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6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弗伦奇等待的,正是这些轰炸机的侦察报告。

这次,没让他久等。

大约十点四十分,空军就发来了第一份侦察报告,一架战略轰炸机在恩德岛南面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

当时,这份报告含糊其词,没有提到舰队的具体情况。

显然,那架轰炸机没敢飞近,而是在很远的距离上就转向返航了。

这也可以理解,美军轰炸机并不是执行侦察任务的理想选择,而且三分之二的飞行员都是在战争爆发后招募的新手。显然,这些只训练了一年就被派往作战部队的飞行员,根本没有职业军人的素质与觉悟。

仅仅十分钟后,空军发来了第二份侦察报告。

这次,内容比较详细,明确提到敌舰队里的大型战舰在三十艘左右,而且没有发现超级航母,最大的几艘战舰的排水量在五万吨左右,数量最多是排水量两万多吨的大型综合战舰与一万多吨的反潜战舰。

显然,这不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结合之前的情报,弗伦奇当即断定,这应该是中国海军的第二舰队。

那么,第一舰队在哪?

可惜的是,空军没能提供更多的情报,因为那架发回准确情报的轰炸机已经与基地失去联系,其他执行侦察任务的轰炸机还没有与基地联系,也就表明这些轰炸机暂时没有发现中国舰队。

事实上,当时至少有三架美军轰炸机被击落,其中两架被第一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击落。

只是,这两架轰炸机在被击落之前,均没能发出电报。主要就是,防空战斗机采用了突袭的办法,没有在远处发射导弹,而是利用夜色掩护,从高空绕到轰炸机后方,然后在俯冲时用航炮击落了轰炸机。

现在,已经搞清楚了第二舰队的位置,却不清楚第一舰队在哪。

弗伦奇有点举棋不定,只是直觉告诉他,中国海军肯定不会让第一舰队打头阵,因此第二舰队肯定在第一舰队前方。

问题是,中国舰队正在进入珊瑚海,还是正在离开珊瑚海?

显然,空军提供的侦察情报太少了,不足以让弗伦奇做出判断。他只能相信,中国舰队已经上当,正在离开珊瑚海。

事实上,当时弗伦奇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要知道,美军舰队向西北航行了十来个小时,即便立即转向,也不可能赶在运输船队遭到打击之前赶到新赫布里底群岛附近。

如此一来,弗伦奇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快进入珊瑚海。

还好,第二舰队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所罗门群岛之间,即便在十六日凌晨全速赶来,也要差不多四十个小时之后,才能对美军舰队构成威胁。在弗伦奇看来,四十个小时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十六日凌晨两点,弗伦奇下达了作战命令。

再过四个小时,舰队就将进入珊瑚海。按照弗伦奇的安排,将在天亮的时候出动第一批舰载战斗机。

因为现在是南半球的冬季,所以要到七点半左右才会天亮。

如此一来,美军舰队将在六点左右进行攻击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七点左右让战斗机陆续升空。

第一轮空中打击,舰载战斗机的出击距离在两千公里左右。

受此影响,美军舰载航空兵执行的第一个任务不是打击地面目标,而是掩护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就是说,将由舰载战斗机负责夺取制空权,由轰炸机对所罗门群岛上的机场进行重点轰炸。

必须承认,美军的协同作战能力非常强大。

按照弗伦奇的安排,美国空军的打击行动将持续到凌晨六点,最后一轮攻击任务全部由战术航空兵承担,战斗机携带射程在五百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攻击地面目标,以弥补作战半径上的不足。

这样一来,所罗门群岛上的中国航空兵将疲于奔命。

到十六日上午九点左右,中国航空兵的出动率应该是最低的,大部分战斗机都得停在机场上,而且大部分飞行员都在营房里睡大觉。因此美军在这个时候发动突然打击,能够收获更多的战果。

夺取制空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敌人的战机炸毁在地面上。

问题是,弗伦奇忽视了一个因素,即美军舰队在进入珊瑚海的时候,就肯定会被埋伏在这边的中国潜艇发现,而美军舰队出动的战斗机要到三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战场,掩护轰炸机作战。

这三个小时,同样会发生很多事情。

关键就是,那些负责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的中国潜艇能不能在发现美军舰队之后,立即不顾自身安危发出电报。

