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牧浩洋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或者说,美国会借此机会迫使我们在台海做文章,从而在外交上孤立我们。”

陆雯笑了笑,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会不会因此把台海战争提前?”

“你觉得呢?”

“我?”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我可不是国家领导人,也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上校,你太谦虚了。”

“陆工……”

“你都能看出美国的目的,肯定能够想到我们的对策。”陆雯笑了笑,说道,“仅从军事上看,我们应该利用这场冲突解决台海问题。东海舰队回来之前,黄总就做了安排,最终却被叫停。”

“叫停?”

陆雯点了点头,说道:“部队已经集结,所以黄总顺水推舟,决定在月底搞演习。”

牧浩洋愣了一下,猛然明白了过来。参加演习的部队,肯定早就收到了命令,只是在最后关头被取消了。

“显然,上面肯定有信心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统一,不然台海战争早就爆发了。”

“能实现和平统一,自然再好不过。”

“确实,解决内部矛盾,战争是最后手段。”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不过,这些都与我们无关。作为军人,我们只需要做好份内的事。明天去舟山,你也过去?”

“我晚一点过去,反正我只是技术顾问。”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此时,黄峙博正在元首府与傅秀波等人讨论与停战谈判有关的事。

正如陆雯所说,关键不在日本,而是在美国。

停火线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的矛盾在台海问题上。

谈判开始前,文廷贵与帕克斯进行了一次单独会晤。按照帕克斯的话,美国可以向日本施压,让日本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但是中国必须保证让台海保持现状,不采取任何破坏性行动。

显然,这超过了中国的底线。

虽然中国早就承诺,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海问题的主要手段,只要台湾没有越过底线,就不会采取军事行动,但是从未承诺放弃武力手段。从政治上讲,中国不可能做出帕克斯所要求的保证。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陆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台湾。

对大陆来说,解决台海问题仍然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显得更加紧迫。在全面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实现统一,而且必须尽快实现统一。只有统一的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这一点,与美国非常相似。

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仅仅是北美大陆上的强国,离世界霸权还非常遥远。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才获得了挑战英国的基础。

帕克斯正是抓住了这个问题,目的也非常明确:阻止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这下,东海问题牵扯了进来。

美国不向日本施压,或者说没有美国的同意,日本肯定不会在划分停火线、以及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做出让步。

即便战火不会再次点燃,也会为下一场战争埋下祸根。

摆在傅秀波面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把好不容易取得的军事胜利交出来;要么一劳永逸的解决台海问题,不给美国留下钳制条件。

问题是,这两个选择都不理想。

虽然刘俊实秘密来京,与傅秀波商讨了民族统一大业,但是作为前领导人,刘俊实没有能力主导台湾政策。

六月十一日,中国与日本宣布停火后,台湾就提高了军事戒备。

说得简单一点,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台海问题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发动战争,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

除了军事代价,还得考虑政治与外交代价。

东海冲突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比如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倒向美国,如果再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国的外交环境肯定会严重恶化。

即便以美国的国际地位,在五年内打三场战争,也会背上道义负担。

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更加让傅秀波无法接受。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好不容易取得军事胜利,却在谈判桌上输得一干二净,傅秀波必须考虑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领袖地位的影响。

会议的气氛很压抑,谁都知道傅秀波必须在战争与高代价和平之间做出选择。

“对我们来说,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与日本签署停战条约,而不涉及台海问题。”傅秀波扫了眼参会领导人,说道,“我跟廷贵同志通了电话,强调了我方的立场。两天后,廷贵同志将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提议将存在争议的海域设为共管区,前提是日本必须承认我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与行政管辖权。为了提高筹码,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动,向美国与日本发出明确的信号。”

“什么行动?”易援朝问了一句。

傅秀波笑了笑,朝黄峙博看了过去。

“二十四日,我们将在舟山群岛举行一次大规模陆海空联合演习,二炮也将参加。演习主要针对未来大规模战争,参演官兵超过四十万人。为了增强演习的意义,我们将邀请一百多个国家的驻华武官前去观摩,并且及时公布相关消息。因为针对未来战争,所以我军将在演习中重点使用新式武器装备,并且进行红蓝两军对抗,检验我军这些年来在战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把家底全都亮出来?”易援朝锁紧了眉头。

