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一早,左宗棠来到太和殿。对守门的小太监说:前陕甘总督、大学士左宗棠奉诏求见皇上和皇太后。
小太监早已听说了左宗棠上次拒交“进门钱”的事,这次见他又两手空空,心里十分不高兴,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左大人,你见皇上和皇太后既然需要我去通报,难道你就没有发现,你身上缺了一点什么东西吗?
我身穿黄马褂,头戴一品官红翎,手中有皇上之诏,心中有太后之命,还缺少什么?!左宗棠再次恼怒起来。
小太监也不怕,这里又不是战场。他以为左宗棠没听懂,干脆直说出来:左大人,实话对你说,求我通报,连王爷都要给红包,托我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再说,我也不是为自己收钱啊,我是为李大总管收,自己又没份,你犯不着对我发什么脾气,你不给钱,今天还真进不了殿门。
左宗棠火气陡然又来了,他开口痛骂:敌人百万大军都拦不住我,你一个小太监算个老几?(“吾尝入百万军中,无人敢阻挡者,安识汝曹小辈!”)何况我的工资收入,自己计划怎么花,还感到不够,哪里还有什么零花钱给你!我是接到皇帝命令来的,你不准我见,老子再回一趟新疆就是了!
这就是野史《左宗棠轶事》中记载的著名的“跺脚骂殿”。
小太监以为左宗棠是吓唬他的,偏不听,仍一副轻蔑的姿态,爱理不理,偏着脑袋,神态傲慢,傻傻站在那里。
左宗棠大喊一声:走!轿夫抬起他,就往回走了。
左宗棠从太后眼皮底下走了,小太监这下腿发抖了,飞跑着悄悄报告李莲英。李莲英一听,脸跟着变色。他赶紧跑进殿里,坐立不安,思考对策。
西太后慈禧最近病了,东太后慈安召见。她也在等呢,见李莲英那副样子,莫名其妙,就问:小李子你在干什么呀?怎么左宗棠还不来觐见呢?
李莲英赶紧说:您还别说,奴才的手下刚才问他要点银子,没想到这老头又小气又蛮横,一个子儿都没给,还说要回西北去,威胁我。
慈安太后一听,笑着骂道:小李子,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吧!左宗棠功高盖世,性情刚直,先帝对他向来言听计从,我有什么能力要求他给你钱?你赶紧向他道歉,派人去讨饶,求得他同情,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李莲英马上对小太监下新命令:赶快去追,尽说好话,请进殿来。
左宗棠这才重新整理好衣冠,堂堂正正走进殿内来。
慈安太后召见左宗棠,是一个感人的历史场面。
慈安与慈禧有区别,慈安讲慈爱,慈禧钻计谋。
左宗棠踏步入殿,慈安太后第一眼见到他,大吃一惊。
眼前这位铮铮铁骨保全大清江山的重臣,五年前还意气风发,何时已显得老态龙钟了?她不由自主地说:左宗棠,你再靠近一点,抬起头来,让我看看。
慈安太后端详了一会,含泪说道:左大臣,你衰老多了!
两人对面说着,听左宗棠回忆新疆往事,不禁感慨嘘唏。左宗棠遭遇慈安太后的同情,不禁感情大动,不能自持,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他感到失态了,掏出手巾,不停地擦。慈安太后心软,跟着他情不自禁地掉眼泪,唏嘘声不断。
过了好一会儿,慈安太后才稳定情绪。问:左大帅,你怎么老是擦泪啊?
左宗棠说,西北长年有大风沙,臣被风沙吹出了眼病,见风见光就流泪,平时要戴墨镜才能出门。
慈安太后赶紧说,那你现在就戴上墨镜吧。
左宗棠犹豫了一下,觐见皇太后戴墨镜是不恭。但慈安坚持,他只好抖抖索索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时有点紧张,竟然掉地,打碎了。左宗棠有点惶恐,不知所措。
慈安太后吩咐身后太监:快去,我的镜台左边用黄绸缎包有一副先帝用过的墨镜,帮我拿来。随后转交给左宗棠:这是洋人赠给先帝的,先帝生前常用,它能治疗眼病,左宗棠,你戴上试试。
左宗棠戴上咸丰皇帝那副墨镜,慈安太后详细问起他的家庭、身体、生活,其中的艰苦,远远超过她的预想。这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将心比心地体谅左宗棠,没想到边疆这么摧残人。她感动得一塌糊涂,声泪俱下,问不下去了。
左宗棠也激动得老泪纵横,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以额头撞地,磕头不止。殿内各位亲王及文武大员,被这个感人的场面打动了,全都热泪盈眶,不断擦泪。
等再见过小皇帝光绪,左宗棠捧着墨镜,退出太和殿。
第二天,左宗棠得到朝廷新的任命:入值军机,任总理衙门大臣,管理兵部事务。'5'
他正式做起了朝廷重臣。
这天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小太监来传旨新任命,左宗棠当面赏了他100两银子。太监无比惊奇,将左宗棠看了又看,左宗棠以为他在感激自己慷慨,一高兴,又加赏了50两。太监随即又问到咸丰皇帝那副墨镜。左宗棠以为自己加了钱,太监正高兴,来趁机给自己拍马。左宗棠并不喜好,但这次毕竟是好事,他心情不错,就再拉扯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抓紧将他打发走了。
事后左宗棠才知道,太监问眼镜,哪里有心思拍马?是索取赏银。根据朝廷潜规则,数目在10万两!左宗棠才给了150两,以为人家在感恩戴德,其实是意犹未尽。
