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然,美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

“对我们来说,和平崛起是最主要的选择,却也是最无赖的选择。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我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也不愿意与美国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因为我们与美国的战争具有更强的毁灭性。”

“对美国来说,也是如此。”

牧浩洋与腾耀辉一唱一合,让黎平寇忍俊不禁。

“也许,这就是美国制造战争基础的目的。”说完,牧浩洋朝黎平寇看了过去。

“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黎平寇叹了口气,说道,“很明显,战胜自然灾害是所有国家的当务之急,问题是战争了自然灾害之后,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以目前的情况,我们的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上,我们走在美国前面,已经是主导全球格局的主要力量。在共同生存的前提下,美国不会与我们对着干,反而会竭力配合我们,一同渡过难关。关键就是,在此之后,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肯定会超过美国,然后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这……”

“将军,你觉得不大现实吗?”

“不……不是,我只是觉得有点难以想像。”

黎平寇笑了笑,说道:“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我们掌握着最关键的力量,即可控核聚变技术。按照科学家的预测,就算我们能够阻止全球气温急剧变化,也会在今后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内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更加严峻的粮食危机。保守估计,五年之后的粮食产量将比二零三四年锐减百分之七十,而全球人口总量最多减少百分之四十,将有一半的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

牧浩洋立即锁紧了眉头,显然黎平寇手里有更加详细全面的科学预测报告。

“粮食严重不足,绝对是战争的导火索。那么,怎么才能解决粮食问题?”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不可否认,美国的处境相当优越,因为五年之后,美国的耕地仍然能够养活数亿人,而美国的人口不会出现急剧膨胀。可惜的是,美国也只能养活自己,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了。相对而言,我们却有望在农业技术上取得突破,因为我们最先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首先解决了能源问题,也就有能力让农业摆脱对土地、水源、光照等自然因素的依赖,以全新的方式生产农作物。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有足够的能源,我们就能实现生产粮食工业化。”

“这……”

“这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即将变成现实。”

“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现实。”腾耀辉接过黎平寇的话,说道,“总后勤部负责的第一座农业工厂已经开建,预计明年年初投产,四月份就能收获第一季水稻。在可控聚变核电站的规模得到扩充之后,农业工厂将全面推广。只要电力供应跟得上,预计在二零三七年就能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只要有需要,五到十年之内,农业工厂的粮食产量就将超过传统农业。”

牧浩洋瞪大了眼睛,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腾耀辉。

“别忘了,我们还在战争状态下,军队的办事效率比平常高得多。”

“现在明白,美国为什么要制造战争基础了吧?”

牧浩洋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

“不管怎么说,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面前,我们已经把握住了先机,有足够多的机会超越美国,而美国却没有多少应对方式。如果科学家的预言变成了现实,那么五到十年之后,我们就能向全世界输出粮食,用粮食做武器,提高我们的影响力,压缩美国的势力范围。对美国来说,结局一目了然,如果不寻求变化,最多只需要二十年,我们就能以和平方式取代美国。”

“不仅仅是取代美国。”

黎平寇笑了笑,说道:“对,不仅仅是取代美国,而是以我们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再次超越由美国代表的西方文明。这种文明地位的交替,远胜过国家地位的交替。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核心矛盾是西方文明内部冲突,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则是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肯定会更加惨烈。”

“没有办法避免?”

“怎么避免?”

“这……”

“难道让我们放弃手中的优势,心甘情愿的听任美国摆布?”

牧浩洋没有开口,因为他不能表达相反的意见。

“只要我们不肯退缩,战争就不能避免,区别只是以交战的方式。准确的说,到底是一场毁灭性战争,还是一场有限战争。如果是前者,不会有胜利者。在此之前,优势在美国手上,所以美国并不担心什么,而我们也不可能在相互毁灭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可是几年之后,当优势到了我们手里,美国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不敢贸然挑起战争。”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美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而且与自然灾难挂钩,与我们当初在华盛顿的做法完全一样。”

牧浩洋一愣,似乎没有反应过来。

“十多年前,我们在积极主张销毁核武器,而现在是美国主张销毁核武器。”

