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警报声只持续了几秒钟。

看了眼熄灭的报警灯,晏鹰搏突然笑了起来。

“妈的,二部真牛比,连这都搞对了!”晏鹰搏低声咒骂一句,轻摇操纵杆,让飞机左右晃动了几下。

后面,三架J-11B做了同样的动作,表示明白长机的意思。

现在,晏鹰搏得掐着指头计时了。

大约十五秒后,领队的J-11B首先以七G过载侧滚,三架尾随的J-11B立即跟进。五秒钟内,四架J-11B的航向改变了九十度,转到西南。因为同时开启加力燃烧室,所以J-11B还在加速。

再过三十秒,四架J-11B的飞行速度将达到一点五马赫。

七十多公里外,罗伯特上尉目瞪口呆的看着控制台中央的平板显示器。

几秒钟前,他发射了四枚AIM-120D,右后方的僚机也发射了四枚导弹。敌机像知道上尉发射了导弹,随即做切向机动,而且还在加速!

巧合吗?

罗伯特上尉一时有点不知所措。

APG-77是美军最先进的火控雷达,比F/A-18E/F上的AGP-73与F-35的AGP-81先进得多,除了探测距离超远之外,还具有低可探测性。在之前的空战中,人民军Mig-29的雷达告警机就没有发挥作用。

难道中国空军有更加先进的雷达告警机?

想清楚这个问题前,罗伯特得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要不要再次启动火控雷达,为开始发射的AIM-120D提供中继制导。

发射导弹前,上尉只让火控雷达工作了十秒钟。

因为只有四个目标,AGP-77能同时锁定八个目标,所以僚机没有启动火控雷达,而是通过数据链获取长机的火控数据。

为了保证隐蔽性,罗伯特把导弹设置为中程惯性制导。

这样一来,就能关闭火控雷达,不用继续照射目标,导弹在惯性导航系统的控制下,飞行大约六十公里,在离目标大约二十公里时启动主动雷达导引头,自主搜索目标,然后发起攻击。

现在,目标航向转变了九十度。

等到八枚AIM-120D启动主动雷达导引头,四架J-11B已经在四十多公里外,离开了导弹的攻击区域。

要让导弹咬上敌机,就得使用其他制导方式。要么用火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让导弹的导引头以被动方式工作,接收目标发射的雷达信号。要么发出中继制导指令,让导弹按照战斗机的命令转变航向,朝目标飞行。

两种中继制导方式都得再次启动火控雷达。

前者需要让火控雷达持续工作,后者需要战斗机发出无线电指令。

不管怎么做,F-22A的隐蔽性都将荡然无存。

J-11B能够探测到AGP-77发出的捷变雷达信号,也就能探测到无线电指令,从而大致确定F-22A的方向。

中国战斗机上肯定有中程导弹,而且射程不比AIM-120D短,说不定会朝F-22A所在的方向发射导弹。

遭到导弹攻击,F-22A必须规避,从而错过再次拦截的机会。

只要敌机够聪明,就会在这个时候加速逼近。J-11B的极限速度是二点四马赫,在万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二点一五马赫,而F-22A的极限速度只有二点零马赫,在万米高度上最多达到一点八马赫。

不能一举击落四架敌机,就得与敌机格斗。

引导已经发射的导弹,还是等待下一次机会?

罗伯特上尉犹豫了几秒钟,随即决定选择后者。

任务指令很清楚:消除中国战斗机对预警机构成的威胁。

四架J-11B转向后,不再对预警机构成威胁。只要随同转向,就能确保J-11B无法攻击预警机。

在心底,罗伯特上尉还是有点畏惧中国战斗机。

不是说害怕打不赢,而是中国战斗机的表现,让他非常吃惊,让他担心还有其他的未知因素。

晏鹰搏并不担心什么,他的任务就是拖住美军制空战斗机,让FBC-1C完成轰炸。

向西南飞行了大概二十秒,晏鹰搏收到预警机发来的最新空情,两架F-22A随同转向西南,就在东南七十公里外。

美国佬还真难缠!

晏鹰搏扫了眼空速表,快到一点五马赫了。

转向迎战,还是继续纠缠?

晏鹰搏不得不权衡利弊。

FBC-1C机群已经到达黄海上空,大约二十五分钟后到达投弹区域。在此期间,绝对不能让美军战斗机溜走。

转向迎战的话,能坚持二十五分钟吗?

晏鹰搏看了眼油料表,指针正在飞速转动,剩余燃料最多坚持半个小时。如果关闭加力燃烧室,还能飞行一个小时。

“妈的,早知道开始就节约点了!”晏鹰搏忍不住咒骂了一句,随即又笑了起来。

以这个速度向西南飞行二十五分钟,早就进入中国领空了。美军再笨,也不会进入中国领空。

最多再过十分钟,两架F-22A就会调头返航。

让它们去对付FBC-1C?绝对不行!

