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他们上阵,必然占用宝贵的指挥职务,留给年轻将领的机会就没有那么多了。

于私,牧浩洋非常清楚,在腾耀辉之后,由他出任总参谋长的机会非常大,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嫡系”军官。

要知道,牧浩洋不可能是腾耀辉这样的过渡型总参谋长。

到二零四三年,黄峙博已经七十多岁了,不大有可能像现在这样,在幕后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要想像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期间那样,让总参谋长成为真正的军事统帅,牧浩洋就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军队里,基础就是人脉。

陆风烈与黄峙博能够已军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

不可否认,牧浩洋身上集中了两个人的优势。

作为陆风烈的女婿,而且是唯一有资格继承陆风烈衣钵的亲属,牧浩洋早已得到陆风烈派系的支持。作为黄峙博最器重的部下,牧浩洋也得到了黄峙博派系的支持。对他来说,欠缺的只是自己的基础。

正是如此,牧浩洋才希望在这场战争中,尽可能的让年轻将领担任要职。

只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牧浩洋必须做出妥协。

如此一来,在人事任命上,牧浩洋必须费点神。

两天后,周渝生率先赶了回来。

如果说,牧浩洋与杨禹方的关系大多限于战友层面的话,那么他与周渝生的关系,就是真正的知交。

“这确实是个问题。”

“老周,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牧浩洋叹了口气,说道,“虽然黄总与老腾定下了君子之约,但是仅限于这场战争。不可否认,我有一些私心,可是从长远来看,我要是不这么做的话,恐怕……”

“我明白你的意思。”周渝生笑了笑,说道,“之前,我挺羡慕你的,年轻有为,而且得到总参谋长器重,还是陆老的女婿,便宜都占尽了。只是现在看来,还是像我这种人过得比较轻松。”

“老周,你也来嘲笑我。”

“怎么可能?”周渝生很是惊讶,“别想得太多,至少我们能够理解。”

“老杨,还有老章那里……”

“放心吧,他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人,都能理解。”周渝生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你要不方便的话,我去帮你说。”

“这怎么好,你……”

“我两兄弟,还说这些?”周渝生灭掉香烟,说道,“等老杨他们到了,我去机场,你就放心吧。”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在人事任用上,你可得留一手。”

“什么意思?”

“说直接点,这么大个场面,你一个人和不转。真要打基础,你首先就得抓住我们这几个。至于年轻人的事,只要关系理顺了,就没什么问题。不管怎么说,至少也要再等八年你才有机会当上总参谋长。”周渝生笑了笑,说道,“谁能保证,在这八年里不会爆发另外一场战争?”

“你觉得有这种可能?”

“在过去二十年里,我们打了几场战争?平均下来,每五年一次。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规律。”

牧浩洋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这确实是个规律,因为决定战争的不是军人,而是利益需求。

“别想太多了,不然老得快。”

“看来,我得向你学习。”

“得了吧,你又来笑话我了。”周渝生看了眼手表,说道,“时间还早,我也好久没有回来了,到你家去坐坐,顺带看看我的干儿子。这次,我可早有准备,礼物就在车上,你可别说闲话。”

“行,晚上让陆雯弄几个拿手小菜。”

等牧浩洋处理完手头的工作,给秘书做了交代,两人去离开了总参谋部。牧浩洋在路上给陆雯打了电话,让她早点下班回家。

第六十章 集体智慧

第六十章 集体智慧

最让周渝生羡慕的,还是牧浩洋与陆雯的感情。

别看两人都快五十岁了,平常生活中仍然跟刚结婚的时候一样,不但感情好,还有很多共同话题。

只是,周渝生并不知道,牧浩洋与陆雯是聚少离多。

见面机会少,在一起的时候自然非常亲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陆雯也已晋升为陆军中将(二炮解散之后,陆雯所在的导弹部队并入陆军)。这是技术类军官的最高军衔,陆雯是陆军中最有名、也是最忙碌的高级技术军官。

