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明-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惹下了好大的祸事,还敢来这里。” 
    这句话说出来,那几个人心里面虽然是惊惶,却也是有些意料之中的样子,祸事要是不大,那就不用从扬州跑了,庄园主开口说道: 
    “我马上给你们安排去倭国长崎的船只,出海可就是万事大吉,得了,快喝点热汤水,好好的休息一下,过几天还要走远路呢!” 
    都是过命的兄弟,显然不用客气太多,扬州分舵的几个人谢了几句,然后坐在那里,这几天的逃亡也真是有些疲惫了,需要找这么一个地方松快松快,南方人讲究喝汤,汤水的准备倒也是迅速。 
    很快的就是置办完毕,端了上来,几个人都是江湖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咕嘟嘟的喝了下去,只是觉得滋润异常,庄园主也是从刚开始见到他们的惊惶中放松了下来,在那里轻松的跟着他们聊天。 
    也就是小半个时辰左右,扬州分舵的几个人突然觉得有些发晕,开始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河上奔跑的疲惫,不过老江湖经历的多了,当然是明白,这是迷药,想要站起来拼命,可是现在站都站不起来,浑身都已经软掉了。 
    那个庄园主满脸的无奈,在那里开口说道: 
    “兄弟我也是一家人的性命,对不住了,对不住了!” 
    扬州分舵的头目身体还算是健壮,意识还不至于马上的迷失,只是眼睛快要闭上的时候,看着外面十几名汉子冲了进来。 
    “饶我,我知道一桩大富贵……” 
    这是丧失意识前的最后一句话。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三章 线索 暴露 
       
    帮的人把扬州分号的几个人交给了海上的华州船队,华州点名要活口,恐怕是漕帮的人自己就会动手把几个惹祸的人千刀万剐。 
    几名完全是昏迷的人在被装运到海船上之后,在夜里又是被小艇运送上了陆地,因为江峰要求是活口,尽管是麻烦,华州的舰队士兵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脸上套着头套,惊魂不定的漕帮扬州分舵的几个人被直接扭送到了扬州的郊外,扯去外面蒙着的布套之后,几个曾经的亡命之徒吓得差点没有昏厥过去,这里他们倒也是认识,是扬州城的乱坟岗。 
    那些平民都是安葬在这里,平时里面鬼气森森,不到清明之类的节气,这连人影都看不到一个。 
    两座新坟在他们的面前,在坟前除了香烛蜡供之外,还整齐的摆放着几十个人人头,这些人头虽然是看起来狰狞之极,不过对于这几个漕帮扬州分舵的头目来说,他们熟悉这些人。 
    这些人头分明就是他们的手下,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如此的凄惨下场,还有身边那些手执武器,满脸杀气的大汉,这场面。当真是让人浑身发寒,在昏迷前说自己有一套大富贵,要换取活命的那个头目,更是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饶我一命,我知道一笔大富贵,这可是十万两银子的钱财。” 
    站在那里正准备行刑祭奠同伴的士兵,听到这个人的叫喊之后,都是有些迟疑,回头看着在一旁的冯永和江峰,江峰一点那个人,开口命令道: 
    “留着他,其他的人砍了!” 
    话音一落,江峰的手下们毫不迟疑的动手砍头,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伴,在那里挣扎,或者是在那里求饶,或者是满口脏话的大骂,不过毫无抵抗能力的被掀翻,然后按在坟前,一刀砍去了脑袋。 
    那名被留下的人,心里面一边是侥幸,一边是越来越恐惧,江峰缓步的走到他跟前蹲下去,恰好和这个跪着的人平齐,江峰悠悠然的说道: 
    “你的运气不好,看你身边这几个人还算是死的痛快!“ 
    一听这个话,刚刚是感觉到自己可能活命的漕帮头目,浑身上下都是冰凉一片,不过好在他还算是镇静,强自支撑着自己在那里说道: 
    “这可是十万两银子的富贵,杀…杀了我,你什么也拿不到了。” 
    听到这句话的江峰咧嘴笑了一下,冷然的开口说道: 
    “把事情说出来,给你个痛快的死法,要不然就把你身上的零碎,一件件的卸下来。” 
    说完之后,江峰手中翻出一把匕首,狠狠的扎在了这个头目的肩膀上面,突如其来的巨痛,顿时让这个头目厉声的喊叫起来,过了许久才是喘着粗气满面冷汗的恢复了过来,看着面目森然的江峰,明白对方不是在和他开玩笑,容不得他迟疑了,江峰已经是伸手去拔那把匕首了。 
    “我知道邓闽,我知道邓闽的下落,就是那个十三商会悬赏十万两银子,捉拿的那个邓闽。,他就在太湖边上的锦丰庄里藏着,可具体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江峰站了起来,后面两名护卫走了过来,手起刀落,算是给了这人一个痛快。 
    江峰的护卫们在所有的仪式都搞完之后,在人头上面浇上了火油,江峰拿着火把,看着面前的新坟,开口说道: 
