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师傅的分析有道理,朕也是如此认为的,朕认为明年年底,东虏后金就会来了。”杨改革完全是拿历史说事。根本算不得自己的分析。

“所以,明年年底的二万新军,能否抗得住东虏后金的进攻呢?”这是杨改革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成败在此一举啊!道时候还没有袁崇焕的辽东铁骑的救援,杨改革还是有点担心的,担心自己的小命。

“陛下,到时候,陛下可征召天下兵马勤王,聚集十几万的兵力,不是难事,只要以这两万新军为核心,控制住中军不动摇,想必,那东虏也无可奈何。只要能相持下去,一旦袁自如那边得手,东虏必定仓皇逃窜。”孙承宗说得是头头是道。

不求打赢,只求别输,孙承宗的这个算盘,给崇祯皇帝打得还是蛮好。不过杨改革可不希望仅仅是和野猪皮相持,而是想一战定乾坤。当然,孙承宗说得更靠谱一些。对双方实力的把握,更加精准一些。

杨改革和孙承宗两人谈的是很投机,徐光启因为才到京城,所以,还不熟悉这里面的由来,稀里糊涂的听皇帝和孙承宗谈论事情,自己一句也插不上嘴,虽然心里有点不甘,但是也无可奈何,谁叫自己来的迟呢?好在皇帝并不避讳自己,这些事,也渐渐有了些眉目,可见,皇帝还是很看重自己的,这师傅,也不是白叫的,也就安心的跟在后面听根脚。

“孙师傅,朕还在想一件事,孙师傅给朕把把关。”

“陛下所说何事?”

“呵呵,是这样的,朕准备对辽东包括东江的军队进行一下阶梯划分,重新定位军队的职能,以适应日后东虏后金的来袭。”

“陛下准备如何重新定位呢?”和东虏后金有一战,而且这一战的时间也许会很近,一两年的时间就会到来,所以,孙承宗对于军事上的改革,一般都持支持的态度,自己就曾经编练过新军,现在的卫所军,战斗力实在太差了,不能作为依靠。

“朕准备将这军队分成三个阶梯。”

“第一个阶梯,为职业志愿军,要求不怕死,敢死战,没有下令不允许撤退,有丰厚的报酬和抚恤,主要招收对象就是那些和东虏后金有血海深仇的人。”

“第二个阶梯,为守备军,要求在依托战备工事的时候有战斗的能力和决心,一般不要求和敌人野战,饷银一般。”

“第三阶梯,为乡兵,民兵,合称预备役,只作为前两者的后备和补充,不要求有独立和敌人作战的能力和决心,不承担独立作战的任务,最多只要求辅助守备军进行防守,主要用于防御性自卫,平时无饷银。”

这个阶梯,是根据以后军队的划分弄出来的,典型的进攻野战部队+防守守备部队+后备役补充。

孙承宗思索了一会,道:“陛下,此策设想极好,现在各军人员混杂,战斗力参差不齐,陛下这样一分,各个阶梯的职能,一目了然,上下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战斗力也比较可靠,可以一试,可更利于指挥。再者,陛下反正要训练新军,不妨在这新军里,实行此策,另,袁自如那里,还需要训练几万可战之兵去抄东虏的老巢,所以,那边也可以如此分阶,毛文龙那边,陛下也可以派出人员训练,最好是轮流上岸来训练……”孙承宗始终是防范毛文龙的。

“出力多,拿更多的饷银,得更多的赏赐,但是需要以命博;出力少的虽然轻松些,较为安全,但是拿的饷银少,得到的赏赐也少,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了,这样,混迹于军中的那些贪生怕死者,可尽剔除第一阶梯,能力不足者,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阶梯,如此,第一阶梯的战斗力,可大涨。如此甚好……”

孙承宗说了半天,说到这用命博厚饷,忽然又停了下来。沉思了半天,又道:“陛下此策,可是要和袁自如的辽人守辽土之策相配。”

杨改革终于等到了这句话,杨改革就是要把这军队分三个阶梯,每个阶梯的职责和能力各不相同,待遇也差别极大。以此来鼓励那些穷途末路的人用命博命。明末最不缺的就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如果能有一个机会,用性命博取一家人的丰衣足食,相信这个比造反更有吸引力。造反是死,用命博命说不准还能博得一个封妻荫子。流民对地的渴望是最大的。

“是的,不错,朕的设想是这军队分三阶,职业志愿军训练严格,装备精良,敢死战不怕死,所以,能得到的地是最多的,饷银也最多,抚恤优厚,足够够一家人吃穿不用愁,死伤,伤残之后,仍可依靠地来过活,还可以享受子女的免费教育、退役安排工作等,彻底的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卖命。”

“第二阶的守备军,要求一般,饷银一般,分给的土地也就一般,不算很多,也就够一家几口勉强度日就行。”

“第三阶梯的预备役,分的地最少,主要还是给职业志愿军和守备军耕种自己耕种不了的土地,这样,土地有了人耕种,可以就近供粮,又可有足够的后备战士,又可削弱东虏后金的实力,不知道孙师傅如何看?”

