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明-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税监卢力矜持的看了在下面沧州官 
    些人很多人的品级都要远远高于他这个来自京师的太在卢力身后所倚仗的朝廷权威在通州骑兵的映衬下,如此的闪闪发光,他的权威也就变的比知府还要煊赫了。 
    不过不管是带着骑兵过来的那位千户,还是去调兵的几个锦衣卫,更不用说卢力,他们都不知道,这次的派兵震慑,实际上背后的推手是嘉靖皇帝和陆炳,从安排税监出京的事后,嘉靖,陆炳,小三,周林,这些核心人物谁也没有天真的以为,只要是派几个宦官下去,这积欠的赋税就能收上来,国库就能充盈。 
    毕竟朝廷已经是将近五年没有干涉过地方上的任何事情了,必然会有反复,必然会有抵抗,只是不知道谁来反复,谁来抵抗。 
    卢力的所作所为算不上什么老谋深算,毫不客气的说,他的作为甚至可以用一个莽撞来评价,同样的褚家庄的作为充满了草莽之气和拖拖拉拉,真要是在半路上砍翻了税监一行人,事后还真是没有办法追查,偏偏又是炫耀武力,把事情办的很僵,结果这些人还都以为是震慑了税监一行,根本没有考虑到后果。 
    褚家庄蹦出来了,卢力受到了欺压,偏偏这个税监不准备罢休,派出身边的锦衣卫向着京师求援,本来这样的事情,差不多就是户部和吏部下一个公文,申敕地方上也就是了,或者是加派几个锦衣卫协助维持,甚至还有可能直接是把税监召回,不过这一次,在陆炳和周林隐秘的影响下。 
    朝廷中枢又是难得一见的爆发了高效率,先是朝堂之上重臣们的怒不可遏,群情激奋,然后兵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发下了命令,皇帝在书房批准,差不多是机动力量最精锐的通州卫骑兵马队调拨了八百骑兵出动。 
    这些事情,甚至那名骑兵的千户都未必知道,不过褚家庄被清剿之后,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好。 
    自以为有些力量的棉绅们见到这八百凶神恶煞,杀气森神的马队,都是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力量,心想自己这点人手根本无法和朝廷的兵马作对,真要是顶起来,自己对付的可不是这八百,而是整个大明的力量。 
    在税监卢大人屈尊参加的酒席之上,棉绅们纷纷痛哭流涕的说明自己当日猪油蒙心,贪图小利却忽视了国家的税赋,这次一定要补欠缴纳,更有人尝试的问道,褚家庄抄没的土地财产何时折价买卖。 
    这个问话算是宣布了棉绅们彼此之间同盟的破灭,几乎每个人都是想明白了,如果自家吞下褚家的土地,那么靠着这些土地的出产就足以折抵税赋,而且将来这税赋还有种种的手段可以降低下去,按照现在棉花涨价的势头,将来这可是发财啊!第一个人说完,另外的几个马上是踊跃的站出来,先是表态自己会补齐税赋,然后在言语暗处给卢力许下了种种的好出,说是若把田地卖给他们会如何。 
    酒席的气氛颇为的高涨,就连知府大人也琢磨着买些罚没之地,这北三省凡是能种棉花的田地,可都是宝地啊! 
    丘宝来丘师爷现在已经是成了税监卢大人的第一信用之人,在宴席间跟卢大人耳语几句,到了筵席快要结束的事后,趁着酒兴,卢力宣布抗税乱民褚家的财产田地明日在知府衙门发卖,所卖银两都是作为税赋罚银上缴国库,这又是让席间众人轰然而起,在房知府的领头下给忠君为国的卢公公敬酒。 
    第二天,衙门里面的售卖和补缴积欠税赋,进行的颇为圆满,人人皆大欢喜,三成的售卖款项和补缴的税赋进入了卢力一行人的私人口袋,其余的人也都是心满意足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说是棉田,奴工。 
    同样是发了一笔财的通州卫骑兵在半个月后押解着税款进京缴纳。并且留下了四百骑兵继续协助税监卢力。 
    这笔税款堪称是第一,在其他税监波澜不惊的督税收益面前如此的亮眼,很快的,京师对税监卢力考核优异的评价就被飞马送到了沧州府,从原来的无品级太监升到了八品,还有种种的赏赐夸奖。 
    有这个例子在那里,其余地方的税监们终于是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正文 第五百三十九章 涸泽 贪墨 倒置 教门 
       
    事都是需要一个标杆在那里作为示范,卢力就是一个样,他朝着棉绅下手之后,在京城得到的评价让周围所有都在观望的人明白了朝廷的态度,凡是产棉花的府县都是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那些有了些实力的棉绅们也是明白了不管自己如何,面对朝廷的时候自己还是很弱小,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叫板。 