晏鹰搏没再迟疑,立即打开编队通信频道。“兄弟伙,想跟美国鬼子刺刀见红吗?”

“头,我们听你的。”三名队友的回答整齐划一。

“那就跟我来,看看谁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击落‘猛禽’的飞行员。”

长机率先转向,三架僚机迅速跟进。

晏鹰搏没有扑向F-22A,因为他不知道F-22A的具体位置,他的目标是三百公里外的那架E-3D。

转向时,四架J-11B的速度突破了一点五马赫。

晏鹰搏非常清楚,能不能逼近F-22A,还得看能否迈过下一道鬼门关。

F-22A在执行空优任务时,在机腹的中央弹舱里携带六枚AIM-120D,在肋部弹舱里携带两枚AIM-9X。如果美军飞行员信心十足,就会在第一轮攻击中向每个目标发射两枚导弹,那么现在两架F-22A的弹舱里还有四枚AIM-120D,在第二轮攻击的时候就只能向每个目标发射一枚导弹。

迎头攻击时,AIM-120D的平均命中率为百分之八十。

晏鹰搏必须赌一把,把赌注全部押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上。

如果美军战斗机集中火力攻击两个目标,把命中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然后与剩下的两架J-11B格斗,晏鹰搏就得跟队友比运气。

既然是比运气,就得让四架J-11B受到攻击的机会变得均等。

三名队友跟晏鹰搏合作好几年,非常了解小队长,知道小队长要跟美国佬拼命,所以转向后,三架僚机加速跟上,与长机并肩飞行。晏鹰搏的J-11B在最左侧,另外三架J-11B在右边一字排开。

四架J-11B再次转向逼近E-3D,罗伯特上尉义不容辞的迎了上去。

与晏鹰搏猜测的一样,罗伯特准备攻击的时候,必须在同时攻击四个目标与重点攻击两个目标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没有之前的事情,上尉会同时攻击四个目标。

对方已经避开一轮攻击,证明被雷锡恩公司吹得神乎其神的AIM-120D并不可靠。中国空军有胆量挑战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肯定有一些拿手绝活。在上尉看来,分散火力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先干掉两架敌机,再与剩下的两架敌机格斗,才是最佳选择。

再先进的雷达也无法从四架一模一样的战斗几中分辨出谁是长机、谁是僚机,所以选择攻击目标时,罗伯特锁定了中间那两架J-11B。如果攻击得手,说不定能迫使剩下的两架敌机散开,为格斗创造有利条件。

这次,两架F-22A都启动了火控雷达,分别锁定两个目标,进行交叉攻击。

雷达波以光速传播,四架J-11B的雷达告警机几乎同时响起。

“兄弟伙,开始了!”

晏鹰搏没有规避,而是迅速开启火控雷达。

即便被F-22A压着打,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总得有所表示。

罗伯特打开弹舱门、发射导弹的时候,F-22A的雷达告警机也响了起来,表明对方已经锁定了他们。

上尉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导弹发射了出去,才关闭弹舱门。

虽然只有几秒钟,但是足以让J-11B的火控雷达获得必要的数据,然后用SD-10发起攻击。

这种攻击有意义吗?

别说罗伯特不担心,连晏鹰搏也不抱多大希望。

SD-10对J-11B的锁定距离为二十公里,对F-22A的锁定距离最多两公里。只要F-22A在发射导弹之后把航向偏转五度,就能避开SD-10。如果F-22A的飞行速度较慢,还能通过急加速的方式,在SD-10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之前与导弹错过。因为J-11B的火控雷达只能在四十公里左右发现F-22A,无法在此之外为SD-10提供中继制导指令,所以无法把导弹导向目标,或者让导弹上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提前启动。双方的开火距离在六十公里左右,等到J-11B发现F-22A,SD-10已经偏离了目标。

射失一批导弹没什么,进入目视范围前,晏鹰搏还有一次攻击机会。

只是在此之前,他们得应付迎面射来的AIM-120D。

看到中间的两架J-11B突然跃升,然后向万米下的地面俯冲,晏鹰搏立即瞪大眼睛,看着前方的天空。

导弹已经逼近,而且锁定了那两架僚机。

万米高空没有云层,天空蓝得让人目眩头晕。

看到了,四枚拖着白色烟迹的导弹正在转向,追逐那两架J-11B。

导弹迫近时,两架J-11B都抛出了雷达干扰弹,随后释放拖拽式诱饵。干扰弹没有发挥作用,AIM-120D的制导系统记住了J-11B的信号特征,抗干扰能力特别强。拖拽式诱饵只能欺骗一枚导弹,同时对付两枚导弹的成功率非常渺茫。

首先跃升的二号僚机俯冲了四千米,被导弹追上,拖着浓烟坠向地面。

三号僚机俯冲到一半,以超过九个G的过载拉了起来,想甩掉导弹,结果不但没能摆脱导弹,飞行员还被高过载压得无法动弹。

天空中,只有一朵降落伞。

晏鹰搏没为战友阵亡感到悲哀,因为他要为战友报仇!