这个时候,牧浩洋的前期部署发挥了显著作用。

要知道,当时在珊瑚海南部巡逻警戒的十二艘潜艇,都是“金枪鱼”级,而不是航程短得多的“黄貂鱼”。

更重要的是,“金枪鱼”级的最高航速达到了四十五节。

十六日凌晨五点刚过,一艘在凯托岛附近活动的“金枪鱼”级发现了正快速朝它这边驶来的美军舰队。

五点十五分,再次转向,用侧舷声纳阵确认发现的确实是美军舰队之后,这艘潜艇连续抛出了两具通信浮标,以间隔三十秒的方式连续发出了两封内容相同的电报,随即下潜到四百米深度,以全速向北航行了半个小时,再释放出一具用来模拟本艇的诱饵弹,最后转向返回了凯托岛,在北面的一处浅滩上坐沉。

这一整套规避战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时,在舰队前方活动的美军潜艇发现了这艘“金枪鱼”级潜艇,而且立即跟上去,只是速度慢了大约十节。等到“金枪鱼”级转向返回凯托岛,美军潜艇咬住了那具向北航行的诱饵弹,并且招来了反潜巡逻机。最终,美军潜艇与反潜巡逻机击沉了“目标”,心满意得的离开了。

两封几乎同时发出的电报,表明潜艇艇长对获取的情报有绝对的把握。

佟少云是在五点二十分左右收到情报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舰队转向,全速进入珊瑚海。直到五点半,佟少云才想起,应该告诉龚继飞,也才给第一舰队发去消息,宣称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在与美军舰队接触之后,他将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率领第二舰队迎战美军舰队。

问题是,还没有交战,因此佟少云不能给龚继飞下达命令。

也就是说,他不能命令龚继飞率领第一舰队进入珊瑚海。

龚继飞也收到了潜艇发出的电报,随即接到了佟少云的报告,可是他没有让第一舰队跟随第二舰队进入珊瑚海。

当时,他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的距离只有四百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等上八个小时,两支舰队的距离也就只有八百公里左右,第一舰队依然能够为第二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而且能够确保在第二舰队打击美军舰队时,美军舰队无法攻击第一舰队。

显然,龚继飞没有做错什么。

要知道,潜艇情报不是绝对可靠的,一般情况下只能作为舰队指挥官决定舰队作战行动的参考信息。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再有一艘潜艇发现了美军舰队,龚继飞就不会怀疑了。

原因很简单,两艘潜艇同时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非常低。

问题是,美军舰队是在近挨澳大利亚的近海航行,除了于之接触的“旗鱼”号,最近的潜艇在东面一百多公里外。更重要的是,当时美军舰队在浅水区航行,导致战舰发出的噪声在传到一百公里多外的深水区时,已经模糊得很难辨认了。事实上,紧挨着“旗鱼”号巡逻的“剑鱼”号也探测到了美军舰队,只是断定为一支在近海航行的运输船队,并没有立即发出情报。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第二舰队在第一时间杀入珊瑚海。

只是,“旗鱼”号发出的电报,还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百九十六章 突袭

第一百九十六章 突袭

潜艇发出的电报,不但提醒了佟少云,还提醒了司马文正。

当时,司马文正在旺乌努岛上的前线指挥部里,统一指挥所有参战部队,空军的战术航空兵也归他管。

大概在五点四十分的时候,司马文正收到恩德岛上的陆战队发来的消息,第二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

有趣的是,佟少云在向龚继飞汇报情况的时候,没有联系司马文正。

当然,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龚继飞才是舰队司令官,所以应该由龚继飞向司马文正通报舰队的作战情况。

问题是,当时龚继飞并不相信美军舰队直接进入了珊瑚海,所以没有立即通报。

后来,龚继飞在解释这件事情的时候提到,他没有向司马文正通报,主要与舰队作战安排有关,即在确定了美军舰队的行踪之后,舰队才需要联系地面部队,而司马文正将立即对航空兵的作战行动做出调整,协助搜寻美军舰队。也就是说,如果龚继飞在十六日凌晨通报司马文正,那么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将在天亮之后全体出动,按照潜艇提供的情报搜索珊瑚海。

显然,这与龚继飞的判断完全相反。

如果集中航空兵搜索珊瑚海,接下来就不可能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投入足够多的侦察机了。

当然,司马文正没有收到来自舰队的消息,也就没有安排侦察任务。

只是,他也截获了潜艇发出的电报。

虽然司马文正不清楚龚继飞与佟少云的想法,但是这份电报,还是引起了他的重视,而且让他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安排:让那些在凌晨两点返航的战斗机在天亮后升空,加强面向澳大利亚的防空部署。

