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3-反思中国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43-反思中国教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我们教育中的某些缺失而有所纠正。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化学课上,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铁的冶炼,当讨论炼铁的原料时,有部分同学认为空气不用付钱,不是原料。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和同学分析炼铁的过程,通过分析知道如果没有空气就不能获得高温和还原剂一氧化碳,所以尽管空气不用付钱但它却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到此我又多说了几句话:“你认为它不是原料,仅仅因为它来得容易、不要钱是吧?通过这一点我们分析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忽略了一些对我们的生命、生活很重要,但是由于它来得容易或不要钱而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呢?”经过思考同学们说:“是父母的爱。”“对了,”我肯定地说,“由于父母的爱最无私、最不讲代价,因而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的球迷、歌迷,崇拜这个球星、哪个歌星,觉得他们是自己最喜欢、最值得尊敬的人。但是仔细想想,如果自己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没有父母辛苦劳作给自己提供的生活保障,在你的生存、生活都没有保障的时候,你还能有心情去看球、听歌,去崇拜球星、歌星吗?由此看来谁是最值得我们感谢、尊敬、崇拜的人是谁啊?” “是父母!”说到这里同学们很激动,鼓起了掌。“你先别激动,再想想看,父母给了我们具体的爱,但如果我们的国家处于战乱中,我们还能有心情去崇拜球星、歌星吗?”我说。“没有!”“如此看来,我们除了要感谢、尊敬父母之外,还要怎么办?”“爱祖国……”又一阵掌声响起。作为化学老师,那节课我用了六七分钟时间讲了化学以外的东西,但我觉得那应该是一堂很成功的化学课。    
    2005年由全国妇联公布的一份新的调查“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的结果显示,排在中学生心目中前十位的英雄依次为:毛泽东、父母、周恩来、雷锋、刘翔、成龙、任长霞、刘胡兰、董存瑞、杨利伟。很多中学生在调查中表示选择父母的理由是:“他们是自己所爱的,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他们给了自己很多的人生引导、信心和勇气……”    
    作为教师,我对此结果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这件事情本身也说明了我们教育的成果!我们的教育已经在逐步摆脱假、大、空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已经在向最朴素、最真实、最人性化的东西回归。当然,我觉得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日本科研所的那个调查报告,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警钟!


《反思中国教育》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凭什么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

    [资料]几年前,我邻居小孩才九岁,他的父母就为他报了许多的假期培训班,有书法、英语、小提琴、还有武术班。一天早上,孩子椅着门一边哭,一边说他不喜欢、不愿意去学小提琴,而在一旁的家长却在耐心地劝着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回心转意。我过来了,本来想劝说邻居,孩子不喜欢就不去算了,可是没等我开口邻居反而要我帮助劝说小孩,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吃了很多苦,活得窝囊,是因为哪个时候的条件有限,没有受到好的培养,现在条件好了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让孩子去学,去练,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    
    面对这对可怜的父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我能帮助家长劝说小孩吗?不能!因为学小提琴不是孩子喜欢、愿意的事情,也不是孩子今后生活必须的东西。况且,现在是假期,是孩子放松休息的时间,书法、英语、武术已经让孩子难以招架了,还要让孩子去学他不喜欢、不愿意的小提琴。这种做法本来就违背了受教育者的意愿,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还能帮助家长劝说小孩吗?不能!绝对不能!    
    但是,我能够站在小孩的一边去劝说家长吗?也不能!家长的话说得再明白、再实在不过了!我要帮小孩说话,岂不是破灭家长的理想,践踏家长的感情吗?作为邻居,我知道家长最渴望的东西!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他都愿意、都觉得舒服,那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敷衍一句自己还有急事,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而走开。除此之外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没有!以我的智力是没有比走开更好的办法了。    
    但是今天走开了,假如明天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怎么办?假如明天遇不到而在后天遇到了我该怎么办?我总不能老说有急事吧?而且,面对那么多参加培训的家长和孩子,尽管他们都不需要我的评价和劝说,但是,课外补习、培训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不能不叫我思考。    
    在各大城市的周末,我们随处见到无数的父母驮着自己的孩子奔赴各种培训班:钢琴班、提琴班、舞蹈班、书法班、围棋班、英语班、作文班等等。要是到了假期,培训班就更加的火爆。教室里挤满了孩子,教室外站满了家长……    
    为什么课外补习班、培训班这么热门、这么普遍?是什么因素在支持着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们如何面对这一现象呢?    
    我个人认为,课外补习班、培训班之所以这么热门、这么普遍,首先是,这些补习班、培训班确实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而这些特长是普通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达到或者进行的。比如书法、美术,比如小提琴,比如武术等等。    
    其次是,一些开办课外补习班、培训班的人,受利益驱动,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无限夸大培训班的作用,把培训的作用、效果吹嘘得天花乱坠,许多家长在不进行认真思考的情况下,出于对孩子未来的关心,跟风随潮,糊里糊涂地就把孩子送到了培训班。    
    再次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家长们看到现在一些集影、视、歌、节目主持于一身的多栖明星的出现,受功利思想驱使,他们也愿意在孩子身上投资,期望日后的高额回报(家长不是傻子,没有回报的投资,家长们是不会干的)。    
    还有的家长,过去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自己没有享受到很好的教育,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而又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过去的教育条件上,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理想和抱负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实现,现在条件好了,但是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于是,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冀用孩子的成绩弥补自己人生的失落!像他自己说的“……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让孩子去学、去练,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就算是把他自己累垮了也感到值得!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各种补习班的火爆。    
    我不反对在有条件、孩子喜欢、又不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培训班,培养、挖掘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但是,这样的培养、挖掘要适当,要以孩子自身条件来定,要以孩子喜欢,不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前提!    
    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具备较多的特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想让孩子成人、成材的愿望是好的。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前途投资,寄希望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理想的愿望也没有错。问题是孩子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孩子的兴趣是否和家长的一致?强迫孩子参加的、不喜欢的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强迫式的培养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否有利?    
    有教育专家呼吁:“对于孩子来说,通过与年龄相仿的伙伴一同玩耍及参加社会化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因此,我们的家长在进行孩子教育时,最主要的是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要在孩子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让孩子没完没了地参加什么补习班、培训班,更不要带着功利思想去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色彩,我们做家长的只有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保护好孩子天赋、求知欲的权利。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权利叫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我们如此地要求孩子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它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成为孩子吧!


