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全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克格勃全史-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一些迹象,因为他能够接触到北约绝密的航空资料。但是,像以前一样,总部深
怕阴谋,所以,任何能证明那些计划纯属子虚乌有的材料对它来说都毫无意义。
    1984年1 月,总部就“1982-1983年度工作成绩”召开高级协商会议。在这次
会议开幕式的发言中,克留奇科夫重申核导弹攻击间谍战,在第一总局所有工作中
具有优选权,并举出令人惊异的证明说,他本人对西方的极度担心是有道理的。他
宣称,核战争的可能性已经达到“危险程度”,这种威胁来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固有
的矛盾:“美国垄断组织妄想恢复它们近10年来失去的地位,并争取新的地位”。
五角大楼制定的核战争计划,建立在企图“称霸世界’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世界
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工业衰退,工人大批失业,因此,美帝国主义者妄想
借战争来消除所有危机。资本家决定毁灭缓和,准备发动核战争,这是与“团结一
致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各进步力量的阶级对抗”。因此,第一总局唯
一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搞到美国和北约秘密军事计划的副本。“侨居国外的民族主
义、犹太复国主义”以及西方情报机构组织的破坏活动,就是帝国主义者对外威胁
的最好的明证。
    与担忧西方突然袭击相比,伦敦情报机构却更为担心总部领导层中的这种惊恐
情绪,相信,其它情报机构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在后来的几个月中,对美国和北约
政策的评价开始出现了一些可信赖的调子,这似乎是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的去
世促成了这些变化。安德罗波夫的继承人,以前的主要对手康斯坦丁·契尔年科和
他一样,当上总书记伊始就已病入膏盲,只剩下一年多一点的寿命。不像安德罗波
夫在生命日薄西山时一样,契尔年科对西方的阴谋并没有抱病态的猜疑。戈尔季耶
夫斯基从克留奇科夫的书记处得知,克留奇科夫对契尔年科当选为总书记不以为然,
甚至还有些害怕。显然,他是怕自己被作为以安德罗波夫为靠山的人,很快就从那
把交椅上撤下来。
    在安德罗波夫的葬礼上,出现了一些想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的迹象。玛格丽特
·撒切尔夫人、副总统布什及其它一些西方国家的首脑参加了葬礼。苏联驻伦敦大
使维克多·波波夫在大使馆和克格勃工作人员联席会议上宣布,玛格丽特·撒切尔
夫人尽一切可能去诱惑莫斯科的主宰者们:在议会大厦的灵枢旁,她表现出哀伤和
庄重的样子,在下葬仪式上,她不像其它西方首脑们那样和邻近的人窃窃私语。契
尔年科和撒切尔夫人会谈长达40分钟,而和布什只交谈了25分钟。波波夫甚至宣布
说,首相对这件悲哀的事非常同情,她的卓越的政治手段给莫斯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再次强调,莫斯科对东西方改变关系的前景很谨慎。显然,这位大使先生还没有
完全接受突然核袭击的观点。3 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国际事务首席专家H·B·希什
林来到伦敦,他和大使馆及克格勃的工作人员就世界局势问题召开了冗长的商讨会,
在会上他甚至都没提到突然核袭击的说法。
    然而,总部在驻北约各国情报机构提交的定期(每两周一次)报告中继续坚持
会发生核袭击的观点,还定期发加急电报询问这方面的情报。伦敦情报机构的主要
任务,是监视格林内姆一科曼导弹基地的野战训练,该基地上布署有飞航式导弹。
第一次野战演习在1984年3 月9日举行。古克从BBC电台听到这个消息后,把负责核
对送交大使馆有关核导弹攻击间谍战情报的年轻军官叫到跟前说:“知道发生什么
事了吗?敌人准备发动核战争,而我们情报机构却一无所知!”情报机构大概不会
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确实已开始了。然而,古克很不满意,因为莫斯科将从塔斯社
得知这一消息,而不是从他的情报机构。年轻军官匆忙拟好急报,其消息是从不列
颠报刊上搜集来的。电文如下:“根据对敌人实施核攻击的准备情况的观察,我们
报告:美英武装力量于3月9日将进行第一次飞航式导弹野战试验。”还是那位军官
在3月29日BBC的早晨综合新闻中听到,英美前天夜里又进行了一次导弹发射训练。
因为在晨报上没发现对此事的报道,他想:还等晚报的消息吗?但他担心塔斯社会
抢先报告,便决定发急电,内容是BBC 的报道。无论是这一次,还是上一次,总部
显然都没怀疑,伦敦情报机构紧急报告的情报都不是自己侦察到的,而是不列颠大
众传媒报道的消息。