    卢力的成绩也就是在头两个月的时候表现优异,接下来就被其他人超了过去,搜刮这种事情,只要是当事人不反抗,抽筋扒皮的举动只要一个恨字就可以。 
    周林控制下面的京师和北直隶的兵马对税监的行动都是全力支持的,其他府县的行动都是仿效沧州府的例子,只要是税监派人求援,当地的卫所和兵马不得有什么阻拦的理由。不过那八百骑兵造成的威慑力已经是足够了,其他的庄子上并没有敢做什么反动的事情,褚家庄的几十名为首的庄头庄客在沧州城门前被明正典刑,头颅被各府县的税监借去传阅,他们的下场也是传开了。 
    辛辛苦苦,拼命积攒起来的田地和奴工都是落入了别人的手里,家破人亡,当然,褚家庄上下的遭遇虽然凄惨,他们却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当年的悍匪大盗,褚家庄的发家也是沾满了鲜血和人命,这次的破败,本庄的人虽然是凄惨不堪,其他的棉绅虽然是物伤其类,可是整个沧州府的平民百姓和那些奴工们却没有什么怨言的。 
    这件事情大获全胜的一方就是朝廷和他们派出的税监,卢力的清缴行动之后,不管是北三省还是江南,税监和税吏的手段都是骤然狠辣了起来,上缴到国库的银子和实物翻了许多倍,把户部尚书乐的嘴都合不上了。 
    钱既然是收上来,一切的事情就好办许多了,嘉靖皇帝这次把御马监地大营军队交给了小三和几个亲信的伺候太监,在兴献王府调拨上来的几名军官掌握住了京卫的兵马。这次立有大功的周林和邓化则是被安排到了宣化一带,他们却不是事成之后削权,而是到哪里募兵。 
    军户和卫所的兵积弊已久,已经是用不得了,这些人不是天天的种地,就是被驱使着去其他的地方做工,一个个的早就没有什么血性。边镇地兵马却是有些强兵,不过这么多年来,边镇的将官总兵都是世袭的将门。兵为将有,所谓地国家之兵都已经是私兵,寻常人指挥不动。 
    此时的嘉靖皇帝可不敢冒险。在文官把持朝政的时候,边镇的将官和朝中的这些大佬们相处地很是融洽,尽管有户部侍郎司马泰的裁撤边镇的矛盾,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好的,这样的人根本不和自己一条心。偏偏这些人手中握着兵马轻易触碰不得,所以嘉靖皇帝采用的政策就是把他们挂起来。 
    反正现在地塞外关外还有当年所谓的垦殖流民的威胁,在那里保持一定的防御力量也是必须的。但是训练新军却不能和他们有什么关联了,嘉靖皇帝这次都是用当年兴献王府的武官和侍卫班底组建的军队架子,准备预先编练六个卫三万兵,逐步的替换京师外面地十二团营。然后用这些并将作为架子继续扩大。 
    这时间过去的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嘉靖二十年的腊月,这个时候北三省的产棉府县情况可是大变了,第一批的税监们早就是功成名就,被召回了京师另有重任,大多都是升迁了几级。 
    军中,东厂,锦衣卫各个衙门都是有大量的空缺等待。官位倒是不缺,第一批出来的这些人虽然是给国库缴纳了大量的银钱实物,但是个人手中都是捞的盆满钵满,赚到了飞起,这也算是朝廷对他们在兵变时候的站队正确和帮忙地犒赏。 
    第二波安排出来的税监们,可以说是纯粹地办事人员了,这些人在宫禁内外和那些人物的关系可就不是那么近了,不过也算是稍微有些关系,这次被安排了出来,他们出京的时候。上面可都是给他们安排了收税的份额,少收一分都是罪过。 
    而且这些人也是看到了第一波卢力那些人的功劳好处。那一拨人靠着卢力的雷厉风行的手段打开了局面,都是作出了很不错的成绩,在京师之中都是大获好评,各个都是升了官,而且捞钱也捞的足实。 
    这一切,都是让这些后来者眼红,本来,卢力这一波的税监应该在外面做起码一年,不过后面的这些人都已经是 
    了,这些人或者是勋贵的关系,或者是这次兵变捞到的亲眷。 
    权力的更迭之后,总是要有分肥,现在很多人都是等不及了。 
    这第二波的人被派下来的时候,收税的性质已经是确确实实的变成了盘剥。其实积欠的税款,第一波就已经是收齐全了从前的欠税和加上的那部分,第二波要是想要再有突破而且还要给自己的腰包捞足,那就要下更狠的手。 
    定下份额,如果是不能完成,那就的用自己的钱财补上,如果能狗超出,那就落在了自己的腰包里面。 