太监拿左宗棠没奈何,内部叽叽喳喳议论着:事不过三。他们集体起哄,闹到恭亲王那里。恭亲王也没办法:这钱不是朝廷明文规定,不能强行要左宗棠出;但不出又破坏了潜规则,以后官员们都学样,太监们就断了财路,太监一旦集体罢工,皇宫会后院起火。
恭亲王苦笑一下,摇了摇头,他自掏腰包,垫出8000两白银,替左宗棠平息了事端。
但这事才平,新事又起。
一次,小太监给左宗棠送来一张纸条,李莲英要为父亲做寿,请左宗棠送5万两银子做礼金。
左宗棠怎么看得惯这个事,又怎么受得了这种气?他再次“跺脚骂殿”:你们这些不过是断子绝孙卑鄙无耻的阉人,竟然敢每次敲诈到本大帅头上来!(“尔等乃后之卑鄙阉人,竟屡次敲诈本帅!”)国家的大事情,败就败在你们这帮混蛋身上,不要说我没有银子,就是有,也不会给你们一分钱!(“国事败坏于尔辈身上,毋说吾无银,若有,亦不予分文!”)
左宗棠一而再,再而三将清政府的潜规则打破了。'6'
当年在骆秉章幕府,左宗棠“内清四境”,整肃官场,打死了许多“苍蝇”,打樊燮差点弄得自己人头落地。现在做上朝廷重臣,他又要拿左右朝政的太监们的潜规则来开刀,准备来打“老虎”,他能大获全功吗?
经验与教训历史早有。与左宗棠个性、风格比较接近的,是本朝皇帝雍正。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 1722年继承皇位, 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这短短时间内,他做的改革比当了61年皇帝的父亲康熙还要多。
雍正勤政为民,除了每年生日睡满8小时,每天只睡4个小时。大量的时间里,他批阅了海量文件。执政近13年,单是文件批语就写了1000多万字。
这些批语,集中贯穿了“雍正新政”的主张。他在任内提出“新8条”,全面挑战官场潜规则。其中最醒目的,就是全国之内“打老虎”:实行“耗羡归公”,实现“养廉银”制度;全力打击私吞、私分国有资产的既得利益集团。'7'
雍正上位短短几年,就将各种腐败事情全部列为“陋规”,通过国家顶层设计,来规范出最严格的“制度反腐”:“养廉银”实现了制度化的“高薪养廉”;“耗羡归公”则由中央统一掌管官员的福利发放。
雍正皇帝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建造了清朝历史以来最清廉的政府。
雍正皇帝看得见自己的反腐成绩,但他无法看见,因为无法突破集权的体制,改革为更大的腐败埋下了伏笔。'8'
左宗棠权力远不及雍正,他本应有所顾忌。所以能全面挑战王朝陋规,全在他是收疆重臣,功高位显,可以保持个体的相对独立性,我行我素。
左宗棠并非刻意这样,出山以来,他一直这么为人处事的。与张亮基,待骆秉章,对曾国藩,看不惯就骂。现在他已经是朝廷重臣,别人奈何不了。
左宗棠的独立性,卧龙出山,主政湖南时有效,战龙出湖,纵横战场时有用,统帅大西北时可以发挥,但他没有想到,到了朝廷,看似飞龙在天,却感觉像飞龙被关进了笼子。
权力再大又能如何?哪怕他是雍正皇帝。源头滋生腐败,治标而不治本,永远解决不完。
在清廷全盘腐败的时代,左宗棠有勇气挑战,并争得局部胜利,意义也不是没有:国家无论制度多么完善,要想政府高效廉洁,都离开不了人去践行、力争。写在纸上的制度都是死的,要靠人用行动将它激活;没有人去激活,制度等于没有。左宗棠虽在对腐败治标,但他用行动激活了反腐制度。
显然,左宗棠的独立个性,不会只限于挑战“帝国陋规”。(“陋规”是封建官僚制度里的一个专有名词。上级来了要招待,要请吃,要送礼,要送钱,就属于“陋规”。翻译成现代话,吴思叫它“潜规则”,易中天则称它是“非典型腐败”。)
他刚直的个性,非凡的办事能力,注定会正面冲击到风雨飘摇的帝国大厦的根基: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催生官僚主义的温床,官僚主义是官僚制度的副产品。 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列举了官僚主义有20种表现。概括地说,官僚主义是脱离民众、摆官架子、不担责任、不干实事、假公济私的行为。官僚主义是产生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根源。
左宗棠在湘官集团中的地位随之也发生了变化,曾国藩在1872年病死,左宗棠事实上已经成了湘官集团的领袖人物。进京后一次次冲击清廷陋规,是扳倒杨霈后的必然,是无意为之的第二轮冲击波。
第二轮来挑战,左宗棠是功成名就、功德圆满,还是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冲击官僚
左宗棠入值军机处,在工作中开出的第一炮,是以“廉干”的行动,冲击晚清臃肿低效、人浮于事的官僚体系。
慈禧太后病好后,两宫太后在勤政殿召见左宗棠及军机处各位大臣。
清廷官僚集团积习已久,早请示,晚汇报,中间只跑跑龙套。谁也没料到,左宗棠叩头面见后,第一句话就说,要修治北京城的桑乾河、永定河。
他说:“臣从山西入河北,所见大出意外”,尤其皇城附近郊区,河道堵塞,水到处乱流,而沙尘暴严重,田地几乎一片荒芜,再这样下去,过几十年,北京城非被沙尘暴淹没不可。因此,他主动申请,自己带三千步兵,来“修治河道,治沙植树”。
慈禧太后每天沉溺于政治斡旋,对眼皮底下的“北京治沙”完全陌生,听到十分吃惊,问:两位王爷、众位大臣,你们知道这些严重情况吗?
