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还是黄总有学识,我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

“别来拍我的马屁,我连大学都没念完,你有两个硕士学位。”黄峙博笑了笑,“家里的事都安排妥当了吧?”

“陆雯后天出院,回娘家住一个月。”

“也好,家里人照顾得周到一些。”黄峙博掏出香烟,说道,“下午,你去广州,尽快把事情办完。”

“我跟老周谈了,顺道去武汉。”

“097项目?”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得抓紧,要是再拖上几个月,097的首艇就无法按计划服役。”

“行,你自己做主,不过得合理安排时间。”

牧浩洋没有多说什么,干了两年多,很多事情多是他自己做主,黄峙博只在必要的时候出面替他解决麻烦。

当天傍晚,牧浩洋就到了武汉,见到武汉造船厂的主要负责人。

作为097项目的主要承包商,武汉造船厂在二零二一年底,奇迹般的击败了拥有更多经验的葫芦岛造船厂,拿到了主要合同。只是在建造过程中,097项目遇到了很多麻烦,主要就是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过高。

在095项目上,海军就提出超越“洛杉矶”级,向“弗吉尼亚”级看齐的技术指标。

可惜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受技术限制,海军不得不一再降低技术指标,使得095级的性能大打折扣。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在095之前,091只具备象征意义,093的性能仅相当于“洛杉矶”级的早期型号。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根本造不出性能先进的攻击核潜艇,更别说超越假想敌。

结果就是,在097项目中,海军明确要求超过“弗吉尼亚”级。

虽然这个指标仍然偏高,但是海军已无退路,因为美国海军已经着手建造“弗吉尼亚”级的替代品。即便097级按照计划建成服役,也将面对更加先进的美军潜艇,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可言。

正是如此,在设计理念上更加超前的武汉造船厂打败了相对保守的葫芦岛造船厂。

问题是,在竞标的时候,造船厂不会主要考虑已有的技术,而会把重点放在正在开发的技术之上。

结果就是,如果某些主要技术没能及时取得突破,建造工作就会受到连累。

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在C1级航母上,电磁弹射器就产生了类似的麻烦。

问题是,潜艇不是航母,不可能在建成之后进行大改。从建造工程上看,全面改进一艘潜艇的代价超过了重新建造一艘潜艇。

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延迟工期。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097的首艇已经完成了龙骨铺装,正在进行分段组装。

完全密封的厂房里只有几十名工人,一点都不忙碌。艇首段的焊接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反应堆舱与推进舱还没有到位。

情况一目了然,迟迟没有到位的反应堆与推进系统严重耽搁了建造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牧浩洋不得不在去广州之前,先去了南京与绵阳,拿到相关研制单位的进度报表后再返回武汉。

这一来,他花了五天。

一月二十七日,腊月二十五,牧浩洋才来到广州,对广州造船厂进行考察,进行X2项目招标的预先审核。

又忙了五天,牧浩洋在大年三十下午回到北京。

因为陆雯还没有出月,所以牧浩洋去岳父家吃了团年饭,随后回家起草预审报告。春节收假之后,海军就将正式启动X2项目的招标工作,必须在此之前拿出参与竞标的造船厂的评估分析报告。

重点就是,哪家造船厂最有能力降低战舰的建造成本。

这样的工作,没有任何激情可言,只是在一大堆数据中打转。

还好,牧浩洋早就适应了这种工作。他甚至觉得,应该抽空去考会计证书,只是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

也就在这个春节假期里,克什米尔地区成了新的热点。

虽然克什米尔的冬季一直要持续到四月底,但是严寒没有挡住两支蠢蠢欲动的军队。

二月五日,一场由边境巡逻队引发的炮战,打破了克什米尔的宁静,把两个人口加起来超过十六亿的国家推到了战争边缘。

第四十三章 根源

第四十三章 根源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戚凯威正在讲解交战过程。

墙壁上,有块大型液晶显示屏,一块显示着交战地区的地形图,另外一块上则显示着无人侦察机拍下的实时画面。

“停火了?”

周渝生看了牧浩洋一眼,点了点头,说道:“半个小时前停火,不过双方都在为下一场炮战做准备。”

“有跟确切的情报吗?”

