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皆浮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皆浮云-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二十七回 小产



黛玉又气又急立在一旁,赵姨娘还在同那几个媳妇子拉扯,几个人把回廊堵住了,来往的丫鬟婆子有的在远处探头探脑,有的低头匆匆而过。忽听贾母远远喝道:“谁在我院里放肆!”鸳鸯琥珀扶着贾母匆匆过来,后面跟着的有一群人,宝玉薛姨妈三春宝钗还有许多丫鬟婆子。

赵姨娘一见贾母来了,立马就老实了,几个媳妇子也忙退到一旁,黛玉看到贾母出来,强忍着的怒意化作委屈,跑过去拉住贾母就哭了起来,贾母看黛玉受了委屈更是生气,手中拐杖重重一顿,怒道:“混账的婆娘,还杵在这碍眼,还不滚下去!”赵姨娘听了忙灰溜溜的出了这院子。

宝玉还在递帕子给黛玉擦眼泪,一边劝道:“好妹妹,快别跟她们这些糊涂人计较。”

贾母搂着黛玉道:“好孩子快别哭了,外祖母给你留了好东西,走,先回去洗了脸。”

众人都围着黛玉劝解,黛玉自觉当众大哭实在有些失控,也不好意思,便收了声不再哭,洗了脸,三春拉着她就去打牌去了。

过了会儿紫鹃伺候黛玉去净手,小声道:“我刚刚问了侍书,她说初一那日因环二爷打碎了姑娘的水晶鱼缸,老太太生气,二老爷罚他在东小院门口跪三个时辰,天黑没多久就发高烧晕倒了,二老爷没敢让老太太知道,只请了城里的大夫来看看。”

黛玉道:“今天已经是初四了,难道还没醒过来?”

紫鹃撇嘴道:“前天就醒了,不知赵姨娘是听了谁的话,以为是姑娘让老太太罚他的,便来找姑娘闹了。”

黛玉叹道:“这真是无妄之灾,无端端的就结了仇家。”

紫鹃劝道:“这不关姑娘的事,想来赵姨娘虽糊涂,却也是故意借着姑娘跟老太太过不去。”二人仍旧回去玩牌不提。

不到晚间,黛玉就告辞回家了。贾母等黛玉一走,就起身去了东次间,叫过琥珀道:“去看看二老爷出去喝年酒回来了没有,若是回来了,就原原本本跟他说赵姨娘在这院里做了什么,就说若是他容不下我这老婆子,我就带着宝玉回南去。”鸳鸯在旁一听贾母是动了真气,忙劝道:“二老爷出去喝年酒,还什么都不知道呢,若是知道了,不等老太太说话,二老爷自会处置赵姨娘,老太太只安心等着就是了。若老太太把错推到二老爷头上,只怕伤了母子间的情分。”

贾母转念一想,冷笑一声道:“你说得对,我只等着就是了。”

黛玉走后,众人也都散了,探春心中有些不安,叫侍书去看看老爷太太喝年酒回来了没有。

侍书刚去王夫人院门口打了个转,便忙回来报说:“姑娘,我在院门口就听见老爷发火了,院里站的都是太太的人,想来老爷太太都回来了。”

探春知道赵姨娘躲不过这一劫了,只恨赵姨娘糊涂,却也没有法子。*************************************************

王夫人今日出去吃年酒,还没到正午,周瑞家的就找过去了,如此这般说了许多悄悄话。王夫人听说赵姨娘老太太院里跟黛玉大闹了一场,气的老太太发火了,忍不住笑出声来,邢夫人坐在一旁斜了她一眼,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王夫人带着周瑞家的出去装作更衣,悄声吩咐道:“你回去之后把此事告诉老爷的亲信小厮,只说老太太生气了。”周瑞家的会意,领命回去了。

王夫人想到这次赵姨娘定会栽个大跟头,连带着黛玉也没脸,不由得心宽意畅,通体舒坦。半下午就回了贾府等着好戏开锣,刚换了衣服坐着喝水时,贾政就怒气冲冲的进来了,王夫人忙上前伺候他换衣,委婉道:“老爷这是怎么了,大过年的先喝口茶消消气。”一面又端上茶来。

贾政一挥手把茶杯摔到地上,大喝:“给我把赵氏叫来!”王夫人叫人来收拾地上的杯子,心中窃喜,又去劝贾政,只是越是劝贾政越是火大,看赵姨娘走来,不等她跪下就一脚踹上去,骂道:“混账东西!谁让你去老太太院里闹去了,环儿犯了错你又去攀扯林姑娘。”

赵姨娘自打十几岁开了脸就最是得宠,王夫人为了牵制她,给另一个丫鬟也提了姨娘,就是那个从不做声的周姨娘,也是没用。赵姨娘年轻时娇憨可爱,年纪稍大又妖娆多姿,贾政多半时候是宿在赵姨娘处,王夫人奈何她不得,便把探春抱走,因贾政也以为养在嫡母身边对女儿有好处,便同意了,还赞王夫人有容人之量。赵姨娘忍了这口恶气,没过两年就再接再厉怀了孕,这次有了准备,生产之前就撒娇撒痴的让贾政同意她自己养孩子,终于让她如愿以偿得了贾环。