“这……”

“设想一下,在销毁了核武器之后,美国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黎平寇笑了笑,又说道,“更重要的是,权力的更迭不是在一天之内完成的,即便我们掌握了优势,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取代美国。对美国来说,这十年就是最好的机会。说得直接一些,美国希望在这十年内,利用有限的优势,用一场全面战争来击败我们,使我们失去挑战世界霸主的资本。”

“如果不销毁核武器的话……”

“也许我们连这次的灾难都无法渡过。”

牧浩洋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黎平寇。

“毫无疑问,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我们必须与美国合作,也必须依赖美国。如果没有美国参与,我们无法战胜灾难。麦克马拉曼通过正规渠道做出暗示,表明美国当局已经做出决定。可惜的是,我们根本拖不起。如果不在年内做出决定,就无法在明年初采取行动。你也看过那份文件,明年一月初是最后大限。别说拖上几年,就算拖上几个月,后果也难以想像。”

“必须承认,美国在战略上下了一步好棋。”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必须与美国合作,而基础就是答应美国的要求,共同促成全球无核化。”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这样的话,灾难过后,战争将再次降临。”

“没有那么快,也许要到二十年之后,最快也要到十五年之后。别的不说,战胜自然灾难就需要十年左右,而美国无论如何也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完成全面战争的准备工作,因此战争不会立即爆发。”

“但是肯定会爆发。”

黎平寇点了点头,说道:“就如同我开始说的那样,战争肯定会爆发,而我们只能抓紧备战。”

牧浩洋没再多问,因为问题已经分析得非常透彻了。

“这件事情上,我们不用当排头兵,让美国去搞,不反对就行了。能搞成,我们就抓紧备战。搞不成,我们就耐心等上二十年。”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对牧浩洋说道,“美国此举,不仅仅动了我们的蛋糕,也动了其他大国的蛋糕,肯定会得罪不少国家,而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黎平寇的意思。

当今世界上,希望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恐怕只有美国。

第六十四章 直接证据

第六十四章 直接证据

回到上海,牧浩洋继续与麦克马拉曼磋商。

当时,除了军方基础之外,中美还在政治、外交、科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接触,并且与欧盟、俄罗斯等大国进行了磋商。

磋商的内容都一样:应对自然灾害。

九月三十日,全球环境事务组织在经过三次全体会议之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在十月上旬发射一颗遥感气象观察卫星,对北极冰盖的融化程度进行一次准确的调查,以确定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

当天,中国、美国、欧盟与俄罗斯就各自提交了行动方案。

因为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还没清理掉,所以发射卫星的风险非常大。四方在紧急磋商后,决定各自发射一颗遥感卫星,而且四颗卫星上都有四方提供的遥感观察设备,确保只要有一颗卫星进入大椭圆轨道,就能完成遥感观测任务,而且任何一颗卫星发回的数据,都能得到四方承认。

十月二日,俄罗斯率先行动。

当天上午八点左右,一枚搭载了遥感气象卫星的“质子X”巨型火箭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顺利离开大气层后,在即将进入近地转移轨道的时候,第二级火箭发生爆炸。

根据地面雷达探测到的情况,火箭被一块大约十公斤重的太空垃圾击中。

两天后,欧洲航天局展开行动,用一枚“阿里亚纳9”型超级火箭,发射一枚规格相同的遥感气象卫星。

结果也很糟糕,火箭刚刚离开大气层就偏离了轨道,随后在离地面大约三百公里处发生爆炸。起因不是太空垃圾,而是第二级火箭出了故障。卫星没能进入转移轨道,成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垃圾。

十月五日,美国发射了卫星。

在精确选择发射时机后,火箭顺利进入近地转移轨道,并且完成了分离,但是在第三极火箭推动卫星进入大椭圆轨道的时候,完全暴露在外的卫星遭到太空垃圾撞击,在进入大椭圆轨道之后没能正常工作。

直到十月七日,中国才发射卫星。

与美国一样,中国的航天发射部门精确选择了发射时机,尽可能的避开了太空垃圾的密集区域。更重要的是,在吸取了前面三次发射失败的经验之后,中国航天部门在卫星外裹上了一层厚度接近半米的防护罩。