    1984年春季搞到的有关北约方面的情报更加深了总部的怀疑。4 月25日,总部
在所发的通令中错误地宣称,北约通讯系统按照其军事委员会MC —225号指令已进
入战备状态。总部命令迅速上报这方面的情报。在迈克尔·贝坦尼受审判、古克回
莫斯科后,列昂尼德·尼基坚科于5 月暂代伦敦情报机构负责人之职,这时,情报
机构实际上已完全停止了对核导弹攻击间谍战的关注。7月4日,总部批评了他,并
提醒他,作为负责人,即使没什么可汇报,也应该每两周作一次总结报告,“您没
有完成通令的要求。没有每两周寄一份总结报告。建议您严格执行关于该问题的指
示”。
    显然,在克格勃的整个历史上,还从没有哪一次行动这么重要:即使没什么可
报告,也必须定期汇报、伦敦情报机构负责人随随便便就把“争取核裁军运动”声
势浩大的抗议和反对部署飞航式导弹的妇女运动都记在了自己的功劳簿上。西方部
署飞航式导弹能引起这样大的抗议浪潮,总部一开始对此就持怀疑态度。因为苏联
也有五0枚中程导弹是对准西欧的,而且每枚导弹装有3个核弹头。但当由“和平运
动”组织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全面展开时,不知为何总部又认为,这是它“积极行动”
的功劳。
    1984年夏季,从莫斯科休假回来的克格勃工作人员明显感觉到,核导弹攻击间
谍战的优先地位正逐步丧失,对于总部领导们着迷的“突然核袭击危险”一事,无
论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国际部,还是外交部都不再支持,就是在总部内部,似乎也有
所降温。1984年年底,在两个主要的危言惑众的军人退役后,对核导弹攻击间谍战
的关注就更加少了。 9 月, 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好像是因为
“非党性行为”被调出莫斯科。3 个月后,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离开人世永远
告别了这个岗位而接替他的谢尔盖·索科洛夫也未能成为政治局委员。
    在核导弹攻击间谍战期间,世界并没有走到核深渊的边缘。但在西方进行导弹
演习时,世界虽没经历核威胁,却无论如何是接近了核战争的边缘,它远远超出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的危险。程度。在经历了这场危机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有苏联未来的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显然,他那时已作出结论,认为缓和
东西方关系是最主要的政治优势。1984年10月。西方记者报道说,戈尔巴乔夫赞成
“为回到谈判桌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四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3-1991)
    1984年的最后几个月,戈尔季耶夫斯基和伦敦情报机构都已知道,克格勃拥护
候选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作为奄奄一息的契尔年科的接班人。1984年12月,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议会代表团团长访问英国期间,与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进行
了会晤。在他来英国之前,总部多次要求伦敦情报机构为他准备材料。令人惊奇的
是,材料发出之后,总部又来了许多附加要求。显而易见。戈尔巴乔夫在与克格勃
人员交谈后,又询问了别的什么。比如:矿工罢工8 个月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矿
工靠什么生活;罢工期间他们的生活费从何而来;他们每周多少工资;他们的工资
能保证生活吗等。在戈巴乔夫访问期间,总部一直使戈尔季耶夫斯基处于高度紧张
状态,令他每天报告情况。访问显然很成功。“核导弹攻击间谍战”被彻底扔进了
历史的垃圾堆里。
    然而,总部还是担心美国和北约各国,会竭力取得对苏的强大战略优势。1985
年2 月,伦敦情报机构接到总部一份篇幅短小的文章,其标题为《美国太空军国主
义化政策》。随同这份资料还有三处处长尼古拉·彼得洛维奇·格里宾的一封附函,
描述了美国的太空计划,这是“美国当局顽固坚持要取得对苏军事优势”的证明。
信中说,美国计划给它的太空站装备“武器,把这个飞船作为轰炸机使用,以击毁
苏联的卫星定向系统”。现在。总部比两年前更害怕。驻伦敦使馆武官A·H·萨任
中校在外交官和情报人员会议上宣布,据莫斯科核算,“星球大战”系统迟早能截
击苏联90%以上的战略导弹。他认为,苏联在研究“星球大战”计划方面很难与美
国并驾齐驱。
    苏联糟糕的经济形势使它难于与西方竞争。第一总局非常了解西方各国的情况,
对其不断增长的巨大的经济优势有精确的估计。西方国家只把苏联看作“带导弹的
牛皮大王”,而并非真正的超级大国。苏联以前对西方国家的核打击有一种偏执狂
的害怕,现在却担心西方利用它的经济弱点制造阴谋。总部在收到中央情报局的情
报后特别震惊,因为情报列举了美国要搜集苏联各部门的消息,包括苏联粮食和其