赵姨娘十几年的荣宠始终是王夫人心头的一根刺,这次见她蜷缩在地不停地呻吟,假意劝道:“老爷还是去看看老太太吧,听说老太太气的头疼已经去传太医了。”

贾政本来看赵姨娘捂着肚子缩成一团就消了气,正想着怎么跟老太太交代,又听王夫人的话,一肚子的火又冒上来,赶上前去下死劲又踢了赵姨娘两脚,甩了袖子就去了贾母处。

贾母在东次间躺着,贾政只到了门口就被鸳鸯挡住了,道:“老太太刚睡下,二老爷还是等会儿再来吧。”贾政看屋里没有声音,知道贾母生气,也无可奈何,只道:“还请转告老太太,我已经罚了赵氏,还请老太太看在儿子的面上消消气。”回了荣禧堂,东院乱成一团,只听一女子惨叫,贾政心里一紧,忙快步走去。

赵姨娘院里人来人往,王夫人一脸焦急之色站在院门口,看见贾政忙过来道:“赵氏怕是小产了,老爷,是不是去请太医?”

贾政一惊,半晌道:“请个大夫罢。”叹了口气就走开了。

王夫人看贾政走远,拿出帕子擦了擦手,方慢条斯理道:“没听见老爷的话吗,还不快去请大夫?”围着的媳妇子嬷嬷们才忙出去。

过了半日大夫还没有请来,赵姨娘已是晕了过去,王夫人频频催人去前院看看,终于请了大夫来时,孩子早已保不住了,那大夫把了脉只摇摇头,道:“孩子已是没了,好在这位姨娘身体康健,并无大碍,只是日后难以生育了。”开了方子,又嘱咐好生调养便告辞了。

王夫人在屏风后听见大夫的话,命金钏拿银子去重重打赏这位大夫,便回了自己院中。当日贾政便宿在了外书房,次日一早又来给贾母请安,贾母听说了昨天发生的事,也不好再为难他。

自那日之后黛玉就不再去贾府,林如海虽担心黛玉会落得个无长辈教养的坏名声,也知道贾府混乱,也不一定就是个好去处。

因贾母和贾政都下了封口令,王夫人也没有敢把这件丑事向外宣扬。转眼到了二月份,林如海越发忙碌,黛玉只是每天在府里闲逛,偶尔跟扬州认识的几个好友书信往来,长公主携定国公去了京郊的庄子度假,虽然邀请了黛玉,不过黛玉可不想做电灯泡,因此只在家呆着。

林如海怕黛玉无聊,本来是想给她重新聘请西席,但是学问好的一听是女子就不愿来教,学问差的请来也无益,于是作罢。后来机缘巧合下,林如海重金请了当时最有名的女先生施德音。施德音本是江南名门闺秀,十三岁入宫做了女史,才情高,后出宫嫁给一个内阁中书,那中书没两年就病逝了,施德音无儿无女也不愿回家乡依靠兄长,便去贵族之家做了女先生,一来二去打出了名堂,世家名门无不想请她做先生。

施德音年纪不轻了,本想再教一两个女学生就隐退,看林家人口简单,林如海官声也好,想来林家姑娘资质定是不错的,便应了林如海的帖子,到林家做了西席。

黛玉自穿越以来就过着神仙都不如的逍遥日子,突然又要开始上学,真是有些不习惯。

这些日子黛玉不来贾府,最高兴的就数薛宝钗了,宝玉每日跟姐妹们一处玩,跟宝钗也很是亲密,而且自从椒房眷属逢二六日期可以进宫请安后,王夫人已是去了数次,在元春面前把薛宝钗夸得再端庄贤惠不过,元春问起黛玉时,便只说是用药养大的病美人,性子尖刻,整日缠着宝玉云云,贾元春虽是贾母养大的,也相信王夫人所说是真,对黛玉印象极不好,只是碍于林如海官高位显,深受重用,而薛家早已日薄西山,不算是四大家族了,两相权衡,一时拿捏不定。

宝钗只道自己已是板上钉钉的宝二奶奶,只等着贵妃省亲过后指了婚就行了,便时时苦口婆心的劝宝玉上进,没想到说的宝玉见了她就躲,一时间没了法子。



、第二十八回 施先生



已是择定了二月十五日施德音到林府来,黛玉特意挑了一所靠西边院墙的清净小院,开了一个临街的角门,这边通道的门上了锁就变成了独门独户,既可避嫌也更方便。

二月十二日是黛玉的生日,黛玉本不打算张扬,奈何贾母提前打发人送来了贺礼。因黛玉在母孝期间未曾做过生日,因此众人都不知道,还是贾母提了醒众人才纷纷送来贺礼。黛玉只好写了帖子请贾府的各位到林府来吃酒看戏,好在只有这一门亲戚,不必再去应酬其他人。

