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受降仪式上,牧浩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机械般的签署了停战协议,接过了日本陆军司令上缴的佩枪与佩刀。在上千名记者面前,他只在“黄河”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呆了不到五分钟。

当天下午,牧浩洋就乘专机返回北京。

日本的善后工作由腾耀辉另外安排,与牧浩洋没有多大关系。

大概腾耀辉也知道,牧浩洋的精神状况不大好,毕竟在目睹了亲手导致的灾难后,普通人早就崩溃了。

回到北京,牧浩洋单独呆了三天。

他没有去总参谋部汇报工作情况,腾耀辉也没有来打扰他,只是让马明涛与周渝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陪在他身边。在腾耀辉看来,如果牧浩洋经受不住打击,很有可能以极端方式了结一切。

因为担心牧浩洋走极端,所以腾耀辉还把陆雯召了回来。

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最需要的就是家人。

“我知道你的感受,在这件事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陆雯尽量让语气温柔一些,“浩洋,你不要过于自责,我知道你非常不好受,可是……”

“如果不是我坚持,就不会有这场灾难。”

“不是你引发了这场灾难……”

“是我……是我亲手……”

“浩洋”陆雯抓住牧浩洋的手,说道,“你要知道,就算没有你,再过几年,也会有人做同样的事。”

牧浩洋没有开口,因为陆雯没有说错。

针对太阳的研究,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中国在搞,美国也在搞,连日本都有类似的秘密计划。根据二部在日本防卫省获得的绝密资料,早在东海战争之后,日本就启动了“太阳武器项目”,还一度把该项目当成核武器计划的替代品。只是日本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过于薄弱,研究进展并不顺利,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大概一年,终止了该项目,全力研制核武器。

至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

比如在中国发射了第一枚太阳火箭之后,美国也发射了一枚太阳火箭,着手搜集太阳的活动数据。虽然二部没有提供确切情报,但是有理由相信,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会比中国差多少。

“浩洋,现在绝对不是自责的时候。”陆雯长出口气,说道,“钱老走之前,让我把文件交给你,就是希望你能站出来,拯救我们、拯救所有人。你是最了解情况的将领,也是最有能力的将领。”

“我能做什么?”

“什么都能做。如果你要自责,那就用行动来改变一切,而不是一个人躲在家里。如果灾难变成现实,所有人都要遭殃。你不为别人想,也应该为我、为我们的孩子想想。”陆雯没再那么客气,“就算是为了我们,你也应该振作起来。如果你还爱我、爱这个家,你就不能躲起来。”

牧浩洋颤抖了几下,目不转睛的盯着陆雯。

“我知道,你很内疚,但是你是军人,把内疚变成动力,不要连女人都比不上”

“我……”

“明天,我陪你去总参谋部。”陆雯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我不能一直陪着你,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趁现在还不是太晚,振作起来,抓住最后的机会,让这个家还能延续下去。”

“你相信那些科学家?”

“当然,因为我也是科学家。”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精力也集中到了一起。

“虽然现在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科学家的预言会变成现实,但是很多时候,科学家也有直觉,而我的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毁灭全人类的灾难将在几个月之后到来。”陆雯的神色黯淡了下来,“到那个时候,不管我们做什么,哪怕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放下隔阂,恐怕也来不及了。”

“这么紧迫?”牧浩洋没再胡思乱想,他可以不信别人,但是绝对不会怀疑陆雯。

“你觉得,我是为了安慰你,才说这番话?”陆雯勉强笑了笑,说道,“如果我要安慰你,就应该说世界一片大好,没什么好担心的,你应该留在家里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用急着工作。”

牧浩洋也勉强笑了笑。

“我跟你说实话,灾难已经到来了。”

“什么?”

“这一个多月,我跑了十几个国家,搜集了十多万种生物的基因样本,而且进行了初步分析。”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在已经完成的一百多种生物基因分析中,有百分之四十发生变异。这还是初步分析结果,完成搜集工作之后,我们还会对部分物种基因进行全面分析,恐怕结果更加糟糕。”

“会有什么后果?”