它国家产品的输入额、外汇储备、国外贷款、粮食的进口与分配等。
    1985年年初,第一总局向驻西方各情报机构发出紧急警告:有人要搞“破坏活
动”,以“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衰退”,最直接的危险表现在苏联进口粮食方面:
“美国企图利用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困难,迫使苏联粮食依赖进口,以达到
它在将来把粮食作为对苏联施加压力的武器之目的”。一家经营粮食公司的总经理
曾说:“与俄国人打交道很容易,他们不善经商,每吨粮食平均超付了八美元”。
第一总局建议说,苏联对外贸易部门要“积极利用”情报员去发现受贿者。进口粮
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变得低劣,这造成了“重大财政损失”:不排除这种可能
——敌人有专门机构,利用粮食接收公司在直达运输港污染了这些准备供给苏联的
货物。
    克格勃认为,如果苏联领导层没有变化,苏联经济问题就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就不会停止它们的剥削企图。由于不了解问题就出在苏联的
制度本身,克格勃期待着戈尔巴乔夫能带来新的活力,制定必要的纪律,以解决苏
联经济停滞问题,并同西方建立可靠的“力量对比关系”。克格勃在不久前等待着
契尔年科去世的几个月里(契尔年科于1985年9 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各方面
问题给了戈尔巴乔夫以详细咨询,期待着他能以自己对苏联和国际问题的真知灼见,
给政治局留下深刻印象。克格勃送给政治局的报告,完全支持戈尔巴乔夫的立场,
当然这并不是说戈尔巴乔夫1985年3 月当选为总书记完全是克格勃的功劳,但总部
认为这是自己的一次重大胜利。4 月,从1983年12月起就是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切布
里科夫,终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国防部长照样还是候补委员。         戈尔巴乔夫很快就表现出对克格勃在苏联国内和国外活动的支持。过去,当西
方国家把苏联间谍驱逐出境时,莫斯科虽然以牙还牙,但是驱逐的人员比较少,因
为驻莫斯科的西方代表机构本身就不多。 1977年,“哈维克事件”时,挪威驱逐6
名苏联情报军官,而苏联只驱逐了3 名挪威人。然而,1985—1986年,戈尔巴乔夫
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强硬,以牙还牙。1985年9 月,英国驱逐32名克格勃人员,作为
回报,莫斯科驱逐的英国人数量与此相当;1986年9 、10月间,美国从华盛顿、纽
约、旧金山驱逐大约80名苏联间谍,苏联立即赶走了同样多的同级别的美国大使馆
人员。当时,克里姆林宫根据克格勃的建议,命令在美国大使馆的全体苏联服务人
员停止工作。戈尔巴乔夫在支持克格勃的这段时间内,完全是按照葛罗米柯给他的
著名信条去做的,即“带着慈祥的微笑和钢铁般的牙齿”。
    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开始之前,苏联在近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其情报机构的无
限扩大工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建立了全球电子侦察网,它的任务是监视别国陆
军和海军军事设施,这项“荣誉职责”主要是由情报总局承担。到80年代中期,苏
军共有40个雷达团,170个营,近700个连。情报总局在20种不同飞机和60艘水面舰
艇的协助下,搜集电子侦察方面的情报。在1967年“太空一 189”卫星发射以后的
20年内,苏联又把120多颗侦察卫星送入轨道,完成情报总局太空侦察的任务。
    克格勃从事电子侦察的第十六局,规模虽比情报总局第六局小得多,但它也得
到了迅速的扩充。十六局除了坐落在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克格动主楼内的核心机构
外,在莫斯科市中心还有它的计算中心,在莫斯科亚谢涅沃西北15公里处的昆采沃
城,有它的规模庞大的科研试验室。像情报总局一样,十六局在遍布世界上60多个
国家的苏联外交和商务代表团内,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其中大部分主要从事电子侦
察情报搜集工作,而对情报的处理和密码破译则在莫斯科进行。克格勃和情报总局
的侦察站主要分布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亲苏国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位于古巴的卢
尔杰斯,距亚丁湾不远的南也门和越南的金兰湾,克格勃和情报总局共同利用这些
电子侦察站。情报总局原则上只从事军事通讯和电子侦察,但它和十六局一样,也
利用电子侦察手段搜集政治和经济情报,这两个局在行动上好像是互相仿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