“巴军伤亡了二十多人,两门榴弹炮被摧毁,还有一座弹药库被轰上了天。印度那边的情况不大清楚,不过好不到哪里去。根据巴方提供的情报,至少击毙了十四名印军,还炸掉了一个炮兵阵地。”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交战地点在锡亚琴冰川附近,该地号称世界上最高的战场。炮战由一起偶然的边境冲突引发,印巴双方都宣称对方的巡逻部队越过实际控制线,并且首先开火。随后双方动用迫击炮与榴弹炮,展开大规模炮战。

显然,这种战斗没有任何军事意义。

炮战打得再猛,只要双方有所克制,最终都会停止,不会酿成大规模军事冲突,更不可能引发战争。

只是,在炮战结束之前,谁也不能掉以轻心。

从根本上讲,这是一场以政治做秀为目的的战斗。印度即将进行大选,国大党与执政联盟都想搞出些事情来争取选票。巴基斯坦也将在年内举行大选,现在的执政联盟肯定希望通过一场规模不大的边境冲突来转移注意力。

这么做,有必要吗?

客观的讲,这两年来,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国内发展都很顺利,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执政党赢得大选的可能性非常大。

与日本合作,印度在二零二零年与二零二一年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百分之八,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比蓬勃发展的俄罗斯还要高出一个百分点。跟随经济同步发展的还有教育事业,仅在二零二一年,印度的教育开支就达到了创纪录的七千五百亿卢比,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八。

用国泰民安来形容印度,也不足为过。

虽然印度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失业率居高不下,国民受教育水平没有实质性改善,但是大部分印度人都能过上温饱生活。

只要经济发展持续下去,印度将逐步发展壮大。

只是,有一个问题是谁也不能忽视,也是在野党用来抨击执政党的主要武器,即印度民族企业正在消亡。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丰田集团收购塔塔汽车公司。

虽然在最后阶段,印度最高法院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否决了并购案,随后印度政府以收购百分之十七股票的方式,为塔塔汽车公司注入了大笔资金,而塔塔汽车公司也通过出售旗下亏本企业,比如陆虎品牌,获得了避免破产的必要资金,但是这件事,成为反对党指责执政党的主要理由。

日本企业的入侵,不仅仅在汽车领域。

按照日本与印度签署的协议,印度将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准许日本金融企业开办独资银行。

为了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印度政府必须设法转移民众的视线。

能够吸引选民目光的,只有存在了几十年的印巴冲突。

巴基斯坦的情况也差不多。

通过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巴基斯坦在这两年里的发展速度不比印度慢多少,国内环境趋于稳定。只在在经济转型期,肯定有很多问题。比如在与华贸易上,巴基斯坦以出口资源类商品为主,国内工业并没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与中国在军事层面上的合作更为突出。在把大量外汇用于采购武器装备之后,巴基斯坦在经济上不得不更加依赖中国。

也许,对绝大部分巴基斯坦人来说,这没有什么害处。

中国的广阔市场,足以消化巴基斯坦出口的所有商品。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向外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巴基斯坦有两亿人,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九,有足够的劳动力。

只是,经济上的分工合作却成了在野党的借口。

按照在野党的观点,巴基斯坦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利用地缘政治优势,推行多边外交。

虽然在野党没有否认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认为,只有通过第三方,才能在与中国合作中利益最大化。如果一切都要依靠中国,没有第二种选择,巴基斯坦将成为中国推行南亚战略的棋子。

客观的讲,这种观点非常正确。

如此一来,在大选即将来临的时候,巴基斯坦政府也需要转移选民的视线,并且让选民认识到与中国靠拢的重要性。

一场规模不大的边境冲突,足以让选民认识到,巴基斯坦需要来自中国的援助。

那么,双方会不会为了各自的政治需求,扩大冲突范围?

牧浩洋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名情报参谋急匆匆的走进会议室,在黄峙博耳边低语了一阵。

等情报参谋退后两步,黄峙博朝负责会议工作的参谋点了点头。

显示地图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李国强的头像。

“老李,我们正在讨论这件事,你说吧。”黄峙博说完,顺手点上了烟。

“刚收到的消息,冲突发生的时候,有一支印度的地质勘探队伍在附近活动,冲突的起因也与这支队伍有关。”

黄峙博的眉头跳了几下,等着李国强说下去。

“勘探队的主要成员是日本人,至少有四人在炮战中身亡。”

“他们在找什么?”戚凯威替黄峙博问了一句。

“稀土矿。”

“锡亚琴冰川附近有稀土矿?”