《反思中国教育》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关于爱的思考

    [背景资料]作为教师,我见识过许多因为溺爱而“残废”的孩子。    
    小A是三代单传的独苗,由于父母、爷爷、奶奶对其特别的关爱,从小到大没有自己出过门,没有自己买过东西,凡事都有家长帮他处理,帮他做主,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满头耳朵就是没有脑子的废物,就连谈恋爱时,也要妈妈“辅佐”,尽管本人长相不错,家庭条件也好,但是谈了十几个对象都没有成功,再后来他成了名人,只要女孩听到他的名字,连面也不见就能说出他的几个愚蠢、幼稚的故事而摇头拒绝……    
    小B也是三代单传的独苗,但情况和小A却正好相反,他是家庭的主人,家庭的所有事务都要依着他的意思去做。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他要什么就准能得到什么,手里的零化钱总是不少。后来他长大了,家庭无力承担他的消费,于是他就去偷盗、抢劫,其父母出于对儿子的“爱”竭力为其掩盖罪行、销毁罪证,并千方百计地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是父母、儿子全被逮捕。当这位糊涂的母亲痛哭流涕地忏悔时,一切都已晚了。    
    这些事情确实叫人痛惜!都是关于爱的故事,都是爱的悲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痛惜之余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怎样的爱才是适度的、恰当的?怎样的爱才是真爱?才不会害了孩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自己小时候吃了苦、受了罪,生怕自己的孩子再受委屈,于是把爱加倍地倾注到孩子的身上。现在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是姑、舅、叔、姨……好多双眼睛就盯着一个孩子,好多双手就搀扶着一个孩子,好多的爱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了天上的星星,成了海里的珍珠,成了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稀有动物!    
    他们听不得孩子的哭声,看不得孩子的眼泪,更不习惯孩子受苦、受累、受挫折、受委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孩子需要的东西哪怕是龙潭虎穴他们也敢去闯,火海油锅他们也敢去下,就是天上的星星,搭着云梯也要把它摘下来!     
    多少的父母为“爱”孩子而筋疲力尽?多少的孩子又被父母“爱”得力尽筋疲?很多父母在累了自己的时候却没有认真地想一想:用这样的方式去“爱”孩子其后果将会怎样?    
    如果我们从小就把一个孩子人为地关在笼子里,不让他哭,不让他累,不让他在苦、累、挫折、委屈、失望中摔打、锻炼,以他娇弱的身躯怎么能够面对今后的生活?怎么能够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过多的“爱”而不让孩子羽翼丰满,十多年后又将一个缺乏生存能力的人推向社会,这难道不是非常可悲、非常残暴的事情吗?资料中的小A是可悲的,他的悲剧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爱!资料中的小B也是可悲的,他的悲剧同样来自父母超过限度的、无道德原则的“爱”!    
    上述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超过限度的“爱”和无道德原则的“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的“害”!这样“爱”的结果,不但毁了孩子,而且害了、毁了自己,甚至危害社会!    
    社会有社会的生存法则,它不会因为父母的爱而改变。    
    所以,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请我们的父辈们在给孩子爱的时候,能够做适当的保留,我们要舍得下孩子,有时候还要狠得下心来。舍得让孩子做事,舍得让孩子受苦,舍得让孩子流泪,舍得让孩子受伤!要让孩子在做事中明白责任,在受苦中懂得珍惜,在失败中获得毅力,在流泪中铸造坚强,在疗伤时学会拼搏!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有太远的路父母是不可能陪他去走的,他必须独自步人社会,去应对那些永远无法躲避的风雨。    
    普天下无私无悔的父母啊,在给孩子播洒“爱的雨露”的时候,千万要适度,千万要有所保留,千万不要用父母的“爱”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反思中国教育》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神童的消失说明了什么

    [背景资料]A生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比较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上两千多字而且还会算数学题,因而被人们称为“神童”并因此上了报纸、上了电视。但他在上学后,因为不合群、古怪,学习成绩普通,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 又上了报纸,但这次却被报道为 “一个夭折的神童”。    
    又是令人惋惜的事件,又是叫人深思的问题!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不可多得的神童,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常人,甚至不如常人,这里面必有原因!是神童有假?还是什么人、什么事使神童变得平庸?神童的消失说明了什么?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和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必须深思的问题。    
    孩子聪明是肯定的,但是聪明的孩子就一定是神童?或者说一定能够培养成为神童吗?    
    我们谁都知道,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尤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