只是,她的主业不再是研制弹道导弹。

二零二九年,在钱仲泰的提议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黎平寇批准成立了“理论与基础物理学研究中心”,并且由陆雯担任总负责人。该中心在名义上,负责管理所有由国家资助的高端科研项目,比如两座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实际上主要从事的是理论研究,与基础项目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成立该中心的目的,就是提高中国的理论物理学水平。

必须承认,该中心的地位远在其他科研机构之上,而且很快就获得了成果。

二零三零年,典誉清以《引力场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为获得该项提名的第一位中国籍物理学家。虽然在评审阶段,因为这篇论文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遭到了众多西方学者的质疑,最终没能获奖,但是典誉清在国际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界的声誉已经打响。

两年后,另外一位中国物理学家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的是苗少凤,获奖理由是验证了中微子的超光速特性,并且在实验室中证明了由他提出的理论。

虽然是实验物理学家,但是苗少凤是由陆雯发现的。

说得准确一点,是陆雯最先重视他提出的理论,并且调动科研资源,让他证明了自己提出的理论。

为此,苗少凤不但拿到了一百五十万瑞典克朗,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作为幕后工作者,陆雯没有抛头露面,也没有获得奖金。只是在一年之后,她就晋升为了陆军中将。

正是如此,陆雯比牧浩洋还要忙碌。

虽然牧浩洋平常琐事缠身,但是只要在总参谋部,他就天天回家吃晚饭,有精力的话还会陪孩子看电视。陆雯十天中有九天不在北京,就算在,也很少回家,有的时候连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牧浩洋没有问陆雯为什么这么忙,也没有这个必要。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牧浩洋根本不知道陆雯在做什么。就算有机会聊天,牧浩洋也很少主动询问工作上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陆雯的工作性质,早已超过了牧浩洋的认知范围。

只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即陆雯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从偶尔聊天中提到的事情,牧浩洋知道,陆雯主管的部门,每年都能从国务院获得数百亿的特别拨款。即便二零三三年国务院全面缩减行政开支的时候,陆雯拿到的科研经费也没有减少。

此外,牧浩洋只知道,陆雯从事的主要是理论研究。

事实上,这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在陆雯手下,至少有四千名科研工作者,大部分是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很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

“年轻人能做什么?”吃饭的时候,提起了陆雯的工作,周渝生很是惊讶。“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根本没有工作经验,而且现在的大学教育,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收获,让他们搞高端研究,恐怕……”

“老周,你就这么看不起年轻人?”

“不是看不起,只是……”

“二十年前,你也是年轻人,如果当初黄总有你这样的想法,恐怕你到现在还在某艘潜艇上服役呢。”陆雯没有特别注意语气,跟周渝生聊天,也没有必要注意,因为周渝生是他们第三个孩子的干爹。

“陆工,你要这么说,我可没办法辩驳了。”

“也就是说,你仍然不服气?”

周渝生笑了笑,他很少跟女人争吵。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公式的时候才多少岁,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又是多少岁?而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有什么创新呢?”陆雯却很认真,这也是她的性格。“不可否认,年轻人确实缺乏经验,但是也更加灵活多变。理论物理学不是实验物理学,严谨很重要,可是突发其想更加重要。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能够理解,当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他是疯子。搞理论的,首先就要有想像力,只有想像出来,才有可能通过实验与观察进行证实。”

“老周,我就说过,不要跟她辩论。”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

周渝生也笑了起来,现在不是他要辩论,而是陆雯停不下来。

“你们这些当兵的,就是不把科技当回事。”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老周也就算了,你还拿了两个硕士学位。”

“这……”牧浩洋顿时哑口无言。

“陆工,看来这个家里,老牧说了不算啊。”

“我们是民主家庭,谁说得对,谁就说了算。”陆雯仍然有点不依不饶。“不怕你们现在看不起,我敢跟你们打赌,只要我们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不会亚于相对论。”

“这么说,你得首先找到一个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

“一定要有天才才能取得突破吗?”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跟老婆计较。

“最初的时候,我也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初我还跟你提到过,理论突破的难度超过了所有人想像,我们只有祈祷遇到一个爱因斯坦级别的天才,但是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这很不靠谱。”

“什么意思?”牧浩洋不得不追问一句。

“从根本上讲,如果没有进化上的突破,人类的智慧已经到了极限。如果是自然进化的话,至少需要一百万年,才有可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便是人为干预,比如通过基因提高智商,也需要好几百年。”

“这么说,基本上没门了?”

