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七步成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七步成湿-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才是我不想让他会作诗的原因,因为很多诗的时间都找不出来,万一时间张冠李戴了就糟糕了囧


☆、66公一个告

  咦买进来的亲一定很好奇为虾米只有这么几百字……嗯;不用怀疑,因为这是个公告。
  这个公告的坑爹内容呢,是我要修文了,囧。最近老有亲吐槽对郭嘉太失望了神马的~于是本人痛定思痛,决定扭转最近几章郭嘉的锉B描写。
  其实cp定为郭嘉之后的第二天;我就挺纠结的。因为以前的剧情和他无关;他强势插入之后导致剧情出现一个断层;这是我在定郭嘉为西皮时没有想到的。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本文没有立大纲嘛;所以我乱来了;前面10W字可以算一般废话一般正文;如果要认真修的话可以减去个5W字。不过这一次主修的不是前面,是近10章以来郭嘉的问题。
  因为他前10W不是主角10W后又把他定位了第二男主,于是可以看到剧情出现了一些断层;最突兀的第一点就是赤壁之后郭嘉的突然转变了。
  但其实按照我本来对剧情后续的设定,郭嘉是不会这么转变的,我本来的构想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曹小植,对曹小植也越来越纵容神马的。而这个时候曹冲死了,曹总深明大义地问他想不想你儿子,于是郭小奕出来了。而郭嘉因为郭奕这个中二少年才有些烦恼,引得曹植一起烦恼。
  但动笔的时候,哥也不知道为虾米就写出了这些东东啊囧囧有神~!
  我发完郭嘉尝试拒绝曹植那一章的时候,其实有点诡异的赶脚。但发都发了,在榜修文这种事大多作者都应该知道有多蛋疼,于是就得过且过吧囧~不过今天回想确实不应该酱紫吧囧。
  所以修改的差不多是这10章,还有我一直忽略的三哥问题= =……每章我都想写三哥,每章都忘记他。然后等发文后想起来,卧槽我又忘记写3哥了。
  就酱紫,Orz。
  对了各位不用担心这章公告问题,修完文肯定会修改覆盖这一章的呗。就当提前买防盗章节吧,这个买的话大多应该就1…2毛钱吧,到时候会覆盖3000多字的正文。
  就酱紫= =巨讨厌修文的哥又要修文了Orz
  咦,还有个严肃的问题——我真的是女人= =……只是喜欢自称哥而已。


☆、67更新更新

  曹植三兄弟到达之日;邺城迎来了春日的第一场雨。朦朦胧胧,瞧着略带思愁。
  这是曹植第二次前来邺县。比之前一次,如今的邺县已截然不同。
  或者说,经历变法之后两年;北方诸多地方已与先前不同。
  在杀死千百不孝之人后,如今一路走来已鲜少能看到父子相殴场景了;士族子弟大多读书习武,并无闲情出门为非作歹;而街中乞丐流民,也大多被强制安排开垦良田……城中秩序井然,哪怕来往百姓无法尽数敛去面上疲惫倦怠,长此以往则必能恢复百年前繁盛。
  三人先拜见了曹操,然后分别拜见了自家先生。
  曹植心中思念某人;却并不着急,反而前去拜访杨修。怎知他到杨修院中时;发现郭嘉与杨修正在下棋。
  从曹植角度,正好看到郭嘉支着下颚凝视棋盘,眼眸专注而温和。衬着窗外尤带着绿意的轻雨,使曹植原先还有些忐忑的心情,几乎瞬间安宁。
  杨修已瞧见曹植。
  他抬眼,看了站在门口并不走近的曹植:“四公子杵在为师门口,是打算在为师家中是学着当雕像了?”
  曹植从善如流走近,至棋盘另一边坐下观棋:“先生说笑了。”
  郭嘉抬眼。
  他对上曹植的眼,目光还是一如曾经的温柔清亮。他微微一笑,极尽平常道:“你来了,子建。”
  曹植却觉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
  他大约是露出一个傻兮兮的笑容,良久才按下心中近乎汹涌澎湃的心情,将目光集中在棋盘上。
  这一局棋已近尾声。黑白二者表面势均力敌,实则暗潮汹涌。
  杨修落下一子,转而凝视曹植。他像是看穿了什么,戏谑着勾起唇角:“为师对你可好?”
  曹植不明所以。
  杨修轻弹了弹指尖:“将你郭先生请到了此处啊,省得你四处跑累得慌。”
  曹植顿感尴尬:“先生说笑了,见先生,曹植又岂会觉得累呢?”
  郭嘉落下一字,也微笑起来:“在下倒是认为子建非但不会觉得累,更会觉得十分愉悦,不是么?”
