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6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战术上看,这也是中国陆战队攻打旺乌努岛的主要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就算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储备了足够美军生活几年的物资,而且坚固的地下防御工事能使美军免遭火力打击,在中国军队的高压下,美军也无法对附近岛屿上的中国陆战队构成威胁。

接下来,中国陆战队只需要把旺乌努岛变成进军澳洲大陆的桥头堡就行了。

只是,中国陆战队在旺乌努岛的建设工作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至少得持续好几个月。

对美军来说,要想守住所罗门群岛,除了阻止中国军队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还得阻止中国军队在旺乌努岛上修建军事设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切断航线。显然,美军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也就只能设法让中国军队在旺乌努岛上花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美军得对中国军队的建设工作搞破坏,比如攻击向旺乌努岛运送物资的船只、打击岛上的军事设施与军队等等。

有能力执行这个任务的,除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航空兵,就只有美国海军了。

当时,弗伦奇已经对此做了力所能及的准备。

按照他的部署,第三舰队拆分成了五支单独活动的小型舰队,其中第31舰队由四艘巡洋舰与四艘多用途驱逐舰组成,第32舰队又一艘巡洋舰、三艘多用途驱逐舰与四艘反潜驱逐舰组成,第33舰队由六艘反潜驱逐舰组成,第34舰队又一艘反潜驱逐舰与十六艘导弹快艇组成,第35舰队由十二艘导弹快艇与十六艘水翼艇组成。每支舰队都有特殊的安排,也都肩负着独特的使命。

按照弗伦奇的设想,除了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另外三支舰队将是抗击中国陆战队登陆所罗门群岛的主要作战力量。

原因是,另外三支舰队都以中小型战舰为主,具有很强的作战灵活性。

十一月初,第34舰队与第35舰队就已进驻所罗门群岛,第34舰队部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霍尼亚拉港,第35舰队则以马基拉岛的塔瓦拉哈为基地。按照弗伦奇的部署,第34舰队主要负责阻击进入所罗门群岛海域的中国舰艇,第35舰队则主要在夜间,突击中国海军的登陆场。

至于另外三支舰队,全部部署在澳大利亚的港口。

当时,弗伦奇对以大型战舰为主的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没抱多大希望,只是觉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这两支舰队去yin*中国主力舰队进入珊瑚海,或者靠近所罗门群岛,为小型舰队夜袭创造机会。

第33舰队是主要的护航舰队,负责掩护前往所罗门群岛的运兵船。

可以说,弗伦奇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海军力量。

当时,在第三舰队里,除了美国战舰之外,还有十四艘澳大利亚海军与六艘新西兰海军的战舰。

只是,这些战舰都已陈旧落后。

事实上,除了第33舰队的六艘反潜驱逐舰,第三舰队里没有一艘是在大战爆发时美国海军里的主力战舰,比如五艘巡洋舰中,只有一艘澳大利亚海军的巡洋舰较为先进,另外四艘都是在战后启封的老式战舰。

在所罗门海战中幸存下来的美军战舰,驱逐舰全部在澳大利亚的造船厂维修,巡洋舰则全部回到了美国西海岸的造船厂。其实,这些战舰就算修好了,也不会编入舰队,因为其性能根本无法跟随“美国”级航母作战。之后,所有在大战前建造的战舰,全部被美国海军编在了地区性舰队或者护航舰队里面。从二零五四年开始,面对威胁日益严重的潜艇,美国海军也组建了大量护航舰队,而且仿照中国海军的做法,把快速货轮改装成能够携带反潜巡逻机的护航航母。

在所罗门群岛,美国海军真正的主力,已经是那些排水量只有几百吨的导弹艇。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海军没有建造小型的全电动潜艇是一大失策,因为在所罗门群岛这类环境下,小巧灵活的全电动潜艇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能够在攻击核潜艇去不了的地方活动。甚至有人认为,如果美国海军也有足够的全电动潜艇,中国陆战队根本不可能登上所罗门群岛,因为那些进入登陆场的舰船,将是全电动潜艇的活靶子,根本不可能生存下来。

当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后来得到了实战证明。

只是,在二零五三年底,美国海军根本就没有全电动潜艇,甚至没有开始建造这类廉价的潜艇。要到二零五四年,在燃料电池的产量得到提升,满足陆军的地面战系统之后还有富余的情况下,美国海军才开始建造全电动潜艇,组建专门的电动潜艇部队,而要到二零五五年,美军的全电动潜艇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显著作用。到那个时候,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与正在建造的全电动潜艇超过了六百艘。

