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科综合
  在理科学习这一块,我的观点是: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辅以适量的习题和小结,你就能得到还算不错的分数了。当然,要拿到高分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理科综合考试内容从基本定义到综合计算,从理论到实验涵盖面非常广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知识面并且足够细致。知识面可以通过竞赛辅导、课外读物,甚至所做习题来拓展,而“细心”就需要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你临考发挥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因理科综合考试内容多,时间长,大家在考场上一定要沉着耐心,即使遇到难题也不要慌乱,只要弄清题目意思,再难的题也是能够拿到部分分数的,且难题难倒的人肯定不只你一个。
  高三就像一次长跑,需要毅力、勇气以及一点点的技巧。不管你的起点如何,最终到达终点的人一定是勤奋且有目标的人。累了,就想想你曾跑完的那次1000米长跑吧!

从普通走向优秀:我并不比别人差!(1)

  姓  名:俸国萍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
  毕业学校:广西全州高中
  高考成绩:864分
  “啊啦啦,我终于圆了北大梦!”当我第一次看到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未名湖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是大二的学生,可是每次想起高考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岁月,心情还是十分的激动。
  很多熟人问我,我是怎么彻底地蜕变的,记得我以前成绩并不怎样。的确,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小学时,我不喜欢写作文,语文总是不及格。后来到六年级拼命学了一年,上了重点中学。刚上初中时,我还是十分的贪玩,上课就和同桌一块看漫画,下课也从不复习,成绩可想而知。记得第一次物理考试时,我得了58分,老师找我出去谈话,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应该学会思考,学会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初二开学时班级调整,学校把全年级前几名全放在我们班,正好,她们中有几个还和我住在一个寝室,看到她们勤奋学习的样子,我突然间觉得我是不是该换一种活法了。于是,我加入了她们的自习大军,开始努力学习。到了期末考试,我出其不意(至少是在别人眼里是这样)得了全年级第一,把我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吓了一跳;当我拿着家庭报告书回家给父母看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激动的泪水,这个不争气的女儿终于让他们扬眉吐气了。当第一的感觉真好,从此我就爱上了这种感觉,我开始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不经意间,北大两个字出现我面前。我同桌的姐姐从北京给她寄了张北大未名湖的照片。笑靥如花的姐姐站在雪白的未名湖畔,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那么的澄澈动人。从此,北大就驻进我的心里了。这个信念一直在给我力量:在我失意的时候给我慰藉;在我想要偷懒的时候,激励我不断前进;在我得意时,给我敲敲警钟。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的崇拜律师,尤其是女律师。她们的精彩辩护(电视剧里),真的很让我心折,于是我从上高中时就决定学文科。到高二分班时,看到我要学文科,原来的班主任给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比如我们学校文科一直都很弱,但是理科十分强,师资力量也很不均等,而且所有的优秀生都是进了理科班,进文科班上就没有人和我竞争了,这样对我很不利,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北大在全广西只招10个人,理科有47个(包括医学部),清华根本不在广西招文科生,理科大约会招50个。退一步说,学理科即使不能去北大也可以去清华。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读理科。可是那时,我已经一年没上过物理和化学课了,高中的物理和化学对我而言是空白。于是,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学物理和化学,既要上新课,又要补课,每天抱着一堆作业问老师,周围的同学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后来到高三时,我基本上把漏洞补好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而不是盲目地从大流。老师们都说我勤奋好问,我常常跟老师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他们给我专业的指导,为我量身定制一套方案,我自己也觉得从中获益匪浅。课前充分地做好预习工作,我上课时就有选择地听,只听那些对我有用的和我没弄明白的地方,其余时间,我就会自己做题看书,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放学后我会留下一段时间将当天的知识消化消化,看看英文报纸,读读散文,背背诗,争取每天换种花样,来使自己始终保持新鲜。事实证明这段时间真是很有用,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和英语会比较头疼,这段课后自留时间正好让我开了眼界,为作文提供了素材,而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我的基础知识很扎实,就是阅读不够,这样的大量的阅读让我的英语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同时也为比较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亮色。
  数理化的学习,还是要以一定的题量做基础,但是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不能自拔。盲目的重复做题不仅会占用你大部分的宝贵时间,而且还会让你十分疲惫而心生厌倦。同学中就有不少题海大王,那个辛苦啊,我看着都不忍心,可是效果却很不好。每本书选一到两本参考书,做些经典的例题,仔细地分析,做好错例分析(最好有一个错例本),总结出相似题目的解法,试着变换条件来解题。久而久之,我都会自己出题给自己做了!对考点的把握和出题者意图的揣摩使我胸有成竹地面对考试,万变不离其宗嘛。回到家中,如果作业多,我会先完成作业,然后舒舒服服地听音乐,看原声电影,看旅游卫视的《玩转地球》。人总是有自己的兴趣的,找一项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是很有必要的。松弛有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是玩的前提是你要先完成作业,然后舒舒服服地玩,不然就会玩得不痛快,心里总是有牵挂。
  到了备考阶段,我开始做大量的复习工作,我不满足于老师的总结,而是尝试按自己的方法去做。我通过看以前的错例分析本,来不断找自己的弱点,每次找到一个“洞”我都会去翻看相关的知识,找两道相似的题来做做,过几天再回过来看看(具体方法参照弗洛伊德遗忘曲线)进行巩固,当这个洞补上后,我都会十分欣喜,心里有种满足感。我的经验就是千万别存在侥幸心理,我们往往就有可能掉进一个小小的洞里,所以不要留下空缺,要及时补上。另外,模拟试卷挺不错,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形式。我一般都会看着表做模拟卷,按照高考要求来完成它,这样就锻炼了我们对高考时间的把握。平时模拟时,不要太计较成绩,不要总想着所有的课目都要拿满分,这样只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只要看到自己在进步就行了。

