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8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遵旨!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

张显庸的日子明显的比孔胤植过得好,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精气神饱满,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

“臣参见陛下!”张显庸倒是很认真的行礼,没有半点马虎,在外面他是神仙,是真人,在皇帝面前,他可抖不起半分架子。

“免礼。”杨改革道了句。

“谢陛下!”张显庸回道。

“最近过得如何?”杨改革做了一个简单的开场。

“托陛下的福,臣过得还不错……”张显庸答应了一句,又看了看皇帝,他也不知道皇帝叫他来干什么,难道又有什么新东西交给他?

“哦,朕吩咐你做的那些事,可有进展?”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一直按照陛下的吩咐,一直都在努力,进展倒是有不小……”张显庸立刻兴高采烈的做起了工作汇报。

“那就好……”杨改革听了一阵,说了这么一句。若是说张显庸的积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如今那些东西给他带来的无上的荣耀,只要不是傻子,肯定会在这方面下工夫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应该算是可以的。从目前汇报过来的信息来,张显庸和他那些徒弟们,甚至一些痴迷丹药,道学的人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对这方面科技的促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不那么痴狂的士林中人,也对各种实验,各种实验用的器具很感兴趣。购买实验器具已经成了一种风气,这对于科普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对于自己的变革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随着科普范围和深度的加大,压力也随之而长。

“……嗯。朕今日召卿家来,没有别的事,除了过问一下近况,就是还有一件有趣的事,要和卿家分享……”杨改革没有太多的犹豫,将自己准备好的科普项目推了出来。

一步步,一点点的,不断的推出科普项目。用来给官僚,士人,天下人洗脑做科普宣传。是杨改革一直都在执行的。变革需要更多的人支持,能争取到更多的人,这无疑是更好的。变革不是革命,不似革命那么血淋淋,变革,要更加温和一些。

“还请陛下明示……”张显庸想都没想,立刻神采奕奕的回答道,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欣喜,皇帝每一次这么说,必定会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出来。这无疑又是他的一大资本,不知道这次会有什么新奇的好东西。

“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朕偶然遇到一件事,觉得很有意思,百思不得其解。想了这么许多时日也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故此,今日把卿家找来,看卿家有什么办法,能不能解开这其中的谜……”杨改革看了看张显庸,说着自己的事。

张显庸认真的听着。

杨改革一边说,也一点做自己的事。杨改革先是将一只拇指粗的蜡烛点燃,然后滴了几点蜡油在碗底,然后将蜡烛固定在了碗里。然后向这个碗里倒入清水。然后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烧杯,口沿朝下将这只蜡烛罩住,烧杯的口沿深入清水中。

“……这就是朕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卿家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杨改革说道。

其实,杨改革将烧杯的口沿罩住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奇异的事,那水很快的在烧杯内升了起来。

张显庸一直就睁大了眼睛看着皇帝忙活,那是相当的认真,他知道,皇帝不会无的放矢,不会和他开玩笑,自然是有所指,所以,他是一刻也不敢松懈,认真仔细的观察着,那烧杯里的水刚刚上升,刚刚出现异常,他就发觉了,目瞪口呆的看着那烧杯里的水,怎么会这样?

没过多久,烧杯里的蜡烛熄灭了,上升的水也到了一定的位置停了下来。

看着目瞪口呆的张显庸,杨改革没有多少自得,而是有着不小的压迫感,像这种科学科普实验,每向前推进一分,科普一分,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大一分,既然推出了这个实验,那自己就得做好接受这份压力的准备,想到如今漫天扑来的压力,杨改革默默的承受着。

“卿家有何感想?”杨改革问道。

“……”张显庸目瞪口呆了半响,才回过神来。道:“……回禀陛下,实在太神奇了,为何这水会上升?而且一直这样,也不掉下来,实在是神奇,不知这是何道理……”张显庸确实给惊着了,尽管已近有了心理准备,可遇到这种奇事,他还是给惊着了。

“……嗯,水上升是一个,卿家难道没发现,这蜡烛熄灭了吗?卿家不觉得这有意思么?”杨改革提示道。

“……这,回禀陛下,确实是有意思,为何这蜡烛会熄灭呢?”张显庸不解的反问着。

“……卿家也看到了,这蜡烛可不是朕吹灭的,也不是朕用水浇灭的,而是水逐渐上升后,自己熄灭的,蜡烛熄灭了,这水也就不上升了……”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正是,臣看得清清清楚楚,确实如此……”张显庸立刻肯定的回答道。