到了十一月十五日,登陆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到位。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是,十五日的气象条件非常糟糕,海面上浪高超过四米,就算能够登陆,也有较大的风险。

接下来两天,气象条件仍然没有好转。

结果就是,司马文正不得不一再推迟登陆时间。

直到十八日凌晨,风力开始降低,而且预测会有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窗口,气象条件最快也要到十八日夜间才会转变。

司马文正没再等待,在天亮前下达了作战命令。

此时,在登陆舰上等待了三天的陆战队官兵早就不太耐烦了,都急切盼望着登上那座重未涉足过的岛屿。

事实上,在十四日夜间,就有一小队陆战队的特种部队登上了旺乌努岛。

这支部队,正是牧浩洋最初服役的两栖特种部队,只是早已更名为特种陆战队,为陆战队最精锐的特种部队,被西方国家称为“中国的海豹突击队”,而该部队的官兵,全都以跟牧浩洋做队友而骄傲自豪。

十八日清晨,登陆行动正式开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站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站

登陆旺乌努岛是整个所罗门群岛战役中,打得最为轻松的一仗。

除了前期上岛侦察的特种部队,最先登上旺乌努岛的是第一陆战师的空中突击营,在踏上地面后,陆战队官兵才发现,这座岛屿上恐怕已经没有还能抵抗的敌人了,因为旺乌努岛根本就没有坚固设防的基础。

这是一座由泥沙构成的岛屿

随后,陆战队就证明了这一猜测:守卫旺乌努岛的四千名美军中,只有不到一千人坚持到了登陆战打响的一刻。

在十一月十四日的火力打击中,就有一千多名美军官兵被炸死。

接下来几天,因为气象条件不理想,陆战队迟迟没有上岸,火力打击也就没有中断,又有一千多名美军阵亡。

结果就是,活下来的一千来名美军也全部带伤。

中午不到,在上岛的陆战队还不到五千人的时候,残余美军就投降了。

这些美军能活下来,主要是进行火力打击的时候,舰队遗忘了位于岛屿东南角的一处根本没有防守价值的沙滩,而美军恰巧在这里构筑了地下防御工事,并且在战斗开始后变成了伤员收容所。

后来,这些美军伤员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当天,所有重伤员都被送上了停在新乔治亚海峡里的医疗船。为了与战舰区分,这艘医疗船漆成了显眼的白色,而且悬挂着医疗船的旗帜,舰体四周与飞行甲板上都有非常醒目的红十字标记。为了避免被敌人的潜艇攻击,医疗船上还有一套高频声纳,用摩尔斯密码不断拍发身份信号。

整个大战期间,美军都没有攻击中国海军的医疗船,中国海军也格外留情。

可以说,这也是这场残酷战争中,比较有人性的一点。从原因上看,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医疗船也在收容受伤的战俘,攻击对方的医疗船,就等于把那些浴血奋战之后不幸成为战俘的同胞送到海底。

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中,中国陆战队给予美军战俘的待遇非常不错。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结果。与其他战场相比,太平洋战场算得上比较文明,主要也与海军的传统有关。此外,美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或多或少给了同样勇敢的中国海军与陆战队官兵很大的好感。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原因,即除了个别战场,大部分时候,美军都很理智,很少出现用“光荣弹”的情况。绝大部分情况下,受伤的美军都会放弃抵抗,平静的接受被俘的事实。

战后,很多人在分析太平洋战争时,认为交战双方都很文明,与交战双方主要是“职业军人”有很大关系。首先,海军官兵就全都是职业军人,因为海军官兵需要专业技能,也就得接受专业培训,只有职业军人才能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其次,中国陆战队在大战初期的扩充速度并不快,而且在整个大战中的规模也不是很大,主要招募的是退役军人,后期招募的新兵也都接受了至少一年的培训。另外一面,美国海军就不用多说了,而美国陆战队的职业素质也不是很差。

正是这种“职业性”,使双方军人表现得都比较理智。

相反,在陆地战场上,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不说其他国家的陆军,连中国陆军都算不上职业军队,因为在大战第一年,中国陆军的兵力就扩张了十倍,除掉紧急招募的退役军人,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是新兵,而且主要是义务兵。

事实上,中国陆军的职业化程度还是整个大战中,参战国中最高的了。

在二零五三年底,俄罗斯陆军中,超过百分之九十五是义务兵,美军中的这个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就连以色列国防军都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至于伊朗这样的国家,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不可否认,义务兵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各国陆军中的绝对主力。