第三十七章 刺刀见红

看到从远处天空中划过的几道烟迹,罗伯特上尉松了口气。

出现在平板显示器上的空情一目了然,两架遭到攻击的J-11B已被击落,剩下两架还在逼近。

罗伯特非常佩服中国飞行员的胆量与魄力,可是他并不赞同中国飞行员的做法。

已经取得的战果让上尉坚信,两种不同时代的战斗机对抗,胜负没有任何悬念。

进入到格斗距离又怎么样?

F-22A有世界上最先进的AIM-9X格斗导弹,还有完善的头盔瞄准系统。虽然J-11B也有头盔瞄准系统,但是那种在二十多年前、由前苏联开发的东西,根本不能与美军的最新成果相提并论。

至于格斗性能,F-22A更是胜出一大截。

只是,罗伯特没有高兴多久。

雷达告警机响起时,上尉迅速扫了眼空情数据。

四十公里!

J-11B的火控雷达能在这个距离上探测到F-22A!?果真如此,中国的雷达技术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警报声变成长鸣时,上尉又扫了眼空情数据。

三十公里。

这是J-11B火控雷达锁定F-22A的距离。

那么,中国战斗机将马上发射导弹。

“杰里,跟着我!”

“明白!”

听到僚机驾驶员杰里少尉的答复后,罗伯特首先把油门杆推到底,等了几秒钟,才把战斗机拉起来。

这套规避动作,与用在其他战斗机上的完全不一样。

F-22A量产前,美军就利用先期交付的几架验证型机,摸索新的空战战术。规避敌机发射的导弹,正是新战术中的一种。如果罗伯特驾驶的是F-15C,在敌机发射导弹后,首先做切向机动,然后俯冲加速,等导弹迫近再急速爬升,争取把导弹的燃料与动能耗光,让导弹无法追上战斗机。

因为F-22A的推重比更高,加速性能更加突出,所以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敌机发射导弹后把飞行高度提高五千米以上,让导弹跟着爬升,再俯冲与第二次爬升,就能耗光绝大部分中程空对空导弹的燃料。

中国空军的SD-10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只能持续工作二十秒,动力射程仅为三十公里。虽然优良的外形设计,让SD-10的最大射程达到八十公里,但是在三十公里外,只能靠惯性飞行。

把握好时机,让SD-10在动力射程内爬升,使导弹的速度达不到标称的四马赫,然后俯冲把导弹带到低空,再次爬升时,导弹的速度会迅速减慢,而且靠惯性达到的高度将非常有限。

用同样采用火箭发动机的AIM-120B,美军早就证明了这种规避战术的有效性。

能否避开导弹,关键在F-22A能以多快的速度爬升。

此时,两架F-22A的弹舱里只剩下格斗导弹,机内燃油用掉百分之六十,重量仅有十九吨,两台F-119发动机产生了二十八吨的推力,推重比接近一点五。即便垂直爬升,战斗机的速度也没降低。

这还不是F-22A的极限加速性能。

因为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会随着高度降低,所以在万米高空,能在海平面上产生一百五十六千牛推力的F-119只能发出一百三十五千牛的推力。

即便如此,F-22A的爬升性能也足以傲视群雄,让J-11B望尘莫及。

爬升了三千米,随着发动机推力进入快速衰减阶段,F-22A的速度才开始降低。到达一万八千米,花了近三十秒。

这时候,罗伯特看到了从西南方向上飞来的导弹。

SD-10的爬升速度也在降低,表明已经超过了动力射程。

上尉没有迟疑,立即让战斗机滚转,进入俯冲阶段。

二十公里外,晏鹰搏目瞪口呆的看着远方那两个小黑点以惊人的速度冲向地面。

“老四,别让狗日的跑了!”

“头,我盯着的!”

晏鹰搏没有时间感叹F-22A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他得控制火控雷达,继续为SD-10提供引导信息。

两架J-11B没有俯冲,因为火控雷达有下视下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两架F-22A要想摆脱导弹,俯冲肯定办不到,因为导弹的气动外形比战斗机都好得多,俯冲加速性能更加突出。要不了多久,那两架F-22A就会爬升,回到万米高空。

J-11B的垂直机动性能本来就不怎么样,必须抢先占领有利高度。

在F-22A再次爬升时逼近,用PL-11发起攻击,有很大的把握一击毙敌。

罗伯特没有发现逼近的J-11B。滚转俯冲产生的巨大过载,让他连手都抬不起来,哪会注意到二十公里外的敌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