“只有让敌人知道我们有多么强大,才能让敌人打消不轨企图。”傅秀波替黄峙博做了回答,“这是我的安排,而要让美国做出让步,不再插手台海事务,我们就得把看家的本领拿出来。”

“这也太轻率了吧?”易援朝咬了咬牙,说道,“从根本上讲,我们的军事实力仍然远远弱于美国,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家底,等于让敌人知道该如何对付我们。如果美国没有做出让步,恐怕……”

“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美国很难在战场上、特别是在靠近我国本土的地方取胜。”

易援朝看了黄峙博一眼,显然不大相信。

“很简单,新技术的出现,对我军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在全面电磁战环境下,我军的战斗力也大受影响。作为全面电磁战的发起者,我相信在我们找到解决方法之前,美国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黄将军,你也太有信心了。”

“这不是信心的问题,而是……”

傅秀波压了压手,说道:“对我们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如果美国不肯让步,我们将被迫在台海问题上做出让步,或者拱手交出胜利果实。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有希望取得对我们最有利的结果。”

易援朝没再说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得非常透彻了。

第三章 演习

第三章 演习

六月二十三日,文廷贵在第二轮会议上提出了折衷解决方案。

因为喜田多一郎没有提出对应方案,所以具体的讨论工作安排在二十四日进行。夏威夷位于西十一时区,二十四日上午相当于北京的二十五日凌晨。也就是说,在文廷贵提出折中解决方案后不久,联合演习就正式开始了。在此之前,中国外交部已经照会美国大使馆,公布了演习计划。

喜田多一郎没有立即回应,也与即将举行的演习有关。

演习的第一会合,唱主角的是东海舰队与海军航空兵,主要演习课题为:恶劣电磁环境下如何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

场面非常壮观,二十多艘战舰与上百架战机轮番出动。

因为观摩台设在陆地上,所以外国武官只能通过国防部提供的信息了解演习情况。

毋庸置疑,这轮演习让所有武官都万分震惊。

在近实战的环境下,东海舰队不但顶住了电磁打击,还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下顺利完成了演习目标,海军航空兵更是击败了“来犯之敌”,成功夺得制空权,最终协助舰队夺取了制海权。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这轮演习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空军的KJ2000。参演的预警机不但在电磁武器的威胁下升空作战,还成功引导战斗机拦截了“敌机”,全程为执行制空任务的战斗机提供了引导支援,最后还为舰队提供战术信息,帮助二十二艘战舰锁定目标,确保上百枚反舰导弹顺利命中目标。

论在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中国军队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美国驻华武官都不得不承认,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美军的表现不会更好。

当然,演习结果也得到了CIA与NSA证实。

演习期间,美国至少调动了十多颗侦察卫星,全程监视东海舰队,还动用了数颗电子侦察卫星,监视中国军队的电磁战能力。

在美国情报机构、以及五角大楼看来,这轮演习是在向美国海军示威,让美国海军认识到在未来战争中,中国有能力把美军的航母战斗群挡在国门之外,并且在海战中重创美国海军。

至于政治意图,那就更加明显了。

美国要想干预台海,主要依靠海军。如果美国海军无法进入战场、或者是进入战场后无法生存,美国就无法干预台海。

这下,美国必须重新衡量手里的王牌了。

第二天,演习进入到第二轮,即在第一轮的基础之上,由舰队与航空兵支援陆战队进行登陆。

虽然在第二轮演习中,航空兵出动的规模非常有限,在出动率上做了限制,以航母战斗群为准,从而表明登陆发生在远离中国本土、岸基航空兵难以到达的地区,但是其意义同样明显。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中国的两栖部队有能力在有限空中支援下登陆,肯定能在本土附近打一场规模更大的登陆战,动用的绝对不是一个营的陆战队,而是一个师、甚至能达到一个集团军的规模。

