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近的一次比较大的失利是那次?”

“启禀陛下,是万历四十四十六年的萨尔浒大败,我朝损失精兵十数万。失地千里……”

“最近几年又那些失利的?”

“启禀陛下,上规模的,除锦宁大捷,其余各处,几乎都是失利……”这人还算公道,对历史事件也还算清楚。当然,毛文龙那里的战绩按照惯例“不该”算在里面。

“既然都是失利,那朕想问,我大明朝的服饰,官凭,印信,是否被东虏后金缴获巨量?”

……众大臣一阵汗颜……

“……是,估计……是……”这个人已近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脑袋里乱麻一团。

“那朕再问,如果后金绕道入关,用缴获我朝的正宗官凭,印信骗开重镇城门,这事有几成可信?”

杨改革的话犹如一记超级重磅诈弹,炸塌了众大臣的心理防线。

如果说蒙古绕道,锦宁防线失效,长城,关内重镇也是很密集,不见得东虏后金就能讨得好,一座座攻下来,后金那点人,恐怕经不起这种损失,还有侥幸心理,但是,用大明朝的正宗官凭,印信骗开城门……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难道不是想开那座城就开那座城?

但是还是有人不死心,出来顶撞。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虽然如此,东虏后金想骗开我大明朝的城门,是不可能的,我朝将士,必定会严查官凭,印信,不让东虏后金骗关之事得逞的。”

杨改革晒道:“嗯,很好,你认为我朝将士都会严查官凭,印信?怎么查?那官凭,印信本来就是真的,难道还能查成假的不成?”

这个臣子涨红了脸,半天无话可说,过了半天,又憋出一句话:“启禀陛下,朝廷应该尽快将丢失的印信,官凭造样,告知守城将士,如果东虏后金拿假官凭、印信来骗城门,正好一网打尽……”

杨改革又晒到:“嗯,很好,不过我听说我朝的将士,大多都是文盲,连将官,有大半都是文盲,你认为不识字的将官们能看懂吗?不识字,又如何看懂官凭、印信?我朝丢在东虏后金那里的印信,官凭,恐怕没有好几百,也有一两百吧。你觉得呢?守门的将官个个都认得?”

这个臣子是满脸通红,被皇帝挤兑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跪倒在地。口呼有罪。

众大臣你看我,我望你,都是一副惊恐,不可思议的表情。然后是冷汗淋漓。呼吸粗重。这个消息和后果是在是太可怕了。

……

“……吾等有罪……吾等惶恐……”地上跪了一地的人。这件事实在太可怕了,后果相当的严重。

杨改革面无表情,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群npc,心理有些鄙夷,你们这群猪,恐怕这个时候还有不少在算计毛文龙的性命吧。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脖子上也会被人架刀子。

杨改革没有叫这群猪一样的队友起来,还是让他们在地上跪一跪,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这种可能,朕也是昨日偶然间想到,实在可怕,朕一夜未眠,想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件事,众位爱卿谁能为朕解忧?”

……

过了一会,跪在地上的一个人用膝盖走了几步,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应该尽快告知各级官员将领,尤以守门将官为重,为他们讲解我朝在东虏后金那里丢失不少官凭、印信、服饰。城门不能轻开……,千万要严查,严验过之后才能开门……”

谁知道另外一个大臣用膝盖“跳”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啊!想我大明朝的煌煌天威,陛下如此一公布,那置我朝天威于何处?朝廷颜面扫地,东虏后金知道了必定嘲笑我朝无用,讥笑我朝无能,广大将士知道了我朝丢失如此之多的官凭、印信,将来对上东虏后金作战,气势已失,则未战先败矣……”

杨改革好笑,自己都还没说呢,你们自己倒先掐起来了。你也知道我大明朝煌煌的天威?这天威,恐怕比地上的拖把好不了多少吧?专门给别人拖地用的。

其他一些大臣也有出来对这个大臣的话持支持态度,一片的“不可”声,不过除了“不可”,就再也说不出什么有营养的话来。纯碎是为了自己,不,为了朝廷的颜面而“战斗”的。杨改革对此无视。

“嗯,不错,还有吗?”

……

一个大臣出来了,用膝盖走了几步,奏到:“启禀陛下,臣认为,此事应该告知所有的城门将士,加强戒备。另外,臣以为,东虏后金就未必敢绕道蒙古入关……”

“为何?”这个人说的有点新意,杨改革来兴趣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江有毛大人牵制,东虏后金必定要分兵把守,这样一来,入关兵力必定有限,所以……入关不入关,还难说……”

这个人还是有几分战略思维,杨改革看了一眼,道:“嗯,前些日子,朕补发军饷,都没给毛文龙发,户部,兵部又要扣毛文龙的军饷,现在想起来让毛文龙牵制东虏后金了?”