    “百人性命的祭品,也算是足够了,十年内,我江峰定会给两位兄弟立碑,先委屈了。” 
    说完之后,江峰把手中的火把丢到了人头的上面,本就是硝制的人头被浇上了火油,更加的容易燃烧,大火一下子熊熊燃烧了起来,两边的护卫们和士兵,拿着大捆大捆的柴草丢了上去。 
    让火焰燃烧的更加充分,虽然是荒郊野地,可是一百多个人头,也会引起很大的风波,烧掉之后一了百了。 
    江峰回到三江商行给他安置的院子里面之后,立刻是发下了命令,要人给他准备马匹和马车,现在他带着的护卫加上冯永那批老兵,一共是八十多人,在山东来到扬州的时候,路上都是坐船。 
    扬州,苏州,无锡,杭州,松江之间,因为都是天下间最富庶的府县,彼此之间都有颇为方便的通畅道路,这时候要是赶时间的话,马匹总归是比船只的速度要快一些。 
    一百多匹马对於三江商行这个级别的商铺来说,置办起来,倒也是简单无比,江峰的命令传达下去,两个时 
    ,马匹就已经是准备完毕,交给了江峰和他的手下,是适合骑乘的马匹。 
    作为北方的商号来说,贩运马匹到江南,也是三江商行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大明本来是马匹专卖,特别是对于军马的贩运控制的更是严格,可是到了现在,很多的规矩都是名存实亡,也跟没有什么人遵守。 
    江峰和他的手下们简单的休息了一下,立刻就是朝着锦丰庄进发,邓闽在太湖边上的锦丰庄里面,这个信息就已经是足够了。 
    漕帮因为扬州分舵的事情是捅了天大的马蜂窝,所以在扬州城里面极为的小心,特别是三江商行扬州分号这里,专门安排了人手盯着,倒不是有什么不良的企图,而是有什么事情自家好尽快的作出反应,以免措手不及,当然,这也有保护的意思,如果三江商行再遇到什么风吹草动的混帐事情,自己漕帮当真是说不清楚了。 
    看着一百多剽悍的汉子乘马出门,在那里盯着的漕帮人手,立刻就跑去报告自己的上司。 
    漕帮在扬州的人手几乎是被江峰扫荡一空,漕帮新派来的人手事先得到了告诫,就是万事要小心谨慎,不要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因为扬州分舵私下的出去抢掠,已经是让十三商会的人恼怒异常。 
    万事小心,新派来的这个人也是心思缜密的角色,近百人朝着城外骑马离去,对于民间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小规模的调动,要知道,即便是漕帮这样的大帮会,在一个城市里面,随时能够调动上阵的人也就是二百左右的人马。 
    这一百多人在江南的腹地行动,谁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出现,他一方面安排人去苏州的总舵那里报信,另一方面安排人过去盯梢。 
    江峰的人马为了赶时间,也就是顾不得什么隐藏痕迹,急匆匆的出城,漕帮盯梢的人远远在后面吊着,根本不用担心被发现。 
    锦丰庄原本是太湖边上的一个渔村,就在官道的边上,原来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的,后来,商业繁盛,有些商人在这里开设织造的手工工场,因为背靠太湖,连接官道,运输颇为的方便,这个小村子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兴盛了起来,也不知道是那个文人墨客,给这里起名字叫做锦丰庄。依稀是有些当年成都被叫做“锦官城”的意思。 
    生意逐渐的发达,自然是有头脑灵活的人在这里开设生意赚钱,酒肆青楼、客栈货仓、车马行等等都是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此处还有个好处,恰恰是苏州府和其他几个府县的交界之处,说白了就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税赋缴纳的也是很轻,当然这也是商人们纷纷选择把买卖开设在这里的原因,因为没有官府,龙蛇混杂。 
    所以邓闽藏在这里倒也是理所应当,但是这里江湖人马特别的多,邓闽的形迹泄露到漕帮的手中也不稀奇。 
    事实上,邓闽是带着自己的一名长随跑到的锦丰庄,不知道什么途径,那个长随居然是知道了自己的主子价值十万两,就跑去报信,接到他报信的正是漕帮扬州分舵的头目,这人正是心狠手辣之辈,这十万两银子的巨款也是垂涎无比,那个长随说了消息,正要满心欢喜的等待发财,被这个扬州分舵的头目诓骗到僻静处杀人灭口。 
    漕帮是十三商会的下属,寻找邓闽的形迹本就是份内的事情,就算是找到了,也没有什么银钱可以拿。这分舵的头目就想自己先知道这个消息,到时候找些外人捉拿住,可以发笔大财,谁想到机缘巧合的,这消息落在了江峰的耳中。 
    江峰一行人在半路上茶铺歇息休整的时候,漕帮的盯梢者已经是跟了上来,他本乡本土的,有些事情自然是方便。 
    等到江峰一行人休整完毕,重新上路之后,铺子里面伙计走了过来,漕帮盯梢的人丢给他一串钱,那伙计顿时是眉开眼笑的说道: 
    “方才那些客人在茶铺的里面问去锦丰庄怎么走,还有些人在说邓什么的,那些北人说话,听不太明白,应该是邓民。” 
    盯梢者点点头,准备上马继续跟上去,走到一半,动作突然是停在那里,愕然回头说道: 
    “邓民,邓闽?”   