“毫无疑问,绝大部分物种都将灭绝,至少会在我们控制住灾难之前灭绝,而在此后能不能恢复,就得看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了。”

“什么准备?”

“利用收集的基因样本,让已经灭绝的物种重生。”

“这……”

“事实上,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科学家的预测变成现实,那么我们连拯救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

“我不知道。”陆雯笑了笑,说道,“这主要是气象学家与地质学家的事,不过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牧浩洋叹了口气,没再多问。

“怎么样,心情好一些了吗?”

“没有,不过我确实应该站出来,做些什么。”

“那么,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吧。”

“什么?”

“做晚饭,我可一天没有吃东西了。”

牧浩洋一愣,立即起身说道:“行,今天我做晚饭。正要老周与老马也在,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

“别把饭煮糊了。”

“可能吗?认识你之前,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做,你可别小瞧我。”

“结婚十多年,你可没有下过厨房。”

牧浩洋笑了笑,径直朝厨房走去。说什么都没用,只能用行动来证明。

这顿晚饭并不丰盛,见到牧浩洋已经恢复正常,周渝生与马明涛吃过晚饭后,就各自告辞回家了。

陆雯没有急着回去工作,她也好久没有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陆雯就准备好了早点。

陪牧浩洋去总参谋部之后,她才赶往机场。

见到腾耀辉,牧浩洋并不觉得难为情,毕竟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这是元首给你的。”

“什么?”接住腾耀辉递来的盒子,牧浩洋没有打开。

“勋章,收着吧,当个纪念品。”腾耀辉笑了笑,说道,“战争结束了,但是你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要我做什么?”

“月初的时候,第一份灾难评估报告就已出炉,我们与美国得出的结论差不多,全球性自然灾害将无法避免,只是美国科学家更为乐观。”腾耀辉长出口气,说道,“我们已经跟美国达成协议,提前成立由军方主导的灾难应对机构,从军事层面上整合两国力量。等到科学家在年底提交最终评估结果之后,以便及时采取行动。元首的意思是,让你担任我国的首席代表。”

“去美国?”

“不,去上海。”

“上海?”

“联合办事机构设在上海,由美国派遣军方代表过来。另外在纽约有一个分机构,我安排母祁铁过去。”

“主要任务是什么?”

“用现在能够实现的手段阻止、至少是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问题是,科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做,我们怎么知道?”

腾耀辉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交给牧浩洋,说道:“就在这里看,这份文件绝对不能带出这间办公室。”

牧浩洋锁紧眉头,翻开了文件。

“我去上个厕所,等我回来,再讨论你的工作。”腾耀辉站了起来,说道,“我已经看过了,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如果我国科学家的预测没有错,那么我们就得在美国之前完成准备工作。”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埋头仔细看了起来。

不需要看内容,只需要看看封面上的起草者名单,就能知道这份文件的大致内容。总共有两百多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都是国内各个自然学科的佼佼者,排在最前面的三人都参与了“太阳武器”项目。

第六十一章 唯一方案

第六十一章 唯一方案

这份文件不是在预测灾难,而是提出如何化解灾难。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阻止全球气温急剧升高,导致北极冰盖融化,从而使环绕全球的洋流系统消失。也就是说,重点不是让全球降温,而是如何在今后两年之内,阻止北极冰盖消融。

相对而言,这么做更加简单。

也许,这么做无法彻底消除自然灾害,比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亚地区、印度半岛南部地区、墨西哥高原、美国中西部地区会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但是却能阻止灾难蔓延,从根本上保证维持地球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即洋流系统保持正常。

要知道,洋流不但决定了海洋环境,也决定了陆地环境。

比如,在同一纬度上,挪威与俄罗斯的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加拿大的哈德孙湾与美国的阿拉斯加高几度,主要就是北大西洋暖流送去了热量。又比如,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紧邻大西洋,却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主要就是大西洋洋流在该地造成了局部高压,导致积雨云层无法到达。再比如,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要比美国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与流经的黑潮不无关系。

如果洋流消失,地球生态圈必然改头换貌。

事实上,环绕地球的洋流,正是最重要的热量输送通道,即把赤道附近的热量输送到两极地区。洋流的运动,直接影响了气候环境,比如大气层中的水蒸气输送通道,而降雨又是维持各个生态圈的主要支柱。

科学家对小冰河期的预测,正是基于洋流消失得出的结论。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洋流不消失呢?