当然,第二轮演习中的一些细节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比如在登陆开始之前,二炮向登陆地区发射了数枚携带电磁弹头的弹道导弹,为登陆部队提供了电磁力量支援,随后由用新式战术弹道导弹打击了纵深的重要军事目标,阻止“敌人”向登陆场派遣反击部队。因为空中力量有限,所以二炮还承担起了打击“敌人”空军基地的重任。演习即将结束的时候,二炮使用从未露过面的“反舰弹道导弹”,对前来干预的舰队进行了远程打击。

根据国防部公布的消息,从江西腹地发射的弹道导弹准确命中了钓鱼岛西面的目标。

如果这些弹道导弹部署在沿海地区,足以把舰队挡在冲绳群岛东面七百公里之外,而且谁都知道,中国能够制造出射程达到一千五百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也就能够把射程提高到二千五百公里以上。

如果中国愿意,可以用反舰弹道导弹打击关岛附近的美军舰队。

显然,在这一轮中,唱主角的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东海冲突中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第二炮兵。

美国可以看不起中国海军与空军,但是肯定不能忽略二炮。

演习进入到第三轮,课题又发生了变化,即地面部队在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中如何取得快速突破。

这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演习课题。

在第二轮中,参演的两栖部队并不多,只有一个陆战营,可是到第三轮,登陆部队增强到了一个陆战旅加一个两栖师。

为此,在第三轮演习初期,重点放在了战略投送能力上。

与外界预料的一样,中国没有动用多少登陆舰,而是充分利用了规模庞大的船队,向登陆场运送作战部队。

受此影响,第三轮演习持续了三天。

前两天,都在向登陆场运送作战部队,直到第三天,也就是二十八日,在登陆部队的规模达到要求之后,才展开大纵深突击。

虽然从投送能力来看,中国军队并不强,远远比不上美军,但是结合实际情况,足以产生震撼性效果。要知道,演习设置的条件是,登陆场离本土一千五百公里,所有运输船只均按照这个标准设定航线与出动率。

如果中国能够在两天之内向一千五百公里外投送一个师加一个旅,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向一百五十公里外投送十倍于此的兵力。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值。即便保守估计,中国也有能力在两天内向一百五十公里外投送五万地面部队。

这样的兵力,加上制海权与制空权,足以打垮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防力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三轮演习中,电磁战贯穿始终,陆海空与二炮,总共消耗了十万枚电磁弹头。

当然,这仍然是演习的理论值。

在实际使用上,根本没有消耗这么多电磁武器。

二十九日,演习进入第四轮,主要课题是如何保住登陆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即如何为运输船队护航。

相对而言,第四轮演习规模小得多。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海军还没有远洋作战能力。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这轮演习中,扮演中国军队的“红军”尝到了苦头,“蓝军”成功切断了“红军”的海上补给线。

“蓝军”获胜的关键在海下力量。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海军严重缺乏远洋反潜护航能力,很难掩护一千五百公里的海上补给线。

可是,这也同样反映出,中国海军具有强大的破交作战能力。

说得明白一点,“蓝军”的潜艇来自中国海军。

如果调换角色,那么中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在同样的情况下,切断任何外来干预力量的海上补给线。

对美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出兵台湾,得承担非常巨大的风险。

七月的第一天,演习进入第五轮。

这次,黄峙博给“红军”开了金手指。

按照安排,这场“战争”发生在五年之后,中国自研的大型运输机已经服役,所以在海上航线被切断之后,空军承担起了主要的后勤保障任务,并且在海军的掩护下,成功完成了战略空运任务。

与此同时,空军还向前线增派了作战飞机,加强了制空权与空中支援力度。

最终,在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登陆部队完成了大纵深突击,以夺取登陆场附近港口完成了演习。

这场持续了九天的演习,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夏威夷时间七月三日,也就是演习结束的第二天,喜田多一郎接受了文廷贵提出的折衷方案,只是要求在共管区域,中国与日本都不得进行单方面的资源开采活动,只有同等的渔业捕捞权。

在此,文廷贵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