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译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译注-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不以自身为大,不以他物为小,不受形象和语言的约束,虚幻无形,故能与大道合一。
(8)野语:俗语。
(9)百:泛指数量很大、很博。莫己若:莫若己的语序颠倒,没有人及得上自己。听了很多道理,
自以为广博,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10) 仲尼:为孔子之字,孔于是以博学著称的。伯夷以重义清高著称。尽管如此,有人却敢于
小看仲尼之博学,轻视伯夷之高义。
(11) 殆:危险。
(12) 大方之家,深明大道之人。
(13) 虚:同墟,指蛙所居之土井之类。拘:拘束,限制。
(14) 笃:困,亦为限制之意。时:为四时,四季。夏天的昆虫至秋而死,受时令所限,不能和
它说冬天结冰之事。
(15) 曲士:乡曲之上,曲见之士。指识见偏狭,孤陋寡闻的人。
(16) 丑:鄙陋无知。
(17) 大理:大道。
(18) 盈:盈满。
(19) 尾闾:传说为排泄海水之处,又称沃燋,其地在东大海之中,扶桑之东,有巨石方圆四万
里,厚四万里,海水到那里就被蒸发掉。见《文选嵇康注》引司马彪语。
(20) 这句的意思是:大海水不会因春雨流入少秋雨流入多而发生变化。陆上天旱天涝,海也没
有感觉。
(21) 不可为量数:没有办法能估量、计算。
(22) 比形于大地:由天地具足了形体。受气子阴阳,从阴阳秉受生气。
(23) 方存乎见少:正存在着自以为小的想法。
(24) 奚以自多:哪里会自足自多呢。
(25) 礨空:石块上的小孔。又,礨空力蚁塚、蚁穴。皆以其小与大泽相对照。
(26) 稊(tí):一种形似稗的草,其种子很小,制成米粒更细小。
(27) 这句的意思为:宇宙之物不止万种,称万物,概而言之也。
(28) 人卒九州:九州之内尽为人居,卒,尽。
(29) 人处一焉:此与上旬人处一焉之人字,含义不同,上句指人类全体,此指单个人。也就是
九州之内,谷物生长,舟车通行之处都有人在,个人只是这千千万万人中之一。
(30) 豪未:兽类绒毛末梢。
(31) 连:连续,继承之意。指所连指五帝间以禅让方式相传承。
(32) 所争:以武力所争夺的。
(33) 任士:以治世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34) 辞:辞让。
(35) 向:以前、从前。自多于水:指河伯未至海前,识见狭小,以黄河之水自夸其多。
'译文'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
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
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到达
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乎,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


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
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曾听说有人以仲尼
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
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
笑话。”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被所居土井局限也;
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其被季节所困也;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
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为所受教育束缚也。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
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
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干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
往出宣泄,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
化,陆上的旱涝大海没有感觉。大海超过江河的水量,没有办法估量、计算。
而我未曾以之为多,因为我从天地那里具足了形体,从阴阳那里秉受了生气,
我在天地之间,如同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之中,正有自以为少的想法,又哪
里会自以为多呢?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塚在大薮泽中一样吗?
约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一样吗?称谓物类数量
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
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也就象一根绒
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夺的,
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
声,仲尼谈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象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
一样吗?”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未
(1)
,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
量无穷
(2)
,时无止
(3)
,分无常
(4)
,终始无故
(5)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
(6)
故小
而不寡,大而不多
(7)
知量无穷;证曏今故
(8)
,故遥而不闷阂
(9)
,掇而不跂
(10)

知时无止;察乎盈虚
(11)
,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但涂
(12)
,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13)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
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蔓小求穷其至大之域
(14)
,是故迷乱
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未之足以定至细之倪
(15)
?又何以知天
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

(16)
,是信情乎
(17)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
(18)
故异便
(19)
。此势之有也
(20)
。夫精粗者,期
于有形者也
(21)
;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22)
;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23)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
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24)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
(25)

动不为利,不贱门隶
(26)
;货财弗争,不多辞让
(27)
;事焉不借人
(28)
,不多食
乎力
(29)
,不贱贪污;行殊乎俗
(30)
,不多辟异
(31)
;为在从众,不贱佞
(32)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
(33)
,戮耻不足以为辱
(34)
;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
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
(35)
至德不得
(36)
,大人无己
(37)
,约分之至也
(38)
。”
'注释'
(1)大天地而小毫未:以天地为大,以毫未为小,河怕提出这样问题,说明他依然有区分大小、
执著物量的想法,依然“圃于量之有涯,而困于时之有止”(王夫之《庄子解》),眼界为时空所限,
其所见仍然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领悟大道。