生日当天,宝玉早早准备好了就等着去见黛玉,贾母看他吃个早饭都坐立不安的,笑道:“让你老子看见你这样,一定又捶你。”宝玉只嬉皮笑脸的不说话。

去的人只有凤姐儿三春宝钗和宝玉,长辈都送了贺礼去,虽说只去五个主子,加上跟着的下人,队伍也颇壮观了,着实惊动了一些人。

宝玉骑马在前,到了林府大门就有小厮上前牵马,宝玉正要跟着往内院去,小厮忙上前道:“贾公子这边请。”把宝玉带到外院的大厅去了。

林如海并不在家,特意留了两个师爷在外照应,宝玉到大厅只见到两位师爷,奉茶寒暄后,宝玉急着去内院,屡屡想要开口都被两位师爷堵了回去。两位师爷都是健谈之人,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四书五经到程朱理学,领着宝玉从大厅逛到花园,花园里来回走了一圈也到了饭时,不消说两位师爷陪他喝酒吃饭,直到三春宝钗告辞的时候宝玉也没能踏进内院一步。

宝玉气呼呼的回了荣国府先去给贾母请安,贾母搂过宝玉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宝玉许久没见黛玉了,满指望这回能见上,谁知连内院都没进,便求贾母道:“老祖宗,咱们快把林妹妹接回来吧,我今儿都没见着林妹妹。”

贾母奇道:“怎会没见着?”

宝玉垂头丧气道:“他们说外男不能进内院,是林姑父的师爷陪了我一天。”

贾母沉吟片刻道:“过两日我再打发人去跟你林姑父说。”

宝玉闻言大喜道:“老祖宗发话了,林妹妹一定来!”

薛姨妈还勉强保持着微笑,王夫人的脸色已是沉了下来。

回了荣禧堂时,贾政已是下衙回来了,王夫人奇道:“今日回来得倒早。”贾政看上去心情不错,道:“今日是外甥女的生日?”

王夫人心下纳闷,回道:“几个小辈的去林府贺寿刚回来,怎么了?”

贾政抚须笑道:“听说不知怎的,竟有许多人去林府送礼,尚书大人不知怎么一回事,下了衙就回去了,河道总督奉旨进京,本是要宴请工部上下的官员,这样一来也只能改期了。”

王夫人听说京里官员竟争相给林黛玉那个臭丫头贺寿送礼,心里的嫉恨忍也忍不住,脱口而出道:“不过是个黄毛丫头,还不是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

贾政闻言皱眉道:“如今林妹夫是我的上官,你怎么直呼他的名讳?——官员送礼也是常情,林家人口简单,行事低调,三节两寿的礼自然是要送的。”又叹道,“多亏了林妹夫对妹妹一往情深,不愿续弦,不然我们连省亲的园子都盖不起来。”

贾政为人迂腐,不善变通,最是敬佩有学问的人,偏偏自己学问又不深,人生中最敬重的人之一就有林如海。自从林如海升任工部尚书,贾政在工部算是熬出了头,部里司里的同僚俨然换了一张脸,都争着巴结他,宴请不断,贾政却不过情面,经常大醉而归。为官几十年,贾政终于品尝到了做官的甜头,再加上林如海慷慨解围一下子掏了百万白银,更是对林家有好感,看王夫人这幅嘴脸不由得怫然不悦。

王夫人看他这幅感恩戴德的模样,心中越发后悔。当年还未议亲时,父母都是相中了林如海,自己还偷偷去看过林如海长什么样子,从此一心盼望着能跟林家结亲。那时的林如海正是弱冠之年,身材颀长,文质彬彬,是京里未嫁少女的理想夫婿。谁知还没等父母遣媒人去提亲,就传出了贾林两家定亲的消息,父母无奈之下,只得选了同为金陵四大家族的贾家,嫁进来之前只知贾老太太偏疼小儿子,日后那份家私怕是都给小儿子,嫁进来之后才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只是后悔也已晚了,只能苦熬罢了。现如今林如海飞黄腾达,还对亡妻一往情深,而贾政在官场几十年也只是从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升到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若是当年能够嫁给林如海,让官员们争相贺寿的就不是林黛玉而是自己了。

王夫人越想越心里不平衡,冷笑道:“不过是一百万两银子罢了,这也是他该拿的,当年妹妹出嫁时几乎陪了半个荣国府进去,那值多少银子?”

贾政被她一提醒,想起了不那么美好的回忆,又无言以对,怒道:“无知妇人!”便拂袖而去。王夫人看他出了大门向左一拐,便知又是去了赵姨娘处,更是冷笑连连。

赵姨娘失了腹中孩儿,贾政心疼不已,对她比前更好了几倍,赵姨娘也不闲着,趁机要这要那,贾政大多都满足她的要求,赵姨娘得寸进尺,越发有了想头。

贾政来时,赵姨娘还在床上躺着,额头上覆着巾子做张做致的。其实她早就大好了,只是不愿又被王夫人使唤来使唤去的,所以装病罢了。贾政看她这样,便道:“怎的还不好?不如再换个大夫来瞧瞧。”

赵姨娘忙道:“大夫说要慢慢调养,不是说好就好的,你急什么?”

赵姨娘还没出小月子,贾政不能留宿,说了会儿话又去了周姨娘处。

林如海本就打算早些回家去给黛玉庆生,只是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