这一句问得大家都傻了眼。只好照实汇报:我们确实不知道,当地的县官也没有报告上来。
慈安太后很不满,她说:你们平时都说关心百姓,现在北京眼皮底下的风沙水害都不知道,偏远的地方,想必就更加不知情了,你们平时大概都没有出过北京城,地方官也跟你们一样不关心,这怎么得了?赶快把当地县官们都撤职了,赶紧叫上来,我要问个明白!
慈禧太后当即宣布:现在就去查办地方官的家产,拿来“修治河道,治沙植树”。搞建设的事情,具体交付左宗棠与李鸿章负责。
这次会议,让一班平时相安无事的军机大臣们胆战心惊。以前瞒上压下,没出过岔子,现在半路杀进个左宗棠,原有的政治生态,一下子全破坏了。
左宗棠只想做事,而追查出的事实,用意并不在政治上打击同僚,但无意间却造成了一个事实举报,弄得大臣们颜面尽失。他这第一天上班不关心政治反着眼民生,等于当场给懒政者扇了记响亮的耳光。
从这一天起,军机大臣左宗棠看到哪里,走到哪里,总会无意打破官僚集团固有的规则。
其一是提高鸦片烟进口税。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将自己销到了伊犁,禁烟全面失败。左宗棠为了再次禁烟,利用经济杠杆的力量,发明了 “以税抬价”的做法。洋烟每百斤进口税从原来的30两白银,增加到150两。这样做,既可增加政府税收,又因价格门槛,减少烟民数量。
左宗棠没有去想,从林则徐走后,中国对外政策就断了骨气,除了退让还是退让,现在左宗棠将断骨又接上了,做法是对的,但将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妥协求和的整体规划打乱了。
凑巧的是,左宗棠入值军机处,正碰上《中俄伊犁条约》兑现。
左宗棠研究专家杨东梁指出,曾纪泽与俄方谈判时,俄方勒索要1200万卢布,后面一路减,减到400万,曾纪泽不同意,只答应赔250万,俄方又增加到500万,最后曾纪泽同意赔偿400万。
现在恭亲王在具体落实。为了缓和与俄国的矛盾,他同意具体赔偿中增加到1200万。
恭亲王是慈禧当年发动辛酉政变的得力助手,也是体制内创新的积极推动者,是左宗棠的积极支持者。
但左宗棠为国事不会顾忌人情,还是忍不住插手进来了。《中俄伊犁条约》本来就是自己统帅大兵压向伊犁争取过来的,现在他还要争取。俄国人惧怕左宗棠,又妥协下来,从1200万降为400万。
为国家节省了大笔钱财,做皇上的当然高兴。但具体办事的官僚,就觉得钱少难开路,以后跟俄国难处好,毕竟外交外交,天天要交。执行的恭亲王与问责的慈禧,在这件事情上态度相反了。
左宗棠与俄国公使谈判回来,慈禧太后马上召见左宗棠,当面夸奖他:“尔向来办事认真,外国怕尔声威。”这句话是对左宗棠的最好的褒奖,左宗棠也觉得自己办对了,信心更足。
有了前面三件事,慈禧太后对左宗棠印象很好。她觉得,左宗棠做个封疆大吏固然可以为自己独当一面,做个朝廷重臣也可以为自己撑腰分忧。从此,慈禧每次都力排众议,用颇有预见性的决策,对左宗棠从物质上与精神上予以支持。
左宗棠与慈禧在许多事情上观点接近。从1861年垂帘听政以来,慈禧对左宗棠的信任与支持,基本就没有变化过。当年西征新疆,李鸿章咄咄逼人地攻击,慈禧太后为他辩护,说 “宗棠乃社稷大臣”,后来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