办法只有一个,即阻止北极冰盖融化,避免大量冰水注入北大西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给北半球、准确的说是北极地区与北大西洋降温,确保在冬季到来的时候,北极冰盖的规模达到往年的正常水平,甚至得超过正常水平,冻结更多的低温海水。

按照科学家估算,冰盖的总容量必须比二零三四年冬季多出百分之十五,才能确保在二零三六年夏季,北极冰盖不会完全融化。

显然,仅靠人类的力量,根本办不到。

说得直接一些,就算有足够多的制冷设备,而且把所有电力都用于制冷,也不可能使北极地区正常结冰。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假设。

人类获得的能源,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转变获得的,比如电能都是由其他能量转变而来的。在地球的这个封闭系统中,人类所做的一切,只是把一处的能量转移到另外一处,或者转变成其他形式。也就是说,就算人类有能力冻结北极地区,也会向其他地区释放同等规模的能量,同样会导致全球升温。

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真正的解决办法:减少地球获得的能量。

地球上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太阳,因此就得阻止太阳向地球输送能量,也就是阻止太阳光到达地球。准确的说,是把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反射回去,降低地球吸收的光能总量,从而降低气温。

这就等于为地球裹上一层“隔热外衣”。

显然,人类的能力根本办不到。科学家提到的办法相对简单得多:利用人力引发地球的自然力量来达到目的。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引发一次超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为了尽可能降低火山喷发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尽可能的在靠近北极、最好是在北大西洋上进行。

显然,冰岛是最理想的选择。

冰岛本身就是一座火山岛,有数十座活火山。准确的说,冰岛本身就在一座巨大的火山口上。如果能够在冰岛引发一场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释放到大气层中微尘就能阻挡百分之七十的太阳光,反射其中百分之四十的太阳光,使北半球的光辐射热量降低百分之三十,让北半球的气温降低三到五摄氏度。

仅此一点,就能确保北极地区在冬季正常结冰。

当然,如何引发火山喷发,科学家也提出了建议,即在冰岛下面埋放一千枚当量为一百万吨级的氢弹,在同一时间引爆这些氢弹,就能炸开火山口,由熔岩喷发,把整个冰岛送入平流层。

毫无疑问,这在人类的能力范围之内。

在这里,科学家提到了一个关键因素:时间。

最迟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上旬,就得采取行动,不然在接下来四个月之内,北极地区不可能完全冰冻。到了夏季,即便有微尘遮挡太阳光,北极地区的温度也将上升到冰点以上,海面就无法冻结。

为了确保北极地区冻结,在火山喷发之后,还要人为向北冰洋抛洒凝冻剂。

要知道,按照北极冰盖的消融速度,在冬季到来之前,北极冰盖很有可能完全消失,也就无法像正常年份那样在冬季冻结。

只是,这么做的话,后果也非常严重。

原因很简单,火山喷发的微尘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自然沉降,而在此期间,北半球都不可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暂且不说北半球的植被会受到多大的破坏,仅仅是持续的降温就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如果北极冰盖持续扩张,全球海平面就会降低,意味着将提前进入小冰河期。

为此,在火山喷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二零三七年,必须设法清除大气层中的微尘,避免持续降温。按照科学家预测,最迟到二零三八年夏季,必须完成这一项艰巨工程,不然前面作对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到了二零三八年夏季,气温仍然没有升高,北极冰盖的容量将在二零三九年夏季超过极限,并且在融化之后注入北大西洋,导致全球洋流消失,后果比什么都不做还要严重。

那么,人类有能力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这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吗?

对此,科学家也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行动方案,即制造大量高空气球与能够到达平流层的飞机,用静电吸附的方式,清除掉平流层里的微尘。此外,还可以通过向平流层投射有助于降雨的化学物质,通过降雨的方式消除微尘。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向近地轨道发射一些巨型光线反射膜,以光压的方式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