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枭雄-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赵东云手下就那么几个,他又不是当年的袁世凯可以大肆招揽人才,所以也就只能把原来的手下就地提拔委以重任了。
其他人还好说,都是早有预料的,一个个虽然也都面有喜色,但是也不至于太过事态,但是赵东平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听到自家堂兄任命自己为军械科总办的时候,那脸色瞬间就是变得失态了。
“我,谢谢三哥,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赵东平激动之下,连官场的正式称呼都是忘记了。
面对自家堂弟的激动,赵东云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他之所以任命赵东平这个年轻堂弟为军械科总办,其实是有着私心作祟的,这私心一方面是想着提拔自家堂弟辅助自己,他赵东云在北洋军中可是没什么信得过的亲族兄弟可以为助力,如果能够把这个堂弟拉起来的话,以后也能够给他一定的助力,不管是要玩造反还是争权夺利,有自家兄弟帮忙也方便一些。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打算在这一次的军购中做些私事!这一次的军购可是数量不少啊,而军购给回扣之类的是国际惯例了,安排赵东平去收回扣基本上就等于赵东云自己收回扣,而这还只能算是小事情,真正重要的是,赵东云还是想要插足军火生意。
由于袁世凯手下缺少大规模的兵工厂,所以导致北洋扩军的这些年一直都被迫向外大量进口武器,这里头可是蕴含了无数商机啊,不管是当二道贩子倒腾军火还是干脆自己建厂生产军火,只要能够做大那么对于赵东云以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实际上去年第一次购买机枪的时候,他就生出了插足军火生意的想法,不过那个时候想的也只是做个军火贩子,倒腾进出口军火,拿些回扣而已。
不过当他被袁世凯任命为督办机枪事后,看见自己手底下就有一个十几万两银子的大订单,说不眼红那是假的,所以就开始琢磨着怎么从中获利,当二道贩子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袁世凯卖军火一般直接找上外国的洋行了,再说了他赵东云也没办法从洋人手中弄到大批火炮或者步枪啊。
赵东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当个二道贩子没前途,唯有自己造军火买就是走向权势之路的最佳通道,因为那样不但赚钱,而且还可以依靠军火成为晋升的资本。
只是想要造军火也不容易,要投下去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赵东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新军军官,月薪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但是他的家族有钱啊!
赵家虽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集合整个家族之力,拿出个十几万两银子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依靠这些钱,再找周学熙贷点款,然后从这一次的办机枪部队的经费里扣下那么一两万,赵东云觉得自己勉强能够凑上二十万两,到时候估计能够办一个小小的作坊式兵工厂。
当然了,赵东云没指望依靠这点钱就引进什么制造步枪、生产子弹、生产无烟火药等一整套的机械设备,他只是想着只弄其中一项,比如子弹、手榴弹以及他甚为期待的迫击炮等。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赵东云还是过于乐观了,他总觉得后世抗战期间手工作坊都能够弄出步枪以及炮弹来,自己投下去几十万两银子怎么也能够弄出点东西来吧,但是他那里会知道,这年头仅仅一套日产三百磅的无烟火药生产线,就需要十四五万两,如果要造步枪以及子弹的话,没有几十万两银子连设备都买不齐。
其实设备还只是小事,关键是他没人才啊!
设备嘛,有钱就能够买到,自己不够就去借,借不到就骗,骗不到就抢,总能弄到的,但是人才这玩意还真不好解决,偌大中国里满打满算就那么几个懂得开机器设备的,他赵东云要到那里去请人啊?
这些问题想起来头皮都发麻,当然了建兵工厂这事也只是赵东云的想法而已,远远没到落实的时候,那些事情还是等以后慢慢头疼,现在倒是不用去搭理这些。
现在那赵东平放到军械科这个位置上,主要是想让让他和洋人多打交道,建立渠道,到时候好拿个回扣,当当二道贩子什么的。
最后如果真的要建立兵工厂的时候,购买机器设备也能够方便一些!
兵工厂这个想法还只能算是赵东云目前的远大理想,暂且不提。
任命了各部主官后,他就是让手下人开始奔赴直隶各府县招收兵员,这个时候赵东云也不知道是该吐槽还是赞扬北洋的招兵体制了。
北洋各部队的招收兵员、训练兵员至今都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武卫右军有自己的招兵、训练体系,常备军也是自有一套,先锋队和自强军也是各干各的,甚至常备军里头的左镇和右镇也是各不相干,可以说要有多乱就有多少。
如今赵东云要办机枪队,同样也得亲自招兵然后自己训练,袁世凯可不会直接拨付几千个新兵给他。
可以说这种自主招兵的体制是日后各个北洋军阀脱离袁世凯掌控的最大弊端!