      正文 第四百五十四章 松江商人邓闽 
       
    闽估计没有想到他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他以为自己荣华富贵的,邓闽的父亲是松江县的一个小吏,这等富庶地方的官员,顶得上偏远地方的县令,做吏几十年,也是赚下了一份不小的家当。 
    松江的织造已经是将近百年的历史,邓闽的父亲在那里开设了个手工织造的工场,这等于是个生金蛋的鸡。 
    在江南可是有手工织造赶上千亩田的说法,做了这个工场也就是给子孙家人置办了几代的基业。老爷子对于邓闽的期望可不是做个富家子,而是希望他在科考上面有所成就,不过从小的娇生惯养的邓闽,那里会有什么恒心和毅力读书,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才是花钱买了一个秀才的功名。 
    等到他老子死掉之后,更是没有人管他,守着一份偌大的基业,日子倒也是过的滋润。 
    嘉靖十年之后,天下间突然时人人爱钱,要说是从前也是人人喜欢钱财,只是表面上还是有所遮掩,突然间人人谈利,天下重商。邓闽的工场利润每年都是大涨,不用太操心,这个日子也越来越好。 
    邓闽从小娇生惯养,喜欢声色犬马,流水一般的花钱,不过他也是有个习惯,好做木匠和技巧的手艺,这也是有明一代的传统,从来都是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匠造之术,很多人去钻研沉迷。甚至还有几位皇帝也是其中的成员,这也可以看作是,整个世界文明从古代到近代的跨越。 
    这种跨越所带来的技术的爆发和思想的启迪,也许并没有在言论和舆论上具体的表现出来,可是在周边的国家,在那些来传教的传教士的影响下,在自古以来的发明创造的热情的感染下,很多人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投入了进去。邓闽也是其中的一个人,也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 
    虽然是这样的爱好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浪荡事,你若是勤恳持家、本本分分,或者是专心读书努力科举,或者是勤俭持家,在那里好好的做买卖。邓闽这种被认为是荒唐之极的举动。 
    江南的织造工场,分成两种,一种是织绸,另一种是织布,织布需要大量的纱,江南民户除了种田吃粮之外,纺纱卖给工场也是重要的收入支柱,自从海上的贸易秩序安定,海贸猛然间兴盛起来,对于货物的需求量大了许多许多。各个织造的工场对于纱锭的需求也是相对的增大。 
    可是民间的各个民户家中都是一口人两口人在那里纺纱卖纱,那里会有什么多于的产量提供,过了一段时间,各个工场都是和地主雇佣佃户一样,在附近的庄子里面包下了大量的民户,这些民户等同于工场的半个雇工,纱锭也只能是卖给工场,可是这样,仅仅是供货量稳定下来,并没有什么提升。 
    只不过对于民间的经济行为有颇大的改变,很多世代种田的农户都是开始全家劳动力不去种田,而是专门的纺纱卖给工场,这样的收入可比种地吃粮要好上很多,各个工场的人都是在那里琢磨着如何的增大产量,不过邓闽这个没心没肺的人丝毫没有感觉,依旧是自己我行我素,饮酒作乐。 
    某日在外面喝酒喝多了,邓闽晕乎乎的回来,进入他的屋子之后,不小心却踢倒了一个东西,喊来仆人之后,点燃了灯火,原来是踢倒了纺纱的机器,此时原本竖立起来的纺纱机器却横着躺在地上。 
    仆人要去扶起来,却被邓闽叫住了,邓闽虽然是酒意上涌,但是脑海中却觉得自己隐隐约约的抓住了什么东西,挥手把莫名其妙的仆人们打发了出去,一个人在屋子里面忙碌了起来。 
    晚上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邓府的家人并不知道,不过第二天,双眼通红的邓闽打发仆人去找了一个木匠来到了自家来。两个人就在后院子里面,闷着搞了五天,五天之后,他给那个木匠五百两银子,打发走了。 
    这木匠发了这笔财,兴高采烈的回家买地,做个小地主过舒服日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