    这个措施,其实和西方以及蒙元统治时代最臭名昭著的包税制差不多,这包税制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负责收税的税吏跟着负责赋税的官家衙门报出自己可以上缴的份额,谁的份额高,谁就取得了在某地收税的权利,你只要是能把你报到上面去的份额完成,接下来你收多少都是你自己的本事,多收一分进你腰包一分,多收一万两进你自己腰包一万两,不管你如何收这笔税,上面都不管你,关键是你把这笔钱交上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这些人带着亲信家丁去往府县,横征暴敛,这些人用刮地三尺来形容的话,都是大大的夸奖。 
    和卢力那批人开始时候的小心翼翼大不相同,这批人的手段狠辣异常,而且大都是带着兵丁亲卫来到地方的府县上,府县里面的大户人家,就好像是待宰的羔羊,如果谁家被税监大人盯上,那就只有破家这一种可能了。 
    每个府县的棉绅大户都有十几个人或者是几个人,这些人的家资巨大,钱财丰饶,只要是破一家,就可以完成税额。若是再破一家,就可以自己全家吃用不尽。 
    这些府县的棉绅们都是被吓破了胆子,朝廷的兵马在边上虎视眈眈,税监只要是说某家要作乱,那就是立刻大兵气势汹汹的开进来,破家灭门,这些兵丁也是愿意干这个活计,毕竟他们也可以跟着分到不少。 
    要说朝廷和官员们不知道这是涸泽而渔,这些人精们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在嘉靖皇帝和大臣们的心里面,尽快的练出一只军队凡是最要紧的事情,有了这支军队,心里面才算是有些底气,没有这个军队一切都是休提。 
    北三省和江南,是大明的膏腴腹心之地,现在民怨沸腾已经是到了一种地步,人心惶惶,偏偏在政变过后,朝堂上的中枢重臣里面,几乎没有这些地方的人,因为北三省加上江南,正是所谓的东党根据。 
    既然不是自己的家乡,又有练兵的大事,这些新晋的西人大佬才是不管下面会如何,此时的局面和一年前颇为的相似,北三省和江南出身的低品官员还有地方上的清流,文人,都是大声呼吁,说是朝廷如此的政策触动国家的根本。不过当年的西党官员们得到的待遇,今日落到了他们身上——没有什么人理会。 
    淮河以北历来是教门兴盛之地,比如说白莲教之类的,最近这几年影响最大的却是一个叫做圣道门的,百姓信教的目的很是实在,不过是为了家宅兴旺,身体健康,当然若是能发财那就更好了。 
    这圣道门却颇为神奇的做到了这些点,基本上北三省的家家户户都是流传着,这样那样的传说,比如说某家某户因为福缘深厚得到了圣道门仙长的传授,按照道长的指点,打造了神奇的器械,结果功效百倍,立刻就是发财发家。 
    还有据说很多家棉绅,也正是因为圣道门的指点才开始种植棉花,结果大发其财,这圣道门的道士还有一番好处,就是懂得看病施药,寻常的病灾,这些道士从不做法或者是装神弄鬼,却给你开出药方来,免费的郎中啊,这更是人人趋从。现在指点发财的事情虽然已经是少了不少,可是这些圣道门的人却可以替你介绍去做工,那些工场庄园对于圣道门介绍来的人也愿意使用。 
    这么样一个堪称万家生佛,活神仙的道门,在嘉靖二十年的冬天,突然消失了。。。。。。   
      正文 第五百四十章白莲复兴 
       
    于舆论和宣传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别人去占领时候,圣道门等若是在民间直接颁布发财的法子,并且给信众贫民医病开药,这几乎就是神迹了,相比起来白莲教和弥勒教只知道说来世,只知道搞些香火之类的东西骗人,强到了不知道多少倍去,所以尽管白莲香教在北三省本是最大的地下道统。 
    在工商大兴的这些年却是被圣道门打的溃不成军,圣道门虽然教人富裕,给人治病的道士集合,不过战斗力也是颇为不俗,他们从来不去主动招惹,可是白莲教和弥勒教一向是靠着拳头硬说话,但是对上圣道门,从来没有占到过任何便宜,打又打不过,教义又不如对方的实惠。 
    不仅是控制的地盘一步步的缩了回去,就连属下的信众都是大批的改信教义,加入圣道门,任谁都能看出来,到底是那边更有前途。在很多地方,不管事棉绅还是商户,又或是平民贫民都是敬奉圣道门,往往是一名圣道门的药师所说的话,在乡间比起知府大人的话语还要好用很多。 
    这些乡间的人尽管是发财和有了势力,毕竟是乡下人,见过的市面少,往往需要人来那个主意,最好的咨询对象就是圣道门这些行走乡间的道士和药师们,这些人也真是给了他们不少的主意,让他们一步步的壮大起来。 
    京师派出了税监下来,像是沧州府那么抱团应对的毕竟不多,尽管那个应对也是很失败,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如何去打交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