“这也是朕今日召卿家过来的原因,这个有意思的东西,也是朕偶然发现的,其后就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会这样,这蜡烛燃烧和这水上升有什么关联?为何蜡烛会熄灭?为何这杯里的水会比这碗里的水高?是什么力量托着这杯内的水升这么高?为何蜡烛熄灭了,这水也就不涨了?……”杨改革一连串的提了很多疑问。这其实就是一个测定大气中含氧量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张显庸目瞪口呆的听着皇帝的话,这些问题,他一个也不知道。呆呆的楞在了那里。

“……卿家,卿家?”杨改革喊道。

“臣在,臣在……,臣失礼了。陛下降罪……”张显庸连忙答应道,连忙认错,刚才他走神了。

“……卿家说,为什么。这蜡烛就不能一直燃下去呢?为何会熄灭?”杨改革见张显庸一副白痴般的楞在那里,不得不把更多的提示说出来,杨改革怕也怕张显庸摸不着门,觉得还是得给一些必要的提示。

“……这,这,回禀陛下,臣愚钝。还请陛下教诲……”张显庸立刻说道,他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他的根底在皇帝面前没什么值得隐瞒的,该有什么说什么。

杨改革也不多说,手上也没停下,将玻璃杯掀开,重新点燃蜡烛,重新将玻璃杯罩上去。把这实验又重新做了一次。

过程和结果和上次一模一样,水上升,到一定程度。蜡烛熄灭。

“……卿家可有什么想法?”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愚钝……”张显庸底下脑袋,承认自己是一窍不通。

“……呵呵,不急,再看……”杨改革也不多说,将杯子掀开,重新点燃蜡烛。

“卿家再看,朕不盖杯子,这蜡烛会熄灭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不会……”张显庸想了想。有些犹豫的回答道。

“是的,不会,这就是一根普通的蜡烛……”杨改革说道。说完,又将玻璃杯盖上,很快,水上升。蜡烛熄灭。

“……看出了什么来没有?”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蜡烛熄了……”张显庸缩着脑袋说道。

“……是的,然后还有呢?”杨改革引导着。

“……回禀陛下,水上升了……”张显庸有些结巴的说道,这一切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他也是点了几十年蜡烛的人,可在此刻,他从来没觉得原来蜡烛也会和他这么陌生。

“……嗯,还有呢?比如,这水上升的位置……”杨改革提醒道。

“……呃!陛下,臣记起来了,这水上升的位置大体是差不多的……”张显庸好像忽然发现了身,立刻高兴的说道,他总算不是一窍不通。

杨改革带着一丝欣慰道:“是的,水上升的位置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这杯子里少了的东西是差不多的……”

“陛下……”张显庸依旧糊涂着。

“……而这个东西,在每次朕打开玻璃杯之后,又有了,每次蜡烛熄灭之后,他又没了……”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张显庸一脸茫然加无知。

“……那么,也就是说,可以肯定几个问题,第一个:这蜡烛燃烧,需要某种东西,没有这个东西,蜡烛无法燃烧;第二:在这无形无色的天地中,有着能支持燃烧的这么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在天地中所含的比例,应该是一定的;第三:这个东西燃烧过后变成了什么?原本是有一个玻璃杯那么多的,燃烧过后只有差不多八成了,这不见了的两成去哪里了;这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水会升起来?”杨改革一口气说了很多问题。

“……臣愚钝……”张显庸真的是不懂。

“……是的,这个朕也不解,也是朕召卿家来的原因,卿家回去之后,立刻以穷举法来总结验证其中的道理,争取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来……”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张显庸对于这倒是不含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皇帝的手段很简单,也很有效,那就是穷举,在穷举面前,往往能得出很多有意思,有用的东西,想到穷举的手段,张显庸又来了精神了,觉得自己一定能找出问题的关键,一定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希望这个小学自然实验没写错。】……)

p

 第八百一十六章 收网阶段

(请牢记)(请牢记)杨改革一个人坐在那里沉默着。//

该做的安排,几乎都已经做了,剩下的,似乎就是等待事情一点一点的按照预计的发展,并且在事情出现偏差的时候将其拨正……

首先用办学这件大杀器来作为撕裂儒家的主要武器,然后引进推崇西学,为现有的儒家补充新鲜的血液,尽管如今的儒家有些排斥,但总比血液坏死的强。

再以道家的科普等新鲜玩意,或者说,在自然科学上的进步逼迫儒家睁开眼睛看世界,逼迫他不得不接受新世界,新事物,从而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在这个已经被儒家渗透到不能再透的世界里,要改革这个世界,儒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东西,是一个骨子里的东西,也是变革中最难的一个环节。