“还不确定,但是肯定与日本有关,说不定确有其事。”

“有没有更加确切的情报?”

“暂时没有,我给你打电话,就是提醒你们。”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看来得为战争做好思想准备。有了确切消息,我会向元首汇报。”

李国强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通讯结束,黄峙博仍然一言不发的思考着问题。

把日本卷了进来,而且与稀土矿有关,显然不是小事。

二零二一年,中国由稀土资源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开始在际市场上与日本等稀土资源稀缺国争夺资源。

中国不缺稀土,却在国际市场上高价购买稀土,显然是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因为稀土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所以这项战略,在很大的程度上掐住了日本等国的脖子。

用外界的话来说,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瓦解日本的高技术地基。

中国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美国的稀土开采企业在二零二一年再次关闭了三座主要矿山,把产量降低到了仅能维持国内工业生产需求的最低水平,随后在国际市场上跟中国争夺稀土资源。

中美之间的竞争,只有一个结果:稀土资源供不应求。

到二零二二年一月初,稀土矿的价格涨到每吨五十万美元到一百五十万美元之间,导致稀有金属的国际价格超过了黄金。

虽然中美两国的某些政策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定,比如稀土开采企业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本国企业出售资源,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但是世贸组织根本无法制裁这些企业,因为销售只在国内进行,没有涉及到对外贸易。

显然,没有稀土资源的国家深受其害。

欧盟受到的影响还要稍微小一点,因为在此之前,法德意等欧盟主要工业国家就与俄罗斯签署了资源领域的贸易协议,能够从俄罗斯获得稀土资源,即便价格昂贵一些,也总比花钱买不到好得多。

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因为在北方四岛与俄罗斯存在领土争端,而日本又在大力扩充海军军备,所以无法从俄罗斯获取资源。

在三个稀土资源储备大国都对日本紧闭国门的情况下,日本只能在国际市场上采购。

显然,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日本有钱也买不到。

从二零二一年六月开始,日本就启动了战略储备,开始消耗之前从中国廉价购买到的稀土资源。

只是,这最多只能维持二十年。

如果考虑到经济发展速度,日本储备的稀土资源最多支持十五年。

十五年之后,日本的所有高技术企业都将因为缺乏资源而倒闭。

作为严重依赖进口资源的国家,高技术企业倒闭,日本经济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从此退出发达国家行列。

事实上,即便没有贸易封锁,日本企业也会因为成本过于高昂而丧失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结果将更加悲惨。

日本的出路只有一条:在其他地区寻找稀土资源,建立起具有自主定价权的稀土资源开采体系。

印度,成为日本的首选目标。

虽然印度探明的稀土资源并不多,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生产国之一,印度肯定有很多没有发现的稀土矿。

这两年来,日本在印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寻找稀土资源。

收获不是没有,比如二零二一年初,一支勘探队在印度中央邦发现了两处稀土矿,只是储量并不多,不具备持续开采能力。

为了找到更多的稀土矿,日本盯上了以前很少有人问津的克什米尔地区。

第四十四章 历史使命

第四十四章 历史使命

会议还没结束,印巴边境部队打响了第二轮炮战。

通过无人侦察机发回的实时图像,可以清楚的看到,双方不但动用了迫击炮,还使用了大口径榴弹炮,只是暂时没有动用火箭炮。炮战打得非常激烈,一分钟内发射的炮弹超过了五百发。

至于炮击效果,恐怕好不到哪里去。

锡亚琴冰川一直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双方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阵地。

只是,炮战的影响绝对不可低估。

如果局面得不到控制,再过几个小时,军事分界线其他地方的部队也会参战,至少会扩大炮击范围。

也就在这个时候,黄峙博接到了傅秀波从元首府打来的电话。

赶往元首府的途中,黄峙博给李国强打了电话,获得了更加确切的消息,即日本的地质勘探队在锡亚琴冰川附近发现了稀土矿,只是暂时没有确定储量规模,也没有搞清楚是否具有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