杨改革毫不留情的揭短。这个出来奏事的大臣很尴尬,脑袋低了下来,眼睛看地。被皇帝批评得够呛。

……

杨改革望了一地的后脑勺、背心。道:“昨日朕想了一夜,今早又思索对策,才迟了,朕先说声抱歉,朕也想出了几条对策,众爱卿议一议……”

地上的大臣很惭愧,又口呼不敢。

 第四十四章 瞒天过海(三)

“第一,朕觉得,首先毛帅那里,不能有闪失,加强关外的战备,以防东虏后金毫无顾忌的绕道出兵,必要的时候出兵东虏后金。”

“第二,朕觉得,四方各城,各个守门将应该加强戒备,告知他们官凭,印信丢失之事,造丢失之官凭印信的图样,以备敌人偷袭骗门,但也要严守秘密,不要弄得尽人皆知,这样也避免让我朝颜面扫地,为朝廷留几分颜面。”

“第三,征召秀才,举人,识字之人入伍,给军中将士讲文识字,学习知识,特别是守门将,不至于睁眼瞎,来了假印信,官凭也不认识,以此来杜绝被假官凭,印信欺骗之可能。”

“第四,加强各地戒备,严查奸细,特别是东虏后金。”

“第五,加强联络关外蒙古部落,联络一批忠于我大明的部落,广布耳线,不要到时候东虏后金的兵的兵都开到朕的脚下来了,还是一片茫然。”

“众位爱卿都议一议。”杨改革这五条一抛出,下面的大臣就一片沸腾。都跪在地上,屁股朝后,交头接耳的谈论起来。

诡异,这事透这诡异,这五条,无论从哪里来看,都透着诡异,但是从皇帝的话来看,为的就是防备后金绕道入关,防备后金用大明朝的印信、官凭骗关,骗城门。说得也合情合理。似乎找不出不妥得地方。

…………

杨改革心中暗暗得意,昨日心中一动,想到了利用“漫天过海”骗城门的可能。于是将计就计,搞出来这样五条,这五条,其实和杨改革日后的计划有关,第一个计划,让大臣们不要老是对毛文龙起杀心,不要一天到晚盘算着要谋害这位队友。第二就是给自己的军队搞一个教导员、参谋制度,保证自己的新军没有文盲,变成可栽培、可成长的军队,重新设计军队的构架、职能和权力,使之向近现代军队靠拢,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来。第三就是准备在关外,蒙古那边,放一个耳朵,布下一个棋子。以备将来有用。

就在杨改革心中暗自得意的时候,地上的大臣寻思了一回,渐渐有了些眉目。于是出来“讨论”了。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奏。”一位大臣估摸着想出点眉目了,出来挑刺了。要说明朝的大臣,言官给皇帝挑刺,那是一个积极,那是叫“美德”,没事都能给你找出事来。

“说吧,爱卿有何事?”

“启禀陛下?为何要文人进军队?秀才,举子都是有功名的人,何为要把他们赶入军伍,整日与军汉为伍?这不是有辱斯文吗?让斯文扫地吗?”这位大臣说的话,得到了地上很多大臣的赞同,都表示,我们文人是有尊严的,怎么能进军队和那些肮脏的军汉为伍呢?这不是埋汰、羞辱我们文人吗?

杨改革觉得不可思议,进军队就叫犹如斯文?不知道这理论是从哪里得来的:“入伍就是有辱斯文?朕听着怎么就如此憋耳朵呢?想朕的师傅,孙师傅也是进士出身,就进不得伍?入不得军?又怎么犹如斯文了?孙师傅是朕的左膀右臂……”

那位臣子见皇帝拿孙承宗说事,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人家孙承宗进士出身,常年军旅,你这样说和军士为伍有辱斯文,这不是**裸的当众打脸吗?人家可是东林党的抗靶子,小心东林党给你小鞋穿。

杨改革没停下,继续说到:“当年诗仙李白还进入军队当个赞画参议什么的呢,也没见怎么斯文扫地啊?莫非,你们比李白更加斯文?”

杨改革这句话,又狠狠的打在这位大臣的脸上,比李白还斯文,这叫我情以何堪?恐怕都没脸出门。要被人笑话不自量力。人家李白在文学上的造诣,拍马也追不上人家啊!

另一位大臣见这样也不是事,也出来,跪走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文人入伍参军,文转武,是可以的,历朝也有文人赞画,参谋,参军之职的,不过,陛下,陛下准备给这些秀才,举人什么官品?”

这位大臣的话一出,地上就安静下来,是啊!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进了军队,我们文人怎么也是有秀才,举人功名,那是要做官的,有功名不可能还还大头兵一个待遇吧,这做官!嘿嘿,不是我们文人的追求吗?这样一来,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新官”等着上任,我们也算为天下文人谋了条出路啊!大才,大才,皇帝真乃圣主明君啊!