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岸基战斗机将在七点半之后升空。

司马文正能够这么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一是空军按照三比二的比例为战斗机安排飞行机组,即战斗机飞行员比战斗机数量多了百分之五十,因此在把战斗机分成两批出动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让三批飞行员轮流休息,确保每名飞行员每天的休息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二是空军部署到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都是J31B,而这种战斗机实际上就是海军的J33B的岸基型,只是不具备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能力,其他方面都与J33B一样,而海军舰载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在热带地区作战的需要,日常维护量比空军的同型号战斗机低得多。

当时,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岸基战斗机的作战使用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也就是说,这些战斗机每天能够飞行十二个小时,而空军部署在大陆战场上的战斗机在热带地区作战,每天最多飞行八小时。

正是如此,中国空军才能在战斗机数量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出动强度。

既然是加强防空部署,自然少不了增加升空的预警机数量量。

当时,空军在所罗门群岛部署了十二架战略预警机,并且分成了四个编队,确保随时都有两个编队能够升空巡逻。一般情况下,两个预警机编队会分别在所罗门海南部的伍德拉克岛上空与所罗门群岛东部的伦内尔岛上空巡逻,平均每次的巡逻时间为十二小时,确保返航有八到十个小时的地勤检修时间。

有了这批战略预警机,能够把预警时间延长十五分钟,达到二十五分钟。

要知道,即便是正在睡觉的飞行员,也能在五分钟之内登上自己的坐机,在十分钟之内驾驶战斗机升空。如果飞行员在作战中心待命,则能在警报拉响后的三分钟之内驾驶战斗机升空。

显然,弗伦奇想用舰载战斗机偷袭所罗门群岛上的空军基地,基本上不可能。

主要就是,舰载战斗机的主要对地打击武器是射程在五百公里左右的战术巡航导弹,而中国空军的战略预警机编队对美军战斗机的被动探测距离超过了五百公里,因此美军战斗机在发射巡航导弹之前就将暴露行踪,而战术巡航导弹飞行五百公里,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在此期间,机场上的战斗机早就升空了。

只有使用战略轰炸机,在一千公里外发射重型巡航导弹,才有可能偷袭成功。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即中国空军没有扩大防空区域,让美军轰炸机能够在离所罗门群岛一千公里的地方发射巡航导弹。

可惜的是,当时司马文正没有让空军扩大防空巡逻范围。

主要原因就是,在此之前,美军没有用重型巡航导弹攻击所罗门群岛,让司马文正认为没有必要扩大防空范围。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美军已经耗光了储备在澳大利亚的重型巡航导弹,也没有向澳大利亚运送这类弹药。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底,即中国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里的旺乌努岛时,美军就用光了储备在澳大利亚的重型巡航导弹。在此之后,军事情报局也没有发现美军向澳大利亚运送该类弹药。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美军一直在秘密向澳大利亚运送重型巡航导弹,而且要求这么做的就是弗伦奇。到六月初的时候,美军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向澳大利亚运送了大约七千枚重型巡航导弹。实际运送量应该在一万枚左右,只是部分导弹在运输途中损失掉了,运抵澳大利亚的只有七千枚。

美军没有急于使用重型巡航导弹,也是弗伦奇的要求。

在弗伦奇看来,没有绝对把握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空军基地,就不能使用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弹药。

可以说,弗伦奇非常细心,连战术环节上的细节问题都考虑到了。

当时,在轰炸所罗门群岛的具体战术上,弗伦奇也做了特殊安排。

按照他的部署,美国空军将出动四百架战略轰炸机,并且提前出动几架战略预警机,在确定中国空军没有扩大防空区域之后,战略轰炸机将首先在离所罗门群岛七千公里处发射重型巡航导弹,然后爬升到一万八千米的高度上,在舰载战斗机的掩护下,继续飞往所罗门群岛。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重型巡航导弹逼近目标的时候,中国空军的战略预警机已经探测到了逼近的轰炸机群,而且会断定美军轰炸机携带的是战术巡航导弹,因此会组织战斗机进行拦截。如果中国空军的大部分战斗机留在地面上,这个时候就会让那些待命的防空战斗机紧急升空,并且让其他战斗机也陆续升空。也就是说,在美军轰炸机发射的重型巡航导弹落下的时候,机场上的中国战斗机要么正在跑道上滑行、要么就在驶向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