
  木卫三大饭店(在整个太阳系里自然是称作“三大饭店”)当然一点也不大,而且,在地球上如果能被评为一颗半星,就算运气好了。由于最接近的竞争者也在几亿公里外,所以饭店的管理阶层并不觉得需要非常努力。
  不过普尔没有怨言。虽然他常希望丹尼还在身边,帮忙处理日常琐事,并和身边那些半智能装置作更有效率的沟通。当房门在(人类)服务生背后关上的时候,普尔感到一阵恐慌。显然服务生对这位贵客的光临感到无比敬畏,以致忘了跟他解释如何操作客房服务。在对没反应的墙壁说了五分钟毫无成果的话之后,普尔终于联系上一个可以了解他的口音及指令的系统。“星际新闻”会怎么报道呢?名航天员受困三大饭店套房,饥寒交迫至死!
  还有更讽刺的事。虽说三大饭店未能免俗地要为惟一的豪华套房命名,但当他被带进“鲍曼套房”的时候,普尔看到同船老伙伴的古典真人尺寸全息像,还是吓了一大跳。他也认得那个影像;他自己的正式肖像也是在那时候制作的,就在任务开始前不久。
  普尔很快就发现,哥力亚号上的大部分伙伴在狼神市都有家室,而且他们都急着要在预定停泊的20天里,让普尔见见他们的另一半。普尔几乎立刻一头栽进这个前哨殖民地的社交与工作中,现在,反而是非洲塔比较像遥远的梦了。
  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普尔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对小社区的怀旧情感: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在真实生活里,而不是计算机位空间中的虚像。狼神市的人口,比他印象中旗杆镇的还要少,倒是与此理想相去不远。
  三个主要的气压穹顶,每个直径两公里,就矗立在可远眺绵延不断冰原的台地上面。木卫三的第二个太阳(过去叫木星)所提供的热远不够融解极冠,而这也是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