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阿毗达摩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阿毗达摩义论-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六摄色分别品。前五品说心、心所法,本品主要说色法,并略说涅槃法。(一)列举色的种类:分色法为四种及造色二大类,再分为十一种,又依各种色的自性区别为二十八种。(二)依二十八种色的性质而作各种分类。(三)分析一切色法生起的情况:有的依靠业、心、时节、食物等四种之中的一种而生起,有的依靠它们的几种共力而生起,有的则和它们无有关系而存在。(四)说色聚。分析一切从业等生起的色法存在,都是由许多物质元素聚合而成,故名“色聚”。把一切色分为二十一聚,每一聚要由八种乃至十三种的物质元素组合起来。(五)叙述各界有情,由胎、卵、湿、化四种形式而产生,在产生的时候具有那几种色聚,产生之后如何增加那几种色聚,在死的时候那些色聚又是怎样消灭等的问题。(六)论涅槃。本论开头说第一义存在的有心、心所、色、涅槃四法,上面已把前三法说完,这里是略说第四涅槃法。

    第七摄集分别品,它是广集经论中重要的法相名数。(一)摄不善法的四漏、四瀑流、四轭、四系、四取、六盖、七随眠、十结、十烦恼等。(二)摄善恶夹杂的六因、七禅支、十二道支、二十二根、九力、四增上、四食等。(三)摄三十七菩提分。(四)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

    第八摄缘分别品,主要是说十二缘及二十四缘。(一)说缘起法,即以三时,十二支、二十行相、三连结、四要略、三轮转及二根本的七类来叙述十二支缘起。(二)说法趣法,先举二十四缘的名称,然后分为:名为名缘、名为名色缘、名为色缘、色为名缘、施设与名色为名缘、名色为名色缘等六个题目而说一切精神物质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在二十四缘中具有那几种缘。(三)说施设,在第一义存在的心、心所、色、涅槃之外,另立能施设(的假法)及所施设(的概念)二种世俗的假名。
    第九摄业处分别品,说修定与修慧。修定的名为止的业处,修慧的名为观的业处。(一)止的业处;第一把观法的对象分为四十种业处。第二说修定者有贪行者、嗔行者、痴行者、信行者、觉行者、寻行者的六种不同根性,并且分析于四十业处中那些业处是适合乎他们的修习。第三根据修定的浅深程度分为遍作、近行、安止三个阶段,并且说明由那些业处而能成就那个阶段的定。“遍作”是初学修定者的预备行为。“近行”是到达安止定以前的欲界定,约等于北传的“近分定”。“安止”是属于色、无色界的定,等于北传的“根本定”。第四说观法的对象有粗有细而分为遍作相、取相及似相三种。第五说四无色定的程序。第六关于不得安止定的业处。第七说怎样显现神通。(二)观的业处:第一说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及智见清净等七种清净(其实这七种清净中的第一戒清净是属于修戒的,第二心清净是属于修定的,从第三见清净至第七智见清净论修慧的才是属于观业处的范围)。第二说属于慧方面的空、无相、无愿的三解脱门。第三说由修慧而证出世间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四种圣人。第四说由圣人而得果定与灭尽定的差别。

    关于本论的产生年代、组织内容和重要地位等方面,都已大略地加以介绍。最后,我很高兴地告诉读者,本论全文,由中国佛学院上座部佛学研究组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已译成汉文,不久将可和大家见面了。

                             1962年5月写于中国佛学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