孙承宗呆住了,第一阶的职业军待遇和福利实在太好了,不光饷银高,还分很多土地,死了还有抚恤,子女可以享受教育,退役还可以安排工作?这个,是不是太……,不知道皇帝是如何想的。这样一来,天下的军汉,可就真的要翻身了。好男不当兵这句话,恐怕就要改写了。

“陛下,这……”孙承宗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呵呵,孙师傅,可是觉得这第一阶梯的职业军待遇过于好了?”

“启禀陛下,正是。”要是真的有这个待遇,那天下的人还不打破了头往军队里跑。

“呵呵,孙师傅,其实这个待遇也不算好,想让别人无后顾之忧的以命博命,这自然待遇要高,否则,谁还肯卖命?”杨改革想得是极好。

“陛下,容臣想一想。”

皇帝的话,给孙承宗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徐光启听了半天的根脚,终于听出了点眉目了。见孙承宗在这件事上犹豫不决,思索了一会,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徐师傅有什么尽管说。”杨改革很高兴徐光启也能提出点什么好建议。杨改革看过徐光启的历史资料,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主,具有穿越的嫌疑,也练过新军,不过没有孙承宗那样有实战的经验。但是,对于军事,绝对不是小白。

“陛下,臣以为此策,完全可行,这不就是陛下的亲军待遇吗?不过是把范围扩大了一些而已,为何就不行了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徐光启一句话,点醒了孙承宗,也点明了崇祯皇帝杨改革。

孙承宗猛然醒悟,一敲自己的脑袋,道:“陛下恕罪,臣糊涂了。还是徐大人清醒,一语道醒梦中人,陛下此策完全可行,第一阶梯的职业志愿军之待遇,完全可以比照陛下亲军对待,如此,一切就顺畅了。”

说完,又对着徐光启行了一个礼,道:“多谢徐大人教诲,孙某受教了。”

“唉……快快请起……徐某不敢当……”徐光启连忙扶起孙承宗,两个人在那里练起了互相恭让。

杨改革也很雷,心想:自己不过是搬了日后职业志愿军人的一些资料待遇说事,没想到,这古代,也有“志愿军”,而且还很牛B,皇帝的亲军。

杨改革又一思索,猛然醒悟,自己看了这样多年的穿越书,都白看了,这清穿的书中,不就是有什么一等侍卫,二等侍卫吗?这就是皇帝亲军的身份,不仅地位高,而且待遇好,子女读书识字更不在话下,外放出去起码也是个千总,总兵什么的,这待遇,比自己弄得这个待遇更加的好。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呢?正如徐光启说的那样,不过是规模扩大了一点。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果然没说错!

 第一百一十二章 纷繁复杂,事多

被徐光启一说,杨改革的军队分级,后备役计划豁然开朗,原本以为会有很多难题和阻扰的,现在看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困难,不就是皇帝的亲军规模大了点吗?

既然是皇帝的亲军,那要求严格一点,要求能打一点的军队充任,也就很正常了,难道皇帝要一群软蛋保护自己吗?

既然是皇帝的亲军,那么,也就有退役的问题,分配工作,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上可是很多皇帝都这样干的。

杨改革想起,这清穿的书中,这一等侍卫,二等侍卫都是极有地位的,退役之后分配的工作,也是极好的,出去都能当个千总,总兵什么的,是武官升级的捷径,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大大的,这皇帝身边出去的人,心里肯定向着皇帝,对皇帝控制全国,十分有利,基本不会养成什么地方军阀。这也是清朝能延续二百多年的一大原因。

利用退役的亲军外放控制国家的军事,可以让那些亲军更加效忠皇帝,有一个好归宿了,自然要好好珍惜,卖命的时候,自然要卖命,也可以使皇帝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帝国。

杨改革原本就打算将自己的新军扩大,在广大农村招募农民,无产者进入自己的新军,这将来退役了分配工作,大的不说,可以分配一个村长,或者是村保主任,在乡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想必,这对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吸引力也是蛮大的,或者是分配到县城里干个衙役,衙役头头,如果是军官退役,可以干个副县尉什么的,这个对于平民百姓,也是极大的诱惑了。