  他并不等曹植回答,微笑愈深:“德祖兄,你输了。”
  杨修愣了愣,半晌嗤笑一声:“啧。四公子一来我就输棋,当真是凄惨。”
  曹植真心觉得自己又躺着中枪了。
  小厮收拾棋盘,送上茶釜,由他们煮茶聊天。杨修伸指瞧了瞧桌面,淡道:“说起来,为师还没喝过曹子建煮的茶呢。”
  曹植无奈矜持道:“只要先生不嫌弃学生煮的茶难喝。”
  郭嘉道:“不若在下来罢。”
  杨修挑眉:“怎能令贵客煮茶?”
  郭嘉闻之,眼中渐渐蔓延出些许笑意。他将茶釜推给杨修,微笑道:“请。”
  杨修怔愣片刻。
  许久,才叹了口气怅然道:“看来为师以后想要欺负学生,还得挑个郭奉孝不在的日子啊!”
  郭嘉笑而不语。
  三人闲聊一个多时辰,雨便渐渐停了。再过了片刻,两人起身告辞。
  杨修只将他们送至门口便转身回屋,一点都不客气。
  曹植与郭嘉并肩而行。
  他注意到,原先他还差郭嘉半个头,如今却已他齐平了。
  他心情变得很好。
  当然更好的原因,是他觉得郭嘉并没有改变,非但没有改变,这两年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空白。
  郭嘉道:“奕儿近来可好?”
  “挺好的,奕儿十分勤勉,甚令夫子喜欢。”
  郭嘉叹了口气:“我看他信中提到你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恐怕再下去就没有父亲,只有师兄了。”
  曹植敛眸微笑起来。
  曹植长相随了卞氏,敛眉一笑之间,也煞是好看。
  郭嘉眨了眨眼。
  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半晌叹了口气。不管曹植如何询问,却是不语。
  这一日后不久,邺县三台成。
  远远瞧着,这三台列峙以峥嵘,正临漳河。中央乃铜雀台,南与金虎台、北与冰井台相去各六十步,上有二桥想通,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铜雀台高十丈,殿宇百余间,台上楼宇连阙,气势恢宏!
  台成之日,曹操身着金冠罗袍,大会文武于铜雀台,设宴庆贺。
  这是一场众人从未遇见的盛宴!
  曹植立于人群之中眺望远处,目之所及尽是邺城百姓生活百态,甚至隐约可见城墙之上士兵肃然傲立的身影。他环顾周遭,所有人面上皆是震惊与动容,似为从铜雀台俯瞰下方的风景而震慑。
  又是何等摄人心魄呢?
  原来所谓的邺城居然是如此的渺小,原来他们也不过是城中百姓之一,甚至之于天下,不过沧海一粟。
  这座城太小,太小了!
  两年之前郭嘉同他说,这个天下你要好好看看。他当时将这一句话记在了脑中,却并没有刻在心中。直至此时此刻,他忽然有了这一种渴望。
  ——他想要看看这个天下!
  与之前被迫无奈走出曹府,抑或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世人命运不同,这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野心。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曹操已命文士作诗。此事曹植尚在怔愣,直至身旁杨修推了推他,才反应过来。
  曹植目光扫过他们,在场所有人或冥思苦想,或皱眉默念,或窃窃私语……众人皆握着笔,还没能写下一个字。
  曹植平复因豁然开阔的眼界而动容之心,他提笔,写下脑中不断闪现的诗句。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
  自变法发烧清醒后,他这些年来写诗再无曾经阻滞,反而灵感时常喷发,叫他一直疑惑不已。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他不知道这些灵感从何而来。他甚至觉得有时候自己整个人都分成了两半,一半依然是他,一半却是另一人。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那人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他身上覆着一种大音希声的风骨,甚至仅是模糊身影,都令人觉得飘飘欲仙。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
  有时候曹植可以模糊捕捉他的痕迹,甚至读懂眼底残留隐约的悲哀。
  曹植缓缓落下最后一行字。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那个人,是曹子建。
  曹植顿笔时,大多人方才有了吟诗作赋的灵感。他凝视写下的这一首乐府诗,对仗工整,思绪飞扬。甚至字迹都是龙飞凤舞,与他一贯的沉稳不同。
  曹操负手站在他们面前,瞧见曹植顿首才道:“老四这是写好了?”