北京时间十一点三十三分,卫星顺利进入大椭圆轨道,并且正常启动。

两个小时后,卫星从北极上空通过,发回了第一组照片。

当时,卫星上总共有四台摄像机,两台是可见光摄像机、一台是红外摄像机,一台是雷达成像摄像机。这四台摄像机分别由中美欧俄提供,而且采用了各自的通信频段,确保四方都能收到信号。

随后,卫星由从南极上空通过。

虽然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北极冰盖的融化情况,但是南极肯定受到了影响,而且南极冰盖的容量是北极冰盖的数十倍。如果南极冰盖大规模融化,不管人类采取什么措施,灾难都无法避免。

当天晚上,四国科学小组给出了第一份评估报告。

情况非常糟糕,与二零三五年一月中旬相比,北极冰盖已经融化了百分之八十,而且没有冻结的迹象。要知到,在正常年份,北极冰盖将在八月中旬缩小到最低限度,在九月份就开始冻结。按照科学家预测,北极冰盖还将继续融化,最快能在十一月初转好,也许要到十一月底才会好转。这样的话,不进行人为干预,北冰洋不可能在今年冬天完全冻结,明年六月份就将完全融化。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中国的气象学家与地质学家早已做出预测,如果北极冰盖在二零三六年完全融化,将不可避免的迎来小冰河期,而且是在二十年到五十年之内形成的小冰河期,气温降低速度是以往小冰河期的十倍。如此剧烈的气温变化,将导致气候急剧变化、物种大规模灭绝,人类也难以幸免。

在这份报告中,科学家还发出了新的警告:南极冰盖也在融化。

虽然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比不上北极冰盖,而且影响也小得多,主要是靠近南极洲的大多是深海寒流,而不是浅海暖流,冰盖融化之后,低温海水将沉入深海,只会增强洋流,而不会削弱洋流,但是不加控制的话,南极冰盖大规模融化,释放出的水量将是北极冰盖融化后的好几倍,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五米左右,而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像纽约、上海、伦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悉尼、旧金山、圣彼得堡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将被海水淹没。

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阻止气温急剧升高。

十月八日,牧浩洋按照黎平寇的意思,在与麦克马拉曼会晤的时候,提到了引发火喷发来降低气温。

两天后,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中联名提出了应对方法。

这一天,四国科学小组再次发出警报。

通过三天,总共六十四组卫星照片进行对比,科学家发现,北极冰盖正在以每天大约十四米的速度消融。虽然这个速度正在减慢,但是科学家不得不推翻之前做出的结论,即今年十一月底之前,北极冰盖不会冻结,最快要到十二月初、甚至是十二月底,北极冰盖才会逐渐冻结。因此到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北极冰盖的范围最多能够达到二零三五年七月份、也是夏季时的范围。

事实上,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

因为南极冰盖也在消融,大量低温海水注入南大西洋,导致南大西洋的水温比正常年份低了大约三摄氏度,从而助长了北上的寒流,增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速度,也就使得更多的高温海水涌入北极。结果就是,也许到了十二月份,北极冰盖还在消融,到明年一月份也不会恢复性增长。更糟糕的结果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水温都在降低,因此到二零三六年底或者二零三七年初,全球气温将出现报复式骤降,因此气象学家预测的小冰河期将在二零三七年初到来,而不是二零三八年。

也就是说,留个人类自我拯救的时间只有一年零几个月了。

果真如此的话,灾难将来得更加猛烈。

正是如此,在十月十日的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大会上,四国科学家联名提出,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在科学家的严正警告下,各国政治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大会上原则性通过了行动方案,只是很多细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十一日,美国率先提出,借此机会销毁所有核武器。

说得准确一点,就是所有有核国家都得接受全面核查,并且交出全部核弹头,用于引发能够改变气候的超级火山喷发。

当然,绝不仅仅是用光所有核弹头那么简单。

美国代表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在消耗全部核弹头的同时,还得在国际组织的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