这样一来,自己的新军的战斗力猛涨不说,这还可以用不断退役的新军逐渐的控制大明朝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村落,彻底的强化皇权,绕过儒家士大夫。

那些平民百姓,得了皇帝的实惠,自然是皇帝的人,自然向着皇帝说话,将来,一旦时机成熟,这就是一只无比可怕的力量,任何人要动摇皇帝的位子都要考虑考虑他们这些人同意不同意。

原本,杨改革还怕自己的这个计划太过于“先进”,遭到反对,现在被徐光启一说,就都不用怕了,只要安上一个名头,那就是皇帝亲军,自然就都行得通了,皇帝亲军待遇好,那是正常的。

杨改革信心满满,这清朝的皇帝都可以给自己的亲军侍卫安排好工作,自己就不能给自己的亲军们安排一个工作?也没要太大的官,就要一个村长,衙役之类的。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朕决定了,那就新军分阶梯,第一阶梯为职业志愿军,可以冠一个皇帝亲军的名义,待遇务必好,战力务必要高,退役包分配。”杨改革一不小心,把这二十一世纪的词给用了出来,好在孙、徐都没太注意。

“第二个为守备军,第三为乡兵,民兵,为后备役,为前两者提供兵员。这件事,还有牢孙师傅负责,拟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

“臣遵旨。”

……

解决完了这件事,杨改革心中轻松了许多,回到乾清宫。

提起笔,给毛文龙写信。

在前面写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

“朕不日会派出合唱团去东江慰问,毛卿务必保证朕的合唱团的安全。”

写完了信,立刻用密匣封号,然后叫人立刻送出去。

和毛文龙过招,才刚刚开始,既要用他,又要防备他。这斗智斗勇,密匣里的事又不好对人说,斗的是心力,杨改革这个宅男实在是头疼,没有那样多的心思和别人玩捉迷藏。

……

三月二十一日。

一大早。

杨改革的面前,就是一大堆的纸片。

上面写满了“语文”“数学”“历史”“天文”“地理”“格物”“农课”……

这些都是杨改革给进士班准备的教学科目,自己是在太缺人手了,这三大班的教育,实在是应该尽快展开。可惜,现在的自己,连教材都还没准备好。

想想就头疼,于是,又梦回百度,看看二十一世纪都上那些课,一醒来,就抄了下来。

王承恩看着皇帝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不知道写些什么,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看得正莫名其妙,皇帝叫他了。

“大伴,去请几个人。”

“启禀皇上,请谁?”王承恩的反应很迅速。

“请孙、徐两位师傅,李祖白……”

杨改革想请孙承宗,徐光启,李祖白等几个自己圈定的教师来商议一下这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的事,这进士班培训,已经不能再耽搁了。还有几个教师,还不知道在那个角落里呆着,比如徐霞客,是杨改革内定的地理教师,还有那个什么洋人,现在估计也快到京城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刚走出门,还没一分钟,又进来了,又禀报道:“启禀陛下,方弘瓒求见。”

“方弘瓒?哦……”杨改革想起来,就是那个负责清查魏案银子的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他来干嘛?难道魏案的银子都到齐了?

“他说有什么事了吗?”杨改革纳闷。

“启禀陛下,方弘瓒说,陛下招募勇士环球航行的事,现在人已经招满了,想请问陛下接下来该如何安排?”

环球航海?这事?杨改革觉得自己真的是忙糊涂了,连这样重要的事都忘记了,是该过问一下这事了。想想道:“那就见见方弘瓒吧。”杨改革觉得自己是在太忙了,教学科目的事都还没着落,这环球航海的事又来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道。

其实,环球航海这事,不归方弘瓒管的,奈何这环球航海是皇帝的“私事”,所以也就没有那个衙门专门负责这事,任务就落到皇帝的私家侦探“锦衣卫”的身上,杨改革有点印象的就是方弘瓒了,所以,方弘瓒又客串了一下管理招募人员的事。

“臣方弘瓒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方弘瓒很认真的磕头。

“起来吧,方爱卿,有什么事?”

“启禀陛下,陛下交代臣办的招募环球航海勇士一事,臣已经招募到了足够的人,已经办妥了。敢问陛下接下来如何办?”

“招到足够的人了?招了多少人?”杨改革心目中的人数,是越多越好,那里是自己将来海军的摇篮呢。

“启禀陛下,一共招募了一千五百名。”方弘瓒奇怪,不是皇帝说一千五百人吗?怎么现在又忘记了?

“一千五百名?”

“启禀陛下,是的,一千五百名,不过很多都没见过水,如果贸然出海,恐怕……”方弘瓒其实根本谈不上招募,其实顶多只能算是个报名,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