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7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科”思维治国不是不可以,可若是完全依靠“文科”思维治国,那是不行的,官员就是这个帝国的头脑,若是头脑里没有理xing的思维,靠满嘴跑火车和想当然,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帝国,除了文臣无武将之外,还应该有一大批真正的技术官僚,需要一大批有能说得上话,有一定影响力的拥有“新思维”的官员,在国家需要决策重大问题或者事情的时候,能以科学和理xing的思维给国家一个相对正确的建议。

空谈误国这几个字,杨改革先前也有一些理解,不过却没今日这般深,见过了孙元化在太阳下暴晒着实验技术,杨改革忽然明白,自己要做的不仅仅是平衡朝堂上的力量对比,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帝王之术,对于一心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皇帝来说,还是不够的,自己还需要一大批这种有理xing思维的官员来支撑这个帝国,这个大明帝国,需要更多的孙元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一个巨人,更需要有一个健康和合理的头脑。

平衡朝堂上力量的同时,平衡思维上的力量对比,更为重要。

杨改革明白,自己还需要扶植一批孙元化,还得让技术官僚,“理xing思维”成为朝堂上一只重要的支撑力量,只有这样,这个帝国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长久。

不然,即便是自己把明帝国这个巨人建设得再强大,武装得再厉害,可指挥头脑的依旧是那些腐朽的旧思想,依旧是那些不着边际的“空谈”想当然,这个巨人即便再强大,也只是一个没有脑子的武夫,蠢蛋,空有一身力气使不出,只会被人耍得团团转。

平衡朝堂上的力量这个自己在做,拉一派,打一派,打一棒,给个甜枣,杨改革也玩得纯熟了。

平衡朝堂上的思维力量,这个,算是新进入杨改革视野的一个新鲜事拴。

谁是有“新思维”的官员,谁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杨改革这一分析不要紧,这一分,倒是分出不少奇怪的结果来。

真正说得上是新思维的官员,自己帝党之内,却是徐光启和孙元化,像孙承宗,居然都是“旧思维”,更别说毕自严,施凤来了,这让杨改革有些惊讶。再想想,实际,自己理解中的“新思维”,几乎大半都是“洋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洋人有接触,能接受和运用洋人那边的技术和思想,对技术都比较在行。

这个区别的发现,确实让杨改革惊讶不已。

杨改革思索了一朕,发现自己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不仅仅是要把平衡朝堂的帝王之术玩转,更得把平衡思维这个新东西考虑进去。

还得考虑给“新思维”更多的上升空间和说话的权利,而不是仅仅以前想的那般简单。

推动技术的进步,不可能靠一个孙元化,同样的,推动社会的变革,也不可能靠一个皇帝,思想上的进步和认同,也是很重要的,没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实现不了自己心中所想。现在很多人确实是和自己走在一条路上的,自己可以带着他们赚钱;自己可以带着他们发财;自己可以给他们官位;可以给他们权利,可这些人的思想,却未必是和自己一条道上的,杨改革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在思维方式、思想上和自己一条道的人。

孙元化见皇帝说着说着,自己陷入了沉思,也不好打搅皇帝,只能在一旁等着皇帝自己醒来。也好奇,皇帝到底想到了什么。

杨改革沉思了许久,考虑了很多先前忽视的东西。得了不少有用的东西。自己不仅仅是要培养进士班,不仅仅是要弄个太监班,也不仅仅是要打一派,拉一派,也不仅仅是要玩弄帝王权术………………,看着眼前的孙元化,杨改革感慨颇多。

孙元化见皇帝清醒过来,看着自己笑,连忙底下脑袋。

“呵呵………………,刚才是朕不好,出神了,卿家莫怪………………”杨改革笑着说道。杨改革很早就有感觉,觉得自己和徐光启在很多东西上是有传承的,遇到之后感觉格外的亲切,原先倒是以为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这位老人发明和确定的,比如直角,钝角,平行线这些东西,到现在,杨改革才明白,自己的直觉没错,感觉徐光启亲切,还有就是因为思维上的认同,徐光启这些“新派思维”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是相同的,传承的不仅仅是那些直角钝角的命名,更多的是思维以及思维方式的传承,所以,遇到徐光启之后,才会感觉那么亲切,这种感甓,即便是和自己信任有加的王承恩,孙承宗,也是没有的。!。