“仅靠个人努力的话,恐怕很难取得成果。”

周渝生皱起眉头,说道:“这么说,智慧还是一加一等于二?”

“不是等于二,而是大于二。”

这下,两个职业军人都哑口无言了。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让一万个人来估计某件物体,比如这只盘子的重量。”陆雯敲了敲面前的菜盘,“然后对得到的一万个答案进行平均,结果与实际非常接近。当然,我们用的不是盘子,而是一只不规则的金属球。”

“这能说明什么?”

“人类不但有个人智慧,还有集体智慧,而且集体智慧超过了个人智慧。”

“在你主导的理论研究中也用得上?”

“没有这么简单,不过肯定用得上。”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建立一套完整的物理学理论,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事情。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后,经过了数十年,在数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完善了这套理论。要想超越广义相对论,或者说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需要非常多的科学家为之付出毕生心血,也许还需要好几代人。”

“这么说,我们得祈祷活得更久一点了。”

陆雯笑了笑,说道:“当然,不能排除运气成分。”

“什么意思?”

“理论研究,不是从头做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前一套理论的全面否决。这就好比拆除一道挡在我们前方的高墙,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如果找对了方法,也许抽掉某一块墙砖,就能使这面高墙轰然倒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能够取代牛顿的经典力学,也是找对了方法。”

“这么说,仍然需要一位天才级的理论物理学家。”

“当然,有天才,肯定比没有好,只是在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天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对天才的要求也低得多。如果有足够多的科学家从事同一项工作,如同让很多工人同时拆除高墙一样,肯定有一个能够撞上大运,找到那块能让高墙分崩离析的砖头,而我的角色,就是工头。”

“工头?”

“组织其他人搞理论研究。”

两个大男人愣了一下,随即都笑了起来。

“看来,我们必须得敬工头一杯。”周渝生举起酒杯,对陆雯说道,“陆工,我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你这种大学者。”

“老周……”

“我说的是心里话,别看我拿了几个文凭,但是跟你相比,我绝对是个文盲。”

陆雯笑着摇了摇头,也结束了与技术有关的话题。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友谊干杯。”牧浩洋趁机举起杯子,说道,“一辈子,能有几个知心朋友就知足了。”

“干杯”

这顿饭,三个人都很轻松。

对牧浩洋与陆雯来说,至少能够暂时放下工作上的烦心事,享受一下家庭生活中的轻松氛围。

对周渝生来说,则可以跟好友聊些平常事。

只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太阳再次升起来的时候,他们又得投身到重要、繁忙与劳心的工作中去。

第六十一章 战略禁运

第六十一章 战略禁运

十二月二十八日,杨禹方回到总参谋部。

牧浩洋没有去机场,而是让周渝生出面。反正在前线司令部成立之前,周渝生在总参谋部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这一天,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上午十点,也就是杨禹方乘坐的专机到达后不久,中国国务院总理黄瀚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鉴于日本当局始终不肯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核查,中国将从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开始,对日本实施战略禁运。

随后,杜小蕾在外交部公布了第一份禁运清单。

大概是出于政治与外交上的考虑,在第一份禁运清单中,只包括了部分废旧电子产品与所有废旧特种钢材。

即便如此,也等于在外交战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黄瀚林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四个小时,日本内阁总理公开向记者宣称,中国的战略禁运严重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已经对日本的主权与利益构成严重危害,日本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只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日本首相很没底气。

相对而言,日本民间反应更加强烈。

当天下午,就有上千名示威者包围了东京的中国驻日大使馆,在长崎等地的领事馆外面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虽然日本当局紧急调动警力,前往现场维持秩序,但是仍然有不少示威者向中国使领馆抛掷了石块。

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西方新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