杨改革相信,这次这个自然实验科普下去,应该能引起很大的轰动了,这个实验关联到空气的成分,氧气的发现和定义,氧气又关乎燃烧和呼吸,甚至关联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关系到大气压这个东西的发现,甚至还能牵扯到真空这个东西,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上,应该是浓重的一笔。

按照杨改革的预见,这个实验所引发的浪潮,应该可以让世人关心好一阵子了,世人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来消化这个实验。如此,可以让更多的士人站在进步的一面。

当然,这一些都仅仅是设想,具体能走到那一步,杨改革也不清楚。

“陛下……,陛下……”

杨改革从漫天的思索中醒过来,却是王承恩甚急的呼喊声。

杨改革的心神猛然回到了身体里,王承恩如此急,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否则绝不会是这个样子。

“何事?”杨改革问道。

“陛下,大事了。出大事了,孙师傅传来急报,东虏有集结进兵的意思了,陛下。这大漠里,大概要大战一场了……”王承恩说得甚急,但话语里,显然带着更多的欣喜。

“哦,有动向了?可确定了?”杨改革的心猛的跳起来。

“回禀陛下,孙师傅已经核实了,东虏确实已经在集结兵力。大概是要西进了,陛下……”王承恩赶忙说道,边说,还把急报送了上来。

杨改革急速的翻开急报,里面是详细的信息,黄台吉确实坐不住了,召集了一些仍然忠于他的蒙古部落,大概是要动手了。看情形,不像是朝明朝动手的,大概是要朝林丹汗出手了。

杨改革看完。脸上的笑意不自觉的就爬了上来。

“这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东虏终于是坐不住,终于是要西进了……”杨改革说了句。

“……是啊!陛下,陛下终于是如愿以偿了……”王承恩赶忙说道。

“……大伴,立刻于平台召见部阁九卿……”杨改革兴奋的说道,布局多时的策略,终于艰难的走上“正规”,开始发挥效果了。

“奴婢遵旨!”王承恩毫不含糊的答应道。

……

平台。

部阁大臣们被火速的召集到平台。

既然是来平台,那自然和军事有关。

平台里。

杨改革也没有什么过多的废话。

“诸位卿家,刚刚接到孙师傅的急报。东虏有要动手的意思了,看情形,大概是要西进,要朝林丹汗动手了……”杨改革拿起急报,向在场的大臣介绍着,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将东虏往西赶,是杨改革一直在努力的。

群臣立刻一阵议论,东虏西进,那就是说,皇帝的策略,已经基本奏效,东虏已经没有了和大明朝再战的能力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东虏终成了过眼云烟,再不是我朝的心腹大患矣……”施凤来立刻高声的贺喜。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众人立刻跟进。

平台里倒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至于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战略意图的实现,代表着在战略上已经赢了大半。

“兵部,将情况向各位卿家讲解一下吧……”杨改革带着兴奋的心情说道,不是杨改革有意人前显摆,而是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臣遵旨!”兵部尚书申用懋立刻答应道,作为一个兵部尚书,这些都是必修的课程,被皇帝接受了,能接触到参谋部的机密,他自然知道这个信息所代表的意思,由他来讲解,他自然不含糊。

兵部尚书申用懋开始在大沙盘上面讲解起来。

“陛下,诸位同僚,根据孙阁老的急报来分析,这次东虏肯定是要西进了……”兵部尚书申用懋开始讲解道。

“……东虏西进,则我朝跟进,算是借东虏之手,清扫整个漠南蒙古,以完成我朝未完成的大业,其意义相信诸位同僚也清楚……”兵部尚书申用懋开始细细的讲解起来,这些东西,如今他也算是混熟了,虽然未必理解了多透彻,可照本宣科,听皇帝的话,他绝对是领悟了。

大臣中,也有人哼了一下鼻子,这所谓的大业,就是劳民伤财,就是好大喜功,为的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面子而已。当然,这话如今也没人敢跟皇帝说了,皇帝早已定下了北进的策略,清扫蒙古,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