从普通走向优秀:我并不比别人差!(2)

  临考时,要注意调整睡眠,至少要提前一个月调整睡眠,每天按时入睡来克服考前的焦躁心理。这个时候熬夜看书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保持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到了考试那几天,每天拿出一定时间看看书,偶尔做套模拟题练练手,但一定要心态平和,告诉自己我准备得十分充分,我没什么可担心的,然后从容地走进考场。高考的几天我过得异常的平静,每天饭后妈妈陪着散散步,听听音乐,然后按时睡觉。考一科就丢一科,不再去想前面的考得怎样,因为毫无用处,只会徒增烦恼,积极迎接下一科考试。考完最后一科时,我就心里有底了,虽然犯了很多低级错误,但是总体来说应该是可以上北大,但是我只是悄悄地告诉了父母,并没有张扬。我们广西是先出成绩,后填志愿,所以我没有估分的忧虑,静静地等待分数。后来当分数公布出来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候,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都跟我联系,让我选择,其实我是从心底就偏向了北大,没怎么犹豫,我就报了北大,我不想学工科,这跟我的性格爱好差太多,而无论学文、学理,北大都是最好的选择(北大的文科、理科排名都是全国第一的。可是很可悲的是,很多人都认为北大只有文科,根本分不清工科和理科的区别)。北大招生老师吴建军老师的热情更是让我感动不已,在他的指导下,我选择了元培计划试验班。元培最大的特点就是进来时不分专业,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并通过与学科的接触自己来决定专业方向,这点十分地吸引我,事实证明我没有选错。这里高手如云,是状元和奥赛金牌的聚集地,有时觉得自己瞬时变成了一只丑小鸭,但是没关系,我在这里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沐浴在元培同学之间浓浓的情谊之中,真是有说不出的幸福。我现在选择法律方向,向儿时的律师梦想又跨进了一步,是北大给了我今天的选择机会,我爱北大,相信你也会爱她。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北大爱得深沉。