当然,吐槽归吐槽,但是赵东云还是不愿意改变目前这种招兵、训练的体制,除非他不想从脱离袁世凯掌控走向了。
而他相信,有同样想法的绝对不止他一个人,要不然北洋上下那么多精英,就没有一个看出这个问题?
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绝对是能够看得出来,但是他们就是不说,甚至不让别人说,为什么?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自主的依靠手下军队爬上权势最顶端嘛!
袁世凯兴许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有着绝对的自信掌控手下的那些军头大佬,而且他也这个能力,兴许还为了笼络手下将领也故作不知了。
其中真正的原因就不是赵东云所能够猜测的了。
当赵东云派出了人去招收兵员,去购买军械、那些手下人都忙得团团转时,赵东云也终于是略微空闲了些。
编练机枪部队的事情已经走上正轨,剩下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走,急不来也不用急,这个时候赵东云也是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向上了,比如说自家产业的发展。
赵东云和这年头的大部分官僚一样,自己当官然后家族有其他人经商,只是和其他家族不太一样的是,赵东云所在的赵家二房里,除了他这个当家人外,母亲不懂商事,而下面的一个弟弟过于年幼,所以这家中产业经营的事情也是得他亲自来打理。
于是乎趁着这几天稍微空闲一些,他就是把福元纱厂的总办赵晨滨给叫了过来,准备就纱厂扩大规模的事和他谈一谈!

第三十六章 福元纱厂
福元纱厂,这是赵东云去年整合了家中其他产业后所开办的一间纺纱厂,当初的想法只是想要让家族进军实业,免的一直依靠老家里的那些土地以及传统商铺过日子,那样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地主老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且资产上也很进行大规模扩张。
所以赵东云一咬牙就是把老家的诸多产业给变卖了,另外把家中老宅埋着的诸多银子也搬了出来,凑足了十万两银子收购了天津的一家纱厂并进行购置设备进行扩张。
那纱厂原本是英国洋人所开设,不过那洋人因为年纪大了,想要回英国享清福,所以就折价售卖给赵东云,随后改名为福元纱厂。
由于是收购,所以原有的工人、设备、甚至买卖渠道都还在,赵东云只是换上了自家人当总办就没怎么管过了。
收购后的福元纱厂总办名为赵晨滨,看他这姓就知道他是赵家的一份子,其人乃是赵东云的一个远方叔伯,以前就是赵家二房的大掌柜,管理二房的诸多商铺,如今那些商铺没有了,他也就被赵东云弄到福元纱厂去当了个总办。
其人虽然年纪较大,而且属于老派之人不太懂那些机器纺纱之类的,不过这都不要紧,他过去实际上就是管钱和管人的,而工厂的实际事务还是有原来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那纱厂由于一开始就是洋人所开办,一群高层管理实际上也是洋人所担任,管理体制自然也是西式的,并没有这个时代华人工厂的诸多弊端,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当初赵东云接受了这间纱厂后,并没有对行政和业务管理层进行更换的原因,因为没那个必要而且换了他们赵东云也找不到更好人来担任。
再说了,如果福元纱厂里没有原来的那群中高层管理人员,他赵东云也不会花费巨资收购了呢!