  曹植将这份锦帛递于曹操,曹操读后,众人大肆赞扬。
  曹植微笑而立,赧然谦逊。
  曹丕瞧着眼前年已二十的温润少年,眸中色彩晦暗莫测,半晌只敛眸而笑。
  他垂首去看自己写下的“临台行高。高以轩,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用唯有自己方能听清的、低沉淡漠的声音说,“你长大了,子建。”
  ——你终于长大了,子建。
  你终于不再是当初的四弟了。你不再如年幼时候的单纯,不再如年幼时候一般依赖我。你愈发锋芒毕露,愈发引得世人瞩目。你也要娶妻,生子。也要滋生不可磨灭的私心,与我争夺那些你也有资格得到的东西。
  我始终记得你尚且年幼之时,在你那间甚至有些朴素的房里,我握过你的手,一遍遍教你写字;甚至在昔年有些许残损的许昌城里,也拉着你的手,一遍遍走过那些青石路。
  而今放眼望去满目繁华,昔日温馨却已当然无存。
  非但如今,从今以后也绝不会有。
  你我终将南辕北辙。
  子建,我觉得难过,觉得悲哀。你是否也会有如此伤感?抑或,本来只是为兄一人深陷其中。
  但纵然如此……
  那个位置,我也不会让给你。
  曹丕抬首,凝视眼前。四目交接之际,才发现曹植也在凝视自己。他唇角微笑愈深,然后举起手中锦帛示意做完了诗,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众人吟诗方罢,曹操又命武官比武、弓箭。其中曹休、张颌等人百步穿杨,而张辽、于禁等将士亦是各显身手,更有曹彰赤手与猛兽搏斗,惊险四迭!
  觥筹交错之间,鼓乐喧天;更有歌舞拂地,宾主欢颜。
  曹操用重金自匈奴赎回的蔡文姬,亦被请来歌一曲《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大约饱受战乱之苦,抑或被掳去匈奴太久,蔡文姬的声音低沉沙哑,听起来连发音都有些许的异样。但便正是这样一支歌,由着这位才女婉转唱出,台中闻者皆是身临其境,衣襟湿透。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下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其下置官属,为丞相之副。不久太原商曜等以大陵之地叛乱,曹操遣夏侯渊、徐晃领兵围攻,破商曜。
  早在赤壁败后郭嘉便说过:如今北方虽然平定,却并非上下一心。北方公孙康远据辽东与乌桓近邻,而太原商曜、关中张鲁,西凉马腾乃忠于汉帝,难为主公所用,时久恐叛变之心。因而除了变法,最重要的便是拔出这些祸患。
  如今商曜叛变正符郭嘉所言,因而曹操亦不再隐忍,打算命钟繇讨伐张鲁。
  然张鲁并未叛变,因而郭嘉断言但凡讨伐张鲁,则马超必反。因为马超拥兵自重,本身亦是多疑之人,必要怀疑钟繇此行目的并乘机叛变。程昱、贾诩也多有附和。因而曹操打消此计,决意以讨伐张鲁为名,实则出兵讨伐马超。
  如今北方一统,但十年之前风光却是截然不同。当事时曹操不过占豫州以许昌为中心,西南却有关中群雄割据,以马腾、韩遂最为强盛。后曹操听从荀彧之建议,命钟繇为使,说服马腾、韩遂归顺。
  曹操南征之前,令马腾举家带病三千迁入邺城。曹操出兵之前,马超定不会疑心这般举动;但在曹操出兵之后,马超与韩遂等人必将联合;而邺城马腾虽不敢轻举妄动,也定要有举措。
  是以此番出兵,要考虑的东西甚多。
  首先要打的必是其中最为强盛的马超,至于怎么打,曹操则将之拿来考校几个成年的儿子。他将如今情势说了一遍,而后令几人观看地图,良久询问:“你们可有良策?”
  曹彰最先朗声道:“这个简单!父亲交由儿五千骑兵,儿即于三日内冲入潼关,为父亲扫平这一障碍!”
  曹操看了他一眼:“黄须儿,你这两年书都白读了!”黄须儿之名,是因为曹彰这些年长出了棕黄的胡子,曹操便如此称呼。
  曹彰道:“儿听闻马超骁勇善战,然自古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儿等日夜兼程赶往西凉,正能攻其不备。届时西凉军心大乱,我军则势如破竹。”
  曹操闻之询问曹丕道:“你觉得老三说的怎样?”
  曹丕皱眉道:“儿以为不可。”
  “哦?”
  曹丕道:“届时西凉军心大乱不假,然西凉之地环境恶劣,我军日夜兼程亦是疲惫不堪。由此算来,胜算不过对半。”
  “不错,老二说的对。老三,你已开始考虑这些东西了,什么时候你全部考虑进去,成为大将也就不远了。”曹操顿了顿,对曹丕道:“那么你觉得呢?”
  曹丕道:“挟马腾,令其以大病为由要挟马超入邺城。我等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抓获此人。”
  曹操笑道:“你了解马超么?”
  曹丕不语。
  曹操道:“马超心气高傲,耿直不屈。为何奉孝言为父一旦出兵他便反呢?因为他疑心也很重。一个疑心重的人,又岂会在如今时机来邺自投罗网?你想,倘若打败了曹操,马腾又怎么会被囚禁于邺呢?所以一旦你传信给马超,马超必反。”
  曹丕躬身。
  曹操道:“老四你认为呢?”
  “儿以为父亲一旦出征,马超必要占据潼关以抗父亲。因此可命张辽将军假装商贾,领精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