从普通走向优秀:用高三创造奇迹

  姓  名:黄剑锋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
  毕业中学: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
  高考成绩:815分
  曾获奖项:2005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2005年华南师大附中优秀毕业生,2005年华南师大附中优秀团干
  写这篇文章时,原本已渐渐离我远去的那“战火纷飞”的一幕幕又再次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那短短的九个月,便是我从一名极为普通的学生到如今燕园一份子的重大转折。
  我来自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奥班,从高一开始就把心思全投入了化学奥赛中,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许多高考必考科目一概不在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竞赛搞好,争取保送到自己喜欢的学校。
  高一、高二两年,我的历次大考的成绩在全级排名中都十分靠后,有时甚至连平均分都不够,但由于想到还有竞赛的机会,便没有太关注这些排名,任我的成绩直线下滑。
  于是,高三那年的竞赛便成为我心中比高考还重要的考试,因为我已经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那上面。但是,由于我的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我的竞赛最终一败涂地。听到竞赛失利的消息后,我大哭了一场,至今仍十分难忘。那是一次近乎绝望的痛哭,想到自己两年来在学校的排名,想到曾经那无比美好的愿望近乎不能实现,想到自己要在仅有的九个月中赶超众多比我基础要好得多的人,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无限期望近乎于破灭,心一下就凉了,前途变得十分迷惘。
  不过,眼泪不只是情感宣泄的工具,它还是推动我改变自己的催化剂。我一直怀有强烈的理想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八年制专业,即使是竞赛失利后,我也没有降低我的理想,因此,我决定好好利用剩余的九个月大干一场,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因为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没有到最后就不能放弃。
  我开始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我的计划分为最高目标与日常计划两部分,最高目标就是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日常计划就是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与老师布置的任务计划自己做出的合适的月、周、日计划。月计划就是将一些重大考试列出,做好时间安排;周计划就是将老师一周内布置的作业与复习纲要列出,写出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我看来,日计划是最重要也是实施性最强的,我专门找了一个本子作日计划本,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将今天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列出,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实时添加进去,增加计划的灵活性,抓紧时间来完成这些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核对计划本,把已完成了的计划打勾,未完成的计划打叉,这样就能清楚地让自己知道自己一天做了哪些事情,这一天的效率高低等。于是,我的每一天就在日计划的引导与监督下过得十分充实,每一天都能看到自己十分明显的进步。
  有了计划,还得实施。没有实施的计划只是一纸空文。刚开始时,觉得制订计划简单,具体执行起来有一些问题,这是制订的计划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相符合的缘故。慢慢的,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一天内能完成任务的能力,计划也就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容易执行。
  计划是学习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除了计划外,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广东省的考试模式是3+X+大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合理地分配好时间与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在如此众多的科目中游刃有余而不觉疲劳。我自知要在语文、数学、英语上大比分领先别人是十分难做到的,因为这三科要有良好的基础,扎实的功底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因此,我将我的高考突破口选在了X科与大综合上。X可是我的传统优势项目,学过竞赛再转向高考至少在知识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大综合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重新学习而不是复习,这就不需要有十分深厚的基础才能取得好成绩的。
  找准突破口后,我便制订了我的学习大纲:力争在化学和大综合上远远领先别人。同时也要注意慢慢提高自己的语文、数学、英语的解题水平,不要让这三科拖后腿。
  经过了几次考试后,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全年级两百多名,到全年级一百多名,再到全年级七八十名,如此大的飞跃让我自己也目瞪口呆。在不断的考试中,我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学习大综合的好方法。大综合考试的宗旨就是让考生多增加一些必不可缺的社会历史与地理科学的常识,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这就决定了大综合考试求广不求精,求了解不求深入。因此,跟着老师走就尤为重要,因为老师们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可以为我们把握一些考试面与重难点,这件事要我们自己来做就十分困难。我认为,在三模以前的所有讲课都要认认真真听讲做笔记,并且尽可能将老师讲的内容记在脑海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