问题是,与职业军人相比,义务兵差的不仅仅是作战能力,还有对战争的认识,以及对待战争的方式方法。

可以说,在积极自愿服役的义务兵中,绝大部分是民族主义者,或者说是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加入军队。特别是在一些国力相对较弱、国民素质较低的国家,民族仇恨几乎就是鼓励平民参军的唯一手段。

所幸的是,在两个主要交战国,这个现象还不是很普遍。

这也就解释了,在整个大战期间,为什么中美军人都比较理智,而俄罗斯、伊朗这样的国家表现得比较极端。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十八日白天,登上旺乌努岛的陆战队官兵超过了三万人,比预定只投送一个陆战师多出了百分之五十。

没什么好奇怪的,既然美军没有抵抗,就能加快兵力投送速度。

只是,到了傍晚,气象条件变得较为恶劣,不得不暂时停止登陆行动,只由倾斜旋转翼飞机向岛上运送工程设备与工程物资。

按照司马文正制订的登陆计划,在两个陆战师上岛后,将修建一条简易码头,以便让那些无法进入浅水区的大型运输船卸下货物,特别是远程炮兵、防空系统与包括大批炮弹在内的作战物资。

当天晚上,美军发动了第一次反击。

担任攻击任务的,正是被弗伦奇寄予厚望的第35舰队。

近三十艘小型舰艇冲入了登陆场,制造了一场中国陆战队在开战之后,损失最为惨重的大灾难。

可以说,这天晚上,是陆战队最为黑暗的一夜。

在美军发起反击时,陆战队根本没有进行准备,当时在登陆场附近,只有由四艘反潜战舰组成的护卫力量。虽然这四艘战舰上都有舰炮,但是都是普通舰炮,不是威力巨大的电磁炮。

面对如同狼群般的导弹艇群,四艘战舰根本无力招架。

更要命的是,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都呆在所罗门群岛北面,没有进入狭窄海域,也就无法及时掩护登陆舰队。

至于护航航母与火力支援舰,全部在新乔治亚海峡里面,离登陆场有一百公里。

也就是说,在中国舰队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掩护登陆舰队了。

不到两个小时,十三艘大型登陆战舰、二十四艘运输船被导弹、或者是火炮击中,其中三艘登陆舰与七艘运输船在天亮前就沉没了,还有四艘登陆舰与八艘运输船搁浅,另外的战舰也在天亮后撤离了登陆场。

当时,连司马文正所在的“台湾岛”号两栖攻击舰都差点被导弹击中。

紧要关头,如果不是附近的一艘综合登陆舰上的速射炮及时开火,击落了那枚刚刚从导弹艇上发射的反舰导弹,恐怕司马文正就要去见龙王爷了。

这场混战,让登陆舰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当然,美军也付出了代价,七艘导弹艇与六艘水翼艇被击沉,还有三艘导弹艇与五艘水翼艇在受损后被俘,只有两艘导弹艇与五艘水翼艇逃脱,并且均在十九日凌晨,被追上去的战斗机击沉。

美军第35舰队用全军覆没的自我牺牲,几乎改变了历史。

要知道,如果“台湾岛”号被击沉,中国陆战队很有可能终止登陆行动。事实上,这场袭击,直接导致登陆行动多花了一周,因为在被击沉的七艘运输船中,有三艘装载着修建军事设施所必须的大型工程设备,以及大约十五万吨没有办法替代的工程物资。随后,中国海军由出动了一支运输船队,才把设备与物资送到旺乌努岛,而这已经是一周之后了,相当于整个作战行动被迫延迟了一周。

显然,这已经改变了历史。

要知道,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一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美军的夜间反击,也打醒了两位舰队指挥官。

十九日下午,第二舰队进入新乔治亚海峡,并且派遣六艘配备了大口径电磁炮的反潜战舰南下进入珊瑚海。虽然在此后的战斗中,第二舰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仅仅在两天之后,第二舰队就成功瓦解了美军的另外一次反击,即由第34舰队的导弹艇部队发动的夜间偷袭。

在这场战斗中,登陆舰队没有一艘舰船受损,第二舰队也只有一艘反潜战舰被进行自杀式攻击的美军导弹艇撞伤,而美军的十二艘导弹艇,无一例外的被反潜战舰的大口径电磁炮击沉。

对付排水量只有几百吨的导弹艇,一枚大口径电磁炮炮弹就足够了。

不可否认,美军的反击取得了一些效果,只是没能挡住中国陆战队。

到十一月二十二日,陆战队的工程部队在旺乌努岛西北角搭起了桑葚码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