自从去年收购了该厂后,由于赵东云投下去不少钱所以又添设了部分设备,进行规模的扩大,这一年来业绩非常可观,那福元纱厂的几个洋人经理和工程师说,如今形势大好,应该加大投资规模,不用多久福元纱厂就能够成为直隶第一纱厂了。
直隶第一纱厂这话自然是虚的,如今中国的近代工业就算再怎么不济,但是纺织业里也是有好几个大厂的,几十万资产甚至上百瓦资产的缫丝、纱厂都有,自然轮不到他那间只有十来万资产的福元纱厂问鼎第一。
但是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却是可行的。
从市场上来说,如今中国虽然大部分地区停留在自耕自织的阶段,但是还有城市居民不是,他们也都是要穿衣服的,所以近代中国的纺织业市场不算小,只是这些巨大的市场大多数时候被外资所占据而已。
以往国内资本虽然略有发展,不过依旧不算主流,而且大多集中在官办以及官督商办之类的企业上,真正的民资办厂是比较少的,而且这些民资也多是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资产超过万两的都非常少。
然而庚子年后,尤其是去年袁世凯上台后,不说整个中国,但至少在直隶为首的北中国里已经是掀起了一片新政改革的风潮。
也许后世人看来袁世凯是窃国大盗,是汉奸卖国贼之类的,不过在庚子年后的中国里,袁世凯却是被诸多人寄予厚望的改革先锋,这种改革并不局限在军队上,更有教育改革、工商业的改革,官制改革、法律改革等等。
比如说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袁世凯的主持下山东大学堂等一批近代大学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在各地建设中学、小学,形成了足以取代科举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制的,最终把科举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这工商业自然也是袁世凯诸多改革新政之一,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有弄出什么公司法、设立工商部,但是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等人的推动下已经为之不远了,历史上明年就会成立工商部,颁布公司法等一系列推动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在这之前,由于袁世凯的大力推动,同时也是朝廷在庚子年后下定了决心就进行工商改革,让很多看清政治风向的人们大举投资实业,试图在新政风潮中占据先机,如此也就让投入实业的民间资本迅速增长。
赵东云手下的福元纱厂要进行扩张,也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
“去年我们接收了纱厂后就花费了大约四万两现银购置机枪扩产,扩产后我纱厂产量、销量大增,仅仅今年春季的销售额就达到增产前的半年销量,如此算下来增产后的纱厂销量达到了以往的两倍,另新添机器为全新制式,需人工少出产又多,如此计较下来纯利比以往要多上两倍都不止。”赵晨滨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以前虽然只是个商铺大掌柜,但也和洋行打交道,所以为人老派,也穿着马褂拖着辫子,但是见识却是不窄。
“来之前我和厂里的技师威尔也是商讨过,他说如能再投入四万两银子购置机器,那么产量还得再加上一倍,而经理道格尔也说,如能再投四万,加之纱厂本身之盈利进行扩产,那么我福元纱厂未必不能成为直隶第一纱厂!”
听着赵晨滨说完这些,赵东云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因为从年初开始由于福元纱厂产销量大增,那福元纱厂的经理道格尔就给他写信,希望赵东云能够继续投资扩大规模,说现在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就等投资扩大规模了,就差直接说‘人傻钱多,速来’了。
但是有前景是一回事,拿出钱来增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赵东云又不是什么大财阀,手头随时都有几十万两银子,实际上他去年为了收购福元纱厂和购置设备,前后已经是花了将近十万两,而这些钱可是他把二房的诸多产业一一变卖,更把库存的压宅银子都弄了出来,这才筹齐的。
也就是说,他是把赵家二房能够拿出来的银子都拿了出来,如今赵家虽然还有不少家底,但是那些都是不能动的不动产,比如田庄、宅院之类的,总不能为了开个工厂就把家底一股脑的全部填进去不是。
想了想后他道:“增资扩产一事我前后也想过了,此事是大有可为的,不过家里这边也不好继续直接拿出现银来,那样的话,怕是老母亲要担心了!”
和大多数谈话一样,说了前提后,一般都会有个但是,所以赵东云接下来道:“但是,福元纱厂那边也并不能坐视扩大良机,我想了些时日,觉得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可以借贷扩产,第二看看能不能和其他几个房头说一说,让他们也入股。”
赵晨滨听罢他的话,却是面露难色:“借贷一事我们已经是试过了,不是没人借而是条件太高,我和道格尔和天津的几家外资银行谈过,说借钱是可以,不过大多要求参股,而不要参股的利息也是要的颇高,那样还不如直接找那些钱庄拆解呢!”
“至于找其他几房入股,不说他们有没有胆量进军实业,但这福元纱厂说到底是我们二房的产业,怎么能便宜了其他几房!”
赵东云听罢一笑:“都是赵家人,何必分那么清楚,再说了只是让他们入股而已,他们就算有胆子拿出个几万两来,也占不了多少股份,权当是给他们一条财源养家罢了。”
赵东云之所以想要让赵家的其他几个房头也加入进来,也不是说真少了他们几万两银子而已,他是有着更大的图谋。首先这个时代宗族的作用还非常巨大,他在北洋体系里混,而且指不定哪天就起兵造反了,到时候帮助自己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到那个时候,还有谁比赵家子弟更支持他?
除了想要让更多的赵家子弟投靠他外,也是想着把整个赵家的财力集合起来,以后办个更大规模的企业,比如他前些时候一直想着的兵工厂就是个好注意嘛。
只不过赵东云自己钱不够,所以很自然的就把主意打在了那些亲戚身上,别看他们都是土财主土不拉几的,但是拥有的商铺田庄可都不少,几百年历代累积下来后一个个都是在自家宅院里埋了不少银锭的主,要是把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