 第七百四十二章 学堂

第七百四十二章学堂

杨改革忽然明白,自己为什么遇到徐光启之后会那么亲切了,这种亲切,不是血缘上的亲切;也不是人际关系上的亲切;而是思维和思维方式上的亲切。/

传承的不仅仅是那些命名,更多的则是思维和思维方式。

这个杨改革偶然明悟的东西,让杨改革感觉颇为奇异。

“……卿家可想过,修建人坛纪念碑,如此浩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少水泥,多少的钢材?”杨改革闻到。

“这……,回禀陛下,这个臣好没有具体的计算过,还要等纪念碑的高度和样式确定了才能计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需求量一定是非常的大,大到常人难以想象……”孙元化立刻说道。实际如今到底要修多高的人坛也没个定数,到第要修什么模样的纪念碑,也没个定数,他即便是想计算要多少材料,也无从算起,如今,只能等待人坛高度和模样的确定了再说。

“是啊!人坛纪念碑,若是按照五十丈算,底座的长宽怕也在七八丈之间……,若是建成这么一个建筑,卿家算算,一共是多少材料?”杨改革说道。

“五十丈?这……?”孙元化十分为难的说道,脑袋里一座冲天而起的大厦,将整个脑袋塞得满满的,五十丈,是不是太高了点?

“是的,五十丈,朕有宏愿,要建就建个高的,大的,三十丈的太普通了,没有什么挑战性,还是建五十丈的比较好,当然,实在建不了五十丈的,三四十丈的也行……,若是建五十丈的,朕想了想,底部和顶部也不可能一样大小,这纪念碑,定是顶部渐细,渐尖的,如此,建材倒是能省不少,也才更安全,……朕也知道,要建起这么高的纪念碑,只怕地下部分也是不小,朕稍稍算了下,地上地下加起来,只怕有数亿斤,这么庞大的建材数量,基本上都是水泥,卿家可想过,这么多水泥,得怎么弄出来吗?”杨改革说道。至于实际数据,杨改革心里倒是大致有一个谱,那就是参照“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高一百六十五米,底部长宽是二十二点四米的正方形,和杨改革要建的纪念碑差不多,重量是九万多吨。【不知道这个九万吨是不是包含地下部分,个人感觉是不包括】

九万多吨的建材,大部分都是水泥,实际就是需要一个年产数万吨的水泥厂来供应水泥,除了水泥,还需钢材。杨改革找孙元化,其实,也就是想把这个问题确定一下。

“这……,回禀陛下,是的,确实需要如此之重的建材……”孙元化想了想,说道,这些日子,他也没少算这三五十丈高的建筑到底要多少建材,总是算得心惊肉跳,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水泥,还需要钢材,少不得还得需要一个钢材厂来供应这座纪念碑……”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是的,确实还得有一座专门的钢铁厂来供应钢材,仅凭现有的产量,怕是满足不了这纪念碑的需求……”孙元化道。

“是的,所以说,朕要卿家不要太过劳累也就是这个意思,卿家只有一人,除了关注纪念碑的修建,还得关心水泥厂的建设,钢材厂的建设,还有天津那边的事不能扔了,还有这铸炮,研发新的工具等等的事,卿家说,你能忙得了几头?”杨改革说道。杨改革这一罗列孙元化需要承担的任务,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任务实在太重了,几乎所有的重工业研发任务,都到了他头上,从火炮研究,到钢铁性能的研究,到水泥性能的研究,到钢铁工具产品生产、研发、改进,到煤,焦炭的生产、应用,再到如今的纪念碑修建,这些都需要孙元化一个人负责。杨改革自己细数就觉得头疼,可别人还得一样一样的负责,说的人和做的人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臣些陛下挂怀,能得陛下关心,臣虽死犹荣……”孙元化眼泪就下来了,他可真的算得上是没日没夜的做事了,基本上是一睁眼就有各种数不尽的事要做,其中的劳累,也就他自己明白。

“唉,卿家的苦,朕今日算是体会到了,所以,朕觉得,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必定还得想其他的办法才行……,朕觉得,卿家还得找一些帮手才行……”杨改革说道。杨改革知道,徐光启和孙元化算是“西洋派”在中国的代表,这两人是师承关系,而徐光启已经渐老,孙元化会逐渐的成为整个“西洋派”在中国的代表领军人物。

杨改革也想通了,自己的朝廷需要有这么一只有逻辑思维的官员队伍,这样,这个帝国才可以更加的安稳。扶植孙元化,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还是获得思维上的进步。自己需要扶植的,不仅仅是一批懂技术的官员,更需要一批有新式逻辑思维的官员。这个里面,细究起来,还是有不小差别的。