“这个……,朕还在思索,该给个什么品级比较好呢?按理说,举人是可以做知县的,那知县都是七品官了,朕寻思着,文人在军内,做个文职军官,专管赞画,参议,教导军士之类的……秀才也该给个九品吧,举人给个八品起吧……”

杨改革的话一出,下面就“轰”的一下吵开了,秀才九品?举人八品?这样说,全国百万军队,这得配多少官啊?那样说,我家的大儿子,小儿子,大舅子,小舅子,小孙子,哟孙子都可以弄个官当当。嘿嘿,这是好事,这是好事啊!反正钱归朝廷出。

……

“陛下圣明……”想通了的大臣们一边倒的拍皇帝的马屁,虽然还有几个清醒的人,奈何声音太小了。

在这一片诡异的马屁声众,通过了这诡秘的决议。皇帝和大臣们都暗喜。都以为得逞了。貌似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众大臣想的是文人可以进军队当官,多少可以混一个官当当,要是都考中了进士才当官,那三年才有一两百人,当真是对天下文人的折磨,虽然军官比不上进士出来做官,但是好歹也是官,也有个七八品的,不错了,适合给自己的亲戚们谋个前程。

杨改革想的是只在自己的新军内推行这种文职军官的做法,至于其他军队,杨改革不准备全面铺开,只在一部分军队中试行一下,并不是大臣们想的那样天下百多万军队都配文职军官。

两边都各有所想,虽然表面上看着是一致的。实际上都是各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出了文华殿,杨改革那个高兴,边走边唱:“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皇上,回宫还……”

“大伴,别回宫,今日还早,就去新军锻炼身体吧,这种事,要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杨改革没等王承恩说完,就决定到新军里去训练,和自己未来的“将领”好好的接触一下。培养一下新军和自己的感情。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后世耳熟能详的话是每一个穿越者都不会忘记的。忘记了他,嘿嘿……

新军训练场。

几个被选中的陪练,包括吴三桂,雷大用等七八个人。正在兴奋的陪着杨改革锻炼身体。

慢跑,伸腰,踢腿。下蹲,一路耍下来,杨改革微微出了点汗。被这春天的冷风一吹,感觉份外的爽快。冰火两重天啊!

“三桂,训练的怎么样?还习惯吗?”杨改革还是决定对这个明朝的侩子手进行养成。原因无他。自己不是原来那个崇祯,早年的吴三桂还是忠于明朝的,最后投降了后金,这在杨改革看来,有猪一样的队友,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做了卖国贼,就是卖国贼,无论如何,也翻不起身。当然,那是历史,后话。

自己这边成天的只想着谋害自己的队友,朝自己的队友身上递刀子,侵吞拨款,军饷,贪污、漂没东西,两个字“贪婪”,整天就想着作践别人,还指望别人拼死,拼命保护你,别人也是人,别人的命也是命,两个词“自私”“无耻”。被异族入侵,灭了华夏正统,汉人衣冠,那也是咎由自取,脑残无下限,怪不得别人,统统玩完。

总的来说。明朝的士大夫精英们的“贪婪”“自私”“无耻”消灭了了自己的国家,消灭了自己的衣冠。至于崇祯,唉!那就是一大餐桌,上面放了很多悲剧!杨改革希望自己日后不要混到那一步。

“回陛下,微臣训练得很用心,很习惯,微臣家在关外,比这里还冷,习惯了。”吴三桂很高兴的回答道。吴三桂这个时候也算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年纪,还上过战场杀过人,带着几分铁血英豪的味道。

“呵呵,是吗?朕听说你上过战场,杀过人?”

“回陛下,是的,微臣在老家的时候,上过战场,杀过鞑子东虏……”说道这里,吴三桂有点得意洋洋。眼神也有点飘了,估计是神回战场了,想必那那种残酷的战场记忆犹新。

“那你恨东虏后金吗?”

“回陛下,微臣恨!相当的恨!东虏后金不知道屠杀了我多少汉民,微臣终有一天,要亲手杀光东虏。”

“呃……”杨改革无语。从历史上吴三桂的事迹来看。从他爹一代开始,到少年吴三桂都是和后金血战,他本人和他的军队,常年和后金对抗,后金也没把汉人当人,都当奴隶看待,杀了不少人,关外汉人对后金的恨意不知道有多深,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结果吴三桂领导着他们投降后金,替后金扫清了明朝最后的抵抗力,这当真是个天大的冷笑话。

“真他妈的冷啊!”杨改革心里嘀咕着。这个世界真他妈的奇妙。莫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