(2)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
比它更大者;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著于某物之大或小。
(3)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无有止息之时。
(4)分无常,分无常即是说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宫贵贱,上下尊卑等等,都
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分(fen),名分、地位之意。
(5)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有穷尽,故无端倪,故,端也,又,故与固通,固定之意。
(6)大知:大智之人,领悟大道的圣人(
(7)小而下寡,大而下多:小的事物也包含丰富内函,故不以为少;大的东西与更大的相比,也
是微不足道的,放下以为多。
(8)证曏今故: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时间单向流动,永无止息,从古至今,从今至未来,都
处于时间长链条中的一点,从大处看则是一个整体。曏:明,故,作“古”解。
(9) 遥而下闷:对遥远的古事不感到暗昧,又,遥作长久解,寿命长”而下厌倦。
(10) 掇(duó):拾取也,指相距很近,随手可取。掇而不肢;就近之事也有不可求之理。跂(q
ǐ),与企同,求也。又,掇与遥对,作短解,寿命短暂而不企求。
(11) 盈虚:盈满与空虚。庄子认为,盈虚不是固定下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所以,盈满不足
喜,空虚不足忧。
(12) 坦涂:平坦的大路。比喻终始往复、日新不已的大道。
(13) 说:同悦。故:作固解,终始:同于死生。指死生循环下已,不断转化,领悟此道则不因
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
(14) 至小:极小。此指人的有限生命和智慧。穷:穷究、究极。至大之域:无限的宇宙。
(15) 倪:边界,端倪。
(16) 这句的意思为: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大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限定它。此与惠
施提出的“至大无外”的“大一”和“至小无内”的“小一”。含义相近,都是讲的极限论问题。
(17) 信情:信实、真实可信。
(18) (fú):同郛,城外之城,比喻大之外还有更大者,殷:盛大也。
(19) 异便:异为相异、相别。便同辨,分辨。异便即对其差异进行分辨。这句的意思说,精是
小中之小,垺是大外之大,二者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
(20) 势:形势、趋势,就是说有形之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可构成可见的形势、趋势,有大小精
粗之分。
(21) 期于:限于、限定于。有形者:有形可供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22) 数之所不能分:不能用数字计量、划分。
(23) 意致:运用意识、思维可以获得的。
(24) 不期精粗,下限于精粗。指不能言说、不能意致的对象,也就是超验的道体。
(25) 不多仁恩,不夸耀仁爱和恩惠。
(26) 不贱门隶:不鄙视守门之仆隶,大人虽不求利,也下以求利之守门仆隶为贱。
(27) 多:崇尚、夸赞之意。
(28) 事焉不借人:作事不借助于人。
(29) 不多食乎力,不崇尚自食其力者。
(30) 行殊乎俗:行事与世俗不同。
(31) 辟异,邪辟怪异。不多辟异:不标榜炫耀邪辟怪异之行,不有意标新立异。
(32) 佞谄:以顺耳动听的言词奉承恭维人。
(33) 劝:鼓励、劝勉,使之为善。
(34) 戮耻:处以刑罚,使受耻辱。
(35) 道人不闻:得道之人不闻名于世间,意思是说,得道者行无为而治,任民物按自性生息变


化,不加干预,故无功绩可寻,没有什么可供传闻歌颂的,如孔子称颂尧“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论语·泰伯川唯其下闻名于世间,才是真正得道者。
(36) 至德不得:大德之人无所得。大德之人与道合一,无形无名,不能用名言概念表述其得,
所以是无得,无得亦无失,是为至上之得。如《老子》讲:“上德下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
以无德。”即为此义。
(37) 大人无已:大人摆脱形体束缚,把己溶人物中,与造化一体,也就是《齐物论》所讲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力一”的高境界,所以是无己。这种无己正是实现己之无限与永恒。
(38) 约分之至:约束主客、己物之分别达到极至。达此极至也就是抹灭主客、己物的区分,使
二者融合为一的境界。
'译文'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未力小,可不可以呀?”
——海神说:“不可以。凡物;其物量大小是不能穷尽的,时间是不会停止
的,名分地位也不是恒常不变的,终始往复更没有尽头。所以大智之人观察
远处和近处的一切事物,不因其小而视之为少,不因其大而视之为多,这就
是深明物量是没有穷尽的;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故而对遥远的古事不感
暗昧,对就近之事也知其有不可求之理,这就是通晓时间是永不停息的;考
察盈满和空虚之相互转化,因而得到了不足以欣喜,失去了不足以悲伤,这
就是懂得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明白终而复始、日新不已的大道,所以
就不因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这就是知道死生往复不定之理。约计人
所知道的,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为多;其生之时间,不如其未生之时间为长;
以其极有限的智慧和极短暂的生命求穷尽对无限大宇宙的认识,因此陷入迷
惑昏乱而茫然无所得。由此看来,从哪里可以知道毫未足以定为极小的界限
呢?又从那里可以知道天地足以穷尽至大之范围呢?”河神说,“世间议论
的人都说,最精微之物没有形体,最大的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这话真实可
信吗?”海神说:“从细小处看庞大之物看不完全,从宏大处看细小之物,
看不清晰。所说的精,是指小中最微小的;垺,是大之外更庞大的,所以二
者是可以区分辨别的。这是物之形势、趋势中所具有的。说到精和粗,是限
于有形之物而言,至于至精无形之物,是数字所不能计量,剖分的;至大不
可范围之物,是数字所不能穷尽的。可以言说议论的是物之粗,可以用意识
获致的是物之精;言语所不能谈论,意识所不能获致的,就不限于精粗之范
围了。因此,大人之行事,不有意害人,也不夸耀对入的仁爱和恩惠;行动
不力求利,也不以求利之门隶为卑贱;不为财物而争夺,也不推崇辞让之德
行;作事不借助他人,也不夸赞自食其力,不鄙视贪污之行;行事与世俗不
同,却不是故意标新立异;所为顺从众人,不鄙视滔媚讨好的人;世问的高
爵位厚奉禄不足以劝勉他,刑罚耻辱不足以羞侮他;因为他深明是非是不可
分辨的,精细与巨大也无法划出边界。闻知有这样说法,得道之人不闻名于
世,大德之人无所得,大人没有自己。这是约束分别达到极至了。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
(1)
,恶至而倪贵贱
(2)
?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3)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4)
。以俗观之,
贵贱不在己
(5)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
(6)
,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
小之,则万物莫下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
(7)
,知毫未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

(8)
。以功观之
(9)
,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