“……陛下说得是……”孙元化道。

“卿家若是看上什么人,觉得什么人能帮上卿家的忙,能为卿家分担重担,不妨报给朕,朕可协调,将他调派往卿家那里帮卿家,卿家自己也可多招募一些幕僚,幕僚的银钱,朕出,说实话,卿家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才行,卿家负责的事,实在是太庞杂了……”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谢恩!”孙元化很是感动,立刻谢恩道,这个话,皇帝不是一次说过了,可见皇帝对他的重视。

“再就是,即便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帮忙,卿家的任务只怕也是过于繁重,依朕的意思,还要有一批有心此道的年轻人才行,没有年轻人后续接上,待卿家老了怎么办?卿家如今做的这些事,势必要逐渐凋谢的……,朕知道卿家那里招收了不少的年轻书办,学徒……”杨改革说道。孙元化那里做实验,需要有人记录实验数据,倒是有不少书办和学徒,这个事,杨改革是知道的,也是杨改革催促孙元化如此办的。

“回禀陛下,臣一直铭记陛下的教诲,不少贫苦人家的孩子,倒是愿意送到臣这里来,虽然科举无望,可也好歹吃穿不愁,日后学成了,也算是个小富人家,如今很多吃不上饭的人家倒是不在乎科举的……”孙元化立刻小声的说道。

“噢,这就好,朕的意思,乘着这个事,这些学徒和书办的数量,卿家可扩充一些,日后也好帮上卿家的忙……”杨改革想了想,说道,说的话,有些艰难了。皇帝不是万能的,杨改革是深有体会的。就比如这件事,杨改革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做,不敢光明正大的大笔一挥,立刻建立各种工业技术学校云云,那样,只怕这天下都要翻天了,这个大明,还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大明,对此,杨改革深有体会。

“臣领旨!”孙元化也是轻声的说道。

“……唉,这件事,反正卿家要多用心,要多培养年亲人,能交给年轻人做的,不妨教给年轻人,不必事必躬亲……,卿家不妨建个学堂,专门教授这方面的内容……”杨改革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把建工业学堂的事说出来,以前都只能叫孙元化偷偷摸摸的以师傅带徒弟的学徒方式进行扩大“工程师”队伍,如今,杨改革准备上学校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毕竟还是太落后,出人才的效果还是太慢了。

“……学堂,这方面的?……”孙元化原本就小了不少的声音,更加的小了,说完,还四处瞧了瞧,生怕被别人发现一般。身为科举中人的孙元化自然明白,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所谓的这方面的内容,是不溶于这如今这个大明的,若是说偷偷摸摸的,以学徒做工的方式传授和扩大影响也就罢了,可如今皇帝叫他弄学堂,这可是犯了不小的忌讳,如今整个大明的教育资源都被“文人”把控着,连太监学堂也有进士负责教学,他这个学堂一旦办出来,只怕立刻被如今的士林文人的口水给淹没。

“不错,这件事,朕想了想,也该是时候办了,以前是偷偷摸摸的的,如今,条件稍稍的松动了一些,倒是可以再进一步,把一些学习成绩优秀,愿意吃苦的学徒书办召集起来,办一个学堂,正式传授卿家关于工器,冶炼,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杨改革皱着眉头说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孙元化想了想,本想把其中的难处给皇帝说清楚,可见皇帝皱着眉头,于是决定把这件事的风险自己担下,不给皇帝增加负担。

杨改革思索了一朕,眉头舒展不少,看了看孙元化一脸的毅然,知道孙元化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来做这件事,这件事的风险,杨改革也是有预见的,当年在太监学堂里见过进士教授,就明白了大明朝的文人对“知识话语权”的掌控是多么的厉害,像这种技术学校,肯定就是那些腐儒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办这个学堂的压力,可想而知,杨改革不惧怕任何一个大臣,也不惧怕任何一派力量,可和整个官僚文人阶级为敌,杨改革也受不了。

“朕给卿家说这个事,也是有了一些把握才说的,可不是叫卿家替朕趟地雷阵……”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地雷阵,杨改革自己都不敢趟,何况是别人,自然不可能叫自己的心腹替自己被黑锅。

“呃……,陛下,臣愿意担下此事,不会牵扯到陛下的……”孙元化毅然的说道,即便会挨士人的口诛笔伐,孙元化也认了。

“呵呵呵,卿家的忠诚,朕理解,不过,此事,已经不像以前了,已经出了一些松动,卿家办这个技术学堂,可以稍稍的向前走一步了,……至于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卿家可知道,不少世家大族都暗地里向朕表示,想建水泥厂,求朕通融呢,……如这个人坛纪念碑一旦建成,水泥这种建材,一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